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枣是一种较为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实行安全、标准、专业化生产,对于促进枣的产业化建设与发展,提高经济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论述了绿色食品鲜食枣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为绿色食品鲜食枣的生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栽培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2.
无公害桃栽培管理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为新乡市一种较为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实行安全、标准、专业化生产,对于促进桃的产业化建设与发展,增强桃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论述了无公害桃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为无公害桃的生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栽培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3.
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是枣树Ziziphus jujuba上新发生的重要害虫,以成若虫刺吸枣树幼嫩部位的汁液进行危害,造成花芽分化不良,落蕾落花,叶片穿孔,枣果畸形脱落等,经济损失严重。河南是我国枣栽培和生产大省,枣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六位。为生产绿色无公害的枣产品,该虫在河南枣区的发生危害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亟待开展。作者结合多年的枣树生产实践,调查研究了绿盲蝽在河南枣区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总结了枣树绿盲蝽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以期为河南省乃至全国枣产品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无公害枣生产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按照无公害食品标准生产 ,并经过专门机构认定 ,许可使用无公害食品商标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枣。着重论述了无公害枣生产过程中的各个主要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省“三辽”地区经济林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意义及现状我省经济林资源丰富,品种较多,历史悠久,用途广泛,生产潜力很大。近几年,在生产、科研上均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山区建设中开展以经济林为主的多种经营,将资源优势变为商品优势,将单一产品变为多种产品,向林要油、要干果、要原料,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信已成为重要的课题。经济林既是果树生产中经济栽培的树种,也是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省栽培较多的经济林树种有杏、枣、板栗、核桃、榛子、文冠果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推动我国经济林产业体系建设的稳步发展,综述了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经济林产业化体系建设取得的十大成就:现代经济林产业化体系的建设;创建产品加工经营企业;经济林栽培的区域化;创建生产基地,实施无公害生产;生产经营实施良种化;经济林栽培经营的标准化;创名牌,保护产品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林;农民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7.
盐山县红枣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盐山县红枣生产现状 枣树是盐山县重要的乡土树种,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目前全县果树种植面积2.83万公顷,其中红枣种植面积2.49万公顷,占全县经济林总面积的85%以上,年产红枣30000吨,年产值926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1%.主要品种以金丝小枣、大枣为主,另有冬枣、雪枣、胎里红、龙须枣等鲜食、观赏枣品种,20...  相似文献   

8.
分析预测了2001~2030年经济林生产和科研的发展趋势.经济林生产的可持续化、种苗良种化、无性化、栽培密植矮化、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基地化、产品多元化、加工利用深度化是经济林生产的发展方向;经济树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分子遗传学、优质高产品种定向选育、林地地力维持经营技术、绿色食品开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设施栽培技术、经济林产品工业化生产技术、野生经济林产品开发和经济林产品深度加工利用技术研究是未来几十年经济林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枣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之一,栽培历史已达五千年之久.枣树全身都是宝.枣果为中国特产,营养丰富,鲜枣含糖量30%左右,含蛋白质2%左右,还含有多种维生素与氨基酸,尤其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P含量丰富.枣树材质优良,可供雕刻、造船、制作乐器、家具等用途.  相似文献   

10.
建瓯锥栗地理标志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建瓯市是锥栗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栽培锥栗的历史悠久,品种资源、栽培面积和产量均为全国之最,被国家林业局首批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建瓯锥栗以其"粒大亮泽、香、甜、糯'的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年来,在福建山区广为种植,成为山区林农致富奔小康的好项目.以获得地理标志产品建瓯锥栗为契机,全面总结了建瓯锥栗的栽植、土壤管理、营养与施肥、整形修剪、防治病虫害、采收、运输及贮藏等无公害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