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二月茶事     
《中国茶叶》2010,32(2)
1.茶树栽植进行茶苗栽植、定型修剪、浇定根水,建设新茶园。改造茶园要完成换种改植或归并移植。2.茶树施肥生产茶园春茶开采前30~40天施催芽肥(沿树冠滴水线开施肥沟深10cm,宽10cm,施肥后以土盖沟平地),做好春茶生产准备。3.茶园防寒北方茶区要做好茶树越冬防护扫  相似文献   

2.
二月茶事     
《中国茶叶》2010,32(2):19-19
1.茶树栽植 进行茶苗栽植、定型修剪、浇定根水,建设新茶园。改造茶园要完成换种改植或归并移植。  相似文献   

3.
在新建茶园培育过程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缺株断行现象极为常见,以往人们在茶树缺丛后,均采用秋末和初春对茶苗补植,但由于在栽植过程中对茶苗伤根和栽植质量问题,还会出现一些死苗现象,至第二年、第三年再行补植,造成时间过长,以及补栽苗比原有苗生长势有很大差异,对茶园美观,特别对茶园机械化采摘有很大影响。为了探索茶苗在霉季带上移栽,使春栽  相似文献   

4.
11~12月茶事11~12月,茶树陆续进入休眠期,大部分茶区已经封园,冬季管理的关键时期主要管理工作有:1.进行新建茶园的园地开垦和冬植工作,并及时对上一年栽植的新茶园进行补植。2.注意防冻保苗。北方茶区要检查落实好茶园越冬水、培土、风障、地表覆盖等防寒工作,大棚栽培的茶园要经常检查,搞好大棚管理,确保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茶园间作艾蒿对茶园害虫茶小绿叶蝉和天敌蜘蛛种群数量、茶树根际土壤养分状况及茶树鲜叶生化成分变化,探明茶园间作艾蒿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为艾蒿在茶园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间作实验设置为茶-艾蒿间作和茶单作2个处理。以茶园单作为对照(CK),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茶园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和天敌蜘蛛种群数量,检测茶树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茶树鲜叶生化成分指标。【结果】艾蒿间作茶园中除土壤有效磷外,茶树根际的其他土壤养分均显著高于单作茶园,其中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CK增加23.08%和30.63%;茶树-艾蒿间作显著影响茶树鲜叶中茶多酚含量,与CK比较,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茶园间作艾蒿降低了茶小绿叶蝉种群数量,在茶小绿叶蝉高峰期,与CK比较,艾蒿间作茶园茶小绿叶蝉的种群数量极显著下降了35.53%;茶园间作艾蒿增加了蜘蛛种群数量,从5月25日开始,艾蒿间作茶园的蜘蛛种群数量显著高于茶单作茶园,5月25日蜘蛛总数量急剧增加,数量为单作的3倍。【结论】茶园间作艾蒿植物是一种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茶园栽培管理模式,可以应用于茶园间作。  相似文献   

6.
前言茶树(Camellia sinensis),虽然本来是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作物,但是,我国经过长时间的引种,在温带也能广泛的生育.现在,占全国生产量一半的静冈县的茶,是仁治2年(1241年)圣一国师从中国(宋)携回茶子栽植于骏河国美和村,开始传播的.然而,在我国茶树栽培的历史更早,如果根据史料,延历13年(794年),在桓武天皇主殿寮的东部就开设茶园,设造茶使.而  相似文献   

7.
《茶叶》1960,(2)
福建省的旧茶园的特点是:另星分散,茶树衰老,缺株严重,一般每亩只有200—300叢,少的只有几十叢到100多叢,单位产量低。其栽植形式随着各地耕作习惯不同,有各种不同类型,概括有:(一)梯层叢栽式茶园。这种茶园大半是在茶树行间种植甘藷。(二)籬笆式茶园。即茶树栽植在梯层外沿一行,梯层内全部种植甘藷等农作用物,茶树仅占耕地  相似文献   

8.
茶园套种马铃薯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及经济效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为多年生木本植物,栽植行距较大,新植茶园及台刈茶园需一至三年后才能封行.行间套种产投比高,经济效益明显,一举多得.可作为茶园土壤改良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发展优质、高产、早生的无性系良种茶园,是茶叶生产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条件.近几年来,安徽省马鞍山钢铁公司茶场(简称马钢茶场)为满足10万职工对茶叶的需求,增强茶叶生产后劲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从1991年开始每年都从良种场购进无性系良种茶苗,发展良种茶园,到现在良种茶园已达1000余亩,茶树长势良好,效益开始显露,1994年以来已连续两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现根据本场几年来种茶实践的经验教训,谈一谈无性系良种茶苗栽植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树镁营养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镁是植物叶绿素的中心原子,直接参与茶树茶氨酸合成等酶促反应,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形成的作用已被广泛证实.然而,我国茶园主要分布在普遍缺镁的酸性红壤区,且茶园镁肥投入相对偏低.因此,茶树镁营养机制研究和茶园镁营养管理对促进茶叶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茶园土壤镁供给、茶树镁营养需求、镁营养调控茶叶品质形成、镁素与其他养...  相似文献   

11.
正2012年,安徽省池州市决定建设池州杏花村文化旅游区,茶叶文化园建设是园区的项目之一,要让600亩山坡迅速变成景观茶园。为了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采取了先沟后梯法开辟茶园、7年生大茶树深沟低栽、大茶树草绳捆土补丛移栽3项速成技术。1.先沟后梯法开辟茶园为了使茶园既科学又美观,要求建立等高等宽茶行,具体步骤是:清表→深翻→梳坡→划线→机械开挖栽植沟→施肥→肥上盖土→茶苗移栽(栽前先修剪)→浇水→平整梯面。梳坡是指将同一朝向的坡面梳刮成坡度基本一致,以便等高等宽。茶行宽度1.8 m,双条植。机械开挖栽植沟:采用的挖机铲斗30~40cm、履带内宽  相似文献   

12.
茶角盲蝽是茶树芽叶害虫之一,本文结合茶角盲蝽的生活习性,从茶角盲蝽发生动态,不同管理模式下茶角盲蝽危害情况、生物多样性调查以及不同品种茶树的抗虫性等角度进行调研。调查结果显示揭阳生态防治茶园茶角盲蝽大面积爆发期从6-7月开始,生态防治茶园比化学防治茶园物种多样性更丰富,茶树品种金观音更容易吸引茶角盲蝽危害。本文的调查结果以期为茶角盲蝽的绿色防控、抗虫品种选育和病虫害监测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舒菊香  王建林 《茶叶》2007,33(1):42-42
无性系良种扦插茶苗,无明显主根、侧根呈横向生长,一遇不适宜的气候环境,及粗放的栽植和管理就会出现大批死苗,降低成活率,影响茶园园相及茶叶高产稳产。为了探索提高无性系茶苗移植成活率和促进茶树生长,笔者于2004年冬进行了茶苗移植的根系处理应用试验。供试茶苗为1年生的迎  相似文献   

14.
闽南水仙茶无公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茶园环境绿化,改善茶树的生存空间;加强茶园土壤管理,为茶树创造良好的生存基础;科学追肥,促进茶叶高产优质;合理修剪,延长高产优质经济年限;实施病虫综合防治措施,提升茶叶品质品位;适时采摘,提高优质茶产出率.  相似文献   

15.
万山春茗     
万山春茗产于安徽省庐江县水关乡.万山属水关乡境内的一个地名,万山春茗由此得名,且寓意此茶采自万山遍野茶树的春天新芽制作而成.该茶的品质特点,外形扁平挺直匀齐,色泽绿润显毫,香气嫩香持久,滋味醇和爽口,叶底嫩绿肥壮.1994年5月通过安徽省科委鉴定,同年6月获首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二等奖.万山春茗主产地水关乡茶林场,茶园座落于“奇峰尖”的群山之中,当地小气候得天独厚,山间松杉林立,兰草杜鹃争芳,植被繁茂,有众多鸟类和茶树害虫天敌栖息营巢,茶树极少发生病虫害,茶园内从未施用过农药.茶园土壤为细粒黄棕壤,土层深厚肥沃,质地疏松,通气透水,酸度适中.“奇峰尖”的茶园为70年代种植,茶树品种为槠叶种,茶园多分布在海拔200~300m的山坡上,西部  相似文献   

16.
问:刀割边茶的茶树也要定型修剪吗?答:要定型修剪。问:边茶的定型修剪分几次,高度怎样掌握?答:大部分茶树长到一尺左右时离地5—6寸剪第一次,以后每隔一年剪一次,每次在上次剪口上提高3—5寸一共剪三次。问:粮茶间作茶园和专业茶园的剪法一样吗?答:对茶树的高度要求不一样,原则上间作茶园的茶树要比专业茶园的茶  相似文献   

17.
曹绪勇 《中国茶叶》2005,27(1):25-25
湖北省宜都市从1993年起至2003年共引进无性系茶树品种12个,繁育茶苗5000多万株,建成无性系茶园6000亩,其中大叶类品种茶园近千亩.通过多年观察分析,笔者认为有些大叶类茶树品种不宜在宜都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8.
茶树是一种耐酸、耐阴、喜湿、好温的树种,在茶林间作中,经过合理选择的林木能够为茶树带来更好的成长环境,从而有效实现茶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协同提升。本文对茶林间作的发展以及茶林间作对茶园生态的影响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并对茶园生态维护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镇沅县发展高原特色茶产业的经验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镇沅是世界茶源的中心地带,2700多年的"野生茶树王"就生长在镇沅县千家寨。全县有野生茶树群落1.58万公顷,栽培型古茶树2050公顷,现代茶园5400公顷,茶园分布于哀牢山与无量山中部高山丛林之间,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上乘,倍受茶商茶友喜爱。在茶叶市场波动中,镇  相似文献   

20.
到明代,种植茶基本取代了野生茶,明代茶书对茶树的种植方法已有较详实的论述,但目前尚未见有关对明代茶书中茶树栽培相关论述的总结分析,本文将从明代茶书关于茶树种植方法、茶园管理、茶树生长环境等方面总结和分析明代茶树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