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新疆主要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海洋  王伟  张仁福  武刚  姚举 《植物保护》2015,41(3):138-142
为了解目前新疆棉花黄萎病的发生现状,对新疆主要植棉地区棉花黄萎病发生程度、落叶型菌系分布以及代表棉区主栽品种黄萎病抗性类型、棉花黄萎病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的新疆棉田中棉花黄萎病发病田占58.2%,其中病情指数达5.0以上的棉田占28.1%;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系中37.3%为落叶型菌系;阿克苏棉区主栽的棉花品种(系)‘中棉49号’、‘中棉414号’、‘2905’棉花黄萎病抗性表现为耐病,生产上缺乏抗病品种。阿克苏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始期较往年趋早,发病程度趋于严重,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棉黄萎病快速发展期,后期由于高温抑制作用,发病趋缓。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与我国新疆棉区棉花生产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WTO有关棉花条款的分析,探讨了在中国加入WTO后新疆棉区棉花生产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新疆棉区棉花生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疆棉区主要有害生物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对新疆棉区的主要有害生物的发生及历史演替进行分析,探讨有害生物成灾机理。表明新疆棉区的主要的有害生物为棉蚜,棉铃虫,棉叶螨及棉花枯和黄萎病,有害生物已成为新疆棉花持续发展的障碍因子。作者对新疆棉区的有害生物的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并提出棉花可持续发展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疆棉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科技对策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目前新疆棉花总产占全国棉花总产的36%,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新疆棉花支撑中国棉花生产的持续发展。由于品种的更新、化肥的施用、地膜和科学的栽培模式等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新疆棉花的大发展。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WTO的加入,新疆棉花持续发展仍存在棉花纤维类型单一、品质相对较差,植棉效益下降、棉区生态条件恶化、灌溉技术落后、棉田土壤综合肥力下降、机械化作业不配套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科学技术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运用系统论观点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棉花气候动态模型,并结合新疆新老棉区实测资料计算了名区的气候指数。结果证明,新疆吉木萨尔县种植早熟陆地棉完全可行,通过对其动态形成的分析,证明了结果的可靠性及适宜态理论和动态模型在棉花生产上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终霜和春季低温冷害对新疆棉花播种期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终霜冻和春季低温冷害是造成新疆棉区大面积严重缺苗、毁种重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疆大部棉区棉花在播种期间均发生过霜冻害 ,其中多发区分布在北疆沿天山一带棉区及和田、且末棉区。且棉花早播与终霜冻害和低温冷害成正比。统计分析不同播期植棉的棉苗遭受霜冻及低温冷害影响的概率可确定各地棉区的最佳播期  相似文献   

7.
用新疆22个棉区代表站的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5d滑动稳定≥10℃初日作为棉花播种的农业气象学指标。以前一年3月到当年2月的74项月环流指数为因子,考虑了统计模型中因子与预测量之间相关不稳定性,分别建立了新疆棉区22站稳定≥10℃初日的"滑动相关—逐步回归—集合分析"预测模型。预测2009年全疆大部分棉区稳定≥10℃初日偏早,北疆大部分棉区偏早5d以上。入选新疆各棉区预测模型的前期环流因子中,以副热带环流系统因子为主,其次是高纬度地区极涡环流因子;北疆棉区稳定≥10℃初日的年际变化与前期热带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分布关系较密切。对预测结果以及模型的预测(拟合)效果进行检验,2009年的预测结果基本准确,尤其是预测出了北疆大部分棉区异常偏早的趋势,为棉花播种期预测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新疆棉花病虫害演变动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1991年以来新疆棉花病虫害演变动态规律,即总体发生为害加重、主要害虫时段性交替猖獗、次要害虫为害上升、苗病和黄萎病为害突出;分析了引起病虫害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即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为病虫害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种植抗虫棉导致棉铃虫的为害下降、覆膜滴灌措施促病虫害早发重发、果(菜)棉混作和设施农业发展导致次要害虫为害上升及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多促进病虫害发生为害等;提出了实现新疆棉花病虫害治理建议,即加强新疆棉区病虫害发生演变规律的基础性研究、大力推进新疆病虫害监测技术进步、建立新疆棉区重大病虫害持续控制体系、充实新疆棉区基层专业人员和强化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9.
廖舜乾 《植物医生》2005,18(2):35-36
我国最大产棉区新疆2004年夏末秋初遭受棉田虫灾,全区100多万hm2棉花受到不同程度的虫灾袭击,局部地区灾情严重,多处属棉花红蜘蛛和棉蚜重灾区.棉花产业是新疆最大的优势支柱产业,新疆62%的县(市)是棉花主产区,棉区农民60%以上收入来自棉花.棉花红蜘蛛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0.
淮北棉区棉花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概要李桂亭,王学林,杨华,洪猛,王春芝(安徽省农业大学植保系合肥230036)棉铃虫自90年代初在黄河流域棉区暴发危害,在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棉区的危害也明显加重,成为棉花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严重威胁着棉花的生产。淮北棉区...  相似文献   

11.
新疆棉区秋季热量条件及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对新疆棉区秋季热量条件的分析 ,探讨了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得出 :( 1 )九十年代以来 ,虽然气候变暖 ,但秋季气温不稳定性加大。 ( 2 )喀什、阿克苏、巴州棉区中 ,以喀什棉区秋季热量条件最好 ,阿克苏棉区较差。影响棉花产量的秋季热量条件 ,巴州棉区是 9月气温和从开花至 1 5℃终日的≥ 1 5℃积温 ;阿克苏棉区是棉花生长的基本热量条件 ,即≥ 1 0℃积温的多少 ;喀什棉区是花铃期适宜温度 2 0℃持续时间的长短 ,积温的多少  相似文献   

12.
新疆棉田蚜虫为害及原因浅析郑成锐刘小英(新疆植保站乌鲁木齐830000)新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植棉区,全区棉花种植面积在80年代仅为30多万hm2,现已增至74万hm2,总产量150万t。新疆棉区由天山山脉自然屏障分为南、北、东三部分。南疆棉区分布在沿...  相似文献   

13.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优势生理小种及其致病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1998年,我们陆续从新疆各主要棉区采集和收集400余株病株样,共分离获得108株棉花枯萎病菌,对其中具有代表性菌株致病性和生理性状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棉花枯萎病菌优势小种仍为7号生理小种,但其致病性较强,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致病型主要分为强、弱2种致病型,强致病型主要分布于南北疆棉区,弱致病型主要分布于东疆棉区。供试棉花枯萎病菌菌系在25℃培养7 d后,菌丝为白色,菌落皿底产生色素多为紫色或浅紫色,大分生孢子为10.4~44.2 μm×2.0~6.1μm,多为马特型,最适生长温度为25℃,除供试6个菌系能在35℃缓慢生长外,多数棉花枯萎病菌菌系30℃以上不易生长,吐鲁番菌系HAI-17在40℃仍能缓慢生长,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较耐高温,在40、45℃高温下并未致死。目前,尚未发现3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4.
新疆是我国棉花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棉区属于大陆性气候:日照非常充足,棉花生长期间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大,病虫种类少,年降雨量少,棉田全靠人工灌溉,引水灌溉的“绿洲”,适宜种植中、早熟陆地棉,更适合发展海岛棉。新疆的棉花普遍生  相似文献   

15.
新疆棉田十一星瓢虫对棉蚜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增加,使用化学农药后天敌控制能力下降[1],使得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暴发,成为棉花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为加强天敌对棉蚜的控制作用,近几年新疆棉区对棉蚜不使用化学农药进行大面积防治,大多是在棉田出现中心蚜株时进行点片防治,棉虫基本上处于自然控制状态[2]。新疆尉犁县棉田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ata Linnaeus)种群数量大,繁殖速度快,是控制棉田棉蚜的主要天敌。本文报道在新疆棉田调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ü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棉铃实夜蛾,广泛分布在我国及世界各地,我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在新疆地区一年发生3代,是我国新疆棉花种植区蕾铃期害虫的优势种。近几年,棉铃虫在我国棉产区猖獗成灾,发生多、为害重,均为历史上所罕见。棉铃虫每年造成的损失达棉花总产量的15%~20%,有时甚至超过50%,年经济损失近亿元近年新疆棉区棉铃虫发生严重在蛾  相似文献   

17.
用中子水分仪于2003年对新疆阿瓦提县丰收三场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水肥处理棉田的土壤含水率进行了测定,根据水量平衡原理计算了不同水肥处理的棉花蒸散量,综合考虑影响棉田蒸散的热量条件、土壤水分状况和棉花本身的生物学特性,选用蒸发力、相对土壤有效含水率和播种后天数三因素建立了缺水条件下膜下滴灌棉花蒸散量的计算模型。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经F检验具有极显著性水平。该模型仅需常规气象资料,计算简便,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疆是我国最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黄萎病严重阻碍了新疆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针对新疆棉区采集分离的140个菌株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地域菌株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差异显著,新疆棉区以菌核型、落叶型菌株为主;与此同时,建立了一种苗期棉花黄萎病抗性快速鉴定新方法——育苗块定量...  相似文献   

19.
棉花品种抗早衰特性比较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和研究了我国新疆棉区及黄河长江流域棉区98个不同棉花品种和品系的抗早衰特性及早衰发生的动态消长规律。结果发现,不同棉花品种抗早衰特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抗早衰、中抗早衰、感早衰、极感早衰品种分别占所试品种3.06%、18.37%、60.20%和18.37%。该结果大致反映了目前我国各棉区大多主栽品种抗早衰遗传基础差。早衰发生的动态消长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棉花早衰具有普发、暴发和不可逆的特点。基于早衰对我国目前棉花生产危害状况,就有关防治策略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地面灌溉条件下高产棉田水肥耦合的产量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棉43号为材料,采用"3414"方案,在新疆沙雅新垦农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地面灌溉条件下不同水肥耦合水平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棉花产量的水肥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水肥耦合水平对棉花产量都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对棉花产量的效应顺序为:施磷量>灌溉量>施氮量;各因素间耦合效应顺序为:氮、磷>氮、水>磷、水;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为:氮肥用量为545.55 kg/hm2,磷肥用量为199.8 kg/hm2,灌溉量为6 429.3 m3/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