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氮肥水平下香型杂交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特点,筛选对氮环境具有广适性的高产香型杂交水稻品种,为香型杂交水稻高产氮高效栽培和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长江上游和四川近年审定的8个香型杂交水稻品种和3个非香型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在低(施氮0 kg/hm~2)、中(施氮120 kg/hm~2)、高(施氮210 kg/hm~2)3个施氮水平下进行大田裂区试验,通过对比、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不同氮水平下各品种籽粒产量差异和产量构成特点。【结果】供试香型杂交水稻品种产量水平整体高于非香型对照品种冈优725和II优838,但低于F优498;不同氮水平下香型水稻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品种产量差异主要体现在低氮下的产量和中氮增加到高氮时的产量变化。施氮增加了有效穗和每穗粒数,进而提高了颖花量和单穗重从而使水稻增产,香型品种施氮平均产量增幅小于非香型品种。与非香型品种相比,香型杂交水稻有效穗和千粒重优势明显,但每穗粒数和单穗重低于非香型品种。低氮下,香型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颖花量显著正相关,中、高氮水平下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均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中、高氮下产量因子间相互抑制作用加剧。通径分析表明,颖花量均是不同氮水平下香型水稻产量的最大贡献因子,其次为单穗重。水稻品种产量在不同氮水平间呈现一定的直线相关性,中氮和高氮下产量相关性较好,但低氮和中氮下相关性略差。【结论】德优4727、德香146和花香7号在低氮水平下颖花量大,中、高氮水平下各产量因子相对协调,因而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均能收获较高籽粒产量,是本研究筛选出的高产高效香型杂交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2.
香型软米种质资源遗传差异及其与杂种产量优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选用来自不同地方的5个香型软米水稻和自育稳定的6个香型软米保持系作材料,对其11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差异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研究不同来源香型软米间的遗传差异及其对杂种F1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香型软米遗传基础丰富,不同品种的香型软米间遗传差异显著,地方香型软米资源比保持系间的遗传差异显著,11个性状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是穗粒数和穗实粒数,第二主成分是全生育期,第三主成分是千粒重,累计贡献率达82.06%;通过聚类分析,所有保持系资源和部分地方品种资源归为第一类,八宝谷和豪木允分别归为第二类和第三类;地方资源与保持系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与杂种F1产量优势相关不密切;品种间各亲本产量及其亲本产量差异与杂种F1产量优势相关不太显著。同时还进一步讨论在水稻优质育种中如何利用品质优异的香型软米资源,杂交亲本遗传差异与杂种F1产量优势的相关性以及杂交水稻亲本遗传差异与优质杂交水稻亲本选配及其改良方法的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是提高水稻产量最有效的技术。比较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选育,恢复系选育以及杂交水稻组合选育,对于正确认识三系两系杂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和选育、三系两系恢复系选育、三系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展,并比较了中国水稻数据中心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产量差异。笔者认为三系两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不同,但两系三系杂交水稻不存在优劣之分。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包括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材料创新与育种技术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进一步研究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加强三系两系亲本改良,聚合更多的优良基因,有更强的配合力;采用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分子育种,提高三系两系亲本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推广香型杂交水稻"国豪国香12号"。[方法]介绍香型杂交水稻"国豪国香12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结果]国豪国香12号具有穗大粒多、产量高、米饭清香、抗性强等特点,2006年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结论]该研究为该杂交水稻品种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云南香型软米水稻资源及在水稻育种中的研究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云南香型软米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实践,综述云南香型软米水稻植物学形态、品质特点、分布范围以及在水稻育种中利用研究的现状。在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中如何利用云南香型软米水稻资源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要成功育成品质优异而产量高的杂交稻,应积极开展云南香型软米杂种优势利用,充分挖掘云南香型软米水稻资源;软米和香味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配组双亲必须具有香味和软米性状,控制香味性状的基因必须等位;云南香型软米类型多样,以其创建杂交稻亲本时,须弄清其遗传背景,选择遗传简单,并且等位的单隐性香味基因控制的香型软米水稻资源作香味基因供体。  相似文献   

6.
香型软米具有诱人的特殊芳香,且饭粒质地柔软、香软甜糯、爽口舒适、冷后不变硬不回生,备受消费者欢迎。香型软米新品种选育已成为水稻育种中最重要的研究目标,基于贵州粳稻区特殊的气候生态条件,笔者利用含香味基因Badh2的育种中间材料DHX611为母本,与含软米低直链淀粉基因Wx-mq的南粳9108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田间选择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选育出了粳稻香型软米新品系,经初步鉴定表现良好,为下一步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也丰富了贵州粳稻香型软米的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7.
香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综述了香稻米的营养品质,香味的化学成份、鉴定方法与遗传、营养元素对香味的影响,以及香稻育种研究方面的进展。指出香稻育种的发展方向是将香味基因输入到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中,育成优质,高产的香味参合型或全香型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8.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杂交水稻就是选用两种在遗传上具有一定差异,与此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来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并用于生产。杂交水稻具有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等特点,能够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全世界的育种家们都想成功运用杂种优势。但是,水稻属于自花授粉植物,雌雄同花,花结一粒,人工去雄杂交的方法不可行,故育种专家在杂交水稻的杂种优势的应用上的研究是长期而又曲折的。  相似文献   

9.
以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恢复力强、配合力高的明恢63作母本,和云南优质软米水稻良种滇陇201作父本进行杂交,成功选育出有清香味、恢复力强、配合力高、抗病和适应性强的香型软米水稻恢复系文恢206。按照优优配、香香配的方法,以文恢206和香稻不育系宜香1A进行测配试验,成功选育出罕见的米质达到国标一级标准,种子、秧苗均有浓香味,米粒香味浓度远远超过其亲本,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在蒸煮和食味品质达到"香、软、润"的香型软米杂交水稻新组合文富7号,并在全国许多地区进行试验示范,均表现出品质特优,产量较高特点。此外,讨论利用云南香型软米稻种资源创建品质优异杂交稻亲本和选育优质杂种稻的方法和途径,以及云南稻种资源香味基因遗传表现及其在育种中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北京农业》2007,(32):32
<正>介绍几种世界最新水稻育种技术如下。1高产水稻育种研究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量的60%,中国亚种间杂交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稻育种技术发展历程回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回顾了我国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历程。我国水稻育种技术成就:水稻的矮秆化形成产量首次飞跃,杂交水稻的成功选育促成产量进一步提升,超级稻育种技术则使产量上升到更高水平。目前,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除了重视产量的提高外,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则更加注重稻米品质、营养、抗病虫害、抗寒、耐热等方面潜力的挖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籼型杂交稻地区适应性试验1976~1997年总结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本文对我国杂交水稻自三系配套以来,先后22年根据全国南方稻区籼型杂交水稻区试实施结果,进行了一次系统、全面的总结,不仅评价了我国南方稻区早、中、晚稻不同熟期,不同发展阶段当选的最佳推广组合的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水平。更重要的是提出了近期全国各育种单位选出的一批产量、株型有重大提高和改进的新组合,及其产量与经济性状表现,反映了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最新进展,无疑对我国杂交水稻的扩大推广应用及“超高产”育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试验资料具有系统、完整亦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发展的极宝贵财富,对杂种优势理论研究有极丰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香型水稻的遗传和育种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型水稻在国际稻米贸易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当今科研热门课题之一,而香味是香稻最重要的品质特性。本文概述了香型水稻的遗传机制、香味基因的鉴定及香味基因分子育种利用等方面内容,简要介绍了香型杂交稻不育系和恢复系选育的进展,并分析和阐述香型杂交稻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方面的进展。最后,针对当前香型水稻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深入开展香型水稻相关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产量构成分析与育种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杂交水稻主要性状的变异特点及各产量因素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认为多穗、大穗或大粒均可作为杂交水稻育种的方向,但不能片面地过分强调某一性状的提高,而应同时综合考虑三个产量性状的表现,优化穗粒结构,才能获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减轻杂交水稻制种劳动强度,降低制种成本,提高制种产量.[方法]采用人工插秧、杂交水稻制种手摇式播秧机和XL2Z-10水稻插秧机,研究3种不同栽插方式对南繁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使用杂交水稻育种手摇式式播秧机、XL2Z-10水稻插秧机插秧制种基本苗密度在22.5万~28.5万蔸/hm2,比人工插秧增加4.5万~9.0 万蔸/hm2,有效穗增加55.5万~112.5万穗/hm2;实测产量超过3 000 kg/hm2,制种产量比人工插秧分别提高了12.8%和17.47%.[结论]使用杂交水稻育种手摇式播秧机、XL2Z-10水稻插秧机插秧杂交水稻南制种产量明显高于人工插秧制种.  相似文献   

16.
水稻新品种新香优906,是四川省成都市第二农科所采用本所研制的水稻新恢复系蓉恢906(已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与“新香A”不育系配组成而的香型高产专用杂交水稻新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广,产量高,米质香,有特色。田问表现生长旺盛、整齐一致,确是一个具有重要推广价值和广阔开发潜力的名特优新水稻新品种。2003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通讯》2006,(4):59-59
印水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从制种产量、杂种产量和米质等方面把我国杂交水稻的生产水平总体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开创了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新时代。该研究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据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水稻研究所张慧廉研究员介绍,由中  相似文献   

18.
一、高产水稻育种研究现代生物技术是培育高产水稻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的杂交水稻为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0.13亿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0%,我国亚种间杂交稻一般比品种间杂交稻具有20%以上的增产潜力。利用水稻亚种杂交优势是现阶段战略重点,二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从长远而言,一  相似文献   

19.
北方杂交粳稻恢复系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北方粳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的研究历史,综述了粳稻恢复系在品质、产量、抗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当前杂交粳稻恢复系育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今后恢复系选育的目标及分子育种技术将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稻谷生物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高产水稻育种研究现代生物技术是培育高产水稻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的杂交水稻为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013亿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0%,我国亚种间杂交稻一般比品种间杂交稻具有20%以上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