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鸡采食饮水行为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只农大褐母鸡进行产蛋前和产蛋期采食、饮水规律的研究,结果:(一)采食规律:产蛋前母鸡采食主要受光照变化的影响,下午3-4点钟(即天黑前2-3小时)采食出现高峰;傍晚和上午11-12点钟次之;喂料刺激也有促进采食作用。产蛋鸡采食除受光照变化、喂料、均料刺激影响外,还与蛋形成过程有关。母鸡产蛋之前采食量较少,产蛋高峰之后采食急剧增加;但还是以光照影响为主,熄灯前两小时采食量增加最多。(二)饮水规律:产蛋前母鸡饮水伴随采食发生.但饮水高峰在上午9-10点钟,中午饮水较少,熄灯前饮水有增加的趋势。产蛋母鸡饮水主要受产蛋和气温的影响,自上午产蛋高峰开始至下午母鸡体温最高时间饮水一直较多,其它时间饮水较少。  相似文献   

2.
1.清晨喂料预知热应激时,光照计划中应包括在日出前2—3小时给予光照,日出前的几小时内频繁喂料以刺激采食,因此刻是一天中最凉爽的时间。2.对饲料配方做必要的调整因为饲料采食量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温度每升高1℃而下降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究一种间歇光照制度下(9L∶4D∶3L∶8D)蛋鸡生产性能的变化和采食频次的规律,为密闭式鸡舍制定合理的光照管理制度提供依据。试验以笼养京红商品蛋鸡为对象,将4个密闭式鸡舍的282只蛋鸡分为两组,每组设两个重复,间歇光照组施以9L∶4D∶3L∶8D的光照处理,对照组施以16L∶8D的光照处理。对试验蛋鸡的产蛋率、采食量以及持续采食时间在1 min以内的采食频次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间歇光照对蛋鸡的产蛋率和采食量并无显著性影响,而在间歇暗期开灯后2 h内处理组1 min内的采食频次显著高于对照组,弥补了间歇暗期缺少的采食量。说明此种间歇光照制度对维持蛋鸡生产性能和节约25%的光照能源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断奶仔猪采食量不仅影响断奶后早期生长发育,且对整个生长期的生产性能也具有关键性作用。断奶前补饲,断奶后日粮的物理形态、气味与味道,饲料消化率,以及饮水、光照、饲养密度都对其采食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可采取针对性措施来降低断奶应激,提高采食量,进而提高养猪生产效益。1饲料形态引起断奶仔猪应激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仔猪从吸吮液态饲料转变为采食固态干饲料,并且还需学习分别采食和饮水。所以,改变饲料形态,采用湿料和糊状料,是提高断奶仔猪采食量及生长性能的一个有效办法。采食量可提高9.5%~11.0%。2断奶前补饲在哺乳后期对仔猪给…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养殖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总体养殖水平如蛋鸡的产蛋量和利润却在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鸡舍多为开放式,养殖户在光照管理上存在许多误区,光照程序非常混乱。因此,只有正确地使用光照,才能促使鸡群健康的生长发育,同时适时开产、稳产、高产,从而提高养殖效益。一育雏期育雏期的光照主要是刺激鸡的采食量,而光照对雏鸡的影响也主要表现在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两个方面。此时容易在光照时间上出现问题。有些养殖户不考虑增重,在育雏的前2~3周就给予8小时光照。雏鸡本身抗应激能力差,采食量小,再加上育雏期免疫用药次数多应激较大,鸡群往往达不到标准体重。如果此时光照时间过短,鸡群采食时间相应缩短,体重将会严重不足,故而弱小鸡只增多,死淘率增加。还有些养殖户育雏时长期给予20小时以上的光照,甚至到60天以后还给予14~16小时的光照。这样虽然鸡群采食时间长,采食量增大,但鸡群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也将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进而引起啄羽、啄肛、体质减弱、死淘率升高。我们在育雏前3天采用23小时光照,以后根据雏鸡体重和体质状况,灵活掌握递减光照时间的速度。正常情况下,每周减3小时,直到自然光照或育成期的固定光照...  相似文献   

6.
限制产蛋鸡的采食量,现已公认为控制体重及降低饲料成本的管理措施[农业研究理事会(ARC),1975].方法之一是按特定时间饲喂,即分餐饲喂,而不是让鸡整天自由采食,这种方法可显著降低采食量。在一天中什么时间饲喂,对产蛋鸡采食量有明显影响,即使总采食时间相似. 喂饲时间的长短也很重要,最少4小时似最合适。本研究给商品青年产蛋鸡每日早或晚喂一次4小时,或早晚2次各2小时,并将其产蛋反应及生殖和消化器官情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饲料品质对泌乳奶牛进食模式的影响,对使用电脑控制自动饲喂器饲喂的22头泌乳奶牛分别进行了127次(11头奶牛)和213次(11头奶牛)跟踪调查。日粮都由牧草青贮与精料组成,泌乳奶牛根据日粮精粗比例不同分为2组,分别是高粗饲料日粮组(以HF表示)和高精料日粮组(以HC表示)。经过饲料分析后,这2种日粮虽然原料组成相同,但精料部分的干物质含量不同(HC组为O.59,HF组为O.27)。2组奶牛以自由采食方式分别饲喂以上2种日粮,直至产犊后156d为止。试验结果表明,泌乳奶牛这2组新鲜饲料的日平均采食量(49.2kg/d)并不受精粗比例影响,但对不同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存在显著差异(HC组为23.6kg/d,HF组为17.8kg/d)。经过对每个奶牛的进食水平进行分别监测,并根据日进食次数进行分组后,结果显示,泌乳奶牛日平均采食频率是6.6次/d,每次对鲜料采食量为7.6kg,且不受日粮精粗比例影响。泌乳奶牛对HF组日粮的每次采食时间比HC组日粮采食所需时间要长(41.4 vs.31.3/min/次),但单位时间采食量:HF组比HC组低(以鲜料计采食量:233vs.337g/min;以干物质计采食量;78vs.156g/min)。进食前与进食后相关性有时从统计上较显著,但相关系数很低(R^2介于O至O.05),且不受日粮精粗处理影响。摄食周期(定义为一次采食的采食量除以所需时间后加上与前一次采食所间隔的时间)表现为单位小时采食量呈正弦曲线波昼夜采食模式,单位小时采食量在每个周期中的最低值(1.5kg/h)出现在午夜过后,最高值(超过3.Okg/h)仅开始于午后,单位小时采食量平均值、幅运范围及正弦波曲线的周期性均不受日粮处理效应的影响。以上数据表明,泌乳牛在上述2种(HC组和HF组)日粮水平下的短期采食调控机理相同,没有任何数据表明采食高精料日粮的奶牛其昼夜采食模式与采食高粗料日粮奶牛的昼夜采食模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1.在清晨开动饲喂机器在能够预见到热浪时,也许要设计新的光照方案,将日出前2~3小时包括在光照期中。日出前数小时是一天中最凉爽的时间,在此期间频繁开动饲喂机器能刺激采食。 2.对饲料配方作必要调整采食量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减少(温度每升高1℃采食量减少约1.5%),因此应更改饲料配方以保证每天有足够的养分摄入量。在更改配方时,应考虑用脂肪热量来代替一部分碳水化合物热量,因脂肪消化产热较少。应设法以尽可能低的蛋白质水平来提供所有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因为蛋白质的消化热比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都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产蛋鸡、生长猪和泌乳牛的采食行为,测定其每天采食时间、平均采食速度和采食模式。所有试畜均自由采食。a)产蛋鸡:将5只体重为1.4—1.7公斤的白莱航产蛋鸡养在恒温为25、30、32.5和35℃的室内,在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制度下饲喂产蛋鸡商品粉料。饲槽两侧装有红外线监测器。25℃下采食量为115克/天,每天采食时间为219分钟,平均采食速度为0.55克/分钟,而在35℃时采食量为52克/天,日采食耗时131分钟,平均采食  相似文献   

10.
引言泌乳母猪分娩后一般不允许马上随意采食饲料。常用的饲养制度是在分娩前限制采食,接着在分娩日禁食,然后逐步增加给料量。直到产后5~7天达到随意采食量。通常认为,降低采食量能减少泌乳不足的发生;泌乳不足是指分娩后第2~4天产奶量突然下降。关于分娩后饲养方法对母猪和仔猪性能以及对泌乳不足发生的影响,研究还不多。English(1970)让母猪在分娩后7天内随意采食,对母猪和仔猪都  相似文献   

11.
光照对断奶仔猪早期饲料采食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奶后最初两周的饲料采食量对后来整个保育期的性能都有重要影响 ,甚至对直到上市日龄的性能也具有重要的后续影响。例如 ,早期的研究表明 ,断奶后第一周内采食足够的饲料以至每天生长 2 5 0克的猪与同一时期勉强维持其断奶体重的仔猪相比 ,可提早 10天达到上市体重。因此 ,应该把可提高早期断奶仔猪早期采食量的营养和管理措施看作是对猪一生的投资。光照和光照周期对断奶后早期饲料采食量产生的影响不太清楚 ,但最近的研究得出了足以提出一些初步的实用建议。荷兰的第一项试验荷兰的研究人员对断奶后单独饲喂的仔猪研究了其早期采食量与…  相似文献   

12.
采食行为与规律鹌鹑的采食是啄食,全天各次采食量是不均匀的。统计各次日粮消耗量可见上午比下午多而晚间5—7时为全天的采食高峰。雄鹑各次采食量比较均匀而高峰也在晚间。对于当天没蛋的鹌鹑上下午采食量相差不多,晚间也最多,当日有蛋的鹌鹑上午吃些料而下午特别在产蛋前2小时基本不吃或吃的很少,即使吃料也是慢慢腾腾吃两口就离开食槽。从屠宰当天有蛋或将要产蛋的鹌鹑统计:80%嗉囊很少存有食物。鹌鹑每次采食时总具有一种“新鲜感”,每次喂饲次总是  相似文献   

13.
正比利时鲁汶大学的科研人员应用音响技术自动测定28日龄罗斯肉鸡的采食量。试验研制出可检测每只肉鸡采食声音的算法,根据该算法可计算采食声音与采食量间的相关性;同时设定对照组,对照组的采食量值通过称量系统和视频观测获得。通过将麦克风连接到肉鸡采食槽连续3 d、每次15 min记录肉鸡的采食声音;每次试验前4 h肉鸡停止采食。通过称量系统自动记录肉鸡的采食量,同时人工收集肉鸡浪费的饲料并在每次试验结束后称重。基于以上数据,可计算肉鸡的采食量并进一步验证算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开发苹果渣这一丰富的饲料来源,试验采用2重复4×4拉丁方设计研究苹果渣混合青贮料替代不同比例的玉米青贮料对奶山羊采食量、瘤胃液pH值及氨态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渣混合青贮料替代65%的玉米青贮料可以显著提高奶山羊的精料与青贮料日采食量(P<0.05);饲喂不同比例的苹果渣混合青贮料对各组奶山羊瘤胃液各时间点pH值、氨态氮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瘤胃液采集时间的延长,各组奶山羊瘤胃液的pH值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采食后4小时达到最低值;氨态氮浓度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采食后2小时达到最高值。说明苹果渣混合青贮料替代65%玉米青贮料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正>1光照管理1.1育雏期育雏期光照主要是刺激采食。雏鸡采食量小,免疫密度高,抗应激能力弱,常达不到标准体重。光照时间过短,采食时间相应缩短,体重较轻,弱雏增多;光照时间过长,虽延长采食时间  相似文献   

16.
研究利用全自动饲料消耗测定系统记录了111只北京鸭21~42日龄的采食时间、采食次数及采食量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采食规律。结果表明:鸭群进入不同位置测定站的次数有显著差异。肉鸭基本全天采食,在4∶00以后采食次数开始增加,至6∶00~8∶00达到全天采食高峰,16∶00~18∶00达到全天第二个采食高峰,18∶00~20∶00是全天采食次数最少的时段。剩余采食量呈正态分布,表明在现有群体中改良饲料转化效率有很大空间。剩余采食量与饲料转化率呈中度相关(R=0.52)。研究发现采食量是影响剩余采食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鸡全部行为中采食行为对畜牧生产有重大作用。它受下述因素所影响。环境条件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光照和黑暗对于鸡的运动节律、体温、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产蛋和采食的时间是一种最强的刺激因素。在黑暗下鸡不啄食;在强、弱照度交替时则减少采食量。在采用不同光照制度、每天改变开灯和关灯时间的试验中,上述现象尤为明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颗粒饲料粒径大小对仔猪体增重、采食量以及采食行为的影响。试验选择234头10日龄仔猪,28日龄时断奶,断奶后与母猪分开饲养,56日龄试验结束。试验采用2×3因子设计,共6种日粮处理。仔猪断奶前,设粒径1.8mm、5.0mm2个处理;断奶后,设1.8mm、2.4mm、5.0mm3个处理。试验目的是研究不同颗粒饲料大小对仔猪采食量、体增重的影响以及对断奶前后小猪表现的影响。试验处理对断奶前仔猪的体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影响不显著,饲喂较大粒径(5.0mm)饲料的仔猪比较小粒径(1.8mm)的仔猪采食时间较长,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不会持续到断奶阶段。试验结果表明,颗粒饲料大小不影响仔猪的生产性能,但在某些情况下可增强仔猪定槽采食行为。仔猪适应这种采食方式的能力较强,在断奶前后即可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一)鸡群和鸡舍环境 选用1日龄健壮AA肉仔鸡2 000只,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2个重复。各组在同一鸡舍内随机分布,地面平养。鸡舍垫料可在沙土地上再垫5~8厘米铡短的麦秸,并据潮湿状况随时翻动或更换。 (二)光照制度 各组光照制度见表1 (三)管理 各组管理条件相同。但在饲喂上,对照组自由采食,试验组在每次熄灯前净槽1~2小时后再饲喂,以提高熄灯前的采食量。各组鸡均定期取样进行称重,记录生长和耗料情况,剖检每只病重或死亡鸡,观察各组采食行为变化,并在试验结束后,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健康鸡随机抽样,进行剖检,对其嗉囊和消化…  相似文献   

20.
选择106头早期隔离断奶仔猪随机分成2组,A组54头采取14日龄断奶,B组52头采取21日龄断奶。全自由采食的条件下,通过观测,记录采食量、采食次数与采食时间间隔、对不同料型的采食兴趣。结果表明,断奶第二天的采食量明显高于第一天,在断奶第2~5d采食量明显较高;断奶后两周内,两组的平均日采食量相对较低,第三周有所上升,在第四周后采食量明显加大;不同阶段的仔猪白天采食次数均高于夜间,并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夜间与全天采食次数逐渐减少,采食间隔延长;不同日龄的仔猪均喜食稠料,且采食稠料的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