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集杜仲老林区的土壤和腐殖质,以杜仲皮作为基质多次富集培养,分离其优势菌,通过测定其发酵性能指标并建立菌株综合选择指数,筛选生物法提取杜仲胶的优良菌株,并研究优良菌株的发酵适宜条件。筛选出了优良菌株P-24,该菌株具有降解能力强,发酵周期短,杜仲胶的发酵损失率小等优点,其适宜的发酵温度为30℃、基质含水率65%、初始pH7.0,在此条件下发酵12d,杜仲皮的发酵物去除率可达93.02%,发酵剩余物中杜仲胶的含量为74.71%,杜仲胶的得率为5.25%。筛选优良菌株是生物法提取杜仲胶的关键;菌株P-24在实际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结冷胶发酵生产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摇瓶试验,得出了结冷胶生产工艺中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改变发酵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的百分比,进而测量结冷胶发酵液的粘度、产胶率,来确定最佳发酵工艺。50 L罐发酵试验得到发酵液粘度为19 600 cp,粗胶产率达1.73%,清胶产率0.80%,试验结果为生产中优化结冷胶的发酵工艺、提高结冷胶的粘度和产胶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结冷胶是由革兰氏阴性菌—伊乐假单孢菌产得的一种新的微生物多糖,由于其多种优良功能特性而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生产中,但因缺乏优良发酵工艺而使其大规模工业生产受到制约。通过改变发酵碳、氮源种类、浓度和p H值等培养条件,检测并分析菌浓、粗胶含量、残糖等参数,优化了结冷胶发酵生产工艺。在30 L发酵罐中计料体积17 L,发酵配方为3%蔗糖、0.5%黄豆粉,培养基消后p H值7.0,搅拌转速300 r/min,通气比1 min-1,29℃培养56~62 h,粗胶含量可提高40.98%,达到1.72 g/100 m L。简要介绍了结冷胶应用前景和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4.
对添加表面活性剂TritonX-1∞与补水两种不同工艺条件对黄原胶发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产胶初期添加∞×10"TritonX-1∞的试验组对黄原胶产胶率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其产胶率可达3.951∥1∞mL,较对照组提高约n%,碳源转化率为71.836%.(2)保持碳源含量6.5%,当发酵进行至36h时补加20%的水分,黄原胶的产胶率可达4.962∥100mL,较对照组提高约15%,碳源转化率为76.338%.  相似文献   

5.
两种发酵工艺对黄原胶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添加表面活性剂TritonX-1∞与补水两种不同工艺条件对黄原胶发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产胶初期添加∞×10"TritonX-1∞的试验组对黄原胶产胶率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其产胶率可达3.951∥1∞mL,较对照组提高约n%,碳源转化率为71.836%.(2)保持碳源含量6.5%,当发酵进行至36h时补加20%的水分,黄原胶的产胶率可达4.962∥100mL,较对照组提高约15%,碳源转化率为76.338%.  相似文献   

6.
黄原胶降解菌的筛选及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原胶是由某些黄单胞菌(Xanthmonas spp.)产生的一种微生物胞外多糖,可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研究从土样中筛选分离到52株放线菌菌株,其中可降解黄原胶的有25株,筛选其中降解作用强的5株进行不同时间的紫外诱变,提高其降解黄原胶的活性,最终选育到5株可高效降解黄原胶的放线菌突变菌株,其摇瓶发酵液完全降解黄原胶的时间由出发菌株的12 d缩短到8 d,并初步确定了菌株的摇瓶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胶陀螺菌作为抗氧化剂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法相结合筛选胶陀螺菌丝体液态发酵最优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葡萄糖、酵母浸膏、KH_2PO_4和MgSO_4·7H_2O的添加量分别为4.6%、0.3%、0.5%和1%,装液量为100mL/250mL,接种量为10%,发酵温度25℃,转速150r/min摇床培养6d可获得菌丝体生物量14.95g/L;菌丝体浓度为1.3mg/mL时,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68.25%和78.38%。胶陀螺菌丝体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可作为抗氧化剂产品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混合发酵中酵母生长动力学及糖苷酶活变化,评价优选的胶红酵母在葡萄酒增香酿造中的应用潜力,优化接种方案。以胶红酵母与酿酒酵母顺序接种发酵‘爱格丽’干白葡萄酒为处理,在发酵过程中,血球计数法测总酵母数量;p-NPG法测β-葡萄糖苷酶、鼠李糖苷酶、半乳糖苷酶及木糖苷酶活性;稀释平板法测2种酵母的生长变化,每24h取样,单一酿酒酵母发酵为对照。酵母生长动力学显示,顺序接种方案有助于减慢发酵速率,酿酒酵母接种时间越晚,胶红酵母的生长量随之升高且生存时间增长。4种糖苷酶主要在发酵早期表现较高的活性,混合接种发酵显著提升鼠李糖苷酶、半乳糖苷酶和木糖苷酶活性的累积量。可见顺序接种有助于降低发酵速率,增长胶红酵母生长时间,提升糖苷酶的活性,且顺序接种48h方案最具增香酿造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菌株D-5在不同条件下对杜仲种皮固体发酵时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果胶酶活力及纤维类物质去除率的变化规律,筛选利用微生物固体发酵提取杜仲胶的发酵工艺参数。【方法】以曲霉D-5为发酵菌株,研究发酵基质不同的含水率、初始pH、起爆剂用量、发酵温度对CMC酶、果胶酶活力及纤维类物质去除率的影响。【结果】发酵基质的含水率、初始pH、起爆剂用量、发酵温度对菌株D-5的酶活力及纤维类物质的去除率有显著的影响。菌株D-5发酵的适宜条件为:基质含水率为60%、初始pH6.0、发酵温度30℃、起爆剂用量1.5%,在此条件下发酵6dCMC酶及果胶酶的活力最高,发酵18d纤维类物质去除率可达86.43%。【结论】利用微生物发酵去除纤维类物质是杜仲胶提取的重要途径之一,菌株D-5在杜仲胶提取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食用胶——结冷胶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冷胶以其安全、无毒、理化性质独特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介绍结冷胶的结构组成,理化特性、生物合成途径、发酵生产和提取及在食品等行业中的应用,提出发展我国结冷胶行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高酰基结冷胶的摇瓶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得到了高酰基结冷胶生产工艺中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高酰基结冷胶发酵配方为:蔗糖2.75%,鱼蛋白胨0.25%,KH2PO40.10%,CaCO30.12%。50 L罐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粘度为20 000 cp,纯胶收率达1.55%以上。该结果可为提高高酰基结冷胶的产胶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胶陀螺菌作为抗氧化剂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法相结合筛选胶陀螺菌丝体液态发酵培养基最优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葡萄糖、酵母浸膏、KH2PO4和MgSO4?7H2O的添加量分别为4.6%、0.3%、0.5%和1%,装液量为100 mL/250 mL,接种量为10%,在25℃,150 r/min条件下摇床培养6 d。在此条件下菌丝体生物量可达14.95 g/L,其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68.25%和78.38%。胶陀螺菌丝体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可作为抗氧化剂产品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黄原胶是植物致病菌野油菜黄单胞菌所分泌的胞外多糖,其主链类似纤维素很难降解,可作为生物胶用于增稠剂、悬浮剂、乳化剂和稳定剂,还能引起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筛选分离对黄原胶有显著降解作用的放线菌,以生物方法降解黄原胶,降解产物黄原胶寡糖可有效防治黑腐病,具有开发为生物农药的潜力.[方法]从自然土壤样品中进行分离筛选、纯化、16S rRNA鉴定及诱变选育,获得高效降解黄原胶放线菌菌株,通过发酵工艺研究,确定最适产酶条件.[结果]优化产酶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 NH4 )2SO4 0.5;,KNO31;,酵母膏0.1;.菌株发酵产酶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28℃,pH7.5,500mL瓶装量为150 mL,底物浓度0.5;,接种量为5;.[结论]获得一株高效降解黄原胶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优化其产黄原胶降解酶的摇瓶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发酵液黄原胶降解酶的酶活达到200 IU/L.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更高品质的黄原胶,优化黄原胶高产菌株地毯草黄单胞菌FJAT-10151的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设计对培养基(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离子)和发酵条件(发酵时间、pH、装液量和接种量)进行优化,试验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30g·L~(-1)、豆饼粉30g·L~(-1)、KH2PO42g·L~(-1)、pH值9.0。在装液量50mL/250mL、接种量8%培养条件下发酵72h,黄原胶产量达到21.0g·L~(-1),是初始培养条件产量8.65g·L~(-1)的2.43倍。优化发酵工艺后,黄原胶品质提高,丙酮酸含量从8.9%升高到16.3%,而蛋白质含量从15.27%降低到4.8%。  相似文献   

15.
XCCNAU-92生产黄原胶的发酵培养基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27(313)正交试验研究XCCNAU-92生产黄原胶的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碳源和氮源显著影响黄原胶发酵液的粘度,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黄原胶产量及发酵液粘度的影响皆显著;黄原胶生产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g/L)为:玉米淀粉60.0,氮源X1.0,CaCO33.0,MgSO4·7H2O0.5,K2HPO4·3H2O1.0(0.0)。30℃,150rpm条件下发酵72h,工业级黄原胶产量达40.84g/kg,发酵液粘度86000cp,丙酮酸含量4.1%,碳源转化率达68.1%。  相似文献   

16.
改善地毯草黄单胞菌FJAT-10151产的黄原胶的力学性能,研究黄原胶/魔芋胶复配胶的流变性,为该复配胶的开发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及参考。通过分析复配比、质量浓度、pH值、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氯化钾浓度等对黄原胶/魔芋胶复配胶黏度的影响研究其流变性。结果表明:黄原胶/魔芋胶复配胶为"非牛顿流体",最佳复配比为4∶6;复配胶的黏度随pH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pH 8.0时黏度最大;复配胶的黏度随加热温度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在60℃达到最大值;复配胶的黏度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氯化钾浓度和冻融处理对复配胶的黏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0.5%复配胶在60℃加热30min条件下黏度为454.337Pa·s,其稠度系数为9 117。  相似文献   

17.
胶红酵母产类胡萝卜素固态发酵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优化胶红酵母固态发酵底物与发酵条件,提高类胡萝卜素产量,改善发酵产物营养价值,降低生产成本。【方法】选用胶红酵母TZR2014作为发酵菌种,采用Design-Expert软件的Mixture-Design设计固态发酵底物的配比,各底物原料的范围如下:麸皮50%—80%、豆粕6%—20%、玉米粉3%—15%、米糠2%—14%、玉米浆2%—10%、硫酸铵0.4%—2.5%、磷酸二氢钾0.05%—0.5%和硫酸镁0.03%—0.3%,通过固态发酵工艺生产类胡萝卜素,并根据类胡萝卜素的产量来确定最优的发酵底物。确定最适发酵底物配比后,利用L16(45)正交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设计,各参数的范围如下:接种量5.0%—12.5%、发酵时间60.0—96.0 h、发酵温度26—32℃、p H4.0—7.0、含水量60.0%—75.0%,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胶红酵母产类胡萝卜素的最优发酵条件。研究优化的胶红酵母固态发酵工艺对发酵产物粗纤维、粗蛋白质、水分、粗脂肪、粗灰分、钙、磷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影响。【结果】胶红酵母发酵产物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固态发酵底物中麦麸的添加量呈显著负相关(r=-0.336,P=0.045),与发酵底物中玉米浆的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r=0.344,P=0.040),与发酵底物中米糠添加量为正相关(r=0.329,P=0.050)。发酵产物中胶红酵母活菌数与底物中豆粕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510,P=0.001)。接种量、发酵温度、p H、底物含水量对胶红酵母活菌数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但其中发酵温度对胶红酵母菌体数影响最大,其次是底物含水量,之后依次是接种量和p H。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p H均显著影响发酵产物中类胡萝卜素含量(P0.05),其中发酵温度对发酵产物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最大,p H次之,发酵时间影响最小。经过发酵工艺的优化,发酵产物中类胡萝卜素产量提高到4 535μg·kg-1,发酵产物中的活菌数为3.79×109 CFU/g;发酵后粗纤维、粗蛋白质、粗灰分、苏氨酸、谷氨酸、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发酵前(P0.05),而组氨酸、水分、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发酵前(P0.05)。【结论】胶红酵母固态发酵产类胡萝卜素底物的最佳配比为麦麸52.5%、豆粕20.0%、玉米粉3.00%、米糠14.0%、玉米浆10.0%、硫酸铵0.40%、磷酸二氢钾0.05%和硫酸镁0.04%;最佳发酵条件为菌液接种量5.0%、发酵时间72.0 h、发酵温度28.0℃、p H 6.0、底物含水量60.0%。经过优化胶红酵母发酵工艺,类胡萝卜素产量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发酵产物营养价值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真菌微生物在提胶过程中对杜仲叶纤维素的分解效果,从而筛选出适合于杜仲叶发酵分解的菌类。结果表明,黑曲霉BN易于分解杜仲叶,且经其发酵处理后胶得率可提高13.3%。利用酸碱处理法测定的粗纤维素含量可作为衡量微生物对杜仲叶分解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利用平板对峙法从堆肥中分离筛选到1株对草莓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株系JK3。通过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和rpoB序列分析,将JK3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利用离体草莓叶片测定了JK3发酵上清液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JK3发酵上清液对草莓胶孢炭疽菌引起的草莓炭疽病有明显预防效果,但治疗作用较差;提前24 h或接种胶孢炭疽菌孢子的同时喷施JK3发酵上清液,防治效果超过95%;接种胶孢炭疽菌孢子后24 h喷施发酵上清液,防治效果为11.5%。对JK3发酵上清液进行不同的温度、pH和蛋白酶处理,结果显示,发酵上清中的抑菌物质对pH和蛋白酶处理不敏感,但高温可降低其抑菌活性,推测主要抗菌活性成分不是蛋白质。由于芽孢杆菌多产生脂肽类抗菌物质,利用相关合成基因检测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显示,JK3菌株含有脂肽类抗菌物质生物合成相关基因srfAAbymBfenDbacAituC。以上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JK3有开发为防治胶孢炭疽菌引起的草莓炭疽病的生防制剂潜力。  相似文献   

20.
黄原胶与结冷胶复配在面条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原胶与结冷胶复配在面条制品中的应用。分别添加黄原胶、结冷胶到面粉中制成面条,研究其对面条品质的影响;并以黄原胶、结冷胶、水、食盐为试验因素,选用L(934)正交试验,评定不同的黄原胶与结冷胶复配比例下面条感官评分值。试验得出最佳配方为:黄原胶0.3%、结冷胶0.01%、水38.0%、食盐3.0%时,可生产出性能优质的面条。黄原胶与结冷胶按30∶1复配,可得到优质的面条制品改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