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今年入夏以来,南方暴雨频繁,锋面天气多,6月下旬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开始大量迁入南方的湖南等稻区,进入虫量较多,发生数量高于上年同期,预示着南方水稻"南迁"害虫大发生的可能性大。目前田间大量发生的是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其发生时间相对比较偏早,进入7月、8月以后,晚稻大田这两种外迁害虫几乎年年都是大发生。也就是说晚稻上部遭受稻纵卷叶螟的危害,下部则被褐稻虱栖息吸食危害,晚稻生产面临最严重的威胁,防治失策晚稻将有大面积死秆倒禾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正>福建省植保站根据当前全省水稻生长情况、病虫发生情况、结合历史资料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5年中稻及一季晚稻的病虫总体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300万亩次。1.稻飞虱预计中稻及一季晚稻稻飞虱偏重发生,闽西北、闽北等局部稻区有大发生的可能,发生面积400万亩次。2.稻纵卷叶螟预计中稻及一季晚稻稻纵卷叶螟除闽南稻区中等发生外,其它稻区将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50万亩次。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早稻病虫残存基数和当前中稻病虫发生情况,结合晚稻品种和栽培管理条件、气象预报及病虫发生规律等因素综合分析,江西省植保植检局预计晚稻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重于去年,其中稻飞虱、纹枯病和部分稻区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偏重发生,二化螟中等发生,农田鼠害呈上升态势。1.稻飞虱:偏重发生,部分稻区重发生,重于去年,预计发生面积占晚稻种植面积的60%左右。  相似文献   

4.
<正>稻纵卷叶螟是危害早稻和晚稻的一种迁飞性害虫,近些年来,在南方稻区发生和危害重。每年的7~8月份,从南方迁入的稻纵卷叶螟迁入量大,迁入峰次多,尤其是在锋面天气多和台风雨多的情况下,迁入量突增,常造成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对晚稻生产构成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全省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专家会商,浙江省植保检疫局预计今年晚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发生面积约8000万亩次。其中,褐飞虱大发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中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二化螟、稻曲病中等发生;稻瘟病在浙西和浙中南稻区感病品种上有流行的可能;细菌性病害在东南沿海稻区有流行风险。1.褐飞虱预计大发生,发生面积约3000万亩次。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我国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尤其是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纹枯病在水稻主产区连年大面积暴发成灾,条纹叶枯病在长江下游地区发生,南方黑条矮缩病在长江以南稻区迅速扩大,发生为害严重,稻曲病、穗腐病等在全国尤其是粳稻区蔓延,严重威胁我国水稻生产。连作晚稻主要病虫害防治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7.
稻瘿蚊Orscolia oryzae (Wood-Mason)是广西及我国南方各省区部分稻区中、晚稻历史性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此虫在广西发生为害有扩大和加剧的趋势。目前主要是依靠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效果不很  相似文献   

8.
正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通报,华南、西南、江南中稻和东北单季稻处于齐穗至灌浆乳熟期,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晚稻处于分蘖至拔节期,江淮单季晚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稻飞虱短翅型成虫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晚稻区田间虫量增长较快,重发威胁大;稻纵卷叶螟在江南、长江中下游晚稻区世代重叠严重,呈加重发生态势;稻瘟病在西南局部、华南、江南晚稻区扩展  相似文献   

9.
<正>浙江省植保检疫局根据全省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专家会商,预计今年晚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呈大发生态势,发生面积约9000万亩次。其中,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大发生;二化螟中等发生;稻曲病中等偏重发生;稻瘟病在浙西和浙中南稻区感病品种上有流行的可能;细菌性病害在东南沿海稻区有较大流行风险。1.稻飞虱:褐飞虱已具备大发生虫源基数,预计主害代将大发生;白背飞虱中等发生;浙北稻区穗期灰飞虱中等偏轻发生。稻飞虱发生面积约4000万亩次。2.稻纵卷叶螟:五(3)代大发生;六(4)代中等偏重发生,局  相似文献   

10.
<正>据植保部门发布的信息,当前,华南、江南晚稻正处于分蘖期,江南一季中稻和东北单季稻处于灌浆乳熟期,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稻处于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田间病虫害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发生程度重于上年。结合当前病虫害发生基数分析,预计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稻飞虱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仍将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在江南稻区偏重发生,华南、长江中下游稻区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二化螟在江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稻瘟病在江南、西南、长江中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海南省大部分晚稻处于返青分蘖期,东北部稻区早播晚稻处于分蘖期至孕穗期,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得到一定控制,重发区(琼海、定安)发生程度有所减轻。稻叶瘟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部分地区开始发生。一、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发生趋势1.稻飞虱。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当前发生面积  相似文献   

12.
镉污染稻区油菜–中稻替代双季稻种植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镉污染稻区油菜-中稻替代双季稻种植的可行性,在湖南省湘潭县中度镉污染稻田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了油菜-中稻与双季稻模式下的作物生育进程、产量、经济效益与镉含量。结果表明,双季稻、油菜-中稻均能在10月20日前成熟;双季稻早、晚稻产量分别为5233.7和6298.3kg/hm2,油菜和中稻产量分别为1875.5和7531.0kg/hm2,中稻产量较早、晚稻产量分别提高43.9%和19.6%;与双季稻模式相比,油菜-中稻模式成本降低13.5%,产值提高2.1%,纯收入提高42.6%,总纯收入与劳动力比值升高38.5%;早、中、晚稻根、茎、叶和籽粒等器官镉含量差异明显,均表现为晚稻>中稻>早稻的趋势;糙米镉含量在0.43~0.82mg/kg之间,油菜籽镉含量为0.11mg/kg。综合种植季节、产量、经济效益和籽粒镉含量来看,油菜-中稻模式可作为镉污染双季稻区替代双季稻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浙江省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专家会商,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预计今年晚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呈大发生态势,发生面积约9000万亩次。1.稻飞虱:褐飞虱已具备大发生虫源基数,预计主害代将大发生;白背飞虱中等发生;浙北稻区穗期灰飞虱中等偏轻发生。稻飞虱发生面积约4000万亩次。2.稻纵卷叶螟:五(3)代大发生;六(4)代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主要危害迟熟单季稻和连作晚稻。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约2500万亩次。  相似文献   

14.
<正>近些年来,晚稻的稻曲病发生日趋严重,这除了与晚稻抽穗前后高温高湿有关外,主要原因是在防治上认识不够,在用药时没有抓住关键时期,导致防治效果不佳,使病害逐年加重,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全省晚稻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专家会商,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预计今年全省晚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近8000万亩次。其中,褐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发生;二化螟中等发生;纹枯病大发生;稻曲病中等偏重发生;稻瘟病在感病品种上有较大流行的可能;细菌性病害在东南沿海稻区有较大流行风险。1.稻飞虱:褐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白背飞虱中等发生;浙北稻区穗期灰飞虱中等偏轻发生。预计稻飞虱发生面积约3500万亩次。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今年全省水稻种植情况、前期病虫基数、结合病虫发生规律和气象因子综合分析,福建省植保站预计2015年双季晚稻主要病虫偏重发生,发生面积为800万亩次。其中,两迁害虫将偏重发生;二化螟中等发生、穗颈瘟在部分山区半山区的感病品种有流行的风险;纹枯病在双季晚稻区局部偏重发生。1.稻飞虱:预计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25万亩次。2.稻纵卷叶螟:预计中等发生,福州以南沿海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  相似文献   

17.
<正>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9月21日称,当前,华南和江南双季晚稻处于孕穗至抽穗期,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稻大部处于抽穗至灌浆期乳熟期,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对后期产量形成仍存在较大威胁。其中,稻飞虱在华南和江南稻区监测到回迁峰,回迁范围广、虫量大;稻瘟病在华南、江西西部病叶率明显高于上年同期,田间菌源充足,穗颈瘟重发风险高。一、迁飞性害虫稻飞虱在华南、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当前发生面积1.02亿亩次,同比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0月14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测报处发布了《晚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指出华南、江南、长江中游双季晚稻当前正处于灌浆至乳熟期,田间病虫发生总体平稳,稻飞虱局部漏防田块虫量较高,存在"冒穿"风险;稻纵卷叶螟发生基本定局;穗颈瘟和稻曲病陆续显症,江南和长江中游稻区部分感病品种局部发生较重;受台风影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华南沿海局部重发。其具体发生动态及未来趋势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农药市场信息》2007,(16):31-31
7月27日,全国超级稻研究与推广专家组发布超级稻褐飞虱防治意见。全文如下: 2005年以来,我国褐飞虱连年特大发生,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2007年,据华南稻区早稻褐飞虱大发生的现状和7月份迁入长江中下游的虫量来看,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的褐飞虱将再次大发生。在长江流域稻区,超级稻主要是作中稻或晚稻种植,与同稻区褐飞虱的发生期相吻合,因此,7月底及8月初抓好超级稻褐飞虱的防治非常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正>红花草又名紫云英,是南方稻区冬季主要绿肥作物之一。一般在秋季套作于晚稻田中,做翌年早稻基肥用。红花草播后20~25天,晚稻即可收割,须加强田间管理,才能获得高产。田间管理主要是抓好管水、施肥、防冻和防治病虫等工作。一、管水红花草具有喜湿润的特性,既怕旱,又怕渍水,所以整个生育期一定要管好水,保证土壤有一定的湿度。为了保证能排能灌,晚稻收割后要立即开好厢沟、腰沟和围沟,做到沟沟相通,明水可排,暗水可滤,保持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