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业苗木的形态特征与质量评定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的苗木质量好坏关系到造林成活率的提高和林木最终的产值。科学地对林木苗木进行质量的评定和控制,才能使苗木在造林时能够很快区分及识别其等级,培养成一级苗或者二级苗,提高我国林业的整体质量,促进林业的发展。本文就针对林业苗木的质量评定进行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2.
苗木质量评定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林业苗木质量评定原则苗木生长发育一方面受苗木本身生物学特性影响,另一方面受外部环境条件的控制。因此,科学地评定苗木质量,必须同时注重这两个因素。为了保证造林的质量,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既要做到适时适地适树、适种源适宜苗,同时要保持较高的存活力。因此,在进行苗木等级地确定时,需要坚持采用多指标、动态的方法进行苗木质量评定的原则,科学地评定苗木质量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3.
在林业造林的工程中苗育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林木的存活率,就要加强对林业苗育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在苗木后期阶段的时候,苗木的质量以及后期的成长状况都会直接受到苗木技术的影响。根据生存条件的不同,提高苗木技术的发展,不断的提高苗木的存活率,提高林业造林的质量,实现林业造林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苗木质量对于营林的质量以及造林之后林木的生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栽植不同规格的苗木,即不同规格的1a生苗和1a生平茬苗,对其进行造林,研究其造林以后林木的生长状况。结果显示,使用不同规格的苗木5a以后其树木的胸径之间有着显著性差异;有关林木的蓄积生长量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且使用规格较高的1a生平茬苗造林后树木生长状况较好,值得在今后的造林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董芒豆 《新农业》2023,(1):19-21
林业生产建设中,苗木质量直接影响造林水平,营林生产中要重视苗木培养,要确保地方林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就要做好苗木培植,不断地提升苗木质量。本文主要从林业生产中苗木培育的问题入手,提出在林业生产中提高苗木质量的具体对策,希望可以推动地区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林业苗木培育是林业生产的基础性工作,采用科学技术进行林木管理,对提高林木质量和产量有着很大帮助。最近几年,安阳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人工造林工作。人工造林工程的开展,对优质林木苗木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切实做好林木育苗和绿化栽植工作。为此,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安阳市林业育苗技术,然后进一步分析了林木绿化栽植技术,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进一步提高林木育苗质量和绿化造林质量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造林质量的优劣不仅决定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的高低,而且影响到林木的生长量、林分质量和效果.为了保证造林质量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充分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各地造林绿化任务逐年增加.然而,造林难以成林,年年造林不见林德问题,始终是困扰林业的一个难题.究其主要原因,除没有做到适地适树和管护不良外,还有苗木质量差和栽植技术不当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林业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有重要意义,维护了生态环境的平衡,降低污染,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农田,更因为林木本身的多方面价值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领域。林木工程建设需要以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技术手段为支撑,以提高苗木培养质量,增加工程效益。苗木的培育要经历育苗、造林以及经营和伐木等环节,每个环节即对上一个环节有补充、完善的作用,又直接影响着下一个环节的工作,要保障林业工程质量就需要保证每个环节的工作效果都能达到较理想的标准。本文从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究,旨在分析林木工程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以提高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9.
要逐步扩大森林资源和提高森林质量,推动我国林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造林容器苗培育工作。良好的造林苗木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林业要发展,育苗是关键。该文详细介绍了造林容器苗的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0.
林木工厂化育苗实现了林业育苗的无土化、无菌化、轻型化和机械化,提高了苗木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在苗木生产过程中,起苗环节非常重要,人工起苗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质量差、苗木成活率低,因而,起苗成为苗木生产增加收入的重要环节之一。文章分别对硬质塑料容器轻型基质容器苗起苗架的设计原理、结构组成、使用方法等进行阐述,以为今后使用该产品及设计同类产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提高造林质量的主要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年的林业工作中,采取"适地适树,良种壮苗,精心栽植,细致整地,密度适当,抚育管理"这六大技术措施,对于提高造林苗木成活率,加速树木生长,充分发挥林业的三大效益意义重大。1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提高造林成活率方面,壮苗是基础,墒情是条件,栽植是关键,科技要跟上,各项工作要配套。1.1在苗木方面要把好三关一要把好苗木质量关,从苗木的主根长度、侧根数量、地径、苗高等都要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二要把好运输关,就近用  相似文献   

12.
<正>各地造林绿化任务逐年增加,然而造林难成林,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问题,始终是困扰林业的一个难题。究其主要原因,除没有做到适地适树和管护不良外,还有苗木质量差和栽植技术不当等因素。在造林前抓好关键性技术措施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重要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运输与栽植春季造林开始时,先将造林苗木备齐运到造林地块中心点,做不好会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春季造林春风大,干  相似文献   

13.
论如何提高造林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提高造林质量工作上,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保障措施:一是依靠科学技术;二是具有可行性较强的技术方案;三是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同时认真抓好造林整地、苗木选择、苗木起运假植、栽植、浇水、抚育管理的各环节的把关和衔接,做到先整地挖坑、苗木随起随运,运到就造林,造林后及时浇水,尽量缩短从起苗到造林这段时间,减少苗木体内水分丢失,确保成活。  相似文献   

14.
容器苗密度对苦楝苗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容器苗密度对苦楝苗木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黄心土∶泥炭∶珍珠岩(1.0∶1.0∶0.2)混合基质,设置不同容器苗密度处理(36、64、100袋/m~2),测定苗木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等,研究容器苗密度对苦楝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容器苗密度对苗木的整齐度及苗木质量的影响很大,64袋/m~2的摆放密度下所育苗木整体表现最好,宜于造林。[结论]容器苗育苗时必须采取合理的密度,从而保证苗木质量和产出。  相似文献   

15.
森林资源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员,是维护生态平衡发展的关键,一旦森林资源不得以保障,那么生态系统就会同时受到破坏,并且修复期漫长,所以加强森林保护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务。强化林木种苗检验,提高造林苗木质量是保护森林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当前强化种苗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几点能够有效提高林木种苗检验的方法,并对林业苗圃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也进行了有效的探讨,为提高造林质量解决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16.
植树造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造林质量的优劣不仅决定着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而且影响到林木的生长量、林分质量和效益,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17.
林木种子是林业生产的繁殖材料,也是提高育苗质量的物质基础,更是决定造林成活率的要素。为此,林木种子的贮藏技术和方法非常重要,只有做好林木种子的贮藏,才能培育出优质的苗木,确保造林的成活率。本文重点阐述了林木种子的贮藏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育苗时林业造林工程中保证林木存活率基础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育苗技术关系到苗木阶段的苗木质量和苗木后续的成长状况。确保苗木健康生长,并且能够在 有利的生存条件下生长需要更高的育苗技术,本文详细分析了育苗的情况,利用容器育苗的技 术方法和采用合理有效的育苗管理方法,从苗木质量上提高林木存活率,从而存进林业顺利的 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就要做好林业研究工作,坚持从可持续发展背景入手,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做好林业工程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研究工作,确保林业工程的有效开展。只有在开展全面管理,才能提高林木质量,才能提高造林效益。  相似文献   

20.
长白落叶松苗木质量与造林效果关系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苗高和地径为分级标准,将长白落叶松播种苗(1-0)分成2级:Ⅰ级苗和Ⅱ级苗,将移植苗(1-1)分成3级:特级苗、Ⅰ级苗和Ⅱ级苗,以苗龄和等级为试验因子进行了根生长潜力和造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①1 cm新根数量(TNR1)在苗龄之间和等级之间差异均显著,说明TNR1能代表不同苗龄和等级长白落叶松苗木的发根能力,可作为评价苗木质量的活力指标。②播种苗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均大于移植苗,所有处理中移植苗特级苗的生长量和生长率最低。造林成活率依次为:移植苗和播种苗的Ⅰ级苗移植苗Ⅱ级苗播种苗Ⅱ级苗和移植苗特级苗。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得出苗木形态指标与根生长潜力及生长量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可以用形态指标预测长白落叶松苗木的活力状况和造林后的生长表现。从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两个方面来看,再考虑到培育周期和育苗成本,造林效果最好的是移植苗Ⅰ级苗,其次是播种苗Ⅰ级苗和移植苗Ⅱ级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