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是我国北方杨树主要蛀干害虫之一。据在北京市调查,每年苗木被害率可达70%,防治又较困难,采用40%氧化乐果1:800倍液喷洒,需喷6—8次,才能控制。1982—1984年采用白杨透翅蛾性引诱剂反3、顺13-十八碳二烯醇对成虫发生期进行监测,可准确地预测成虫发生期在北京地区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初期,直至10月中旬结束,历期可长达5个月之久,并测到有第二代成虫的出现。性诱与化防相结合,不仅减少喷药次数,有利于改善环境和保护天敌,而且提高防治效果,每亩在不喷农药的情况下可挽回损失95元。诱芯采用200μg剂量即可,诱捕距离可达100—200米。在整个成虫羽化期不必更换诱芯。  相似文献   

2.
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nnis Rott)白杨透翅蛾属鳞翅目透翅蛾科。2005年列入陕西省重点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名单。  相似文献   

3.
研究聚氯乙烯管对白杨透翅蛾的防效,结果表明:聚氯乙烯管性诱捕器结构简单,制作容易,防水耐用,诱捕效果好于纸质诱捕器,且成本较低,是一种经济、有效、实用、环保的技术,可在白杨透翅蛾发生区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白杨透翅蛾为吉林省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之一,该虫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枝干隧道里越冬。4月下旬取食,5月下旬化蛹,6月上中旬羽化成虫。6月上中旬每隔7d喷洒40%氧化乐果或3%高效氯氢菊酯600~800倍液,可有效防治白杨透翅蛾为害。  相似文献   

5.
粘胶涂干诱捕法大面积防治白杨透翅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8~1992年在哲盟地区推广粘胶涂干诱捕白杨透翅蛾的防治技术,采用船型诱捕器与涂干法诱蛾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防治面积达5640hm~2,平均防治效果达86.1%,被害株率由防前1990年5.65%下降至1992年的0.55%,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白杨透翅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7.
通过几项聚集度指标测定了白杨透翅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所有指标都表明其分布为聚集分布。聚集的原因是由于成虫的产卵习性和幼虫的为害习性形成的。本文应用了lwao的统计方法,提出了资料代换公式和最适抽样数公式。  相似文献   

8.
白杨透翅蛾生物学·生态学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新林  胡长效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176-1177,1191
从分布、寄主、生物学、生态学、综合治理等方面综述了白杨透翅蛾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正>白杨透翅蛾属于鳞翅目透翅蛾科,主要寄主为杨属树木,危害树干和大枝。幼虫侵入初期先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绕树干蛀食,致被害处组织增生形成瘤状虫瘿,然后蛀入髓部,形似"L"型坑道,被害处易被风折。该虫产卵量很大,每虫产卵量在300~400粒之间,如不及时防治,虫害一旦蔓延,危害面积  相似文献   

10.
白杨透翅蛾严重影响速生杨的生长,造成材质下降。由于其危害严重,2009年被列为天津市补充检疫对象。通过对该虫进行认真观察和研究,掌握了其发生、发展和危害规律,摸索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从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发生等方面介绍了白杨透翅蛾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其在天津市的发生情况,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山东省高唐县赵寨子苗圃调查毛白杨苗圃内白杨透翅蛾幼虫口密度,用性信息素对该成虫诱集。其结果为:该虫在苗圃四周危害严重,苗圃地中央苗木感虫率与四周差异极显著,与内层差异显著,四周与内层差异不显著;该虫发生盛期已由6月中旬~7月上旬提前至5月1日~6月4日。  相似文献   

13.
杨干透翅蛾(Sesia siningensis)在湟中县境内6月至9月为成虫扬飞期,我们在5个虫害试验区用内含顺3—顺13碳二烯醇的性信息750ug剂量杨干透翅蛾引诱剂1枚,放置在三角型诱捕器内,悬挂100个诱捕器于青杨(Poulus cathayanaRehd)树干2.5~3.5m处进行大量诱杀试验,共诱集成虫1927头,试验区被害青杨与2002年相比虫口减退率为33.94%。  相似文献   

14.
性诱剂在斜纹夜蛾监测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斜纹夜蛾监测预报的准确性,探索性诱剂在斜纹夜蛾的监测预报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性诱集斜纹夜蛾成虫,结合系统调查斜纹夜蛾田间发生动态,探索性诱剂在斜纹夜蛾监测、预报中的应用。[结果]掌握了武汉蔡甸地区全年斜纹夜蛾田间发生动态、发生世代、主害代及时段,较好地实现了性诱剂在斜纹夜蛾监测预报中的应用。[结论]性诱剂为斜纹夜蛾的准确测报和科学指导防治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利用性诱剂对舞毒蛾成虫发生规律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舞毒蛾在辽宁建平1 a发生1代,成虫始见于6月底,终见于9月初,7月下旬为羽化高峰期。研究结果为有效控制其危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存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83-11883
[目的]为寻找能防治葡萄透羽蛾幼虫并保护葡萄枝条不被剪除的有效农药。[方法]通过枝条注药和干基注药两种方法,研究了DDVP、乐果、增效水胺硫磷和甲氰菊酯对葡萄透羽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枝条注药5d后,DDVP、乐果、增效水胺硫磷、甲氰菊酯对葡萄透羽蛾幼虫的杀虫率分别为85.5%、80.1%、70.8%、68.0%;干基注入克螨隆乳油2倍液,杀虫率达100%。通过向虫体直接喷洒增效水胺硫磷、甲氰菊酯,然后放入枝条中,3d后死亡率达94.2%。[结论]DDVP和乐果可作为防治葡萄透羽蛾的枝条注射用药,克螨隆可作为防治葡萄透羽蛾的干基注射用药,增效水胺硫磷、甲氰菊酯可作为在幼虫孵化期(5月上旬)的喷雾用药。  相似文献   

17.
繁殖力是畜牧生产中重要的经济指标,繁殖新技术对畜禽生产与繁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性别控制技术是繁殖新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性别控制技术及其在家畜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董本春  王晓蔷  李晓光  李岩  孟令斌  张明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12-11012,11015
[目的]探究应用性信息素诱杀二化螟成虫的效果。[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放置点三角形性诱剂诱捕器诱杀水稻田二化螟成虫的效果。[结果]不同时间和不同放置点诱捕器的诱虫数量不同,性诱剂共诱杀二化螟成虫数量为1697头,6月24日诱虫量有1个小的峰值,7月14日诱虫数量达到最高峰。放置在稻田中间的性诱剂诱捕到的二化螟数量最少,放置在稻田外缘的性诱剂诱捕到的二化螟数量较多。[结论]为水稻二化螟无公害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性诱剂对花生田棉铃虫和小地老虎防治效果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2连续两年利用性诱剂开展花生田棉铃虫和地老虎的防治试验,并比较不同诱捕高度及诱捕器类型对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棉铃虫性诱剂悬挂在花生上方60 cm,使用小地老虎性诱剂悬挂在花生上方20~60cm,诱捕效果最佳;对两种靶标害虫,三角型诱捕器的日均诱蛾量均显著高于桶型诱捕器;从防治效果看,第一年小地老虎和棉铃虫幼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1.7%、40.0%,花生植株受害率分别降低44.4%、36.3%;连续诱捕两年后防治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幼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63.6%和69.6%,植株受害率分别降低60.0%和7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