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林业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林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生态状况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生态状况恶劣一直是制约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新世纪之初,党中央、国务院从改善我国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全面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速生丰产用材…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地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评定与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评定与划分是西部地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经研究,依据一定的区划原则,把我国的西部地区划分为35个景观区域,然后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划分出的各景观区域作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等级评价,进而确定出西部地区的10个一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景观区域,为西部地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林业调查规划》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刊载内容以森林资源调查、林业区划、规划设计、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报告、工作成果、学术论文为主 ,近期结合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 ,又增加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  相似文献   

4.
以西部地区的陇西县为例,分析了该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了县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提出了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景区城市、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厕所革命等措施,以促进县域旅游发展,提高旅游综合带动能力,让更多民众从旅游发展中受惠。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资源特点、发展现状、存在压力、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为保护区发展带来的机遇,提出促进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范围,基于研究区1066个自然保护区基础数据,从整体、东中西部以及11省市不同空间尺度对长江经济带自然保护区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的数量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县级自然保护区数量中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多之外,各个级别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均按照由东部、中部至西部逐渐增多的趋势;东中西部地区都以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生态系统和内陆湿地生态系统为主,且各类型自然保护区分布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当前红树林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应遵循的原则,寻求解决制约保护区功能发挥的思路和途径,为合理、科学地区划红树林湿地保护区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前言     
《四川林业科技》2006,27(5):I0010-I0011
四川西部生物多样性调查是由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林业持续发展项目保护地区管理部分资助的。其目标是计划用三年(2005~2007年)时间对四川西部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开展调查,搜集相关的生物多样性信息,供四川省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在建立、建设新的自然保护区及流域  相似文献   

9.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昆虫现状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西部主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探索研究西部地区 ,特别是陇东黄土高原区生物种类构成、植被形成演替与退化、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森林旅游及其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从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昆虫普查结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观点论述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昆虫的管理对策 ,供参考。1 自然资源基本概况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兰州市榆中县西南部 ,即在东经 1 0 3°5 0′~ 1 0 4°0 9′,北纬 35°38′~ 35°5 6′之间。西起兰州市七里河区 ,东至榆中新营乡 ,南与临兆县相邻 ,…  相似文献   

10.
神农架冷杉烟煤病现状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架林区地处湖北省、重庆市交界处,是长江和其最大支流汉水的分水岭,周边和房县、兴山县、巴东县、竹山县、重庆市的巫山县接壤.神农架是东部丘陵和西部高原过渡的区域,属大巴山脉东延形成的亚高山地貌.神农架地区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为数不多的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在这里,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是保护旗舰种.神农架冷杉林是金丝猴的主要栖息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