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近年来,位于辽宁省西部的朝阳市加强了造林建设工作,已经形成的比例较大的中幼龄林,至2015年末,朝阳市的中幼龄林面积占整个乔木林面积的70.45%,蓄积量占森林蓄积量的45.55%,中幼龄林已成为朝阳市重要的森林后备资源。但是,由于受传统的"重栽轻管、重护轻抚"的营林观念的影响,导致朝阳市林木抚育技术不到位,中幼龄林出现了生长势较差、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低、抗御有害生物和火灾能力低下等不良势头。所以,强化中幼龄林抚育管理技术对提高森林质量、林地产出能力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长期存在着"重造轻管、重封轻抚"的传统林业生产观念,最终导致造林抚育管理水平滞后,中幼龄林生长速度缓慢,生长长势衰弱,林木蓄积总量徘徊不前,抵御病虫害和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因此,改变以往传统林业生产思想,强化中幼龄林抚育关键技术稳步拓展,对提高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森林产质量、林业资源总效益具有相当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中幼龄林资源为对象,分析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森林抚育经营的潜力。研究认为,我国森林抚育经营的潜力巨大,中幼龄林可抚育面积5 461.8万hm2,占全国中幼龄林面积的52%;其中郁闭度在0.2~0.4的过疏林分占47%,郁闭度在0.8以上的过密林分占44%,遭受自然灾害或发生病虫害较严重的中幼龄林占9%。按可抚育林分目前的单位面积蓄积量49.82 m3/hm2计,现实生产力占生产潜力的42%,则全国可抚育的采伐蓄积达到2.72亿m3,将增加森林蓄积75亿m3。  相似文献   

4.
利用叠叠沟林场1992、2009年森林分布图,应用ArcGIS Desktop 9.2软件对叠叠沟林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质量分析,探讨了18年来该林场各类土地面积、各类型森林蓄积量和龄组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有林地、灌木林地面积增加,未成林造林地、无林地和非林业用地面积明显减少,使森林覆盖率从33.5%提高到74.4%;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由62 665 m3增加到215 589 m3;龄组面积结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由4.5∶1.4∶1.5∶2.6变为3.5∶5.9∶0.4∶0.2,由幼、近、成熟林占绝对优势转变为幼、中龄林占主导地位,龄组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5.
掌握延川县森林资源动态及经营现状,为科学、精准编制森林经营规划提供依据。根据延川县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综合考虑森林内在价值和森林服务效能,以森林生产力、森林结构、森林健康、生态服务效能,社会和经济服务效能等5个二级指标,及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林地利用率等17个三级指标建立森林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物元分析法相结合对延川县森林资源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延川县森林资源质量综合等级为“中”,其中森林内在价值等级为“中”,森林服务效能等级为“优”。森林质量主要特征包括:单位面积蓄积量(18.7 m3/hm2)和林地利用率(44.27%)较低,森林生产力仍较低;森林覆盖率(30.55%)较低,幼龄林、中龄林面积比例过大(97.89%),落叶阔叶树种面积偏多(93.43%),混交林面积较低(3.65%),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性较弱;生态区位重要,公益林地面积占绝对优势(83.05%);林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产值较低,仅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06%,社会、经济效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正>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有着历史悠久的甜菜生产发展史,甜菜糖产量占辽宁省的甜菜糖产量的35%左右。当前,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甜菜生产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甜菜含糖不高、单位面积产量较低、抗病性下降明显,尤其是一些甜菜种植大户的产量居低不升,已成为制约甜菜生产规模发展  相似文献   

7.
云南松纯林生态效益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为我国重点林区之一,全省森林总面积为143,273,166亩。总蓄积量为910,811,941立方米。其中云南松林面积为67,552,140亩,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47%,蓄积量为273,243,140立方米,约占全省森林总蓄积量的29%。在滇中高原和滇西北山地海拔1,000—3,000米的地区形成了集中的大面积同龄纯林,这些成片的云南松林,除有241,462,507立方米的用材林外,还有31,637,600立方米的防护林,它们分布广,蓄积量大,在云南森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北京密云森林资源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五"、"十一五"林业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评价分析"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密云县森林资源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密云县森林经营主要以防护型林种为主、经济林为辅,截止2009年,其森林覆盖率稳步增长至57.18%。大面积灌木林地、未成林地及宜林地经过良好抚育管理转化为有林地,且活立木总蓄积量增幅达21.71%,虽然存在林分结构不合理、纯林较多、幼龄林面积及蓄积量比重继续增大等问题,但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逐步增加。整体看来,密云县森林质量在不断提高,不健康林分比例逐渐降低,总体为一般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西瓜是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种植的主要瓜果作物,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推广还林林地空间,像样的二坡地种植较多,近年来,随着瓜果市场的快速发展,西瓜的种植面积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但是,由于施肥不科学,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公布 ,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 ,人均森林面积居 1 1 9位。中国土地面积占世界 7 2 % ,森林面积 1 37亿hm2 占世界 3 9% ,森林复盖率 1 4%。目前森林面积领先于我国的有前苏联 ( 7 5 5亿hm2 )、巴西 ( 5 66亿hm2 )、加拿大 ( 2 47亿hm2 )、美国 ( 2 1亿hm2 )世界人均占有森林面积 0 6hm2 ,发展中国家人均占 0 5hm2 ,发达国家人均占 1 0 7hm2 ,在世界 1 79个国家中中国占第 1 1 9位。中国森林总蓄积量 97 89亿m3,占世界森林总蓄积量 3840亿m3的 2 5 5 % ,中国森林每公顷平均积蓄量 96m3,远低…  相似文献   

11.
以全国第三次到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共7期)为数据源,以森林碳库总碳储量为评价指标,以天然林、人工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森林蓄积量、森林面积等9项林分因子为森林增汇影响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模型)对黑龙江省森林蓄积量增量进行预测,采用森林蓄积量换算因子法建立森林蓄积量与碳储量的转换关系,测算黑龙江省森林增汇潜力。结果表明:到2030年,黑龙江省森林新增碳汇369.05 Mt,可抵消同期黑龙江省排放的二氧化碳的11.71%。2030—2060年,黑龙江省新增碳汇197.61 Mt,可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724.57 Mt的二氧化碳减排量。  相似文献   

12.
呼伦贝尔市森林碳储量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呼伦贝尔市《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资源统计年报》资料,依据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估算了呼伦贝尔市Ⅲ期(1984年)、Ⅴ期(1995年)、Ⅶ期(2008年)的森林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第Ⅲ期到第Ⅶ期呼伦贝尔市天然林面积由961.39万hm~2下降至341.72万hm~2,蓄积量由78 053.37万m~3下降到24 392.02万m~3;人工林面积由10.47万hm~2增加到26.47万hm~2,蓄积量由221.87万m~3增加到1 308.55万m~3。第Ⅲ期到第Ⅶ期呼伦贝尔市天然林碳储量呈下降趋势,由2 277.91 TgC减少到637.47 TgC;人工林碳储量呈现上升趋势,由58.01 TgC增长到404.54 TgC。不同森林类型碳储量变化趋势与森林面积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幼龄林的面积和碳储量最大,森林的年龄结构以幼龄林、中龄林为主。随着时间推移,成熟林所占比例不断增大,碳储量和碳密度随之增加。各林型和不同龄级碳密度值在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3.
黄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412-5413,5420
介绍关岭县森林资源现状及1995~2005年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通过对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森林健康度、森林自然度、森林景观及生态功能等指标的客观分析,得出结论:①林地质量逐步提高:2005年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较1995年分别有所增加;②森林比较健康:乔木林中森林健康度为Ⅰ的占99.95%;③森林群落结构简单、林相单一、生态功能等级差:乔木林中自然度为Ⅱ的占0.06%,森林景观等级为Ⅱ的占1.31%,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为Ⅰ的占0.06%。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估算我国7大地区森林蓄积量的变化,探讨未来我国森林保护重点工程实施的具体地区和规划方向。【方法】根据1975-2005年的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结合2010年颁布的《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按照自然区将我国划分为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和华中7个地区,初步核算了2005-2020年各区域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并评估不同区域之间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增长潜力的差异。【结果】森林面积增长量表现为西南>西北>华北>华南>东北>华中>华东,森林蓄积量增量以西南>东北>华北>华南>华中>西北>华东;我国森林蓄积量增长潜力呈东南部增长快但总量少、西部增长缓慢但总量多的趋势;2005-2020年全国森林面积共增加4 165.91万hm2,蓄积量增加16.42亿m3,相当于吸收CO230.05亿t,其中西南和华南地区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60%。【结论】我国森林的未来规划方向趋向于西部重种植面积、东部重森林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森林资源1950—2003年经营状况及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经营方针、经营特征以及森林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化,中国50多年的森林经营可以划分为森林资源质量恶化和逐步恢复两个阶段。森林经营结果表明,1950—2003年,我国森林资源在采伐利用蓄积量为130.57亿m3的同时,森林面积和蓄积仍有增加,森林经营成绩显著。但是,由于森林经营理论滞后、经营理念重采轻育、分类经营界定不清晰、结构调整目标不明确、经营以木材需求为核心,忽视了森林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等问题,导致森林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天然林面积比重下降了30.6%,蓄积比重下降了9.4%;用材林面积和蓄积比重减少到46.52%和45.57%;森林低龄化明显,幼中龄林面积比重占67.9%;针叶林面积和蓄积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由于森林采伐利用强度较大,择伐周期较短,森林质量在第二阶段虽有所恢复,但仍然较差。林分单位蓄积平均仅为84.73 m3/hm2,低郁闭度(0.2~0.4)面积占34.41%,平均胸径为13.8 cm,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的面积仅占42.22%;同时,虽然人工林面积较大,但中幼龄林面积比重达77.40%,单位面积蓄积仅为46.59 m3/hm2。因此,新世纪的森林经营必须依据森林资源现状,对经营理论与实践合理扬弃,优先解决经营理论、产权优化、分类界定和经营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青海云杉胸径—材积的一元模型、青海云杉林蓄积—生物量模型、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的蓄积量、生物量、碳储量以及影响青海云杉林碳储量的主要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单位面积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平均值分别为223.445 4 m~3/hm~2、136.075 5 t/hm~2和96.186 4 t/hm~2;总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达到2.59×107 t和1.52×107 t,其中中龄林和近熟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占总量的42.581 8%和41.134 8%,而幼龄林仅占1.080 9%;影响森林植被碳储量的主要因子为环境水热状况,温度是影响祁连山森林植被碳储量最关键的因子。  相似文献   

17.
位于辽宁西北部半干旱地区的朝阳市通过参观考察学习、组织专家论证,确定了以山葡萄为主的酿酒葡萄主导产业开发,计划在“十一五”期末使全市酿酒葡萄栽培面积达到15万亩。建设具有辽西北特色的山葡萄生产基地。为加速山葡萄栽培技术的开发推广,现将适宜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栽培的优良山葡萄品种及其早期丰产栽培技术,供生产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一、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 (一)滥砍乱伐,森林资源衰退。湖北省森林经历三次大砍伐,毁林严重,目前森林蓄积量仅为建国初期的10%,天然成熟林仅为建国初期的19%,产材县由46个降为32个,而年生长量仅为消耗的3/4,不仅森林“赤字”严重,而且幼龄林面积占70%,低产林、小老树多,森林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二)水域面积减少。湖北索称“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由于过度围垦与湖泊  相似文献   

19.
天然次生林四个类型的结构、功能及演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前言 黑龙江省丰富的森林资源中,天然次生林占全省天然林面积的58.7%,蓄积量占40.2%,有的地区(如嫩江地区)则全部为天然次生林。将人工林计算在内,天然次生林占全省森林面积的57.2%,蓄积的39.9%。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经营好次生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是辽宁省乃至全国的不发达地区之一,辽宁省有"辽西北富则辽宁富,朝阳兴则辽宁兴"的说法。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朝阳市有大枣10万余亩,朝阳市孙家湾乡、大王杖子乡、乌兰白乡等诸多乡镇都有"红枣之乡"美称。朝阳市的大枣总产量占辽宁省的70%以上。大枣在朝阳市的农林业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工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支柱作用。但是,朝阳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