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巴基斯坦,害螨是果园的严重害虫,但此前并未作过广泛的研究。对巴基斯坦芒果种植区苏加堡的芒果树螨类区系进行了调查。记载并描述了短须螨属一新种:杓短须螨B.arystis。  相似文献   

2.
在巴基斯坦,害螨是果园的严重害虫,但此前并未作过广泛的研究.对巴基斯坦芒果种植区苏加堡的芒果树螨类区系进行了调查.记载并描述了短须螨属一新种:杓短须螨B.arystis.  相似文献   

3.
紫红短须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甘菊是我省的1种对农业、林业生产及环境能造成很大的破坏性杂草,为了有效地对其进行控制,利用紫红短须螨(Brevipulpus phoenicis)——薇甘菊的一种重要天敌对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外试验,每瓶或每盆薇甘菊中接种50~200头紫红短须螨,45~89d后,薇甘菊茎叶全部黄化或死亡;在野外大田中接种,159d以后,形成明显的中心枯死区,并且逐渐扩大。因此,用紫红短须螨控制薇甘菊可望成为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描述的植须螨属的2新种:石植须螨P.1ithos和抓植须螨P.lepsis是该属螨类在巴基斯坦的首次记录。该2种皆被并入Meyer和Van-Dis(1993)编制的该属分种检索表。文中给出了该分种检索表和有关术语及该2新种的辨识特征。  相似文献   

5.
巴基斯坦原记载新须螨属14种,文章描述了2新种:桑利新须螨C.sunniensis和选新须螨C.kritos,增加到16种。还讨论了该属的生物型。  相似文献   

6.
描述的植须螨属的2新种:石植须螨P.lithos和抓植须螨P.lepsis是该属螨类在巴基斯坦的首次记录.该2种皆被并入Meyer和Van-Dis(1993)编制的该属分种检索表.文中给出了该分种检索表和有关术语及该2新种的辩识特征.  相似文献   

7.
巴基斯坦原记载新须螨属14种,文章描述了2新种:桑利新须螨C. sunniensis和选新须螨C. kritos,增加到16种.还讨论了该属的生物型.  相似文献   

8.
卵形短须螨为害西番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在福建省南部发现一种为害西番莲的新害螨 ,形态学鉴定为卵形短须螨 (Brevipalpusobovatus Donnadieu) .1 991-1 992年在室内饲养该螨 ,共 8-9代 ,卵期 6.0 -2 5 .0 d,幼螨期 3 .0 -1 4.0 d,若螨 期 2 .0 -1 2 .0 d,若螨 期 5 .0 -2 1 .5 d,产卵前期 2 .0 -3 0 .0 d,以雌成螨越冬 ,其寿命超过 3 0 d,最长达 2个月 .该螨在西番莲上雌雄比大于 2 0 0 0∶ 1 ,主要为孤雌生殖 .调查表明 ,卵形短须螨分布在漳州地区的紫色、黄色种西番莲和新引进的无性系“台农 1号”上 ,主要为害植株成龄叶片 ,田间种群数量高峰期出现在 1 1月份 .以前尚未有该螨为害世界其它地区西番莲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对在辽宁省盘山县芦苇上采到的一种捕食芦苇上的附线螨(害螨)的捕食性螨类进行了分类,确定为钝缓螨属一新种,芦苇钝绥螨(Amblyseius phragmites sp.nov.) .  相似文献   

10.
螨危防治棉叶螨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俊  白瑞芳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138-139
为了检验螨危药剂对棉田棉叶螨的防治效果,采用专杀成螨的药剂螨下与螨危配合,螨下与尼素朗配合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试验数据表明:在活卵及活虫数方面螨下加螨危的防效优于螨下加尼素朗的防效。  相似文献   

11.
荔枝螨类的标本采集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荔枝螨类有2目11科23属40种,其中叶螨科的冰草叶螨、竹裂爪螨,细须螨科的刘氏短须螨,长须螨科的细毛神蕊螨为广东新记录,大赤螨科的快捷大赤螨、柳大赤螨、Walzia aus-tralica Womersly为中国新记录;荔枝螨类群落的高发期基本上出现在9~11月,低发期一般出现在2~3月;益螨害螨比例最高一般出现在2~3月及7~8月,比例最低则出现在9~11月,其次为5~6月;叶螨科和植绥螨科为荔枝螨类的优势种群;荔枝螨类绝大多数科级类群为寡属及寡种的类群,具有相当高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赤螨科波赤螨属在中国分布并记录该属一新种,中国波赤螨新种Bochartia chinensis sp.nov。,新种与该属已知种的区别明显,新种标本用马氏网采自湖南石门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南林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讨了柑桔始叶螨及其重要天故尼氏钝绥螨的田间消长规律,发现柑桔始叶螨在4月下旬-5月上旬形成高峰,之后数量剧减。尼氏钝绥螨种高峰期相对滞后,一般在6月份形成高峰,此后种群数量一直较高。根据室内饲养资料,组建了柑桔始叶螨和尼氏钝绥螨的种群繁殖特征生命表,求出了内禀增长率等重要生命参数,并研究了它们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柑桔始叶螨和尼氏钝绥螨均属聚集分布,尼氏钝绥螨具有繁殖快、捕食量大、  相似文献   

14.
释放胡瓜钝绥螨控制毛竹害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2002年在福建省南平、永安2个受螨害严重的毛竹产区,通过释放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 Oudemans),调节毛竹林益、害螨比例,显著地控制了南京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 &Yuan)、竹裂爪螨(S.bambusae Reck)、竹缺爪螨(Aponychus corpuzae Rimando)、竹刺瘿螨(Aculus bambusae Kuang)等毛竹害螨的种群增长,控制效果分别达84.00%、99.37%、100.00%、100.00%;与对照区比较,以螨治螨生防区的捕食螨总量增加了73.45%(释放后1个月)和12.18%(释放后2个月);毛竹长势明显优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15.
卵形异绒螨幼螨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3种温度环境下卵形异绒螨卵的孵化和出土得出,室内变温和恒温处理幼螨出土较田间分别早20d和44d,卵的孵化率各为87.39%,54.41%和21.99%。说明室内变温有利于卵的提早孵化,控制温度钶控制卵的孵化和幼螨的出土时间。通过幼螨对光照和饥饰物物适应能力研究得出,光照和黑暗处理对该螨的存活不产生影响,而环境湿度对其存活影响较大,在适宜湿度下该螨可耐15d饥饿。模拟降雨结果说明,短期小雨  相似文献   

16.
螨虱灵对兔螨的离体杀灭试验和临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不同质量分数的自组配方制剂螨虱灵,对兔螨进行了离体杀灭试验,并对自然感染的病兔进行了治疗。结果表明,1000,2000倍的螨虱灵液的疗效显著,治愈率均达100%,临床上建议使用2000倍液。  相似文献   

17.
马六甲肉食螨与害嗜鳞螨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马六甲肉食螨生活史,并首次用功能反应、数值反应对马六甲肉食螨同仓贮重要害螨-害嗜鳞螨之间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该螨一生经历卵,幼螨,第I若螨,第Ⅲ若螨,成螨5个时期。在18 ̄26℃,卵→卵需26 ̄29d,整个生活周期50 ̄48d,日取食害嗜鳞螨量10 ̄12头。12℃贮存22d存活率25%。在固定猪物密度下马六甲肉食螨的捕食功能有随自身密度上升呈下降趋势,其模型A=16.5462P^-0  相似文献   

18.
对饲养果蝇中的一种害螨--实验室食菌螨的雌螨、雄螨及休眠的形态及其主要特征进行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9.
“以螨治螨”是国家重点推广的果园害螨生物防治新技术。它全面有效地解决了害螨发生代数多,繁殖快,危害范围广,农药难以根治的技术难题.且安全环保。为了改变我区果园病虫防治现状,提高综合防治水平,2007年我区进行了应用胡瓜钝绥螨(捕食螨)控制柚子园全爪螨、始叶螨和锈螨等害螨的示范,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叶螨滞育的研究进展。明确了叶螨的滞育多为兼性滞育。滞育螨态是由种的遗传性所决定。多为卵滞育或受精雌成螨滞育,卵和受精雌成螨均能滞育的种类较少,未见有以幼、若螨滞育的种类。论述了环境因素(光周期、温度、寄主营养)对叶螨滞育的影响和滞育解除的条件。并对叶螨滞育的机制和滞育期的生理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