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8 毫秒
1.
为了筛选适于延安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及生产需要的优良糜子品种,试验对引进的25个粳性糜子品种和20个糯性糜子品种进行了连续3 a大田试验示范研究。主要从生育期特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3个方面对不同糜子品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45个糜子品种都有较强的抗寒性、抗冻性,所有糯性糜子品种都有中等抗旱性,25个粳性糜子品种除陇糜5号、榆糜3号、陇糜7号、陇糜8号、陇糜9号、陇糜10号、陇糜11号、榆糜2号具有较强抗旱性以外,其余抗旱性都处于中等水平。内糜7号、晋黍7号、晋黍5号的千粒重连续3 a不但稳定而且高于其余糯性糜子品种;晋黍5号产量表现出稳定高产的特性;此外,晋黍1号和内糜8号产量虽有波动但平均产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粳性糜子品种榆糜3号的生育期为77.00 d,内糜1号的生育期仅为58.33 d,在所有品种中最短,其余粳性糜子品种的生育期都介于这两者之间;榆糜3号产量在粳性糜子品种中仅次于内糜9号,内糜9号的平均千粒重和产量都是所有粳性糜子中最高的,产量达3 256.7 kg/hm~2。总的来说,45个糜子品种均能够在延安地区正常生长;但各品种的性状间存在差异,在生产中可根据不同...  相似文献   

2.
糜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适宜赤峰地区种植的耐贫瘠糜子品种,在气候条件较好的赤峰市旱平地不施肥条件下对10个糜子品种进行了研究,运用方差分析比较了不同糜子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糜子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0个糜子品种的单株产量顺序为伊糜5号宁糜9号赤糜1号赤糜2号赤黍2号宁糜10号gs内糜5号大红黍宁糜13号宁糜14号;穗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株产量和穗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粗与单株产量和穗重呈负相关。本研究条件下,10个糜子品种均能在赤峰正常成熟,耐贫瘠性顺序为伊糜5号宁糜9号赤糜1号赤糜2号赤黍2号宁糜10号gs内糜5号大红黍宁糜13号宁糜14号。在糜子耐贫瘠育种时,应选择植株矮、茎粗适当、千粒重略大的株系,以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糜子育成新品种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起源于中国,种质资源丰富,类型繁多,近年来培育出了适应不同生态条件和需求的新品种。对收集到的44个糜子新品种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的鉴定与分析,并根据其形态指标分别对糯性和粳性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间农艺性状表现差异较大,糯性糜子品种中晋黍8号产量(5 766.9 kg/hm2)最高且抗倒伏,粳性品种中陇糜7号产量(5 733.6 kg/hm2)最高、内糜1号表现为极早熟(生育期最短);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其中糯性和粳性糜子品种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均以分蘖数最高,生育期最低;糯性和粳性糜子品种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1.3;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卡方距离2.75处将20份糯性糜子材料分为3大组群,在卡方距离1.5处将24份粳性糜子材料分为3大组群,而粳性糜子宁糜11号、内糜1号和内糜6号没有被分到任何组群。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采用倒伏系数和田间倒伏面积对比的方法,对45个糜子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倒伏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进而筛选在适宜密度下的抗旱性和抗倒伏性均较强的糜子品种。研究得出,内糜3号、内糜5号、内糜6号、内糜7号、内糜8号、内糜9号、陇糜8号、宁糜9号、宁糜10号和榆黍1号这10个品种在密度为5万株/亩时,抗旱性较强,水区和旱区亩产量均较高,在此密度下,倒伏现象不明显,适合机械化收获,适宜在当地生产中大面积种植。在糜子育种工作中,应努力提高糜子单茎根量和茎秆机械强度,降低植株高度,以增强其抗根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宜齐齐哈尔地区种植的抗黑穗病糜子品种,对10个糜子品种进行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表现为高抗(HR)的品种有年丰3号、晋糜7号和赤糜1号,其中赤糜1号产量最高,晋糜7号次之,二者产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表现为抗病(R)的品种有年丰7号、962-083;表现为中抗(MR)的品种有年丰6号;表现为中感(MS)的品种有齐黍1号、年丰1号;表现为感病(S)的品种有年丰5号、雁黍8号,其中年丰5号产量最低,仅为2 456.2kg·hm-2,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了榆糜2号、陇糜10号、宁糜14号、HM2011-4-1、HM2011-1-3糜子品种(系)引进试验,结果表明,HM2011-1-3和榆糜2号较对照陇糜10号增产30.2%和12.9%,经济性状优良,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冬播对旱作区不同熟期糜子生长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以宁糜9号(中熟品种)和陇糜15号(晚熟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冬播覆膜种植(WH1)、冬播露地种植(WH2)、春播覆膜种植(CK)3种不同栽培方式。结果表明,冬播条件下,糜子抽穗后主茎总干物质和籽粒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增加,WH1处理在成熟期表现最高,其他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表现先增加后降低;冬播糜子增熵效应苗期最明显,WH1、WH2处理0~100cm土层平均含水量宁糜9号分别提高22.14%、1.2%,陇糜15号分别提高11.23%、9.62%;相比其他处理,宁糜9号和陇糜15号WH1处理产量显著增加,分别较CK增产13.11%、12.32%,WH2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相比CK,WH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宁糜9号显著提高9.61%,陇糜15号提高2.02%,但WH2处理优势并不明显;宁糜9号和陇糜15号各处理籽粒蛋白质含量高于CK 0.35%~11.58%,其中宁糜9号WH1处理与CK处理间差异显著,籽粒脂肪和淀粉含量WH1处理和CK处理显著高于WH2,WH1与CK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结果,冬播栽培模式对不同熟期糜子干物质...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粳性糜子品种陕糜2号和榆糜2号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影响,品种之间差异性不明显,说明不同种植方式是影响粳性糜子品种陕糜2号和榆糜2号的产量的主要因素,大田生产中推广和应用适宜的种植模式是提高糜子产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在平凉市农业科学院高平实验站对14个糜子品种的园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内糜6号成熟期和收获期相同,籽粒成熟一致性好,生育期短;同时内糜6号抗倒伏性强、折合产量高于其他供试品种。榆糜2号和榆糜3号,抗倒伏性状中等、折合产量较高,籽粒颜色分别为红色和黑色,能够增加当地糜子种植特色,丰富人们购买糜子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2015年西吉县田坪乡黄岔村膜侧糜子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8个新品种中有5个品种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内糜5号,以宁糜10号、固糜1号和宁糜11号等3个品种表现较好,在农业生产中应示范推广,以进一步筛选和推广适宜的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11.
引进6个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品种,采用渗水地膜在宁夏中部干旱区开展生态适应性试验.从生育期、农艺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该地区适宜推广种植的糜子优良品种(系)3个,分别为固15-5、宁糜9号和固糜22号,以期为宁夏干旱半干旱区糜子新品种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密度是影响糜子分蘖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索糜子高产个体和群体特性,以榆糜2号为材料,设置3种种植密度(M1:基本苗15万株·hm-2、M2:45万株·hm-2、M3:75万株·hm-2),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糜子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冠层温度间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糜子灌浆期群体冠层温度表现出明显差异,同一生育时期总体表现为M1M2M3。不同种植密度下,糜子单株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也存在较大差异,低密度(M1)下,糜子单株生长势较强,分蘖成穗率较高,单株穗重及单株粒重较大;随着密度的增加,分蘖成穗率降低,单株穗重及单株粒重较小,但高密度(M3)下群体产量较高。因此生产上应根据品种特性通过单位面积株数、穗数及粒重的协调发展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3.
9个糜子新品种(系)在陇西县的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留膜免耕栽培条件下,在陇西县旱川地对引进的9个糜子新品种(系)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系)以N0807-3-1-3折合产量最高,为2 17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糜10号增产77.9%;0915-1-1N次之,为2 15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糜10号增产76.2%;0515-2-2N、晋黍8号、N0807-1-2-2、9914-2-4-1折合产量分别为2 120、2 050、1 920、1 900、1 23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糜10号分别增产73.8%、68.0%、57.4%、55.7%。这上述6个糜子品种(系)与对照品种陇糜10号增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田间表现长势整齐,综合抗性较好,建议在陇西县及同类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糜子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宁南山区对适合栽培的糜子品种进行品种筛选,以期为当地的糜子生产提供科学参考。为明确影响糜子产量的主要因素,对与糜子产量有关的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在10个糜子品种中,固糜21号、宁糜17号、内糜5号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②经过相关性分析,糜子产量与主穗粒重、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但是与株高、穗长、穗茎长和草重存在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主穗粒重和千粒重可作为评价糜子品种产量高低的首选性状,在宁南山区,固糜21号、宁糜17号、内糜5号的综合表现优异,可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适合黑龙江西部干旱区种植的糜子品种,提升该地区糜子产量水平。[方法]在黑龙江西部干旱地区,通过垄作栽培的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近些年培育出的6个优质糜子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品比筛选试验。[结果]不同糜子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不同,株高较高、穗粒数较多的品种为赤黍8号;千粒重较重、籽粒饱满的品种为榆糜2号;产量较高的粳糜子品种为固糜21号,较榆糜2号、陇糜12号分别高9.26%、24.21%;产量较高的糯糜子品种为冀黍2号,较晋黍9号、赤黍8号分别高17.12%、47.73%。[结论]为了获得较高的糜子产量,建议在黑龙江西部干旱区扩大固糜21号和冀黍2号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宜全膜覆土穴播抗旱高产栽培的糜子品种,开展了不同糜子品种全膜覆土穴播抗旱高产栽培示范展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参试的4个品种中,宁糜14号产量最高,达4 101.90 kg/hm~2,较内糜5号、宁糜9号和固糜22号分别增产403.95、356.10、162.00 kg/hm~2,增幅分别为10.92%、9.51%和4.11%;按糜子市场收购价2.40元/kg计算,宁糜14号产值为9 844.56元/hm~2,较内糜5号、宁糜9号和固糜22号分别增值969.48、854.64、388.80元/h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国家糜子(粳性)6个品种区域试验,观察各品种生育期指标及产量来鉴定各省选育和引进的糜子(糯性)新品种(系)及筛选的地方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生产力,试验结果表明0603-2-3形体特征及经济性状都最好,内糜6号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该文采用倒伏系数和田间倒伏面积对比的方法,对内糜5号、内糜6号、内糜7号、内糜8号、内糜9号、伊选黄糜等6个主栽糜子品种进行了抗倒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内糜5号、内糜6号、内糜8号、内糜9号的倒伏系数小于1.0,抗倒伏能力较强,内糜7号和伊选黄糜倒伏系数大于1.0,抗倒伏能力较弱,易发生大面积倒伏现象。在今后的糜子育种工作中,应努力提高糜子单茎根量和茎秆机械强度,降低植株高度,以增强其抗根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不同糜子品种萌芽期耐镉性差异,采用40个不同的糜子品种,测定0 μmol/L (蒸馏水,对照)、200 μmol/L镉溶液胁迫下不同糜子品种种子胚芽长、胚根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干质量与胚芽干质量等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对不同糜子耐镉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镉胁迫对糜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较小,而对活力指数影响较大;200 μmol/L Cd2+胁迫浓度对糜子根长、根干质量的抑制作用大于芽长、芽干质量,并且对芽鞘长、根冠比的胁迫程度分别大于芽长、根干质量。镉胁迫处理下,活力指数与根长、芽长、芽干质量,根长与芽长、根干质量、根冠比,芽长与芽干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对各指标胁迫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将40个糜子品种划分为3种类型,即敏感型、中间型和耐镉型,分别占参试品种的 60.0%、17.5%、22.5%,其中‘陇糜6号’‘晋糜1号’‘晋黍7号’‘晋糜4号’‘陇糜8号’‘陇糜7号’‘内糜9号’‘榆糜2号’‘宁糜15号’等可作为耐镉糜子品种应用于陕北矿区镉污染土壤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和时间浸种对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种子萌发特性和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提高其出苗率和产量提高科学指导。[方法]对糜子种子进行不同温度(15、20、25、30、35℃)及不同浸种时间(6、12、24 h)处理,在田间条件下观测其生育期并测定其产量。[结果]内糜5号、内糜6号和伊选黄糜3个品种在30℃下处理24 h后发芽率和产量较高,在25℃下处理24 h后出苗率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糜子的安全性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