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光岳 《农业考古》1991,(1):22-31,8
办学术刊物之难有五:一缺资金,筹措经费难;二缺决心,一办到底难;三缺学识,选用优稿难;四缺公正,不讲情面难;五缺胆量,办出特色难。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在所必行,而各种学术刊物,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形成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新景象。大专院校和各地市师专有学报,各省市社会科学院也有院刊、所刊和室刊,各省市、地区社联、科委、科协也有刊物。此外,各学术研究会和学术团体还办有专刊。政府、机关、厂矿、群众团体为了业务需要,也办有学术刊物,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刊物之多,达千余种,是从来所未有的学术昌盛时代。  相似文献   

2.
周昕 《农业考古》2002,(1):4-21,30
七、诗画中的农具 *《甘肃酒泉西沟魏晋画像砖墓的农牧图》(45-42马建华)本文介绍了1993年清理发掘甘肃酒泉果园乡西沟村魏晋墓时,发现的壁画中,有二十几块砖上的画面内容与农耕有关。所反映的农具有犁、耙、耢、叉、锨等。画面内容有耕地、耙地、耱地、播种、扬晒、上工、收工等农作场面。……  相似文献   

3.
《农业考古》创刊于1981年,最初感到眼前一亮的是刊物命名颇富创意。将两个距离甚远的学科拉在了一起,无论给文物考古抑或农业历史研究都留下了足够的拓展空间。后来与文华师接触多了,方知乃与先生经历、学养有关。先生早年乃厦大考古专业高才生,反右及文化大革命时期又曾长期谪居乡野,促成了所学与所知的结合。史前农业当为中国农史研究比较薄弱的领域,最根本的原因乃在于史料的缺乏。自1978年的"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展览"  相似文献   

4.
六、非专门研究农具的文章涉及到的农具在《农业考古》刊发的大量文章中,许多文章看起来并不是专门研究农具的,但文章内容中论及农具的部分却占相当的份量,有的甚至占了大部分篇幅。十年来共刊发这类文章六十多篇,这是一个很大的数量,更何  相似文献   

5.
七、诗画中的古农具如所周知,田园诗是我国历代诗作中最丰富的一部分,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传世名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在中国即乎是妇乳都能背诵的千古绝唱。但是,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些诗词中却包含有丰富的农业科学和农具史料,是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农业史和中国农具史不可多得的、形象化的重要资料。近年来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人们不但注意了诗,并且注意了画,注意了其他工艺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6.
7.
周昕 《农业考古》2001,(3):1-14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20年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作为一个杂志,一个学术杂志,能够坚持20年,而且越办越大,越办质量越高,实在是相当的不容易,何况是在人力和财力都十分紧张 的情况下。我是与《农业考古》相伴成长的。回想20年前,为修订《农具史话》到处收集材料的时候,经朱洪涛先生介绍,在中国农业博物馆参观陈文华、张忠宽先生主办的“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展览”后,与陈文华、张忠宽先生建立了联系,于是我也就成了《农业考古》的第一批 订阅者和受益者。我的《中国农具史纲及图谱》能够在1998年出版,是从《农业考古》…  相似文献   

8.
9.
《农业考古》杂志自创刊迄今已达十周年了。光阴荏苒,转瞬间,它就从一个襁褓婴儿长成了十岁的孩子。别看它还是个十岁的孩子,从一个刊物来说,继续不断地办到十年,这是很不容易的。解放前,除了少数几个刊物外,很少有办到十年的,包括许多知名学者办的刊物在内。看来在世界上至今有一个刊物办到了十年的,也都应称之为老牌刊物了。所以,从一个人来说,他只有十岁,还是个儿童;而对一个刊物来说,它就是老牌了,虽然不好说是老人,但,至少可以说,它已经长得相当成熟了。  相似文献   

10.
尊敬的熊省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客:今年是《农业考古》创刊30周年,我首先代表考古杂志社向《农业考古》、向为《农业考古》的创办和发展付出巨大心血的陈文华先生和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祝贺。《农业考古》创刊于1981年。那个时候我国的科研工作开始回到正轨,中国考古学也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有许多新的研究方向、新的研究领域需要开拓。《农业考古》正是在这样的背  相似文献   

11.
2011年9月24日,江西省社科院主管主办的《农业考古》杂志在南昌举行创刊30周年庆典暨"农业考古与农业现代化"学术论坛。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刘上洋发来贺信,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刚为刊庆题词,副省长熊盛文出席庆典并作讲话。  相似文献   

12.
2011年9月24日,《农业考古》杂志在南昌举行创刊30周年庆典暨“农业考古与农业现代化”学术论坛。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刘上洋发表贺信,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刚为刊庆题词。  相似文献   

13.
《农业考古》为国内外首创篇幅最大的专业性考古杂志,她着重从考古学和生产力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成就和历史,贯彻古为今用的方针,普及农业历史知识,为实现现代化服务,同时用较多的篇幅介绍国外农业起源、稻作起源、农业历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农业考古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先进技术,供国内学术界借鉴、参考。《农业考古》是新时期的产儿,也是随新时期同步成长起来的刊物。它忠实继承了中国学  相似文献   

14.
很荣幸受邀参加《农业考古》创刊30周年的刊庆活动。作为一个刊物,30年的时间,经历了从探索、修正到定位、稳定并逐步成熟的阶段。在此送上我们诚挚的祝贺!不能与会,深感遗憾,特致短文,聊表歉意。《农业考古》是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令人羡慕的是《农业考古》有强大的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的支持,有文化底蕴深厚的江西大地作为腹地。有用之不竭的选题和文章可做。这  相似文献   

15.
五年前,江西省博物馆举办一次“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展览”,深得各界观众的好评。为了扩大影响,促进农业科技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江西的同志萌生了创办一个刊物的愿望。这个设想和胆识,得到农业部领导的鼓励和各地同行的支持,经过一段紧张的筹备,这棵别致的幼苗——《农业考古》破土而出了。时光荏苒,倏忽四年。《农业考古》已出版八大本,刊登三百余篇文章。文章以农业考古发现及其研究为重点,兼及农业历史、农业资源、农业区划、农业工具、农田水利、经济作  相似文献   

16.
黄淑美 《农业考古》2005,(3):243-243
1991年,伍慕仪女士应《农业考古》编辑部之约,编纂了《〈中国农史〉、〈农业考古〉、〈农史研究〉、〈古今农业〉论文资料索引1980-1990》一书,并于当年八月在南昌召开的“首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由《农业考古》编辑部印发给参加会议的代表及有关农史研究单位,这给农史研究工作者及其他读者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7.
一1981年,一个崭新的刊物在神州大地上诞生,那就是由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与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85年6月以前为江西省博物馆)合办的《农业考古》,是一种学术性、资料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刊物,它发扬学术民主,贯彻古为今用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宗旨是“研究我国农业的悠久历史,发扬我国农业的优良传统,总结我国农业的历史经验,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考古》的出刊,受到广大读者的热情欢迎,四川省巴县农科所孙开铨从《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具有悠久的历史,约在新石器时代的初期,先民们就开始了农耕生活。到了新石器时代的中期,我们从磁山一裴李岗文化的大量遗存中,可以看到它已有了初步发展,足证我们的祖先至迟在公元前五千多年前便已过着农耕生活,至今有近八千年的历史。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我国在很长时期里,一直把“以农立国”,作为治国之本。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辛勤耕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和传世的有关农业生产的大量实物,或是现存的有关农学的古代文献,都是极为宝贵的历史遗产,其中包含着具有深厚历史基础的优良传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历史的长时期里,我国的农业和农学,不仅曾经走  相似文献   

19.
《农业考古》杂志主编陈文华研究员率编辑部全体同仁谨向30年来关心、支持本刊的广大读者、作者、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礼!  相似文献   

20.
《农业考古》2016,(1):I0002-I0002
一、《农业考古》杂志是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以学术性为主,兼顾资料性、知识性,欢迎着重从考古学、民族学和文化学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历史的论文、简报及调查报告等稿件。也欢迎其他关于国内外农业史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