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家蚕病原白僵菌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时连根 《蚕业科学》1997,23(2):100-103
调查研究了家蚕病原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原生质体的分离制备条件。以6mg/mLDriselase液为酶解液,以0.7mol/LNaCl液(pH5.8)为渗透压稳定剂,在30℃下轻轻振荡处理1.5h,能从家蚕病原白但菌嫩菌丝中分离出2~4×107个/mL原生质体,这是家蚕病原白鹰菌原生质体的最适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家蚕病原白僵菌(Beauveriabasiana)原生质体的性状、再生回复形式与条件。家蚕病原白僵菌原生质体的无核率为265%,有核率为735%,其中单核率为535%。原生质体再生回复的形式可观察到3种,在位相差显微镜下不能判别原生质体有无再生回复能力。综合考虑原生质体再生频率和菌落生长发育速度,家蚕病原白僵菌原生质体再生回复用培养基的渗透压稳定剂以07mol/L葡萄糖较为适当。  相似文献   

3.
家蚕病原白僵菌和黄僵菌的血清学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连根  陶涛 《蚕业科学》1994,20(1):47-48
家蚕病原白僵菌和黄僵菌的血清学研究初报时连根,陶涛(浙江农业大学)(浙江省农业厅)家蚕白僵菌和黄僵菌是生产上最为常见的病原真菌,尽管两者在对家蚕的致病力、病征等方面有显著不同,但由于两者在形态学上的差异极小,不少生物学者常按国际上采用的分生孢子形成机...  相似文献   

4.
家蚕病原白僵菌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连根 《蚕业科学》2000,26(4):224-227
用脉冲凝胶电泳中的等高压均匀电场 (counter clampedhomogeneouselectricfield,CHEF)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家蚕病原白僵菌 (Beauveriabassiana)核型。家蚕病原白僵菌至少有 6条染色体 ,估算其大小在 2 .5~ 7.2Mbp之间 ,3种分离菌株的核型大小为 2 6.5~ 2 9.0Mbp。家蚕病原白僵菌核型在分离菌株间存在多型性。  相似文献   

5.
生物防治白僵菌与家蚕病原白僵菌的生物学特性初步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广州市森林保护用生防白僵菌Bb2、华南农业大学保存生防用白僵菌Bb7以及收集自广东省化州蚕种场、化州市笪桥村、翁源县硝村等蚕区的3株家蚕白僵菌分离株(Bb8、Bb13、Bb14),分别用PDA培养基进行分离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对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比较,为开展家蚕白僵病的病原溯源和防控研究,以及为评估蚕区使用白僵菌农药对养蚕生产安全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上述5株白僵菌的菌落形态、营养生长量、产孢量等生物学性状存在差异,生长最快的是Bb2菌株,产孢量最高的是Bb8菌株和Bb13菌株;2株僵蚕蛹来源白僵菌Bb8、Bb14的分生孢子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呈球形或近球形,二者同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研究结果还显示部分蚕区的家蚕白僵菌与生物防治用白僵菌有一定程度的生物学特征相似性,而相同地区的家蚕病原白僵菌也存在差异,这暗示广东蚕区家蚕白僵病的病原来源复杂,对于2株生防用白僵菌菌株Bb2、Bb7是否为家蚕病原白僵菌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家蚕是鳞翅目昆虫的代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昆虫免疫机制研究价值.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作为致病力最强、危害最严重的病原真菌之一,其感染引起的家蚕真菌病常给养蚕业带来严重损失.如何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前期研究中发现在球孢白僵菌感染的家蚕中A型咽侧体抑制激素(A ty...  相似文献   

7.
家蚕滞育机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家蚕滞育激素(DH)是一个由2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其功能、滞育的作用机理、滞育在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都比较透彻:滞育激素基因也克隆成功,科学家们还深入研究了基因的结构、表达调控及与家蚕滞育相关的几个酶(酯酶A4、海藻糖酶、山梨醇脱氢酶),本对有关家蚕滞育机理的研究进行了较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8.
9.
10.
为探明用于生物防治的白僵菌菌株和家蚕来源白僵菌的关系,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对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白僵菌生防菌株Bb10和收集自广西象州、宜州、环江等蚕区的4株家蚕白僵菌分离株进行分离鉴定,并对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毒力进行比较。菌株的鉴定结果表明:象州寺村镇的家蚕白僵菌Bb9和广西生防白僵菌Bb10均为卵孢白僵菌;象州中平镇的家蚕白僵菌Bb3和环江家蚕白僵菌Bb12为球孢白僵菌;宜州家蚕白僵菌Bb11为小球孢白僵菌。上述5株白僵菌的菌落形态、营养生长量、产孢量等生物学性状及对家蚕的毒力存在差异。生长最快的是Bb9菌株和Bb10菌株,且二者的菌落形态均呈棉絮状,但Bb10菌株的分生孢子较Bb9菌株的分生孢子要大很多;产孢量最高的是Bb10菌株和Bb11菌株;Bb3菌株对家蚕的毒力最强,Bb9菌株和Bb10菌株的毒力相对较弱。上述结果暗示广西蚕区白僵病的病原来源非常复杂,部分蚕区的家蚕白僵菌与生防用白僵菌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可作为家蚕白僵病的溯源和防控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小蚕饲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缪云根 《蚕业科学》2000,26(2):91-93
从收蚁方法、饲料形状、光照条件等方面研究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小蚕饲育技术。结果表明 :不带卵壳收蚁其疏毛率、起蚕率、生长发育进度优于带壳卵收蚁 ;收蚁用饲料以平板状为好 ,有利于蚕的取食和疏毛 ,2龄以后用片状饲料饲育较适宜 ;光线不仅影响蚕的生长发育 ,而且影响饲料价值。为便于实际操作 ,防止饲料变质和污染 ,保持饲料水分等以黑暗封闭饲育为宜  相似文献   

12.
剖取浓核病蚕的新鲜肠组织,在pH7.2的磷酸级冲液中捣碎,经用氯仿反复抽提澄清,硫酸铵盐析,结合3000r/min常温低速离心分离纯化本病毒,得到了紫外吸收高峰260nm、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纯净的病毒悬液,将此病毒液制备抗血清,得到了效价在1024特异性强的抗血清.用此抗血清对浓核的病蚕进行各种早期诊断时,免疫双扩散、对流免疫电泳法,一般在感染后24—36小时检出,间接荧光抗体法12—24小时就能检出.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出早的特点,在当前富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永珍  黄可威 《蚕业科学》1999,25(3):163-169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收集到的8 种不同来源的对家蚕有病原性的微孢子虫的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其结果:(1) 未见外部形态有特征性差异。(2) 超微结构既存在相似性,如孢子壁分层、极丝结构、固定板等;也存在相异性,尤其是极膜结构、后极泡的内部构造、极丝圈数与倾斜角、核糖体的数量及排列方式等方面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4.
膜结合的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广泛地分布于家蚕的中肠、马氏管、脂防体、体壁、后丝腺和脑组织中,马氏管和中肠的酶活力较高.产丝量较高的品种苏6×苏5,中肠γ-GTP活力也较高,各品种中肠γ-GTP活力峰均在5龄中期.大部分必需氨基酸是该酶很好的氨基酸受体,但谷氨酰胺等几种氨基酸明显抑制该酶活力.蚕中肠组织的GSH含量变化与γ-GTP活力变化有关.γ-GTP活力较高的苏6×苏5品种,其中肠GSH浓度也较高.以上结果反映出,家蚕中肠γ-GTP和GSH在吸收氨基酸,尤其是必需氨基酸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CPV)的致病机理及其早期检测,我们建立了该病毒双链核糖核酸(dsRNA)分子杂交技术.dsRNA分子杂交的关键在于其解链及使解链后的单链RNA(ssRNA)与其互补DNA杂交.我们采用90%的二甲基亚砜或8M的尿素使CPV—dsRNA解链.并合成了它的cDNA探针.用此探针完成了硝酸纤维膜上的CPV核酸斑点及基因组片段转移分子杂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家蚕品种资源主要经济性状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 3 3 4个家蚕品种的 1 6项经济性状进行了变异规律、分布规律和概率分级研究 ,并对不同地理品系的特性进行了评价。 5龄经过、全茧量、茧层量、茧丝长、解舒丝长、洁净、纤度、一粒茧丝量、出丝率、5龄一日茧丝量等 1 0个性状服从正态分布 ;得出服从正态分布的性状的 5级和 3级分级点 ;其余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性状 ,统计分析时需进行适当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家蚕隐性灰色卵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室保存的隐性灰色卵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隐性遗传灰色卵,是与所有灰色卵都不相同的新突变。用实验遗传学方法进行连续检索表明:该灰色卵属第二连锁群的隐性突变基因支配。定名为隐性灰卵(recessive grey egg),基因记号为g~(r-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