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宁南旱地谷子地膜穴播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宁南半干旱偏旱区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旱地膜穴播谷子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农用,气孔扩散阻力,叶面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等,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地膜穴播谷子的耗水量虽比ck多0.9%-6.3%,但由于叶面蒸腾速率比ck高71.1%-88.7%,故水分利用率高出1.114kg(mm.hm^2)-1.854kg/(mm.hm^2),单位耗水量的产值多1.09元/(mm.hm^2)-1.54元/  相似文献   

2.
宁南半干旱地区春小麦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28  
在宁南旱作农业区采用微集水种植方式,可有效地改善土壤供水能力,提高小麦量和水分利用率。经试验,土壤供水能力提高132.3%-181.0%,小麦产量提高55.0%-75.1%,水分利用率水分利用率提高2.04kg(mm.hm^2-3.59kg/(mm.hm^2),达到7.13kg/(mm.hm^2-8.89kg/(mm.hm^2();处理中窄 型增产效果优于宽垄型。该技术是适合于半干旱地区的一种能较  相似文献   

3.
在无水浇条件下,进行沟麦套种甘薯旱作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实现了每公顷产粮15t的目标。3年度小春、甘薯(折干)两季平均单产达15600kg/hm^2 ̄19459.95kg/hm^2,比平播小麦-夏甘薯一年两季增产2181.0kg/hm^2 ̄6040.5kg/hm^2,增长16.3% ̄45%;沟麦套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施足肥料;选用抗旱抗病高产的小麦甘薯良种;小麦适期播种,甘薯适当早套,并盖地膜;小  相似文献   

4.
渭北旱塬冬小麦不同栽培方式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冬小麦8种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古人人经济学产量和产投比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适合于泅北旱原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和膜侧条播栽培方式其中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产量达2856.0kg/hm^2,膜侧条播产量2638.5kg/hm^2,分别较对照(露地平作)1605.0kg/hm^2增产1251.0kg/hm^2、1033.5kg/hm^2,增产幅度达78.0%和64.4%,产投比分别达  相似文献   

5.
机修水平梯田培肥增产技术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宁夏西吉县沙沟乡机修水平梯田定位试验分得得出,其培肥增产技术措施是;1.农牧结合,增加有机厩肥投入;2.粮豆草轮作,实行秸秆还田;3引洪漫地;4.深改土;5.合理施用氮磷化肥。并在小麦,胡麻,地膜玉米,马铃薯4种作物上定量分析得出;1hm^2春小麦≥4500kg施纯N218.1kg/hm^2-283.5kg/hm62,施纯P2O5100.5kg/hm^2-117.0kg/hm62;1hm^2  相似文献   

6.
宁夏黄土丘陵区旱作农田蓄水保墒耕作技术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黄土丘陵区耕地面积588.67万hm^2,其中80%为坡耕地,年流失水分量为20mm-60mm,流失表土45t/hm^2=180t/hm^2,年降水量为250mm-600mm,蒸发量为其1.3-1.4倍,降水利用效率为2.25kg/(mm.hm^2)。  相似文献   

7.
降水与土壤肥力对海原小麦产量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与土壤瘠薄是宁南山区旱作农业的两大重要限制因子,通过“旱”与“薄”对产量的效应研究表明,在小麦全生育期,正常年从降水量180mm~200mm其降水生产潜势主1674.0kg/hm^2~1860.4kg/hm^2,比实际产量高出一倍左右,土壤养份提供产量在500kg/hm^2~750kg/hm^2,正常年份要实现小麦1050kg/hm^2(丰收年)的产量,由于受降雨特点影响,存在35.8mm耗水  相似文献   

8.
地膜穴播冬小麦生物学特性及其增产机理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试验表明,地膜穴播冬小麦具有显著的增产和节水作用,比对照增产24.76%,水分生产效率达12.15k(hm^2.mm),比对照组高4.95kg/(hm^2.mm),耗水量比对照减少81.84mm,各种生理活性指标均比对照显著提高;生育期提前7d。  相似文献   

9.
榆林地区粮食生产潜力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榆林地区有农耕地110万hm^2,三田37.8万hm^2,农业人口283万人,人均耕地0.93hm^2,北部尚有13万hm^2宜耕地可开发为水地。水资源总量为17.47亿m^3,目前已利用量占可开采量的15%,其潜力最大。近年来,该区出现了不少“吨产田”、“双千田”:谷子每公顷达7762.5kg,玉米19650kg/hm^2,春小麦3225kg/hm62,水稻8250kg/hm^2。  相似文献   

10.
渭北旱地小麦不同产量生态生理指标及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及田间观测,提出了在500mm ̄600mm的正常降水年份渭北旱地小麦产量4500kg/hm^2、6000kg/hm^2的产量构成指标、群体动态变化指标、叶面积动态变化指标、群体生长率与干物质累积动态指标和不同生育时期的苗情指标,以及关键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1988年-1997年在内蒙古宁城县选择地理位置不同,无灌溉条件的示范小区,对谷子,玉米和高粱等主要粮 食作物进行旱作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研究和大面积推广,主要粮食作物增产70.53%,实现自然降水生产效率7.84kg/(mm.hm^2)其中1995年-1997年达到10.06kg(mm.hm^2)。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宁南山区旱塬地、台地冬小麦籽料产量、蛋白质含量、经济纯收益与主要栽培因子播期、播量、施农肥量、施氮量、施磷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所建模型的解析和优化模拟筛选出塬地产量〉4500kg/hm^2、蛋白质含量〉15.5%、经济纯收益〉4500元/hm^2的最佳栽培技术方案为播期8月25~28日,播量(万粒/hm^2)478.5~501,施农肥量(kg/hm^2)14  相似文献   

13.
旱地冬小麦产量与水分及施肥量关系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试验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模拟研究了冬小麦产量与降水量,施氮量及施磷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雨养农业区,冬小麦产量主要受降水量限制,施氮量对产量影响较大,施磷量影响较小,模拟研究得出本试验设计范围内,冬小麦最高产量为5600.5kg/hm^2,此时需降水为600mm,最佳施纯氮量为150kg/hm^2,施纯磷量为103.8kg/hm^2;模拟还得出在不同降水情况时,获得冬小麦最高产量所需的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14.
巨星在春小麦田除草效果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5%巨星干燥县浮剂对春小麦田双子叶杂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使用剂量15 ̄18g/hm^2,于小麦3叶 ̄4叶1心期(双子叶杂草2 ̄4叶(轮)叶期)对水225kg喷施,对作物安全,除草效果达90%以上,优于72%2,4-D丁酯750lm/hm^2的除草效果。  相似文献   

15.
山旱区新修梯田土壤培肥途径及其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青海省山旱区新修梯田理化特性,选择作物种类和施肥水平为因素,采用裂区设计组分出9种培肥力方式,通过产量分析,土壤养分亏盈状况和经济效益评价,筛选出适宜山旱地新修梯田的培肥途径,新修梯田应采用油菜复种绿肥-春小麦为轮作方式;施肥水平以纯氮90kg/hm^2~120kg/hm^2,纯P2O575kg/hm^2~90kg/hm^2,优质农家肥30m^3/hm^2~45m^3/hm^2。  相似文献   

16.
大豆蚜的系统最优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3 ̄1996年作者以系统最优控制为技术原理,采用逐步逼近法和正交优化法,研究了豆田11种可控因素对大豆蚜,天敌和产量的综合效应。根据既控虫增产又保护生态的原则,综合评价可控因素,提出大豆蚜系统最优控制:大豆与玉米同穴(4:1式)或间作(9:2式)、鲁豆4号6月10日前后播种、1800g/hm^2微肥拌豆种,N45kg/hm^2,P2O5 60kg/hm^2、K2O150kg/hm^2、有机肥  相似文献   

17.
春小麦适度亏缺灌溉的节水增产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民勤县灌区4年春小麦灌溉对比试验,对春小麦适度水分亏缺下节水增产机理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小麦分蘖,拔节,乳熟前期受旱3d ̄5d,可增产2% ̄20%,耗水量减少750m^3/hm^2 ̄1050m^3/hm^2。适度亏缺灌溉能够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旱能力,提高抗倒伏能力,并对生殖生长有促进作用,使667m^2穗粒数增加,将有限水量用于保证关键时期的水分供应,具有明显节水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坡旱地集水深蓄耕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1994年在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隰县坡旱地进行了集水蓄耕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采取耕翻地孔或耕翻深松,0~200cm土层贮水量增加50.8mm和54.8mm;地面径流量减少57.8%和52.8%土壤侵蚀量减少58.0%和53.5%;降低土壤温度0℃和1.2℃;连续覆盖4年,土壤有机质提高了1.17g/kg,速效钾提高了15.9mg/kg;小麦单产提高23.5%和27.7%;  相似文献   

19.
秸秆覆盖对盐渍土水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种质地,三种盐化程度的土壤上进行了秸秆覆盖条件下的水分运动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明显降低土壤水分蒸发,与不覆盖相比,覆盖1.5t/hm^2土壤水分减少40%,覆盖6.75t/hm^2,土壤水分蒸发减少70%,并且覆盖在1.5t/hm^2-6.75t/hm62的范围内,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量随着覆盖量的增加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0.
以常规覆膜(ck1)和起垄覆膜(ck2)为对照,探讨了玉米采取沟垄种植,并用油毡替代地膜覆盖垄面的集水效应对耕层地温、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油毡替代地膜后,雨后种植沟内聚集的降水是ck1的2.07倍,是ck2的1.24倍;耕层0cm~20cm地温分别较ck1和ck2低1.6℃和0.8℃,对控制玉米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和缓解常规覆膜玉米的早衰现象十分有效,总生育期较ck1和ck2分别延长了14d和6d,较二者的增产幅度达27.4%和19.7%,水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2.25kg/(hm^2.mm)和1.35kg(hm^2.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