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21年3月—2021年9月,利用红外相机初步监测调查四川荷花海国家森林公园内大中型兽类多样性,共布设40个监测位点,累计监测5124d,捕获到有效记录28 829条,识别到种的兽类有效记录5 723条,鉴定出兽类4目9科17种。其中偶蹄目CETARTIODACTYLA种类最多(7种),其次是食肉目CARNIVORA(6种),灵长目PRIMATES种类最少(1种)。鲸偶蹄目和食肉目监测物种总数占总的兽类监测物种种数的76.47%。监测到的兽类种类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11种(Ⅰ级3种、Ⅱ级8种),其中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是本次监测数量最多、相对指数最高和监测分布范围最广的物种。本次调查研究为森林公园成立以来首次开展红外相机监测调查,获得了森林公园内部分兽类活动影像资料,对掌握森林公园兽类多样性及其开展后续研究积累重要基础资料,并对森林公园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红外相机是监测野生动物的有效工具,目前广泛用于兽类资源调查以及动物损害、鸟巢生态学、种群评估、行为生态学等研究领域。为了更科学地调查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段的野生动物种类本底,2016年12月—2021年12月,采用红外相机对辖区内的野生动物进行系统调查,在86个位点放置了红外相机,一个月收取一次数据。目前,红外相机共记录到兽类19种,约占无量山记录有分布的兽类物种总数的15%;鸟类75种,约占记录有分布的鸟类物种总数的20%。  相似文献   

3.
山西铁桥山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地区华北豹的主要分布地,笔者通过在华北豹重要活动区域安装红外相机,对兽类资源进行监测。调查结果表明,红外相机共监测记录到兽类4目7科11种,存在较丰富的重点保护濒危兽类。兽类资源在华北豹重要活动区域的分布特征表现为野猪、草兔、狍较多,豹猫、岩松鼠、亚洲狗獾、赤狐、猪獾次之,北花松鼠、黄鼬较少。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蒿坪区域动物分布现状,在蒿坪站后沟内安放4台红外相机对地栖鸟类和兽类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后沟内共监测到野生动物28种,其中鸟类18种,隶属于4目6科;兽类10种,隶属于4目8科,其中包括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Ⅱ级保护动物5种,陕西省重点保护动物4种。红外相机监测记录也反映了部分物种的活动规律,为保护区的动物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长青自然保护区华阳片区2012-2021年10条动物监测样线巡护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该保护区大中型野生动物种类及其空间分布,植被、海拔、坡位等因素对大中型野生动物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共有大中型兽类和鸟类30种,其中Ⅰ级保护动物5种,Ⅱ级保护动物12种;针阔混交林中发现的物种种类最多,包括21种兽类和鸟类,其次是阔叶林;物种分布数量随着海拔升高而递减;下坡位分布兽类、鸟类最多(共21种),谷地物种分布最少(共9种)。  相似文献   

6.
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4月和8月,对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进行了调查。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保护区有兽类75种,分属7目25科。区系分析表明:该保护区的兽类东洋界种类有56种,占74.67%;古北界15种,占20%;广布种有4种,占5.33%。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该保护区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兽类4种,国家Ⅱ级保护兽类15种。  相似文献   

7.
甘肃插岗梁自然保护区兽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10—12月,采用样线法和访问调查法对甘肃插岗梁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进行了补充调查,同时结合有关资料,对该地兽类区系特征及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共调查到插岗梁有兽类8目23科60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兽类有20种。在60种兽类中,啮齿目(20种)和食肉目(19种)种类占绝对优势。保护区兽类区系组成中,东洋种与古北种比例相当(东洋种有23种,古北种有22种,广布种有15种)。调查结果显示,插岗梁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丰富,区系组成具有东洋界和古北界过渡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2002年10月、2003年5月和2005年7月,对四川千佛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保护区有兽类8目26科81种;其中,东洋界种类有61种,古北界种类有15种,广布种5种。保护区分布有国家级保护动物1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林麝、马麝、扭角羚和豹等6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1种。保护区有我国特有或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特有兽类34种。  相似文献   

9.
2017年6月至9月和2018年5月至9月,利用红外相机分别对位于西双版纳的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泰国Khao Yai国家公园的三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地面活动兽类和鸟类进行了监测。每个样地分别布设49台红外相机,共拍摄到66种野生动物,包括6目13科24种兽类,7目15科41种鸟类以及1种两栖类。监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类,可为基于动态监测样地的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0月-2011年12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对罗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进行了综合科学调查,同时结合有关资料,对该地兽类区系特征及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共调查到兽类36种,隶属6目14科31属,啮齿目种数最多,有15种,占保护区哺乳类总种数41.67%。其中古北界种类25种,东洋界种类3种,广布种类8种。共有7种分布型,其中中亚型最多,17种,占47.22%,按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共有12种分布区型式,以蒙新区成分为主,与华北区联系紧密。兽类生态分布分析表明,山地荒漠草地分布的种类最多,有26种,占保护区记录哺乳类动物的72.22%。  相似文献   

11.
2009年8月~9月,对四川螺髻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保护区有兽类59种。其中东洋界种类有44种,古北界种类12种,广布种3种。有我国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4种,其中Ⅰ级2种,Ⅱ级12种。保护区有我国特有或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兽类16种。本次调查发现了西南绒鼠康定亚种,是Osgood于1929年描述后的再一次发现。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6月对深圳市三洲田森林公园兽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公园共有兽类25种,隶属7目、16科、21属,其中食虫类1种、翼手类3种、鳞甲类1种、食肉类7种、偶蹄目2种、兔形目1种、啮齿类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列入中国红皮书中的易危动物3种。16种东洋型种类,占种类数的64%;5种古北型种类,占20%;4种广布型种类,占16%。文章分析了三洲田森林公园兽类3种生态分布类群,提出了保护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4年4月、2007年10月和2008年11月,对四川木里鸭咀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确认保护区有野生哺乳动物62种,隶属于8目20科;保护区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8种,其中Ⅰ级5种,有我国特有兽类21种。区系组成上东洋界45种,古北界15种,广布种两种,保护区兽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南北混杂现象。保护区有两个属的物种值得重点关注,他们是鼩形目缺齿鼩鼱属(Chodsigoa)、啮齿目绒鼠属(Eothenomys)。  相似文献   

14.
福建哺乳动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综合收集福建哺乳动物相关研究记载,重新整理了福建哺乳动物种类名录,并对其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有哺乳动物147种(含亚种,下同),其中海洋哺乳动物27种,隶属2目7科16属;陆栖哺乳动物120种,隶属于8目27科70属;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42种。福建的海洋哺乳动物分布类型以外洋型为主(20种),沿岸型(4种)和河海型(3亚种)较少;生态类型以温水种最多(12种),广温种(7种)和暖水种(6种)其次,冷水种最少(2种)。陆栖哺乳动物中东洋界种类90种,古北界种类20种,国内广布种10种,体现出较高的南北类群渗透性。  相似文献   

15.
广东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哺乳动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有18种,隶属于5目9科14属,其中,有3种保护物种,即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豹猫(Prionailurus benglensis)和黄鼬(Mustela sibirica)。综合分析表明,红树林哺乳动物区系存在多种起源和演化途径。针对红树林哺乳动物的主要致危因素,本文提出了相关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Coffee agroforestry is a conservation strategy that has shown promise to support the diversity of bird, bat, and insect communities, but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non-volant mammals in coffee farms. We assessed mammal diversity within coffee agroforestry systems in Kodagu, India and investigated the impacts of the non-native shade tree species, Grevillea robusta, on mammal diversity. Twenty farms, with varying amounts of G. robusta planted within the coffee farm, were sampled throughout three rainfall zones during the 4-month study period. We captured six species of small mammals, with indirect methods yielding an additional five species, totaling 11 mammal species. Contrary to current ecological thought, we found that increased amounts of G. robusta did not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either abundance or richness of mammals. Small mammal abundances were higher at farms with greater amounts of herbaceous ground cover and larger, mature shade trees, while small mammal species richness wa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an increase in tree species richness as well as greater amounts of herbaceous ground cover. Additionally, small mammal abundance was higher at coffee farms closer to forested area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we suggest the maintenance or cultivation of shade tree richness, mature shade trees, and herbaceous ground cover within coffee farms and preservation of forested areas within the landscape to enhance coffee agroforestry habitat for non-volant mammals. We hope that these habitat requirements will be incorporated into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promotion of biodiversity within coffee agroforestry systems.  相似文献   

17.
于2010年6~10月和2011年2~8月,对维西县野生哺乳动物进行了野外调查,调查地点包括塔城镇、攀天阁乡、白济汛乡、叶枝镇、巴迪乡、永春乡、维登乡、保和镇、康普乡等9个乡镇。共记录了55种哺乳动物,隶属8目、21科、44属。其中东洋界种类占全部哺乳动物种数的67.27%,古北种占12.73%,广布种占20.00%。其中属国家I级保护5种,国家Ⅱ级保护10种,省级保护2种,列入CITTES附录的20种。  相似文献   

18.
小型陆栖脊椎动物是一类稳定、灵敏、高效的环境指示动物,将它们作为生态环境变化的指针具有诸多的优越性。通过围栏陷阱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内小型陆栖脊椎动物在原始竹林与人工竹林中的分布情况展开调查,进而对保护区内小型陆栖脊椎动物资源现状进行评估,并科学地评估我区震后的生态环境。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小型陆栖脊椎动物物种5目7科15种,其中两栖类2目2科2种,爬行类1目1科1种,小型兽类2目4科12种。采集的样品数量达到316只。  相似文献   

19.
参照最新的哺乳动物分类系统和保护等级名录,对武汉自然博物馆馆藏哺乳动物标本进行整理分析,共汇总17目58科232种1136件标本.其中国外标本173种,中国特有动物12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7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9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极危物种6种,濒危物种19种,野外绝迹物种1种;濒危野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