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对江西南昌市梅岭景区6个典型景点中的蜘蛛多样性进行调查、鉴定并获得其蜘蛛资源详实分布名录的基础上,结合另文对其多样性的比较研究结果,通过将其39个未确定种的各科属级物种丰富度、景点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多样性和捕食功能多样性共13个指数作为变量对其区域特色种作用因子进行主成分、相关性和聚类等统计分析,揭示其多样性形成原因和方式。结果表明:景点物种均匀度、景点物种丰富度、景点物种优势度、捕食功能均匀度、群落结构丰富度、捕食功能丰富度是区域特色种形成的6个主要作用因子,各因子间普遍相关,且生态和遗传因素各有侧重地作用于区域特色种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在对吴旗县自然恢复植被群落和人工植被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恢复初期和处于演替平衡阶段的群落,其物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但丰富度指数的峰值出现在演替中间阶段;灌木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要大于草本群落的多样性。超过一定年限的灌木群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衰败,生物多样性下降;物种多样性可以间接对植被群落的保水保土功能进行评价,但必须综合考虑物种的丰富度与空间分布的均匀度。  相似文献   

3.
在对吴旗县自然恢复植被群落和人工植被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恢复初期和处于演替平衡阶段的群落,其物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但丰富度指数的蜂值出现在演替中间阶段;灌木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要大于草本群落的多样性。超过一定年限的灌木群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衰败,生物多样性下降;物种多样性可以间接对植被群落的保水保土功能进行评价,但必须综合考虑物种的丰富度与空间分布的均匀度。  相似文献   

4.
阐明斑块尺度上物种共存格局,对于深入认识荒漠草原破碎化草地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按斑块的土壤生境退化程度,选取短花针茅荒漠草原3类典型群落斑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斑块的物种构成、多样性及物种间的共存关系格局。结果表明:① 斑块A属单优种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群落;斑块B为短花针茅+草木樨状黄耆(Astragalus melilotoides)群落;斑块C为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老瓜头(Cynanchum komarovii)+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群落。② 群落结构中斑块A和斑块B多样性相近,均高于无短花针茅生长的斑块C。③ 基于零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物种共存格局的复杂性和强度为:斑块A>斑块B>斑块C,且下降趋势明显,斑块A存在的16组显著物种对中有4组为显著竞争关系,而斑块C中的物种对减少到7组,且仅存在猪毛蒿与苦豆子组显著竞争物种对。结论:表明未沙化的土壤生境斑块是荒漠草原破碎化草地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一个重要前提,土壤生境的退化显著降低了斑块内部群落组织的复杂性和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强度,不利于群落的自我维持。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群落生态学中研究的中心问题,其中,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平是其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用10种不同海拔梯度草地群落探讨自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结果显示: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少;生态优势度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减少后增大;群落物种丰富度与初级生产力之间趋势模拟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8678;物种多样性与初级生产力之间趋势模拟呈极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相关系数为0.7396;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与初级生产力之间趋势模拟均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671、0.7287。不同的环境资源和环境异质性是形成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态学中的广泛应用,基于物种亲缘关系探讨群落系统发育多样性及维持机制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揭示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坡位的群落系统发育多样性及群落构建的差异和驱动因素,选择在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开展研究,利用线上APGⅢ系统构建了该区域所有物种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并利用谱系多样性指数、净亲缘关系指数及最近亲缘关系指数,对不同坡位群落系统发育多样性和结构进行量化探究,同时采集了样地内的土壤并检测土壤养分、含水量、酸碱度及机械组成,分析它们对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群落系统发育多样性随坡位的上升显著下降,主导因素是土壤机械组成中的粗粉粒含量。(2)群落系统发育结构随着坡位的上升呈现出聚集程度增强的趋势,主导因素是土壤中速效磷含量。(3)整个坡位上的群落净亲缘关系指数均大于零,表明生境过滤是群落构建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荒漠草原地区不同载畜率对功能群特征及其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亚带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群落不同载畜率对草原功能群特征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载畜率水平下,功能群组成结构没有改变,功能群内物种组成及其群落学特征随着载畜率的增加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灌木类和多年生禾草特性比较稳定,多年生杂类草随着载畜率的增加物种组成下降幅度较大,使得群落结构和组成随载畜率的增加趋于简单化。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重牧区最低,均匀度变化有所不同,因为中度放牧提高草地群落的植物多样性,更主要地是通过改变群落物种均匀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分区治理下河北省坝上红松洼草原生态环境对蝗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样方法于2019-2020年在不同草原类型和不同功能分区对蝗虫群落进行调查,通过丰富度、个体数、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分析蝗虫的多样性,并对不同生态因子和蝗虫多样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该地区蝗虫发生种类共有5科8亚科14属25种,...  相似文献   

9.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几种白刺群落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4种白刺植物群落的样地调查数据,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Alatalo均匀度指数Ea、Whittaker指数βw、相异性系数CD、群落共有度Jaccard指数CP、Bray-Curtis指数CN等指标研究了该地区4种白刺群落分层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结果表明:这些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测度指标有效表征了干旱沙漠区同属不同植物群落内部在物种组成方面的差异、生境差异、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四种白刺群落的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都明显大于灌木层;唐古特白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小,泡泡刺群落的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最大,而且其群落均匀度也最大。唐古特白刺植物群落的Whittaker指数βw要比其它三种白刺群落要大,若仅考虑群落间共有物种数目多少,大白刺与泡泡刺在群落、灌木层与草本层间的相异性系数CD都最小,共有度Jaccard指数CP都最大;而西伯利亚白刺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与其余三种白刺的相异性系数CD都较大,Jaccard指数CP都较小。而数量数据指标Bray-Curtis指数CN变化与上述有所不同。采用植物盖度和相对盖度进行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对比分析,能够合理地说明不同白刺植物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典型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Shannon-Wiener和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和Gleason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对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典型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的多样性分布是灌木和乔木的物种均匀度、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均大于草本,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则与其相反,表现出单一的植物群落结构,说明艾比湖自然保护区典型群落在多个层次上物种的数量和分布与该地环境条件成正相关,即该区植物种类少、盖度低,生物资源丰富度十分匮乏。  相似文献   

11.
为典型草原害虫监测预警和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害虫发生相对严重的锡林郭勒盟7个旗县典型草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Z字形扫网取样法对昆虫数量和种类进行调查,对昆虫尤其是主要昆虫蝗虫群落差异和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对蝗虫群落和环境因子进行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在7个典型草原区域中,正镶白旗、镶黄旗、阿巴嘎旗、西乌珠穆沁旗和锡林郭勒市的昆虫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较高,且这5个草原区域之间均差异不显著;在7个典型草原区域内共采集到草原蝗虫6科11属16种,种类较丰富,约占所有昆虫种类的20.00%;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作为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蝗虫的优势种,在所有典型草原区域中的数量均高于其他蝗虫;镶黄旗和锡林浩特市的蝗虫种数最多,均为14种,而苏尼特左旗的蝗虫种数最低,为8种;植被覆盖度和海拔对蝗虫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有正影响。锡林浩特市与镶黄旗的蝗虫群落相异性最小,相异性系数为0,与其他5个典型草原区域的蝗虫群落相异性也较低,相异性系数...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孙家湾矸石山阴坡不同排矸年限地段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排矸年限地段,物种组成变化较大,由排矸初期的5科5种发展为后期的7科23种,并由一年生草本群落逐渐演变为榆树群落。物种综合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排矸年限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A latalo均匀度指数与排矸年限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阜康北部梭梭荒漠早春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梭梭荒漠2种植物群落早春的物种组成、垂直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对比研究发现: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群落和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群落具有结构简单、群落优势度高、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较低、旱生性植物占绝对优势及短生植物成为群落重要组成部分等特征。同时,二者存在以下差异:①物种多样性差异,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梭梭群落(0.74,0.08和0.81)均高于白梭梭群落(0.61, 0.06和0.77);②主要伴生种不同,前者以草本植物为主要伴生种,后者以灌木为主要伴生种;③短生物种丰富度差异分别占前者的64.7%(11种)及后者的60%(15种)。2种梭梭群落的特点与差异可能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早春适宜的水热配置、群落生境的沙土含水量、沙面稳定程度及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对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进行了野外样方调查、标本采集、物种鉴定和生态学统计分析,现已知巴尔鲁克山苔藓植物有49科107属307种(包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苔类12科13属20种,藓类37科94属287种。不同苔藓植物物种对生境要求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群落,该保护区苔藓植物群落可分为水生群落、石生群落、土生群落和木生群落4种生态类型,其中石生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最高,其次是土生群落和木生群落,水生群落生物多样性最低。不同苔藓植物群落在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呈单峰曲线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乌拉特荒漠草原灌丛和草本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这2种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地上生物量关系对不同放牧处理(对照、中牧、重牧)的响应。结果表明:①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灌丛群落中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和碱韭(Allium polyrhizum)的优势度增大,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的优势度减小;重牧降低草本群落中沙生针茅的优势度,增加了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和碱韭的优势度。②不同放牧处理显著降低了灌丛和草本群落的盖度、高度以及灌丛群落的密度,消除了灌丛和草本群落之间盖度的差异(P> 0. 05)。中牧降低灌丛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重牧降低灌丛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灌丛和草本群落的其他多样性指数在放牧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 0. 05)。除物种丰富度外,其他多样性指数在灌丛和草本群落之间差异显著(P <0. 05)。③不同放牧处理降低了灌丛和草本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量,导致灌丛和草本群落之间地上生物量的显著差异(P <0. 05)。④地上生物量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负相关,与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正相关;放牧处理下地上生物量与密度、物种丰富度正相关。放牧处理改变了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功能,进而改变了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天山北坡中段草地类型α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定量比较天山北坡中段乌鲁木齐地区各草地植被垂直带中具代表性的16个主要草地类型的植物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从各草地类型多样性指数大小来看,山地草甸>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亚高山草甸>高寒草甸>荒漠。其中分布于山地草甸的鸭茅+草原老鹳草+杂类草的草地类型和草原老鹳草+杂类草+禾草的草地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而分布于荒漠带土质生境的散枝猪毛菜+角果藜的草地类型和小蓬草地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小。其结果反映了生境异质性沿着水、热生态梯度变化的规律;从草地物种多样性的角度,揭示了不同草地类型在组成、结构、功能和动态的差异;通过指数间相关关系的分析,探讨草地类型多样性与草地生产力的相互影响,可为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外来入侵植物对本地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在北京市湿地选择23个样地共245个样方进行物种多样性调查,并从不同植物性状数据库获取样方中所有植物的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等10个功能性状数据,对比分析入侵群落与本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系统发育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在北京市湿地共记录到26种外来入侵草本植物,隶属10科19属,其中,菊科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最多,有10种。除比叶面积、叶片碳含量和株高的系统发育信号显著外,其余7种植物功能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均不显著,表明大多数功能性状未表现出系统发育保守性。入侵群落所有物种的物种多样性指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以及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标谱系多样性和平均最近谱系发育距离均显著高于本地群落和入侵群落本地物种,而入侵群落本地物种的功能分散指数和Rao''Q二次熵指数均显著高于本地群落,表明外来物种入侵改变了湿地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且外来物种入侵后群落谱系多样性趋于发散,说明与本地植物亲缘关系越远的入侵物种越容易在湿地群落中建立种群,符合达尔文归化假说。  相似文献   

18.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工程植被恢复效益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在对吴旗县及对比县乔木林、灌木林和草原群落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吴旗县植被恢复效益通过植被覆盖度、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吴旗县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下,通过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植被完全可以得到恢复,完全可以达到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在自然恢复初期,植物群落将以草原地带性植被为主,并可以恢复到稳定阶段。三种植被群落在植物多样性方面差异并不大,草原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均匀度要略小于乔木林和灌木林群落。通过计算吴旗县和对比县的相似性系数表明,退耕封禁地与未退耕封禁地在相似性方面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荒漠草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Biolog EcoplateTM技术通过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沙米、白沙蒿、柠条、沙冬青和人工乔木林5种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分析,以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有显著的差异(P<0.01),5种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种类也存在差异,氨基酸类、羧酸类和糖类是其主要的碳源利用类型.在Biolog ECO板培养基接种培养96 h后,5种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显示,物种丰富度指数(R)和均匀度指数(EH)差异显著,Shannon 指数(H′)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克拉玛依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30个样地102个样方的调查资料,采用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Gleason丰富度指数[17]、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16]对克拉玛依植物群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克拉玛依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稀少,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群落多样性指数的顺序为:胡杨群落﹥柽柳群落﹥梭梭群落﹥琵琶柴群落﹥芦苇群落﹥假木贼群落﹥猪毛菜群落﹥盐节木群落﹥碱蓬+麻黄群落﹥盐穗木群落。随着水分与土壤盐碱度的变化,群落物种多样性出现相应的变化趋势: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本群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