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据资料介绍,我省西部地区缺硒所引起的奶牛生产水平下降较为普遍。经化验测定:锦州地区土壤含硒量平均0.2046ppm,仅是标准值的38.7%,易造成饲草、饲料严重贫硒,再加上饲草保管贮存不当,许多粗饲料含维生素E很少,导致奶牛正常的生产水平得不到发挥。为探讨本地区给奶牛补亚硒酸钠维生素E,增加奶牛产奶量,特做如下试验。1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3.
据资料介绍,我省东部地区缺硒所引起的奶牛生产水平下降较为广泛。经化验测定:建三江地区土壤含硒量平均0.2070ppm,仅是标准值的41.4%,易造成饲草、饲料严重贫硒,再加上饲草保管贮存不当,许多粗饲料含维生素E很少,导致奶牛正常的生产水平得不到发挥。为探讨本地区绐奶牛补亚硒酸钠维生素E,增加奶牛产奶量,特做如下试验。 1 试验方法在建三江青龙山农场3队、11队,选择年龄、体质、产奶量基本相同奶牛40头,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分成试验和对照2个组,每组20头。做好产奶记录。试验组每头奶牛在1991年5月1日开始注射上海兽药厂出品的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35毫升(每毫升内含亚硒酸钠1毫克,维生素E50  相似文献   

4.
5.
从1996年开始,国营大同奶牛场牛群出现激素及营养失衡造成的各种类型的子宫疾病的发生,导致胎间距加大、难孕牛只增多等一系列的繁殖障碍。 我在实际工作中把所有繁殖障碍的牛只划分为三大类型,分别为:一是子宫系统萎缩症类型,包括卵巢萎缩症和子宫全套系统萎缩症两种,而隐性发情和发情不明显的牛只在治疗上药物的应  相似文献   

6.
亚硒酸钠维生素E对奶牛产后四种疾病的影响王志兰李守君(东北农业大学兽医系150030)李术(哈尔滨市综合牧场)王晓刚(佳木斯市防疫站)硒与维生素E是家畜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它们对家畜健康和繁殖机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若饲料中缺乏它,首先影响的是家...  相似文献   

7.
奶牛产后瘫痪、乳房炎及产后泛情不排卵等是影响奶牛正常生产和繁殖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为了预防和降低成年奶牛产后瘫痪、乳房炎的发病率,进一步提高能繁母牛的繁殖率,我们于1999年3月-7月间,对奶牛专业村农户饲养的成年奶牛,采取了干乳期给奶牛补充钙、亚硒酸钠维生素E的措施,对预防奶牛产后瘫痪、乳房炎、胎衣不下等病及提高奶牛繁殖率均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药品:市售10%葡萄糖酸钙、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每袋100g,每g含亚硒酸钠0.4mg、维生素E10IU)。2.试验动物及用药方…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E可以保持红细胞的完整性,促进红细胞的生物合成。硒能够预防动物在一段时期内营养不良引起的白肌病,维持母羊正常的生殖机能,两者合用对提高母羊的繁殖性能更加明显。因此,根据笔者所得到的试验结果,从提高阿勒泰羊的繁殖率,充分挖掘阿勒泰羊的生产潜力,增加绵羊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来看,亚硒酸钠维生素E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 国内外有颇多的报道认为,硒和维生素E对奶牛繁殖有着良好的应答效应;即使奶牛血液中的硒含量处于正常值范围内,补硒和维生素E仍有必要。本试验旨在生产条件下,对7000公斤以上的高产牛群进行较大规模的产前注药应用试验,结果与前人有所不同。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亚硒酸钠维生素E可预防奶牛胎衣滞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胎衣滞留的牛对其以后繁殖功能影响甚大,且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试验着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来预防胎衣滞留,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 材料及方法在上海第九牧场取预产期为2002年10月至11月的奶牛于预产前15天、30天共2次深部肌肉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上海生产,规格为每支10毫升,内含亚硒酸钠10毫克,维生素E l 000单位),每次20毫升,共40毫升。輨2 结果2002年10月分娩奶牛9头,胎衣滞留15头,滞留率为15.79%;11月分娩奶牛95头,胎衣滞留头数为9头,滞留率为9.47%。总滞留率为12.63%。200年10月分娩139头,胎衣滞留4头,滞留率为31.65%;11月分娩126…  相似文献   

11.
12.
日粮不同精粗比例对中产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课题应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将40头中等产奶量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Ⅲ和Ⅳ组为试验组,日粮精、粗比例依次为50%:50%、40%:60%、35%:65%和30%:70%,研究不同精、粗比例对奶牛TMR日粮采食量、产奶量、乳脂率以及其他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粗饲料比例的增加,试验各组采食量和粗饲料采食量都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产奶量也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并且日产奶量(Y,kg)与日采食量(X,kg)之间存在着显著(P〈0.05)的线性相关关系:y=0.66x-17.73,(r^2=0.76);试验组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Ⅲ组和Ⅳ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乳脂率(Y,%)与粗饲料采食量(X,kg)之间存在显著(P〈0.05)的线性相关关系:y=0.046x+1.78,r^2=0.56;试验组其他乳成分含量与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统计分析表明,试验Ⅱ组的4%校正乳产量最高,日粮采食量与校正乳产量比值最低,即综合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3.
奶牛黄体发育状况与受胎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奶牛繁殖育种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受胎率。影响受胎率的因素很多。如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均衡等。但最终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卵巢中黄体发育的好坏。通过试验初步证明。人工授精后第5天黄体直径达到0.5cm以上者才能有好的受胎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同期发情的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 ,以寻找适合本地环境的同期发情方案。 15 3头健康经产的中国荷斯坦牛分为 3个组 ,用 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第 1组 :注射 1次氯前列烯醇 ;第 2组 :注射 2次氯前列烯醇 ;第 3组 :注射促排 3号 -氯前列烯醇 -促排 3号。结果表明 :第 1组、第 2组和第 3组发情率分别为 32 6 5 % (16 4 9) ,4 5 5 9% (31 6 8)和 91 30 %(42 4 6 ) ,第 3组的发情率分别显著高于其它两个组 (P <0 0 5 )。结果提示促排 3号 -氯前列烯醇-促排 3号可能是较适合中国荷斯坦牛的同期发情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一般来讲 ,奶牛的产奶量是受遗传因素和环境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影响 ,奶牛泌乳性能遗传力 0 .2 5~ 0 .30 ,所占比重较小 ,而泌乳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却很大。因此 ,在奶牛现有的遗传基础上 ,只要加强和改进饲养管理条件 ,即可提高牛奶产量。为此 ,我场在 2 0 0 0年除抓好常规奶牛管理的同时 ,注重科技的投入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 ,加大科技管理力度 ,加强与大专院校的联系 ,聘请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服务。由于我场在生产中采用了一系列技术措施 ,不仅牛群健康 ,而且牛奶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牛奶产量创我场历史最好水平 ,经济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代谢特点,结合国内外日粮蛋白质水平与繁殖关系的研究进展情况,分析了血中尿素氮(BUN)、乳中尿素氮(MUN)与奶牛繁殖性能关系;日粮蛋白质营养水平对卵巢、子宫及生殖激素的影响。探讨了日粮蛋白质营养水平不足或过量对奶牛繁殖性能的作用机制。旨在为奶牛养殖场(户)在生产过程中,正确使用营养调控技术,科学合理配制日粮,使奶牛得到全价合理的营养供应,提高奶牛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7.
饲养管理是影响奶牛泌乳性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特别是日粮组成对奶牛的产量和牛奶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昆明地区原料奶质量和奶牛生产性能现状的调查,对比雪兰公司奶牛场与雪兰公司奶牛合作社鲜奶质量和产量差异,从奶牛日粮组成角度分析导致差距的因素,为提高昆明地区原料奶质量和奶牛生产性能,完善奶牛场饲养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营养因素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及提高繁殖率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方面,牛群规模进一步扩大,饲养方法更科学,产奶量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在追求高产的同时,奶牛繁殖性能有所下降。在生产中,奶牛繁殖性能的好坏与生产水平的高低有直接关系。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年龄、遗传、营养、疾病、人工授精技术、环境和管理等,适当的营养调控是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的基础,是奶牛高产的关键,对于保障奶牛业稳定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加养殖效益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应用盐酸山莨菪碱(150mg)及微量的雌激素(4mg)对1~4胎90天以上未出现发情的不孕奶牛45例进行催情,其有效率为71.11%(32/45),其中卵巢静止为60%(15/25),持久黄体85%(17/20)。同时还发现用上述两种药物处理的10例患牛的血清孕酮含量在注射后的120小时以内均有程度不同的下降;当血清孕酮最低峰值<1.0ng/ml时,临床呈现发情征象的持久黄体牛为83.3%(5/6);卵巢静止牛为100%(4/4)。5例仅用微量雌激素(4mg)注射的患牛孕酮含量虽有变化但临床上均不出现显性发情症状。初步证明:盐酸山莨菪碱与微量雌激素协同可对奶牛有明显的催情作用,此方法迄今国内外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0.
Over a 25-month period 8118 blood samples were assayed for the presence of the serum pregnancy specific-protein B (PSPB) and progesterone (P4) concentrations on three Hungarian large-scale dairy farms. Pregnancy (n = 4085) was checked by BioPRYN assay at 30-36 days post-insemination (PI). Samples from all cows that tested not pregnant and from cows with an optical density (OD) reading in the BioPRYN test that was between 0% and 30% above the cutoff OD value were tested for serum P4 concentration. According to serum P4 concentration, cows were assigned to three categories: high (>4 ng/ml), medium (2-4 ng/ml) and low (<2 ng/ml) serum progesterone. The authors predicted a presumed (low) or possible (medium) late embryonic loss (LEL) or maintenance of the pregnancy (high). A total of 710 LELs were detected (17.4%) and 31.8% of them were predicted because of a low OD value at 30-36 days after insemination. Lower PSPB serum level significantly refers for LEL (p < 0.0001). The prediction rate for the true embryonic loss was 31.8% when OD cutoff from 0% to + 30% of cutoff was examined while it was 62.5% when the threshold was OD cutoff of 0% to 10% of cutoff.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BioPRYN was useful for prediction of a part of LEL in dairy cows and serum P4 concentration in these cows related to the rate of L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