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倪涌城  邵敏 《饲料工业》1996,17(7):28-29
肉用仔鸡添加增色剂效果试验嘉兴华泰饲料有限公司倪涌城邵敏张永新1试验目的通过各种增色剂的添加试验,研究对鸡的肤色、脚趾、喙的颜色变化,结合饲用添加剂的成本,探讨使用的最佳剂量及种类。2试验鸡选用嘉兴市城区畜牧兽医站哺坊的红宝苗鸡600羽。3方法0~3...  相似文献   

2.
3.
菲律宾中棉兰老岛大学动科系,在60只1日龄肉用雏鸡日粮中应用木薯粉,分别代替0、35、65阳100%的玉米面,试验鸡自由采食,试验期为43天。试验结果表明,百分之百取代组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采食量降低,而其它组间没有差异,各组间的饲料效率有所不同。因此,在肉用仔鸡日粮中,木薯粉取代玉米面的量最多不能超过65%。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方式,设计A.B.C3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鸡,共108O只。A组日粮中添加广州生产的化+香味素,B组添加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研制的诱食剂,C组为对照组。0─49日龄的饲养试验表明,B组的体增重高于C组0.5kg(P<0.01),饲料转化率提高8.89%(P<0.05),成活率高6%,只鸡增加收入0.7元。B组的体重比A组高0.15kg(PO.05),只鸡增加收入0.3元。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类对食品的需求已不仅是数量,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鸡肉因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但由于抗生素等化学合成药物的大量使用,使得肉品品质、风味急剧下降,药物残留问题尤为突出。如何解决药物残留,改善肉品品质及风味已成为目前畜牧生产各界研究的热点。本课题组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开发出了一种既能改善肉鸡肉质和风  相似文献   

6.
鸡白痢杆菌病是由一种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且以1~2周龄内的为多发。成鸡则多局限于生殖系统的慢性或隐性感染。湖北江陵县某专业户饲养星布罗肉用仔鸡800只,发生了此病并将病鸡送来我校兽医院就诊,我们也派人到达现场调查。现报道如下。发病情况户主是从另一鸡场购进这批  相似文献   

7.
用含0、2.5和5.0%喷雾干燥的啤酒干酵母(BDY)或带有2.5%的木质素磺酸盐产品(LSP)而不含 BDY 的四种颗粒饲粮饲喂肉用仔鸡,从1日龄饲喂到7周龄。  相似文献   

8.
肉用仔鸡硫胺素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硫胺素分别对0~3、4~7周龄肉仔鸡进行饲养试验 ,观察硫胺素对肉仔鸡生长发育及组织中硫胺素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 :饲粮中硫胺素含量对2周龄前肉仔鸡的体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高于1.0mg/kg 的硫胺素显著提高3周龄和4~7周龄肉仔鸡的体增重(P<0.01) ;胸肌和腿肌中硫胺素含量与饲粮中硫胺素的水平密切相关 ,均随饲粮中硫胺素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而血液中硫胺素含量相对稳定 ;腿肌中硫胺素含量是评价肉仔鸡日粮硫胺素营养状况的相对敏感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 ,0~3和4~7周龄肉鸡的硫胺素需要量分别为4.0mg/kg 和1.6mg/kg。  相似文献   

9.
饲养肉用仔鸡均采用高能量、高蛋白日粮,常用鱼粉和豆粕等为主要蛋白质饲料,但沪地缺乏,供求不平衡。为了解决肉鸡生产的矛盾,开辟饲料来源,我们从1976年起试用沪地较多的棉仁粕进行饲喂试验。并对脏器进行病理解剖和组织切片的病理观察,游离棉酚的残留量测定和营养成份的分析,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初步获  相似文献   

10.
作为家禽屠宰方法的制订依据的某些研究结果是错误的。因此用目前使用电击器的方法,只有约三分之一肉用仔鸡是被电击器击的;其他不是当场被击毙。就是未充分被击晕的。虽然死鸡在静脉切开后最初90秒钟内比电击晕的鸡放血稍慢,但在180秒后两组的放血量是没有差别。留存在胴体内的血液量的差别并不造成胴体有可察觉的差别,留存在胴体的血液量也不会影响胴体的保存质量。业已提出,胴体放血量和胴体质量之间的这种不相关性,可能是由于肌肉毛细血管床没有失去任何血液——所有自颈部流出的血液都来自内脏和大血管。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的家禽都应当用电击器击毙,从而防止与目前的屠宰方法联系在一起的残忍。为此。应将电击器的电压调节到能保证至少有120毫安电流通过每一只鸡的水平。一般调到200伏即可。但是电击器刻度盘常常会严重夸大实际通过电击器的电压,所以应当由电工来测量运行中的电击器的实际电压和电流(可能比空转的电击器的电压和电流的一半还低)。  相似文献   

11.
一、进鸡前的准备工作鸡合及一切用具都要经过严格消毒,铺设足够的垫料,备足饮水器和食槽,在进鸡前育雏室加温至30~34℃。二、育雏的关键1.选雏:要挑选活泼、健壮、体重正常、脐环闭合良好、腹部大小适中并柔软、羽毛光泽好的雏鸡,有些饲养人员往往忽视选雏这一细节,致使出现第一周内死亡鸡较  相似文献   

12.
肉用仔鸡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星布罗(Starbro)肉仔鸡进行了饲养试验、比较屠宰和间接呼吸测热试验,结合营养化验和统计分析,对肉仔鸡维持、生长的能量代谢和有关的参数进行了全面研究测定。借助于密闭呼吸测热装置测得肉仔鸡的饥饿代谢产热值(FHP),通式为:FHP(RQ,Kcal/日)=91.49×W~(0.75)kgFHP(EUN,Kcal/日)=89.49×W~(0.75)kg肉仔鸡的维持代谢能值(MEm)为:MEm(Kcal/日)=104.48或104.98×W~(0.75)kg。肉仔鸡维持代谢能的利用率(K_m)为:85.34~87.38%。本文还对测得的肉仔鸡代谢能用于生长的总能效率(K_(p·f))和分效率(K_p与K_f)值进行了讨论。并得到了肉仔鸡不同发育阶段的代谢能需要量的析因公式。通过肉仔鸡体脂肪(C_f)及体蛋白质(C_p)热值参考数的测定。根据比较屠宰、营养化验分析结果,肉仔鸡体蛋白质热值(C_p)为5.52或5.56Kcal/g。肉仔鸡体脂肪热值(C_f)为9.22或9.49Kcal/g。  相似文献   

13.
1生产特点肉用仔鸡出壳重只有40克左右,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6周龄时体重平均可达2500克以上,约为出生重的62倍。当肉仔鸡6周龄时,体重达到2.5千克时料重比为1.72~1.8:1。相对而言,肉用仔鸡快速生长的特点明显高于肉牛、肉猪,已成为畜牧业中饲料报酬最高的畜禽品种。  相似文献   

14.
<正>1生产特点肉用仔鸡出壳重只有40克左右,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6周龄时体重平均可达2 500克以上,约为出生重的62倍。当肉仔鸡6周龄时,体重达到2.5千克时料重比为1.72~1.8∶1。相对而言,肉用仔鸡快速生长的特点明显高于肉牛、肉猪,已成为畜牧业中饲料报酬最高的畜禽品种。采用合理的饲料  相似文献   

15.
益生菌剂对肉用仔鸡的营养、免疫促进作用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本研究表明 ,用产蛋白酶的益生菌制备成益生菌剂饲喂肉鸡 ,能明显促进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 ,提高免疫器官指数(提高脾脏、法氏囊、胸腺指数分别可达 18 4 7%、6 4 2 %、41 6 3%,P <0 .0 5 ) ;也能促进消化道的生长发育 ,提高消化道重量指数最高达 2 7 5 5 %(P <0 0 1) ;能明显提高循环抗体的水平 (提高 0 6 2 5 (log2 ) ,约 8 77%,P <(0 .0 1)和消化道内容物中的蛋白酶活力 (提高 319 0 8U/g ,约 2 1 76 %,P <0 .0 5 ) ;因而能极显著促进肉用仔鸡的生长发育 ,减少料肉比可达 8 96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且对该类益生菌剂 ,比较适宜的添加剂量为 0 1%(W/W)。  相似文献   

16.
17.
商品黄羽肉鸡(海新103)配套鸡种,经过三年四批二个地区6000羽中试测定,8周龄公母鸡平均重1.94千克,饲料转换比率2.3:1,成活率90%以上。1991年3月进行强化饲养试验,420羽雏鸡8周龄公母鸡平均重2.34千克。为测定海新103配套鸡与国外引进的法国“红宝”、荷兰“海佩科”仔鸡在生产性能方面的差距,安排一次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8.
<正> 国外进行肉用仔鸡的光照试验表明,间断光照比连续光照对仔鸡发育好。尤其光照30分钟再间断150分钟为一个光照周期的光照组最好,这样一天中光照4个小时,间断20个小时,结果电费也大幅度地下降,但是试验规模尚小,有待于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深入探讨。饲喂空间和光照方法的关系肉用仔鸡的发育受饲喂空间和光照方法的影响。马劳纳等进行的一系列试验结果表  相似文献   

19.
在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流行地区,对400只1日龄肉用仔鸡进行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弱毒冻干苗免疫接种,结果表明能有效地降低肉鸡的死亡率1%,且能有效地保证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鸡宝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饲喂肉用仔鸡的饲养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焕忠  赵杰 《饲料工业》1995,16(9):29-29
鸡宝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饲喂肉用仔鸡的饲养试验辽宁省铁岭市饲料公司吴焕忠,刘兴军辽宁省铁岭市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厂赵杰,冯旭东,宋殿臣为进一步验证鸡宝添加剂对肉用仔鸡增重、抗疫病效果,我们于1992年6月8日~8月2日历经56天作了第4次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