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了解秦皇岛昌黎地区毛皮动物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以60只临床患病毛皮动物为试验菌株的分离宿主,采用常规分离纯化、生化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检测其致病性,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K-B法对常用西药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琼脂平板打孔法对中草药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此次分离到的28株大肠杆菌均使小鼠发病死亡;其中,24株大肠杆菌检测到irp2、fyuA毒力基因,检出率为85.7%;5株大肠杆菌临床分离菌株检出Ler、eaeA毒力基因,检出率为17.9%;耐药基因blaTEM、aadA1、blaCTX-M、blaTEM1、blaSHV-1、strA-strB、blaPSE1和blaOXA1的检出率分别为85.7%,89.3%,75.0%,71.4%,25.0%,24.1%,14.3%,14.3%;西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8株菌对链霉素、头孢拉定、多西环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替米考星、青霉素同时耐药;中草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诃子、乌梅、五味子对这28株大肠杆菌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为18~31 mm,MIC和MBC为15.63~500.00 g/L。  相似文献   

3.
4.
为了了解广东韶关地区鸡源沙门氏菌的流行病学及其耐药性特点,本研究通过对2022年对采集自广东韶关地区41个规模养鸡场和28个土鸡散养场的鸡喉头、泄殖腔拭子,病死鸡的肝脏、心血、脾、肠道内容物共737份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病原菌的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研究广东韶关地区鸡源沙门氏菌的流行病学及其耐药性特点。结果显示409份样品分离到沙门氏菌,检出率55.50%,总体泄殖腔沙门氏菌检出率73.89%,咽喉部沙门氏菌检出率35.88%,病死鸡病料沙门氏菌检出率78.38%,规模场沙门氏菌检出率为47.21%,散养场沙门氏菌检出率为65.95%。分离菌株普遍对阿奇霉素、头孢噻肟、阿米卡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耐药,多重耐药比高达82.61%。沙门氏菌多重药物耐药的规模场比例为95.12%,散养场比例为64.29%。本研究为广东韶关地区鸡源沙门氏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前,许多鸡场为防止细菌性传染病,长期使用抗菌药物,致使一些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因此,通过药敏试验来选择具有高度敏感性的药物显得很有必要。以往都采用分离到致病菌后再作药敏试验的方法,耗时较长,耽误病情。我们采用标本直接药敏实验,经过十年来对多个鸡场的实际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与此同时,对分离到的致病菌作了相应的药敏实验,结果表明,两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毛皮动物维生素缺乏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西藏地区藏鸡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西藏地区藏鸡养殖业流行病学的调查,对该地区藏鸡常见细菌病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葡萄球菌、慢性呼吸道病等疾病的流行进行了总结。此外,并对该地区常见的细菌病进行了深入的病因分析,旨在为藏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治疗毛皮动物螨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作者多年来对10 多种动物螨病的研究发现,由苦参等15 种中草药混合液体对毛皮动物的4 个属的螨虫均有杀灭作用,同时还能杀死虫卵。  相似文献   

9.
猪链球菌病在我国流行多年 ,它是由链球菌 C、D、E及L、R、S等群引起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急性常为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 ,慢性以关节炎、心内膜炎、淋巴结化脓等为特征。该病分布范围广 ,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且血清型众多 ,抗原结构复杂 ,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70和 80年代 ,上海、江浙一带曾流行猪链球菌病 ,其病原均诊断为 C群链球菌 ,且多为马腺疫链球菌兽疫亚种 ,临床表现多为关节炎型。90年代初本病有所缓解 ,至 90年代末猪链球菌病又有抬头趋势 ,且临床表现为急性的神经性症状和慢性的关节炎型症状 ,故再次引起了人…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以来,附红细胞体病在荣成水貂、貉、狐狸、免等毛皮动物中频繁发生,其危害亦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1.
王春璈 《北方牧业》2007,(18):10-11
<正>一、毛皮动物疾病流行特点1.原有的传染病依然存在,新的传染病又随着品种的引进而不断地被带入。2.细菌性传染病在各场普遍存在;如魏氏梭菌病、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9,(9):1744-1752
为了了解河北秦皇岛毛皮动物(狐、貉、貂)源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等情况,采用常规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检测其致病性,PCR方法检测其主要K血清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K-B法对常用西药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琼脂平板打孔法对中药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中药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此次共分离到48株肺炎克雷伯菌;48株肺炎克雷伯菌均能够使小鼠发病死亡;48株肺炎克雷伯菌均检测到fimH、wabG毒力基因,检出率为100%;mrkD毒力基因检出率为87.5%;blaTEM、aadA1、gyrB、gyrA、blaSHV-1、sul1、sul2、sul3、blaROB-1、tetA和tetD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100.0%、89.6%、4.2%、39.6%、18.8%、27.1%、16.7%、12.5%、60.4%和37.5%,未检出ermF耐药基因。西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8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菌株均对头孢拉定、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替米考星、磺胺间甲氧嘧啶耐药。中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8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菌株对乌梅、五味子极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20~25 mm之间,MIC和MBC为15.63~62.50 g/L。本试验调查了河北秦皇岛地区毛皮动物源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情况,对毛皮动物源出血性肺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具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别在昭苏县内的发病牛群中采集患病牛肺、肝、脾、肾、心和鼻腔分泌物,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成功分离出巴氏杆菌1株;同时进行了流行株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并对筛选出的敏感药物进行了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的巴氏杆菌对氧氟沙星、头孢噻呋钠、卡那霉素等药物敏感。分别用氧氟沙星、头孢噻呋钠和卡那霉素对15例发病牛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结果显示氧氟沙星组没有死亡,头孢噻呋钠组死亡1头,卡那霉素组死亡2头,治愈率分别为80%、60%、60%;有效率分别为100%、80%、80%。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毛皮动物养殖的蓬勃发展,动物疫病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最常见的是呼吸道病,当前严重影响毛皮动物生产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犬瘟热、感冒、绿脓杆菌、巴士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支原体病等。这些疾病发生时,往往不是单一发生,而以多病原混合感染形式出现,给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上述疾病做出正确的鉴别诊断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山东规模化养殖场毛皮动物多重感染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2013年间,山东10个地市多家毛皮动物养殖场养殖的毛皮动物(狐狸、貉子、水貂)出现腹泻,皮肤湿疹,神经症状,空怀、流产、出血性肺炎等症状和病变类似的疫情,为探明其病因,本研究对发病规模化毛皮动物养殖场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对送检的病料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发现,犬瘟热病毒、细小病毒、阿留申病毒感染率分别为54.21%、47.30%、31.35%;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杆菌、绿脓杆菌、加德纳菌的感染率分别为37.58%、25.05%、21.81%、14.04%、12.53%、10.37%、8.21%;犬瘟热病毒、细小病毒、阿留申病毒、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双球菌6种病原的单独感染、二重感染、三重感染、四重感染分别为22.03%、39.52%、36.07%、2.38%,未见五重以上的感染。结果表明,近两年造成山东规模化场毛皮动物发病主要原因是由犬瘟热病毒、细小病毒、阿留申病毒与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双球菌多重感染所致,这为规模化毛皮动物养殖场有效地控制疫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螨虫病又名疥螨,是由各种螨虫寄生于动物皮肤所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疥螨的发生与地势、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及卫生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螨病是多为接触性传染,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治疗不及时,会直接影响动物健康和毛皮的质量,因此给饲养场带来严重损失。要重视螨病的发生,做好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毛皮动物的癣病、螨病、湿疹的鉴别和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是我国毛皮动物的主要产区,毛皮动物疫病流行能否有效控制是关系到经济动物饲养行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对辽宁省毛皮动物的种类、分布、疫病流行情况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控制毛皮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方牧业》2007,(10):24-24
<正>加的纳氏病广泛传播于毛皮动物,为机会致病细菌,侵害泌尿生殖系统,对繁殖影响极大。公畜交配能力下降,母畜发生子宫炎,流产。  相似文献   

20.
<正>白鼻子病在2003年以前,毛皮动物养殖户都没有听说过,查阅资料和书籍,也没有关于白鼻子病的任何信息。白鼻子病首先是在2001年东北地区发现的,毛皮动物养殖户发现狐狸、貂、貉的鼻子头由黑色渐渐出现红点,然后面积逐渐增大,随后就出现白点,最后鼻子头全都便白了,这就是俗称的白鼻子症。以后爪子逐渐变长了,变白、脚垫(指枕)也变白增厚,这就是白鼻长爪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