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造成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的芦笋枯萎病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以期确定病原菌的属、种名,为防治该病害寻求理论依据。试验对分离纯化的病原菌核糖体DNA的ITS区进行测序,在Genbank中搜索其同源性并构建它们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引起芦笋枯萎病的病原菌是镰刀属中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且病原菌之间的同源性高达89%,遗传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油茶根腐病病原菌分子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茶腐根中分离得到病原菌,通过对其形态特征的观察及该菌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测定,与Genbank中经Blastn搜索获得的部分菌株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基于形态特征和分子系统发育树,确定引起油茶根腐病的病原菌为镰刀属李瑟组层生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还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值是6.0~7.0,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NH4Cl.  相似文献   

3.
对一株引起油茶落叶的叶枯病菌进行分离鉴定,为防治该病菌奠定基础。从油茶叶枯病斑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通过对其形态特征的观察及rDNA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最后确定该菌株为拟盘多毛孢属菌,且与小孢拟盘多毛孢菌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4.
大樱桃溃疡病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樱桃溃疡病的发病机制,明确其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张家楼镇采集了几株发病的大樱桃树枝条,从其腐烂交接口取样筛选出1株导致大樱桃树溃疡病的病原菌YT-2。根据柯赫氏法则验证了YT-2的致病性,通过观察形态学特征,并提取ITS序列进行分析,将YT-2的ITS序列在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并利用MEGA 5.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YT-2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发现,病原菌YT-2的形态特征与葡萄座腔菌相符,ITS序列与已发布的葡萄座腔菌的ITS序列相似度达到100%,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也与之相同。说明引起山东省青岛市大樱桃溃疡病的病原为葡萄座腔菌,尤其是对长势旺盛的布鲁克斯大樱桃品种危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以山西左权地区一株野生的鹅膏菌作为研究材料,提取鹅膏菌基因组DNA后,将r DNA的ITS和LSU区段进行克隆后连接到T载体上进行测序。通过GenBank核酸数据库对测序得到的ITS和LSU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并从GenBank检索获得7个相似物种的ITS和LSU序列,与测序得到的ITS和LSU序列分别做系统发育树。测序结果表明,ITS序列有666 bp,LSU序列有968 bp;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ITS序列以100%的支持值与拟橙盖鹅膏菌聚在一起,LSU序列以98%的支持值与拟橙盖鹅膏菌聚在一起。结合形态学观察,将山西左权鹅膏菌鉴定为拟橙盖鹅膏菌(Amanita caesareoides)。  相似文献   

6.
以采自福建省山区的正红菇Russula griseocarnosa为研究材料,进行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PB2(the second largest subunit of the nuclear RNA polymerase enzyme II)保守区段克隆测序和序列同源性比对。将从GenBank中获得的部分红菇属物种ITS和RPB2序列与正红菇序列通过最大简约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福建正红菇与云南大红菌Russula griseocarnosa X.H.Wang,Zhu L.Yang&Knudsen,sp.nov.间序列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以99%的支持率聚为一簇。福建正红菇与欧洲红菇Russula vinosa及玫瑰红菇Russula rosea间序列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不同分枝。基于RPB2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也表明福建正红菇与云南大红菌聚为一簇(支持率94%),而与玫瑰红菇聚为不同分支。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形态学鉴定及多基因分子鉴定的方法,对贵州省油茶叶枯病病原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根据形态特征,结合ITS1-TUB2基因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综合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致病菌为拟盘多毛孢属的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分离菌株KLXY-7-3与Gen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菌株序列比对分析,分别与小孢拟盘多毛孢菌MF375901. 1、MK409844. 1菌株聚为一个独立的进化分支,且置信度为99%。本研究系统调查采集贵州油茶主要种植区的典型病样,可为该病原菌发生规律及防治时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观赏海棠干腐病病斑处分离纯化病原菌,采用柯赫氏法则对从病原菌进行验证,通过形态学结合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确定病原菌种名,得到观赏海棠干腐病相关病原菌ZWY0501、ZWY0502(登录号:MG554650、MG554651),分离频率分别为55.36%、42.86%。2株孢子均无色,香蕉形或椭圆形,(3.13~5.51)μm×(1.19~1.89)μm。ITS系统发育树中,2株约590bp菌株与已登录的苹果腐烂病病株(Valsamali,登录号为:KP337612)同源性最高,最大相似率达到99%。形态学及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ZWY0501、ZWY0502均为苹果黑皮腐壳菌(Valsamali),其为观赏海棠树皮腐烂病病原。研究结果为该病害的控制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竹材木质素选择性降解菌株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定1株从腐竹中筛选的高效选择性降解竹材木质素的优良菌株ZNLD-18,为生物法提取可纺性竹原纤维奠定基础。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并测定菌株的rDNA ITS区序列,序列总长541bp。把所得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B1ast搜索得到同源性较高的同属不同种菌株序列。比较这些序列的遗传距离,显示菌株ZNL D~18与Trametes versicolor的ITS区序列同源性为99%以上。利用PAUP软件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通过对该树的分析并综合菌株的形态特征,鉴定菌株ZNLD-18为白腐菌Trametes versicolor。  相似文献   

10.
《吉林农业科学》2014,(6):28-30
为明确齐齐哈尔市玉米穗腐病病原菌,于2013年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玉米种植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进行病原物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形态与禾谷镰孢菌相同,但不分泌色素;ITS基因序列与Genebank登记中的禾谷镰孢菌HQ671191.1同源性为100%;系统发育树状图结果显示该菌株与禾谷镰孢菌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按照科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分离的病原菌可造成严重的玉米果穗腐烂。因此将该菌株命名为禾谷镰孢菌齐齐哈尔变种。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引起樱桃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采集泰安、潍坊、烟台3个地区典型发病叶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纯化,共获得16个菌株,采用病原菌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樱桃褐斑病的病原菌。对该病原菌的ITS序列分析显示,其与Gen Bank中登录的Passalora sp.属的Passalora arctostaphyli相似性达97%;与另一种在甜樱桃叶片中分离的病原菌Pseudocercospora pruni-persicicola相似度仅为85.6%,证明两者并非为同一属真菌。构建系统进化树表明,樱桃褐斑病病原与Passalora sp.属真菌处在同一分支,而与其它Prunus sp.属分离的病原菌处在两个分支,进而通过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认为,病原菌为Passalora circumscissa,并将其ITS基因序列提交至Gen Bank数据库(基因登陆号:KT428056)。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魔芋灰霉病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方法]通过提取DNA、PCR扩增、电泳检测以及魔芋灰霉病病原菌rDNA的ITS序列分析。[结果]采用CTAB法得到的DNA产量较高且纯度较好;以其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条带清晰;ITS序列测序证实魔芋灰霉病病原菌属于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otinica fuckeliana),Genbank登陆号KF802809。[结论]该致病菌在魔芋种芋储藏期间和设施繁育过程中危害极为严重,属首次报道,为魔芋灰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红掌炭疽病和叶霉病是危害切花红掌生产的两种重要病害。本研究通过传统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切花红掌生产中两种主要病害进行鉴定,并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从感病植株上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致病性测定,通过ITS序列分析和比对,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红掌炭疽病的致病菌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与GenBank中查到的登录号为KC172072.1的ITS序列同源性最高,同源性大于99%;红掌叶霉病系复合侵染,其致病菌为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和Alternaria alternata,分别与GenBank中查到的登录号为KC880082.1和JX406531.1的ITS序列同源性最高,同源性分别为96%和97%。分子生物学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辣椒炭疽病3病原核糖体基因ITS区的序列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炭疽病(pepper anthracnose)是辣椒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利用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通用引物对辣椒炭疽病3病原进行扩增,分别获得其rDNA-ITS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病菌的5.8S rDNA序列高度保守,而ITS区的可变性则相对较高,其中ITS1区的差异大于ITS2区的差异,说明ITS1区的变异较丰富,可考虑将该区域作为病原鉴定的PCR检测特异引物的靶序列,为今后各病菌的特异性分子鉴定提供可靠的靶标。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肾茶叶枯病致病病原菌,笔者从肾茶云南产区采集的肾茶叶枯病样本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并对其进行了病害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鉴定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其在PDA培养基上菌落为白色,气生菌丝发达,菌落初期下部淡粉色,后期为深黄棕色,分生孢子顶胞钩状,成熟的大型分生孢子有3~5个隔膜。将病原菌离体接种到健康肾茶叶片,保湿培养数天后接种部位出现黑褐色病斑,与田间症状一致。病原菌基因组DNA经真菌rDNA-ITS通用引物ITS1/ITS4 扩增及同源性分析,病原菌与Fusarium nematophilum,Fusarium equiseti,Fusarium chlamydosporum,Fusarium longipes聚为一支,核酸序列同源性为99.40%~99.60%。结合形态特征观察、ITS序列分析及柯赫氏法则验证结果,初步确定该病原菌为镰刀菌。  相似文献   

16.
牡丹红斑病病原鉴定与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牡丹红斑病是危害牡丹的最重要病害之一.本研究欲通过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明确其分类地位.采用形态学方法结合分子标记法对牡丹红斑病病原进行鉴定,利用Mega5软件对枝孢霉属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该病致病菌为牡丹枝孢霉,序列与GenBank登录号为GQ395812.1的ITS序列同源性最高,同源性大于99%.聚类分析发现,枝孢霉属可分为7个聚类组,样品菌株与牡丹枝孢霉为一类.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该研究为牡丹红斑病的快速诊断与防治提供了依据,并为枝孢属的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