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市场上的最常见鼠药多为有机氟化物类鼠药.近年来,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发生家畜有机氟化物中毒的事故.据报道,有机氟化物类鼠药中毒在黄牛较为多见,其危害性比其它动物都严重,黄牛口服氟乙酰胺的最小致死量为每千克体重0.15 mg,其敏感程度仅次于鼠、猫;比羊、猪、马、骡、禽都高.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犬有机氟化物中毒在动物门诊中较为常见,有机氟化物主要有氟乙酰胺、氟乙酸胺等,被广泛应用于杀鼠药中。犬误食后主要侵害神经系统及心脏。对我市养犬业危害较大,笔者在兽医临床上遇到多例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1.1急性中毒的犬多因误食大量含有机氟化物鼠药,发病急、死亡率高。表现为惊恐狂吠、直冲乱撞、流涎呕吐、全身颤抖、四肢抽搐、牙关紧咬、角弓反张、瞳孔散大,若抢救不当,数分钟内死亡。  相似文献   

3.
1发病机理家畜有机氟中毒是指其误食氟乙酸钠、氟乙酰胺等有机氟杀鼠药引起的中毒。有机氟化合物在机体组织内活化为氟乙酸,经过一系列渗入作用使柠檬酸循环中断,组织细胞失去能量供给而发生损害。各种有机氟化合物经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破损皮肤被机体吸收后,经由血液运送到全身,在组织液中各种有机氟化物先进行活化,形成具有毒性的氟乙酸。  相似文献   

4.
<正>有机氟化合物是一类高效、剧毒、内吸性杀虫与杀鼠剂,是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药之一。目前常用的有机氟制剂有氟乙酰胺和氟乙酸钠等。畜禽往往是因误饮或误食被有机氟化合物处理或污染了的饲料或饮水所致的一种中毒性疾病。有机氟化合物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等进入动物机体内,在动物机体组织内活化为氟乙酸,经过一系列渗入作用使三羧酸循环中断,导致组织细胞失去能量供给而发生损害。动物临床表现为抽搐、惊厥和心律失常等症状。各种动物均可发病。笔者于去年诊断一起奶牛的有机氟中毒,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  相似文献   

5.
有机氟是剧毒药 ,也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类杀虫和灭鼠药。最常见的有 :氟乙酰胺(商品名为灭鼠灵或敌蚜胺 )、氟乙酸钠、甘氟等。氟乙酰胺对犬的致死量为 0 0 5~0 2 0mg/kg体重 ,因其不易挥发 ,不溶于脂类 ,故一般不经呼吸道及皮肤中毒 ,大多通过消化道误食而吸收。1 病因有机氟中毒的原因大致有以下 4种 :a 误食灭鼠诱饵 ;b 采食中毒动物的肉类和脏器引起继发性有机氟中毒 ;c 在某些工厂附近 ,由于受到氟化物的污染 ,也能引起家畜中毒 ;d 人为投毒。2 症状和病理变化不同种类家畜 ,中毒症状稍有区别。犬 :表现为粘膜发绀、呼吸…  相似文献   

6.
铜缺乏症(Copper Deficiency)主要是由于体内微量元素铜缺乏或不足,而引起的以贫血、腹泻、被毛褪色、皮肤角化不全、共济失调、骨和关节肿大、生长受阻和繁殖障碍等为特征的动物营养代谢病,该病又称缺铜病(hypocuprosis)。该病几乎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均有报道。我国的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新疆等省也相继报道过该病。牛、羊、猪、鹿、马驹等多种动物均可发生,且以地方性形式出现。因发病动物的种类及发病地区不同其命名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犬、猫有机氟化物中毒较多。过去临床治疗多以对症急救法:即先注射阿托品,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再注射解氟灵,配合胃复安或艾茂尔缓解呕吐.此治疗办法往往病情恢复很慢.  相似文献   

8.
2005年8月21日至9月8日,广东省江门市某镇的一养猪户饲养的肉猪在短时间内突然大量死亡.通过实验室检验,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排除了因流行性传染病致死的可能.根据发病的情况,怀疑是中毒致死,后对饲料、胃内容物及中毒猪的血液做毒性检测,确诊为有机氟化物中毒.  相似文献   

9.
感光过敏是动物采食富含光敏性的饲料后 ,经日光照射引起的一种中毒性疾病 ,白色的猪、羊均可发病。它是由于动物的外周循环中存有某种光能剂 ,而皮肤缺乏色素部分在感光后 ,产生的一种急性皮炎反应。猪感光过敏过去少见 ,且未曾有过病例报道 ,该病虽不致引起急性大批死亡 ,但如不能及时确诊加以防治 ,病情会急剧加重 ,甚至死亡 ,愈后猪生长受影响 ,给养猪业造成重大损失。1 发病情况  1 998年 5月份 ,光泽县某专业养猪场饲养的 1 0 0余头大太二元母猪以及所产哺乳仔猪中的白色猪崽全部发病 ,而同场同样饲料、同样饲养管理条件下的 1 2头…  相似文献   

10.
魏氏梭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能引起多种动物发病。该病是由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各年龄段猪不分性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为有效诊断和控制该病的发生,文中将结合临床经验,报道该病的发病原因及诊治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有机氟化物主要有氟乙酰胺、氟乙酸钠,是一类高效、廉价、使用方便的剧毒农药,因其残留期长,且对人畜及鸟类毒性大,已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然而,目前仍有一些不法之徒制售此类鼠药,导致人畜有机氟中毒病例时有发生,诊治稍有延误,往往造成重大损失。现将笔者收治的奶牛突发有机氟中毒病例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4年6月17日上午,我市某奶牛场饲养的奶牛喂后4小时左右,突然跌倒,剧烈抽搐,惊厥,角弓反张,部分患牛迅速死亡。有的暂时恢复,但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卧地颤栗,最终死亡。突出表现为怀孕后期的3头高产母牛率先发病,其次为泌乳母牛、青年牛…  相似文献   

12.
有机微量元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开发出有机微量元素以来,对其营养价值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有机”或“蛋白源”的矿物元素比无机矿物元素有较高的生物学效价,有机微量元素不仅有较高的利用率,同时在代谢和生理方面还有更大的优势,可使动物生产潜能进一步发挥(Ammerman,1998)。对于添加不同有机微量元素对母猪生产性能影响报道有很多,并且多为正效应(谭会泽等,2001;付双喜等,2001)。但是这些报道基本上都是限定某一种特定的有机微量元素,并且主要集中在单一的添加有机态的铁、硒,而对于添加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则很少。本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金鑫  苏敬良 《动物保健》2006,(4):8-8,24
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是由肉毒梭菌毒素进入机体后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以运动神经麻痹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该病在全世界均有分布,动物的发病多数是由于食入含有毒素的高蛋白腐败性饲料所致。一、病原学肉毒梭菌(Clostridiumbotulinum)为一种大杆菌,长约4~8μm,宽0.6~1.2μm  相似文献   

14.
草木樨中毒是家畜采食有毒的霉败草木樨干草或青贮后缓慢发生的一种出血性疾病。本世纪初国外对该病已有记载,国内虽有很多地区大面积种植并饲用于牛羊,但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有关该病在我国自然发病情况下对该病病因、机理、诊断和防治诸方面系统的研究。新疆石河子农学院张高轩等做了喂羊的毒性实验证明对绵羊肝脏和肾脏毒害作用明显,并可导致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国内王铭华等曾报道奶牛采食霉败草木樨后发生中毒病例。国外报导该病以牛、  相似文献   

15.
弓形虫病又称弓浆虫病或毒浆原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的寄生性原虫病,在家畜和野生动物中广泛存在。我国很多地区均有猪、猫、人、兔和鼠等动物发病的报道。猪弓形虫病以3月龄左右的猪多见,呈高热稽留,呼吸系统和网状内皮系统受损害。该病发病急,传染性强,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伪狂犬病(PR)是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重要传染病,人亦有感染发病的报道。自然条件下约有35种动物可感染发病,猪是该病重要的病毒贮存宿主和传染源,急性病例常引起母猪流产、死产及初生仔猪高死亡率等;隐性感染猪长期带毒排毒,严重影响种猪场生产及优良品种的推广。近年来武邑职教中心动物门诊收治了16例因伪狂犬病致死的犬,现将诊疗体会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2013年11月份至2014年2月份,  相似文献   

17.
动物有机微量元素利用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量元素的利用率直接影响动物对微量元素的生理需要量和耐受量。研究有机微量元素的生物学利用率对避免有机微量元素使用中的盲目性、研制和开发高效吸收利用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具有重要意义。1 有机微量元素生物学利用率的研究现状在作者所查到的有关雏鸡对有机锰利用率的研究中 ,共有 4次关于蛋氨酸锰、1次关于锰蛋白盐利用率的研究。其中有 2次研究报道雏鸡对蛋氨酸锰的利用率显著高于硫酸锰[1] ,1次试验报道蛋氨酸锰的利用率高于饲料级氧化锰 ,分别有 1次试验报道雏鸡对蛋氨酸锰的利用率与饲料级氧化锰无差别 ,1次试验报道雏鸡对锰蛋白…  相似文献   

18.
动物的附红细胞体病过去在国内报道不多 ,往往不引人关注。从 2 0 0 0年后在我省各地病例报道较多 ,有临沂市的费县、平邑、威海市的文登、济南齐鲁动保厂、菏泽市及其牡丹区、济宁市的曲阜、潍坊等地。从报道的病例看 ,猪较多 ,其次是牛 ,特别是奶牛 ,尚有绵羊、山羊、兔、豹、貂等。初步调查 ,部分发病动物分别来自黑龙江、内蒙、山西、江苏、浙江。从以上情况看 ,该病在国内某些地区发病比较普遍 ,特别是有些疾病和该病并发 ,因此也给确诊该病增加了难度。1 病因及流行病学附红细胞体病其病原体是由立克次体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热性、溶血…  相似文献   

19.
<正>伪狂犬病(PR)是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重要传染病,人亦有感染发病的报道。自然条件下约有35种动物可感染发病,猪是该病重要的病毒贮存宿主和传染源,急性病例常引起母猪流产、死产及初生仔猪高死亡率等;隐性感染猪长期带毒排毒,严重影响种猪场生产及优良品种的推广。近年来武邑职教中心动物门诊收治了16例因伪狂犬病致死的犬,现将诊疗体会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2013年11月份至2014年2月份,河北省衡水市  相似文献   

20.
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是一种可在多种动物间广泛传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它可引起不同种动物的多症侯群疾病。绵羊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早产、死产及肺炎、多发性关节炎、脑脊髓炎和腹泻,种公羊发生睾丸炎等病症。自1949年首次在苏格兰报道了该病的发生,随后世界各地有20多个国家相继报道了该病的发生,在青海省藏系羊也确诊有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