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张积显 《农友》2001,(10):12-12
近年来。科技报刊上介绍的苹果新品种很多。究竟哪些新品种适宜陕西发展?怎样正确去发展?这是广大果农十分关心的热点之一。笔者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的实践者,为了抛砖引玉.互切互磋,现谈一点个人粗浅的认识和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河故道地区苹果生产品种结构定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48-5748
通过自然资源状况和地理位置条件分析,明确黄河故道地区发展苹果生产的品种结构,并对今后发展提出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在对河北省曲周县相公庄村苹果生产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苹果品种、产量、经济效益、基肥投入等生产情况以及果园管理技术,指出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以促进曲周县苹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陕西省苹果产业化的现状、存在问题、发展优势及趋势的分析,针对陕西省苹果生产盲目,缺乏计划协调;科学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低下,贮藏加工技术跟不上和政府扶持管理不够,产销服务体系不全等问题。结合未来市场预测,提出优化生产布局;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力度,加强栽培和贮藏加工技术的研究,抓示范园建设和果品分级包装;树立龙头企业,组织产业化开发,健全配套的产销服务网络等对策,以提高苹果品质,增大竞争力度,提高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6.
基于山东省烟台、威海、青岛、临沂和滨州地区386份有效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生产成本、社会经济、政策环境、市场因素对苹果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1)核心解释变量中,种苗投入(X5)负向影响苹果生产效益,化肥农药投入(X1)、劳动力投入(X2)、土地面积投入(X3)、机械投入(X4)、将销售渠道(X6)和价格变动程度(X7)显著正向影响苹果生产效益,即化肥农药每增加1(劳动力投入每增加1、土地面积投入每增加1、机械投入每增加1),苹果生产效益增加0.286 (0.256、0.330、0.079);销售渠道每增加1(价格每提高1),苹果生产效益增加0.357 (0.257)。(2)控制变量中,是否外出打工(X12)负向影响苹果生产效益,文化程度(X11)和从业年限(X13)在0.1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苹果生产效益,即文化程度越高、从业年限越长,越利于提高苹果生产效...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品种苹果原料果胶结构的差异性,为品种识别提供帮助,为苹果相关产品的加工以及苹果副产物的利用提供理论数据基础。【方法】以来自全国7个产区的14个品种20份苹果样品为研究对象,由每份苹果的细胞壁物质(alcohol-insoluble residue,AIR)提取3种类型果胶:水溶性果胶(water-soluble pectin,WSP)、螯合性果胶(CDTA-soluble pectin,CSP)及碱溶性果胶(Na2CO3-soluble pectin,NSP),研究分析果胶的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GalA)含量、酯化度、重均分子量(weight-average molar mass,Mw)、中性糖含量以及结构官能团,并进行主成分分析以及热图分析。【结果】不同品种苹果样本间果胶特性存在一定差异性。3种类型果胶含量以NSP半乳糖醛酸含量最多,WSP次之,CSP含量最少,最富含果胶含量的苹果品种是‘澳洲青苹’(215.75 mg GalA·g-1 AIR),产自不同地区的‘富士’(栖霞、新疆、青岛‘烟6’、河北‘三优’)苹果的各果胶半乳糖醛酸含量有着较大的差异;‘秋锦’的WSP甲酯化度最高,CSP的甲酯化度偏高,且大多数为高酯化度果胶;WSP的乙酰化度均在3.5%以下;WSP的Mw在各品种苹果间差异性最为显著,辽宁‘华月’WSP的Mw最高;‘红将军’WSP的Mw/Mn高于其他品种,但其CSP的Mw/Mn低于其他品种;Mw/Mn在3种类型果胶间差异性较小;中性糖含量组成均以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3种单糖居多,岩藻糖、木糖、甘露糖呈微量状态,葡萄糖存在居多的原因可能是在果胶的提取过程中,有可溶性淀粉、糊精或低聚糖混杂;各果胶以同型聚半乳糖醛酸和鼠李聚半乳糖醛酸II型结构为主,且果胶侧链较多;主成分分析得出苹果样本间的主要差异性指标为WSP的半乳糖含量、阿拉伯糖含量、岩藻糖含量以及CSP的半乳糖含量、鼠李糖含量、中性糖比率(鼠李糖与半乳糖醛酸含量的比值)。【结论】不同品种苹果原料中3种类型果胶的含量及其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有父本、母本等基因杂交关系的苹果品种的果胶结构特点间存在关联性,研究可为苹果育种与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以来,水果产业体系有关专家及时深入果树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并结合全省苹果发展布局提出了今后山西省苹果产业发展优先考虑的主导品种,供产业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陕西油菜生产历史和现状的分析认为,油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籽粒品质较差,生产成本高,竞争力不强;单产水平低,管理水平不高;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年际间差异较大;产业链条松散,产业化程度低;加工工艺落后,副产品综合利用差。同时认为,陕西油菜育种实力雄厚,繁种检验体系完备;推广体系健全,栽培技术成熟。展望未来,陕西应加大科技投入,实施油菜科技创新;强化质量意识,积极推广双低油菜新品种;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实施专业化繁殖;延长产业链,实行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把握陕西省渭北苹果主产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通过基于欧氏距离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对陕西渭北苹果主产区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选取洛川、旬邑和白水县2007—2016 10年间的19项指标展开分析,诊断限制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因子,主要结论如下:1)陕西省渭北苹果主产区总体处于中可持续发展状态,可持续发展能力洛川县旬邑县白水县。2)限制陕西省渭北苹果主产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施肥量不适宜、土壤肥力低、人均粮食产量低、人均土地面积少、自然灾害频发和劳动力文化水平低,针对这些问题,应当采取提高秸秆、畜禽粪便还田率提高土肥力;适量施用化肥;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当地人民文化素质等措施,推动当地农业走上高可持续发展道路。3)基于欧氏距离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能够基本反映农业发展现状,洛川、旬邑和白水3县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数(ASDI)分别是[0.65,0.77]、[0.63,0.67]和[0.58,0.63],除白水2015和2016年处于低持续状态外其余呈现中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苹果生产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河北农村统计年鉴的数据,从苹果生产成本构成与苹果生产的机会成本两方面分析了苹果种植中具体的成本情况。发现苹果生产中物质服务费用与人工费用基本持平,收益虽高于鸭梨、小麦及大豆等作物,但种植技术的难易以及宏观政策等原因会影响农民的种植决策。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改革旧的栽培模式降低苹果生产成本、增加收益,才能进一步促进河北省苹果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关中地区苹果树腐烂病调查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2003-09~2004-06在陕西杨凌、周至、礼泉、淳化、黄陵等地,对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情况,以及危害的严重程度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树龄与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直接相关,表现为随着树龄的增加腐烂病危害逐渐加重。地区之间苹果树腐烂病严重程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除地区间小气候外,管理水平也是影响腐烂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陕西苹果产区大气质量水平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7-2004年对陕西省11个苹果主产县(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的监测过程中,大气中SO2采用甲醛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光度法测定,NOx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光度法测定,总悬浮物采用中流量滤膜法采样-重量法测定,氟化物采用挂片法采样-氟离子电极法测定。大气质量的评价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结果表明,陕西苹果产区的SO2、NOx、总可悬浮颗粒物和氟化物分别为0.0218±0.0121、0.0111±0.048、0.130±0.087mg·m-3和0.51±0.34μg·m-3,111个监测果园或区域的4项大气质量指标中,仅5个果园的可悬浮物超过《绿色食品产地环境与技术条件》限值。评价结果表明了产地环境条件完全能够满足食品安全(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苹果)的生产要求,可悬浮颗粒物为无公害食品苹果生产大气质量关键控制因子,可悬浮颗粒物、氟化物为绿色食品苹果生产大气质量关键控制因子,污染物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悬浮颗粒物关键污染因子不是来自工业污染。为降低大气可悬浮物、氟化物,减少对苹果果面的污染,提出增加果园植被覆盖,禁止或限制在果区采石、建水泥厂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贠蒲军  邵天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822-17825
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省的年鉴统计资料为依据,从粮食生产总量、耕地面积、粮食单产3个方面对粮食生产安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总量和单产变化规律基本趋于一致,都呈波动增长趋势;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减缓;粮食生产总量由耕地面积和单产决定,当耕地面积逐渐减少时,粮食生产总量的增长只能依赖于粮食单产大幅增加;制约粮食单产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灾害、农业基础实施建设与农业投入、农业生态环境、土地政策、耕地质量、农业科技水平和劳动力文化水平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得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潜力变得极为有限.为保障陕西省粮食生产安全,针对陕西省粮食单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合有关资料,论述了陕西省土壤分类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和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着重阐明了陕西省主要土壤类型如黄绵土、黑垆土、黄棕壤、黄褐土、棕色石灰土、粗骨土等的分类历史以及分类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旱涝灾害对陕西省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旱涝灾害发生的特征及对当地粮食生产的影响,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陕西省1971—2010年期间的旱涝灾害和粮食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旱涝灾害的发生对当地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71年以来,旱涝灾害发生在时间上呈单峰变化,1991—2000年期间,旱涝灾害发生最重,年平均灾害强度为25.7%;因旱涝灾害导致的粮食减产量也呈单峰变化规律,1991—2000年期间,旱涝灾害对陕西的粮食生产影响最重(年平均粮食减产量达157.7万t),进入21世纪的10年间,陕西因旱涝灾害导致的粮食减产量呈下降趋势(年平均粮食减产量达104.1万t)。20世纪90年代,旱涝灾害的发生强度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大,进入21世纪后旱涝灾害对陕西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较20世纪90年代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陕西省森林碳储量、生产力及固碳释氧经济价值的动态变化,为提高该省森林碳汇的管理和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94、1999和2004年陕西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依据建立的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回归方程,估算不同时段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并依据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生产力回归关系,推算不同时段森林的生产力和固碳释氧经济价值。【结果】陕西省森林碳储量由1994年的15 140.64万t增加到2004年的16 639.32万t,年增长率为0.99%,特别在1999-2004年,年增长率为1.92%。而平均碳密度在1994、1999和2004年3次调查中依次减小,分别为30.74,29.85和28.73t/hm2。对于不同森林类型,以栎类为主要优势树种的阔叶林对全省森林总碳储量的贡献最大,其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50%以上。天然林为森林碳储量的主体,占同期碳储量的95%以上,但人工林碳储量以年均9.05%的速度增长,明显大于天然林的增幅(0.79%)。陕西省森林总生产力和固碳释氧经济总价值均不断增加,在1994、1999和2004年的3次调查中,总生产力分别为43.88×106,45.31×106和52.24×106 t/年;固碳释氧经济总价值分别为756.20,780.86和900.25亿元。【结论】陕西省森林表现出了明显的碳汇功能,但碳固定能力还不强,碳密度低于我国平均森林碳密度,未来应加强陕西省各重点造林工程的实施,扩大森林覆盖面积,同时对现有森林应通过科学抚育和管理,挖掘潜力,提高森林碳汇能力,使陕西省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