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生物间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用 9个小麦白粉菌株接种28个小麦品种,得到的侵染型资料,推导小麦品种的限定性基因型.结果表明,在7个推广品种与菌株的相互作用中,只存在2个相应基因对显示限定性表现型,而部分区试品种和抗源品种则含有丰富的限定性基因.讨论了如何把限定性基因转移到感病品种中去,和根据侵染型推导小麦品种的限定性基因的可行性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SSR标记定位一个新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来源于簇毛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稳定小麦品系101-3含有1个新的抗白粉病显性基因,暂命名为PmX,用单体分析的方法已定位于染色体6B上.以感白粉病小麦品种中国春与101-3杂交后代F2 为材料,用65对6B染色体上和9对6A染色体上小麦微卫星引物,进行连锁分析,发现小麦微卫星标记Xgwm570与基因的遗传距离为(9.72±2.40) cM,该结果表明,该基因位于小麦染色体6BL上,同时也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上利用该基因提供了初步的选择标记.  相似文献   

3.
实验结果从理论、细胞学和实践上表明,phlb基因在小麦品种间杂交通过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多价体后产生染色体数目的增减和结构的变异(重组、易位和倒位等)增加性状遗传变异类型和幅度,从中能选育出一般品种间很难或不能得到的优异材料(品种)。但是phlb基因的遗传背景是农艺性状差的中国春,不利于phlb基因在育种上……  相似文献   

4.
簇毛麦1V染色体SSR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选用位于普通小麦1A、1B、1D染色体上的32对微卫星引物对普通小麦中国春、簇毛麦、6个中国春-簇毛麦二体附加系和1个普通小麦-簇毛麦二体代换系进行SSR分析,发现引物Xgwm498在簇毛麦中扩增出2条长分别为110 bp和190 bp的片段(即Xgwm498/110和Xgwm498/190), 这两个片段仅在簇毛麦、中国春-簇毛麦1Ha附加系中出现,其余2Ha、  相似文献   

5.
黑麦重复序列在检测小麦品种中外源染色体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根据RAPD引物OPH20在黑麦中扩增出的特异序列pSc20H.2设计一对PCR引物pSc20ht-23/24,以来源于黑麦的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45及感病对照Thatcher为亲本进行PCR扩增。并对42个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及103个小麦品种材料进行检测。引物pSc20ht23/24在TcLr45中扩增出一条约750bp的条带,而在Thatcher中无扩增条带。对该特异片段回收、克隆测序为734bp。42个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检测在TcLr26中扩增出与TcLr45相同的条带,而在同样来源于黑麦的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TcLr25中未扩增出该条带;中国春-Imperial黑麦附加系1R-7R中除5R外均扩增出该条带;13个1B/1R易位系小麦品种也扩增出该条带;90个地方小麦品种中有16个扩增出该条带,6个品种经系谱分析具有黑麦遗传背景,表明该标记可用于检测小麦中含有的除黑麦5R染色体之外的外源染色质。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70年代,Wall和Sears分别用化学药剂EMS和X射线处理小麦品种中国春(以下简称C.S),先后获得了ph2b、ph1b和ph2a基因系。3个基因系问世以来,国内外就ph1b基因作用研究较多,并实现了ph1b基因品种间转育,而对ph2a、ph2b基因作用研究很少,至于在同等条件下比较研究这3个基因诱导小麦与特定近缘植物F_1杂种染  相似文献   

7.
我国引种和研究墨西哥小麦已有30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墨西哥小麦在中国表现的优点有秆矮抗倒伏、抗锈病、中熟、丰产和适应性广;缺点是后期熟相欠佳、不抗赤霉病和白粉病.墨西哥小麦适宜在我国青藏高原春麦区、云贵高原冬麦区、北部春麦区和新疆春麦区种植推广,亦可用作育种的亲本;同时在东北春麦区、黄淮冬麦区用作育种亲本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是我国引入其他国家春小麦品种不可比拟的.由此看来,墨西哥小麦的引入和研究利用,特别符合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王继滨  成功  代慧芹 《种子》2017,(10):102-104
通过对10个小麦品种在大田条件下试验,用株高对土壤含盐量的响应评价小麦的耐盐能力,确定不同小麦品种的耐盐阈值.结果表明,德抗961、济南17和山融3号等3个品种生长期间表现出高耐盐碱能力.试验发现小麦品种产量与土壤含盐量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盐碱地试验误差较大,会造成试验精确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正>淮麦25是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矮败小麦冬春轮回选择群体选育出的高产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2009年该品种在江苏淮北麦区多点示范种植,生产示范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多抗、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性,是适合在淮北地区大面积推广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徐州17和丰产3号代表过渡型小麦品种。1983~1985年,在我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黑河进行的小麦生态试验证明,在一定的春播期中,它们能够抽穗、开花和成熟,实现完整的生活周期。从播种至成熟的生育天数和当地春型品种接近。田间温光条件可保证早期生育进程。与当地春型品种相比,过渡型参试品种的千粒重较高,单位面积产量有时也较高。黑龙江省具有种植过渡型小麦品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小麦收获前测定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最佳时间,实现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综合育种目标性状的同时选择.从小麦开花期始,对21个小麦品种(以中国春为对照)每5天用SDS.PAGE法测定其HMW-GS以寻找最佳测定时间,并对21个杂交组合后代进行连年选择.结果表明,乳熟中期HMW-GS谱带始达清晰,是当代测定当代选择的最佳测定时期.通过连年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选择,部分高分子量谷蛋白优质亚基出现的频率得到显著的提高,选择效果良好.选育出高产优质小麦新苗头品系宝麦35,证明当代测定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同时结合综合育种目标性状进行选择,对于选育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效果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光周期主要基因STS分子标记技术,对126份中国黑龙江省春小麦品种和265份引自俄罗斯的春小麦品种(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和俄罗斯春小麦品种光周期基因型分布比率明显不同。在黑龙江省春小麦中,有53份春小麦品种携带有Ppd-Dla基因(光钝型),分布比率为42%,73份品种携带玲d-Dlb基因(光敏型),分布比率为58%。在俄罗斯春小麦中,13份品种携带Ppd-Dla基因,分布比率为5%,252份材料携带Ppd-Dlb基因,分布比率为95%。根据此结果,综合田间性状表现,合理选择两国小麦品种(系)资源作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创造变异类型,可有效拓展黑龙江省小麦育种材料的遗传基拙。  相似文献   

13.
用STS标记检测春化基因Vrn-A1在中国小麦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晓科  夏先春  何中虎  周阳 《作物学报》2006,32(7):1038-1043
在证实Vrn-A1春化基因的STS标记与CAPS标记结果一致的基础上,用STS标记检测了全国主要麦区历史上大面积推广和当前主栽的250份品种的春化基因Vrn-A1。结果表明,中国品种Vrn-A1基因平均分布频率为36.8%,不同麦区的分布频率不同,依次为东北春麦区=北部春麦区=西北春麦区(100%)>新疆冬春麦区(42.9%)>西南冬麦区(35.3%)>黄淮冬麦区(19.8%)>长江中下游冬麦区(17.4%)>北部冬麦区(3.0%),这与冬春特性有关。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品种中,Vrn-A1基因分布频率随着时间推移呈降低趋势;在黄淮冬麦区品种中,20世纪50到70年代呈上升趋势,随后呈下降趋势。在年最大推广面积大于66.7万hm2的58份品种中,Vrn-A1基因的频率为27.6%。这些信息有助于改良小麦品种的适应性和提高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4.
春小麦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小麦品种之一。这些硬质红色春小麦以其强筋、适宜做面包而被誉为“硬红春”。优质春小麦多产自加拿大和美国,我省自然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与加拿大和美国春小麦产区相近,也完全可以生产出优质春小麦,我省已具备了生产“硬红春”优质小麦的独特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我省春小麦播种面积在133万hm^2为宜,以便实现农作物合理轮作,而事实却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15.
利用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编码氨基酸保守区域NBS-LRR(核苷酸结合位点-富亮氨酸区域)设计了42个简并引物组合,运用抗病基因类似物多态性(resistance gene analog polymorphism,RG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春、中国春-长穗偃麦草双二倍体及其附加系和代换系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共有38对引物组合获得扩增产物,其中35对在普通小麦中国春、中国春-长穗偃麦草双二倍体中能扩增出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出38.5个片段。在普通小麦背景下,共获得275条长穗偃麦草E基因组多态性谱带,占扩增总谱带数的17.44%,揭示出在普通小麦背景下E基因组和普通小麦A、B、D基因组间的高丰度遗传变异。另外,利用RGAP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长穗偃麦草1E~7E染色体的特异RGAP标记。为小麦背景中长穗偃麦草外源遗传物质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创造小麦-长穗偃麦草染色体易位系,将‘中国春’-长穗偃麦草3E二体附加系与‘中国春’-柱穗山羊草2C二体附加系进行了正反交、F1代自交和回交,利用细胞遗传学等方法对杂种后代进行了鉴定。以‘中国春’-长穗偃麦草3E二体附加系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其杂交当代结实率平均为37.3%,而以‘中国春’-杀配子染色体2C二体附加系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其平均结实率为28.19%,二者差异显著(P0.05)。杂种F1代自交结实率平均为31.45%,用"中国春"-长穗偃麦草3E二体附加系为父本的F1代回交结实率为38.82%,二者差异显著(P0.05)。在杂交后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观察到了染色体畸变现象,说明杀配子染色体2C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创制小麦-长穗偃麦草3E染色体易位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1981年在河北农业大学温室分别用中国小麦叶锈菌4个小种360、376、377和60对从美国引进的13个抗锈品种进行了抗叶锈性测定,在河北省植保所田间进行了成株期对叶、条锈的抗性测定.1982年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温室分别用美国的小麦叶绣菌培养物PRTUS1、3、4、5、6、7、8、9、10、11、13和19对13个品种中的9个进行了抗叶锈性测定.苗期测定结果指出,其中3个品种Kans 63324,STW 646407和II-11996-4R-SM-1R对所测的中国小种都表现抵抗,但对美国的培养物大多数抵抗,而在所测的9个品种中没有对所有美国培养物都抵抗的.在对比两国之间中国小麦叶锈菌小种和美国小麦叶锈菌培养物的毒性时进一步指出,有些品种犹如LA1415,STW597725和STW597947对美国的少数培养物抵抗,而对所有的中国小种感染.田间试验用小麦条锈菌小种19和21接种指出品种NB61975、NB66523和STW597944对条锈是免疫的,NB61977和II-119966-4R-SM-1R是高抗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冬春性鉴定指标在彩色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明确新育成小麦品种的春化特性,准确鉴定小麦品种的冬春性类型,防范因品种定性不准造成小麦冬春冻害风险,以冬春性类型不同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连续3年的春播试验,对彩色小麦冬春性鉴定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由试验结果可知,春播二期条件下的抽穗率是评价小麦品种冬春性的根本指标,是彩色小麦冬春性鉴定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19.
小麦雄性不育主要是通过花粉的败育表现,其不育材料对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国外研究表明,某些特定普通小麦品种间杂交F1表现的花粉部分不育现象,受控于核基因组花粉致死基因Ki,为了筛选小麦花粉致死基因Ki的连锁标记,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定位该基因,克隆出花粉致死基因连锁标记片段,为小麦雄性不育种质材料的转育提供有效的选择标记。对小麦花粉致死基因Ki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以‘中国春’和澳大利亚春小麦品种的BC1F1代作为定位群体,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对位于小麦6B染色体上85对SSR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再通过BC1F1定位群体进行验证,从中筛选出与目的基因连锁的2个SSR标记Xgwm626和Xgpw4138。运用Mapmaker 3.0软件进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Xgwm626和Xgpw4138与Ki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9.2 cM和6.9 cM,且2个SSR标记位于目的基因两侧,并将Ki定位于小麦6BL染色体上。研究结果为Ki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进一步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宁春35号系通过有性杂交,经9年本地选育、南繁加代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春小麦新品种.其品质经国家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为优质高强筋面条小麦,适宜宁夏及西北春麦区不同栽培模式种植.2004年4月通过宁夏自治区第16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2005年11月参加全国优质小麦鉴评会(郑州),经品质测试和专家鉴评,评为优质强筋面条专用品种.该品种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提高宁夏春小麦品质及产业化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