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后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化是商品粮基地县,也是福建省烤烟主产县.随着烟叶生产的发展,烟粮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而烟后稻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虽然宁化县种植烟后稻时间较长,但没有对栽培技术进行系统总结,为了指导农民生产,现将烟后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贵州省低海拔烟区烟稻轮作的生态适宜性,以该区的典型代表县天柱县为例,对比分析了天柱县烟稻轮作的光、温、水、土壤条件。结果表明:天柱县的光、温、水资源是适宜推广烟稻轮作的,但是需要适当增加土壤的钾含量,并提高土壤pH值;适合烤烟的移栽期为每年的3月下旬,烟后稻的播种期为当年的6月下旬,在7月下旬烤烟采收完毕后及时插秧,10月中旬收割稻谷;确保烟稻轮作成功的关键在于抓"早",同时做好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烤烟和水稻都是种植季节性较强的作物,合理地安排烟稻轮作,可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减少病虫危害,并能显著提高烤烟产量和质量,实现烤烟增效益、晚稻夺高产的生产目标。通过总结沧源县近几年来推广烟稻轮作种植模式的现状和成效,综合分析烟稻轮作种植模式推广的限制因素,并结合沧源县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烟稻轮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郴州市是我国优质烤烟主产区之一,也是湖南重要的水稻产区。烟-稻轮作是烤烟种植区传统的耕作模式。南晶香占2020年在郴州作烟后稻示范种植,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好等特点。本文介绍了南晶香占在郴州作烟后稻的种植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作烟后稻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皖南烟区种烟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 :在原烟的内、外在质量及产值、上等烟比例等主要经济性状上 ,单一种烟模式种植的烤烟都明显优于烟稻轮作模式 ,但综合经济效益 (含后茬水稻收入 )却以后者为高 ;这也是皖南烟区烟农抢烤、腾茬栽稻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 ,提高皖南稻田上部烟叶成熟度和质量的关键是延长烤烟大田生育期[6 ] ,可采取 :①烤烟移栽期提前到 3月底 4月初 ,推广大棚育苗等相关技术 ;②推广中晚熟晚稻品种及相关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沛县是江苏省传统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水稻种植大县和省级稻米产业化示范县,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实现水稻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是保持水稻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沛县常年种植水稻面积达3.3万hm2,全部为粳稻,年产稻谷3亿多kg。生产出的无公害大米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部颁优质米标准。在实施水稻无公害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的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4月至2015年  相似文献   

7.
农田生态种养新模式——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公害稻鸭共育模式具有优化稻田群体结构、减少水稻病虫草害、提升鸭子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优势,是一种稻鸭双增收的新型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稻米和鸭子的品质,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而且达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总结了稻鸭共育模式增产增收机理和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8.
馆前镇属于长汀县高海拔乡镇,全镇14个村分布在海拔510-540米之间。拥有耕地面积2万余亩,每年烤烟种植面积1.1万亩以上。往年是以烟-稻栽培模式为主。为提高种田经济效益,充分利用高海拔区种植反季节经济作物的地理优势。近年来该镇逐步发展烟-菜或烟-荷兰豆种植模式。据2007年对该镇5户种植烤烟-荷兰豆的经济效益跟踪调查,烤烟-荷兰豆模式比烤烟-水稻模式亩产值增加2415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黄壤区烤烟轮作与连作根系形态、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贵州黄壤烤烟主产区烤烟的合理种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16-2017年在贵州省遵义市开展田间试验,设置稻烟-轮作和烟-烟连作两种种植模式,在一个轮作周期内,控制氮、磷和钾施用总量一致,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烤烟根系形态、水稻和烤烟的产量、养分吸收及利用,分析了烤烟收获后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烟-烟连作相比,稻-烟轮作烤烟根长、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分别显著提高5601. 1 cm、1976. 3 cm2和59. 17 cm3,平均直径降低0. 17 cm。连作后,烤烟产量和产值分别为1098 kg·hm2和28 548元·hm-2,显著低于轮作模式。烤烟对氮、钾的吸收轮作模式高于连作模式,两季作物收获后,连作模式下0~20和20~40 cm土壤深度的除土壤pH降低外,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硝态氮和铵态氮较轮作模式均升高。【结论】稻-烟轮作中烤烟养分吸收、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优于烟-烟连作,在实际生产中应重视烤烟与水稻等其他作物轮作,以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促进烤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技服务》2016,(12):34-35
文章主要分析了两优688的高产栽培技术手段。本文首先从两优688在宁化县作烟后稻种植过程中的产量及特征出发,对其种植表现进行分析;其次,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深入研究了宁化县两优688种植过程中高产栽培中的注意事项,望为两优688作烟后稻种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无公害优质稻米是指在符合无公害质量标准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按规定的生产技术要求和相应的稻米卫生标准生产、加工,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三级以上,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食品标志的优质稻米。根据生产环境、生产水平和栽培条件,无公害优质稻米可分为有机稻米、绿  相似文献   

12.
均口镇大面积推广"烤烟-水稻"水旱轮作模式,效益明显。该文分析烟后稻种植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烟后稻的主要做法,并提出促进烟后稻发展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广西全州县是我国传统的水稻生产大县,全县水田面积54万亩,年水稻种植面积约90万亩。为提高稻田种植效益,全州县从2004年开始大力发展稻田双孢蘑菇生产,即稻—菇模式。2005年县农业局开始试验探索水稻、双孢蘑菇有机结合高效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即在确保稻田粮食单产提高和总产稳定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单位面积稻田产出效益。通过配套技术集成创新,在农民种植稻—菇常规模式的基础上成功引进了稻田养鱼和安装诱虫灯杀虫,形成稻—灯—鱼—菇生态循环高效模式,模式的构成  相似文献   

14.
蟹稻共生模式应用种植、养殖相结合的方法组建了稻蟹互利共生的稻田生态系统,生产出无公害稻米以及消费者喜食的河蟹,对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等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稻蟹共作模式,提高了水稻种植的附加值,实现了"一地两用、蟹稻共赢"。  相似文献   

15.
烟叶种植与水稻种植的环境和条件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研究烟稻轮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并采用机械化的设备对烤烟和水稻各方面的种植条件进行优化,有效地提高了作物生产效率和质量,如今烟稻轮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逐渐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种植当中。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新品种在宁化县作烟后稻种植对比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宁化县不同区域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对9个杂交水稻新品种进行了对比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两优676"、"甬优15"可在宁化县低暖区作烟后稻推广种植;"泰丰优3301"、"泰优2098"、"泸优明占"可在宁化县中温区作烟后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浦城县富岭镇种植烤烟已有20多年历史,烤烟和优质稻都是富岭镇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作烟后稻对提高烟后稻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种植效益效果明显。2011—2012年富岭镇引入少量杂交稻新组合圣优369作烟后稻种植获得成功,其杂种优势和抗逆性表现突出,2013该组合将大量用作烟后稻,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归纳如下,供广大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烟—稻"种植制度中,晚稻前茬作物烤烟施用磷、钾肥量较大,烤烟没有吸收利用完的积累在土壤中,因此在实际生产中烟农晚稻不施底肥,只在插秧后7~10 d施少量氮肥,不施磷、钾肥。利用湖南省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专家系统,结合耒阳市农民生产实际,研究了当地"烟—稻"种植模式下氮肥不同施用量对晚稻有效穗、晚稻生育期、氮肥效应模型氮肥利用率,以及晚稻产量与效益的影响,为烟农高效种植"烟—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单季稻"双百"工程高产、高效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通过3年单季稻“双百工程”实施,对改善稻米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都起到了显著作用,主要配套技术:稻-鱼、豌豆-稻、西瓜-稻、四季豆-稻、马铃薯-稻、稻-菜不同模式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0.
文山州烤烟膜下小苗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文山地区因干旱,对烤烟产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通过改进栽培技术措施,推行膜下小苗栽培技术,在干旱条件下,烤烟生产仍能达到优质高产,使农民获得高的经济效益.烤烟膜下栽培技术就是在烤烟生产中将烟苗栽植于膜下,采取培育壮苗、规范化栽培、平衡施肥等相应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措施,改变土壤环境、田间小气候,达到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地温,促进烟株根系生长和烟株早生快发,烟叶提早成熟,从而提高烤烟生产效益的一项技术.2013年文山州推广种植膜下烟0.187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