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研究测定了杜洛克猪屠宰后10 h肌肉pH、糖原、乳酸和脂质氧化的变化,分析了不同储藏温度和时间对肌肉pH值、失水率、糖原、乳酸及脂质氧化的影响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宰后10 h杜洛克猪背最长肌pH值显著降低,乳酸含量显著升高,肌肉糖原和TBA值含量变化不显著。4℃冷藏条件下,储存时间对杜洛克猪肌肉pH、糖原、乳酸和TBA含量影响不显著,对滴水损失影响显著。-20℃冷冻条件下,储存时间对杜洛克猪肌肉pH影响极显著,对解冻失水率、糖原、乳酸和TBA值含量影响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宰后10 h TBA值与糖原呈显著负相关,与乳酸呈显著正相关,pH与乳酸极显著负相关;4℃冷藏条件下,TBA与滴水损失和乳酸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pH与滴水损失极显著正相关;滴水损失与乳酸显著正相关,其他相关性不显著。-20℃冷冻条件下,TBA与pH极显著负相关,与解冻失水率显著正相关,pH与解冻失水率极显著负相关,解冻失水率与乳酸呈显著负相关,其他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低场NMR研究冻融过程中羊肉持水力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冻融过程中羊肉保水性的变化规律,用低场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研究了羊肉冻融过程中水的T2驰豫性质变化,同时用解冻汁液流失率、加压失水率、蒸煮损失率指标测定保水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增加,解冻汁液流失率先显著增加,后保持较小变化,加压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率先显著下降再上升最后再显著下降。NMRT2驰豫测定结果显示,肌肉中有结合水、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流动水3个组分,对应的横向弛豫时间分别是T2b、T21、T22,T21和冻融次数、蒸煮损失、加压失水率显著相关;T22与保水性的变化趋势一致。羊肉冻融后持水力显著下降,因此在流通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冻融现象的出现,T21可以做为考察冻融后肉品质持水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杜洛克猪屠宰后10 h肌肉pH、糖原、乳酸和脂质氧化的变化,不同储藏温度和时间对肌肉pH值、失水率、糖原、乳酸及脂质氧化的影响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宰后10 h杜洛克猪背最长肌pH值显著降低,乳酸含量显著升高,肌肉糖原和TBA值含量变化不显著。4℃冷藏条件下,储存时间对杜洛克猪肌肉pH、糖原、乳酸和TBA含量影响不显著,对滴水损失影响显著。-20℃冷冻条件下,储存时间对杜洛克猪肌肉pH影响极显著,对解冻失水率、糖原、乳酸和TBA值含量影响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宰后10 h TBA值与糖原呈显著负相关,与乳酸呈显著正相关,pH与乳酸极显著负相关;4℃冷藏条件下,TBA与滴水损失和乳酸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pH与滴水损失极显著正相关;滴水损失与乳酸显著正相关,其他相关性不显著。-20℃冷冻条件下,TBA与pH极显著负相关,与解冻失水率显著正相关,pH与解冻失水率极显著负相关,解冻失水率与乳酸呈显著负相关,其他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研究测定了长白猪屠宰后12 h肌肉pH、糖原、乳酸和脂质氧化的变化,不同储藏温度和时间对肌肉pH值、失水率、糖原、乳酸及脂质氧化的影响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宰后12 h长白猪背最长肌pH值显著降低,乳酸含量显著升高,肌肉糖原和TBA值含量变化不显著。4℃冷藏条件下,储存时间对长白猪肌肉pH和糖原含量影响不显著,对滴水损失、乳酸和TBA含量影响显著。-20℃冷冻条件下,储存时间对长白猪肌肉pH、乳酸和TBA值影响极显著,对解冻失水率和糖原含量影响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宰后12 h TBA值与糖原、乳酸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2(P<0.01)和0.355(P<0.01),pH与乳酸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99(P<0.01);4℃冷藏条件下,pH与滴水损失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40(P<0.01),其他相关性不显著;-20℃冷冻条件下,TBA与pH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24(P<0.01),TBA与解冻失水率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56(P<0.05);pH与解冻失水率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92(P<0.01)。  相似文献   

5.
不同储存温度、时间对长白猪肌肉pH及失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长白猪屠宰后13 h肌肉pH的下降速度、极限值、不同储藏温度和时间对肌肉pH及失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屠宰后0~5 h长白猪肌肉pH下降速度较快.4℃和-20℃条件下,储藏时间对肌肉pH影响显著,pH随储藏时间逐渐升高而后趋于降低和平稳,且以-20℃的pH升幅较大,4℃的较小;储藏时间对滴水损失影响明显,对解冻失水率影响不明显,但滴水损失和解冻失水率都随时间逐渐降低.温度对pH的影响不明显,对滴水损失和解冻失水率有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不同宰前禁食时间对羊肉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动物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的断料断水以及宰前休息期人为控制的禁食禁水行为称为宰前禁食。不当的宰前禁食处理可能降低畜禽胴体出品率,对肉的食用品质和加工性能产生不良影响。研究不同宰前禁食时间处理对羊肉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于肉羊的宰前禁食时间,对生产优质羊肉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6月龄敖汉细毛羊公羊30只,分别进行宰前禁食0 h(对照)、12 h和24 h处理,研究羊肉食用品质(pH值、肉色、剪切力、持水力)、感官品质(膻味、嫩度、多汁性、总体可接受性)、卫生品质(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总数)及宰后成熟过程中糖原含量、肌节长度和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程度的变化规律。【结果】宰前禁食24 h处理组羊肉在宰后0 h、45 min、4 h的pH显著高于禁食12 h组和对照组(P<0.05)。随着成熟时间延长,pH值差异逐渐消失,3个处理组之间羊宰后24 h和48 h pH差异不显著(P>0.05)。宰前禁食24 h组羊肉蒸煮损失显著低于禁食12 h组和对照组(P<0.05)。3个处理之间羊肉L*、a*、b*、ΔE、滴水损失、剪切力值及感官评价膻味、嫩度、多汁性和总体可接受性打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宰后成熟24 h后,不同宰前禁食时间处理组羊肉的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总数均在国标规定范围之内,不同处理组之间羊肉菌落总数差异不显著(P>0.05)。随禁食时间的延长大肠菌群总数呈下降趋势,宰前禁食处理组羊肉大肠菌群菌落总数低于对照组。3个宰前禁食处理组羊宰后0 h、45 min、4 h、8 h、12 h、24 h、48 h羊肉的糖原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随宰后成熟时间的延长,糖酵解程度加大,糖原含量呈下降趋势。随宰前禁食时间的延长,肌节长度增加。宰前禁食24 h处理组肌节长度大于禁食12 h处理组,禁食12 h处理组肌节长度大于对照组(P<0.05)。宰前禁食处理组羊肉宰后0 h羊肉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程度一致,没有显著条带出现或缺失。宰后成熟24 h时,3个处理组在27 kD均出现条带,且宰前禁食12 h和24 h处理组的27 kD条带颜色深于对照组,表明禁食12 h和24 h处理组羊肉蛋白降解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宰前禁食12 h和24 h使羊宰后肌肉卫生品质提高,并且促进宰后蛋白质降解。宰前禁食24 h使蒸煮损失降低。宰前禁食12 h和24 h对羊肉极限pH、糖原含量及肉质指标无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宰前禁食12 h和24 h有益于羊肉卫生品质,对食用品质及感官品质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猪宰后1-168 h,肌肉体系中μ-calpain及肌原纤维蛋白理化特性变化规律,并探究肌肉持水性变化机理,为冷鲜肉汁液流失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宰后1 h内的猪背最长肌,在4℃条件下分别成熟6、12、24、72、120和168 h,通过活性电泳(casein zymography)对μ-calpain活性定量分析,对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MFI)进行过程测定,利用SDS-PAGE变性凝胶电泳分析肌原纤维蛋白降解聚合情况,研究宰后肌肉的成熟与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变化规律;通过测定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和溶解性,考察肌原纤维蛋白水合力的变化,利用加压滤纸法测定肌肉的持水性(water-holding capacity,WHC),并借助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定性定量考察肌肉3种不同状态水(结合水、不易流动水及自由水)的分布和迁移。【结果】宰后1-24 h,μ-calpain活性升高,肌原纤维蛋白未发生明显降解,MFI无显著变化(P>0.05)。宰后24 h肌肉进入成熟期,μ-calpain活性逐渐下降,MFI值显著升高(P<0.05),肌原纤维蛋白显著降解,肌肉持水性随之改变。肌肉成熟过程中,μ-calpain作用于肌肉蛋白导致蛋白质结构伸展并降解,一方面会有低分子量的蛋白生成,增加蛋白质的比表面积,使其溶解度增加;另一方面也有疏水残基的暴露及蛋白的交联聚合,导致蛋白溶解度降低,表面疏水性增加,这两者之间的竞争结果决定了降解后蛋白质的水合特性。其中,宰后24-120 h,μ-calpain适度降解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显著升高(P<0.05),使肌肉中不易流动水P22升高(r=0.286,P<0.01),自由水P23下降(r=-0.246,P<0.05);肌原纤维蛋白内部疏水性残基的暴露引起表面疏水性显著升高(P<0.05),致使肌肉自由水P23升高(r=0.319,P<0.01);LF-NMR-T2结果表明结合水P21与不易流动水P22的相关系数为r=-0.890(P<0.01),不易流动水P22与自由水P23的相关系数为r=-0.360(P<0.01),表明结合水和自由水会“态变”为不易流动水,蛋白结合水随着蛋白质的高级结构被破坏,结合水被释放,转变为不易流动水,同时肌肉蛋白的降解导致位于肌纤维细胞外的自由水流回肌纤维细胞内部,肌肉持水性升高。宰后120-168 h,肌原纤维蛋白的高度降解,引发低分子量蛋白相互聚集,表面疏水性和溶解度下降,肌肉中不易流动水P22降低(P<0.05),自由水P23升高(P<0.05),不易流动水“态变”成自由水,肌原纤维结构内的不易流动水逐渐流向肌原纤维外的空隙,变为自由水,从而造成新的汁液流失,肌肉持水性下降。【结论】宰后24-120 h,μ-calpain介导的肌原纤维蛋白降解,使蛋白溶解度和表面疏水性增加,水合力上升,肌肉中结合水和自由水“态变”为不易流动水,肌肉持水性升高。宰后120-168 h,肌原纤维蛋白进一步降解,低分子量蛋白发生交联聚合,蛋白水合力降低,肌肉中不易流动水“态变”成自由水成为汁液流失。  相似文献   

8.
伊拉兔宰后肌糖原变化及其与兔肉品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伊拉兔宰后36 h内肌糖原变化规律及与肉品品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伊拉兔经屠宰之后,肌肉内的糖原会在一定时间内酵解转化为乳酸,从而改变胴体的pH值,并进一步影响肉品的持水力、剪切力、肉色等品质指标。以伊拉兔背最长肌(LD)和左后腿肌(LL)为原料,用试剂盒法分别测定了伊拉兔宰后45 min、4 h、8 h、12 h、24 h、36 h肌糖原含量的变化,并对兔宰后相应时间点的肉品品质指标如pH值、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剪切力、色泽变化进行了检测与分析。此外,将主要设计因子(pH、蒸煮损失、滴水损失、总损失、剪切力、L*、a*、b*、C*)作为X变量,以肌糖原的含量作为Y变量,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2)对伊拉兔宰后LD和LL肉品品质与肌糖原变化规律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伊拉兔宰后36 h内部位LD和LL的肌糖原含量均下降显著(P<0.05),二者分别从屠宰初期的(2.61±0.50)mg•g-1和(2.77±0.55)mg•g-1减少为宰后36 h的(0.94±0.05)mg•g-1和(0.99±0.07)mg•g-1。与此同时,伊拉兔LD和LL的pH分别从宰后初期的(6.91±0.02)和(6.85±0.04)下降至(5.62±0.09)和(5.61±0.09)。在此期间,随着pH的下降,伊拉兔肉品品质指标也发生了相应地改变,如剪切力、亮度L*值、红度a*值降低;蒸煮损失、滴水损失、总损失、b*值和C*值升高。PLS2分析显示,以上各肉品品质指标与兔宰后肌糖原含量变化的相关性均较大,部位LD和LL的回归系数R值分别达0.796-0.972和0.890-0.996。其中,2个部位的总损失指标(蒸煮损失与滴水损失之和)较其他肉品品质的差异来源更为显著。此外,可以用以上兔肉宰后品质指标为自变量,运用Unscrambler建立回归方程对肌糖原变化评分较好地进行预测。【结论】伊拉兔宰后36 h内肌糖原下降显著,与其间肉品品质的变化密切相关,可利用其酵解规律与各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方程,从而对肌糖原含量变化进行较好地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干法成熟肉品因其独特的产品特征,深受消费者喜爱,本试验拟探究干法成熟过程中羊腿肉持水能力及其内部水分变化,阐明在干法成熟过程中水分迁移规律,为生产优质肉制品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6只6—7月龄的小尾寒羊公羊后腿为样品,在(2±2)℃条件下进行湿法成熟、相对湿度(80±5)%的干法成熟(RH80干法成熟)和相对湿度(60±5)%的干法成熟(RH60干法成熟)。在成熟0、7、14、21和28 d测定羊腿肉的成熟损失、水分含量、蒸煮损失、水分分布和羊腿肉的蛋白质二级结构。【结果】干法成熟羊腿肉的成熟损失显著高于湿法成熟(P<0.05);RH60干法成熟羊腿肉的水分含量在成熟7 d后显著低于湿法成熟(P<0.05),干法成熟组间的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持水能力结果显示,除成熟14 d的RH80干法成熟羊肉外,干法成熟组羊腿肉的蒸煮损失显著低于湿法成熟组(P<0.05),在成熟14 d时,干法成熟组蒸煮损失与成熟0 d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干法成熟羊腿肉的持水能力优于湿法成熟,且干法成熟14 d时样品持水能力提高。蛋白质二级结构显示,与成熟7 d相比,湿法成熟组、RH80干法成熟组和RH60干法成熟组在成熟14 d时无序结构分别降低9.2%、14.1%和17.26%,表明成熟14 d羊腿肉蛋白质稳定性高于成熟7 d,持水能力较好。低场核磁结果表明,在成熟21 d时,3种成熟方法中羊腿肉的自由水弛豫时间T22较成熟14 d显著增加(P<0.05),水分自由度升高,持水能力较弱。3种成熟方法中不易流动水相对含量占比最大,成熟14 d内,羊腿肉中不易流动水相对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结合水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说明成熟前期羊腿肉中不易流动水先转化为结合水,而后结合水转化为不易流动水;成熟后期,羊腿肉中不易流动水相对含量降低,自由水相对含量升高,说明成熟后期羊腿肉中不易流动水转化为自由水,持水能力下降。【结论】干法成熟羊腿肉水分含量较少,但持水能力优于湿法成熟组。羊腿肉在干法成熟过程中,结合水与不易流动水、不易流动水与自由水之间存在转化关系,不易流动水增多,持水能力增强;自由水增多,持水能力降低。在较长时间的干法成熟过程中,环境湿度对羊腿肉成熟损失和蒸煮损失有显著影响,对肉品的水分含量、水分迁移和分布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配对试验研究了直接冻结工艺和两阶段冻结工艺所冻结肉样在冻结损失、解冻汁液流失、蒸煮损失、加压失水率、蛋白溶解度、pH值、剪切力和组织结构变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1)直接冻结工艺冻结的肉在总损失、冻结损失、解冻汁液流失、蒸煮损失和加压失水率方面均显著(P<0.05)小于两阶段冻结工艺冻结的肉。(2)直接冻结工艺冻结的肉肌浆蛋白溶解度极显著高于两阶段冻结工艺冻结的肉(P<0.01),而总蛋白溶解度和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都是直接冻结工艺冻结的肉低于两阶段冻结工艺冻结的肉。(3)直接冻结工艺冻结肉的pH值极显著高于两阶段冻结工艺冻结的肉(P<0.01)。(4)随着宰后时间的延长,未冻结肉的肌细胞外的空隙明显增大,组织结构弱化。(5)直接冻结工艺冻结的肉比两阶段冻结工艺冻结的肉冰晶分布更均匀,相对来说其冰晶也较小一些,可能与组织结构的弱化有关。随着宰后时间的延长肌肉的组织结构明显弱化,是直接冻结工艺冻结的肌肉保水性弱于两阶段冻结工艺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宰后羊肉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本试验选取湖羊背脊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挥发性盐基氮(TVB-N)、肉色、pH值、保水性、剪切力、肌原小片化指数(MFI)、脂肪酸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羊肉亮度值(L*)和红度值(a*)随宰后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黄度值(b*)则呈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趋势,氧合肌红蛋白相对含量与a*变化规律一致;宰后羊肉的pH值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逐渐升高,36 h时pH值最低,为5.30,60 h后无显著变化;宰后36 h羊肉的蒸煮损失和滴水损失最高,随后减少;羊肉剪切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宰后36 h达到最大,MFI值呈上升趋势;湖羊背最长肌中共检测出24种脂肪酸,其中有11种SFA、8种MUFA和5种PUFA;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SFA和MUFA的相对含量无明显变化,PUFA的相对含量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60 h达到最大值。综上,随着宰后贮藏时间的延长,羊背最长肌从0 h开始进入僵直到第36小时达到最大,60 h湖羊肉具有较好的加工和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冻藏时间(0,3,7,15,30d)对重庆‘城口山地鸡’肉品质的影响.【方法】测试鸡肉在冷冻贮藏过程中肉的食用性品质(解冻汁液流失率、pH值、加压失水率、蒸煮损失率、剪切力值、色差)、肉的质构(TPA)、脂肪的氧化程度(TBARS值)、肌浆蛋白以及全蛋白含量及其变化.【结果】肉的解冻汁液损失率、加压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率随鸡肉冻藏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P0.05),至冻藏30天时,解冻汁液流失率达到4.76%,加压失水率达到51.10%,蒸煮损失率达到18.00%.随着冻藏时间的增加,鸡肉亮度(L*)有所降低,L*与a*之间相关性显著(P0.05).鸡肉剪切力随着冻藏时间的增加降低,冻藏到第30天时,剪切力值达到1.47kgf,TBARS值随冻藏时间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随着冻藏时间的增加,肌浆蛋白和肌肉全蛋白浓度出现下降的趋势,两者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冻藏过程中鸡肉食用品质随冻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长白猪及大约克猪屠宰后10 h、4℃冷藏6 d、-20℃冷冻5 d的肌肉pH值、TBA值、糖原及乳酸含量。结果表明,宰后10 h,宰后时间对长白猪肌肉pH值、乳酸的影响极显著,对糖原、TBA值的影响不显著;宰后时间对大约克猪肌肉pH值的影响极显著,对糖原、乳酸、TBA值的影响不显著。猪种间比较,大约克猪3、5、10 h的肌肉pH值分别比长白猪高5.21%(P0.01)、5.64%(P0.05)、5.59%(P0.05);长白猪10 h的乳酸含量比大约克猪高56.04%(P0.05);大约克猪10 h的TBA含量比长白猪高89.19%(P0.01);品种间糖原含量的差异不显著。在4℃冷藏条件下,储存时间对长白猪肌肉pH值、糖原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对滴水损失、乳酸及TBA含量的影响显著;储存时间对大约克猪肌肉pH值、糖原及TBA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对滴水损失的影响极显著,对乳酸含量的影响显著。于4℃冷藏条件下储藏6 d,大约克猪24 h的肌肉pH值比长白猪高6.56%(P0.05);长白猪24、48、72、96、120、144 h的糖原含量分别比大约克猪高84.90%(P0.05)、78.40%(P0.01)、101.87%(P0.05)、83.80%(P0.05)、83.59%(P0.05)、67.25%(P0.01);长白猪72 h的滴水损失、144 h的TBA含量分别比大约克猪高55.70%(P0.05)、141.33%(P0.01);品种间乳酸含量的差异不显著。在-20℃冷冻条件下,储存时间对长白猪肌肉TBA含量的影响显著,对肌肉pH值、解冻失水率、糖原及乳酸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储存时间对大约克猪肌肉pH值、解冻失水率、糖原及TBA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对乳酸含量的影响显著。于-20℃冷冻条件下储藏5 d,大约克猪24 h的肌肉pH值比长白猪高5.43%(P0.05);长白猪24、48、72、96、120 h的糖原含量分别比大约克猪高85.08%(P0.05)、108.66%(P0.01)、72.69%(P0.05)、90.31%(P0.01)、70.38%(P0.05);长白猪24、72 h的解冻失水率分别比大约克猪高160.14%(P0.05)、74.32%(P0.05);相同时间点测得的乳酸及TBA含量在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新疆南疆五种不同品种绵羊宰后不同部位肉品理化性状的分析,揭示绵羊肉品品质的内在特性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和多浪羊F1代羊的p H值偏低、肉色L值高偏白、a值小红度低、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及灰分含量高;多浪羊的肉色a值大红度高、嫩度低、蒸煮损失多;小尾寒羊和胡羊F1代羊的失水率低、持水性好、肌肉内脂肪含量高;多浪羊胡羊F1羊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小尾寒羊的肌肉剪切力小、嫩度低、蒸煮损失少。不同品种羊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五种不同品种羊臀肌的肉色不鲜艳、偏白,臀肌的失水率也偏低;背脊的大理石纹评分最高;pH值、嫩度、蒸煮损失不同部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比较,目前这五种绵羊肉品质从优到良依次为:小尾×多浪羊小尾×胡羊小尾寒羊多浪×胡羊多浪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品种鸭宰后成熟过程中肉质的变化,为鸭肉的加工烹调提供参考.[方法]跟踪研究金定鸭、金陵乌嘴鸭和樱桃谷鸭宰后成熟过程中鸭胸肉的pH、剪切力、蒸煮损失、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3个品种的鸭胸肉在宰后2h达到极限pH、剪切力最大值和蒸煮损失最大值,但解僵成熟时间各不相同,其宰后成熟时间分别为:金定鸭肉在宰后8~10 h,金陵乌嘴鸭肉在宰后4~6 h,樱桃谷鸭肉在宰后4~8 h.[结论]不同品种鸭的僵直时间相近,均在宰后2h左右,但解僵成熟时间各不相同,且鸭养殖日龄越长,其肉质成熟时间越长.即鸭宰后2h内应避免加工或烹调,而其最适加工烹调时机需等到解僵成熟后.  相似文献   

16.
牛猪肉的持水性及其测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牛肉、猪肉为原料,用不同测定方法测定了两种肌肉的持水力值.结果发现:不同测定方法所测出的表示肌肉持水性的指标会出现相反的结论.失水率、压力法持水力值指标表明牛肉持水性高于猪肉,而加热离心法所测持水力和熟肉率、出品率三项指标所得出的结果是猪肉持水性优于牛肉.进一步相关分析发现,失水率、压力法持水力与肉出品率之间相关关系在统计上不显著.建议用加热离心法所测持水力值反映肌肉在加工过程中的持水性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鸡宰后肌肉的酸化规律,选择了168日龄清远麻鸡的腿肌和胸肌为材料,分别检测了宰后不同时间点(45min、6h、12 h、18 h、24 h)肌肉的pH值,乳酸含量,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己糖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变化与乳酸含量的变化相关,而丙酮酸激酶活性基本不变.乳酸含量6h后开始升高,12h后达到最大值,而pH值在屠宰后6h降到最低值,此后基本不变,表明肌肉中pH值的下降主要由乳酸含量的上升引起.  相似文献   

18.
巴什拜羊肉不同部位的品质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巴什拜羊不同分割部位肉的理化性质,为建立羊肉品质评价标准的提供参考.[方法]选用6~9月龄的巴什拜羊17只,取宰后24 h的肩肌、臀肌和背最长肌,对其常规营养成分、解冻滴水损失、熟肉率、pH值、系水力、肉色、剪切力、胶原蛋白及溶解度、结缔组织滤渣和肌原纤维断裂指数(MFI)进行测定.[结果]在不同部位间,肌肉的粗蛋白、不溶性胶原蛋白、pH值、肉色度值和系水力有极显著差异(P<0.01);总胶原蛋白含量、MFI、肉色L*值和b*值、剪切力有显著差异(P<0.05).肌肉的剪切力与熟肉率、胶原蛋白含量、胶原蛋白溶解度、结缔组织滤渣含量和MFI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肉色几乎与各项肉质指标呈正相关,系水力呈负相关;pH值与粗脂肪、系水力呈正相关,与解冻滴水损失、水分和胶原蛋白含量呈负相关.[结论]部位因素对羊肉的粗蛋白、胶原蛋白含量、MFI、pH值、肉色、系水力和剪切力的影响较大.背最长肌的租蛋白、胶原蛋白含量、色度值、熟肉率和MFI较高,水分含量和剪切力较低,具有肉色鲜艳、肉质嫩等特点.不同部位羊肉理化性质与品质特性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品种鸭宰后成熟过程中肉质的变化,为鸭肉的加工烹调提供参考。【方法】跟踪研究金定鸭、金陵乌嘴鸭和樱桃谷鸭宰后成熟过程中鸭胸肉的pH、剪切力、蒸煮损失、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3个品种的鸭胸肉在宰后2 h达到极限pH、剪切力最大值和蒸煮损失最大值,但解僵成熟时间各不相同,其宰后成熟时间分别为:金定鸭肉在宰后8~10 h,金陵乌嘴鸭肉在宰后4~6 h,樱桃谷鸭肉在宰后4~8 h。【结论】不同品种鸭的僵直时间相近,均在宰后2 h左右,但解僵成熟时间各不相同,且鸭养殖日龄越长,其肉质成熟时间越长。即鸭宰后2 h内应避免加工或烹调,而其最适加工烹调时机需等到解僵成熟后。  相似文献   

20.
跟踪研究了鸭肉在工业化流水线屠宰过程中色泽、剪切力、pH值以及保水性等品质指标的变化,以期为鸭肉工业化屠宰加工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从肉鸭屠宰加工线的不同加工阶段(宰后45 min、宰后3h、胴体冷冻和胴体冷藏)取样测定剪切力、蒸煮损失、色泽以及pH值.发现屠宰后45 min到3h,剪切力显著上升(P<0.05),蒸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