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青藏高原生态安全是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安全保障,而藏川杨作为分布海拔最高的高原杨属植物,是高原生态中重要的一环.本文利用Maxent模型,对藏川杨的潜在分布适宜区进行预测,并为高原藏川杨的科学研究提供支撑.本文选择的青藏高原典型生态树种为藏川杨,整理得到127个样本数据和15个环境数据,导入Maxent模型中,预测适宜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84K杨引种栽培及扦插育苗进行研究,经2年栽培试验结果表明,84K杨在临沂地区可以正常生长,表现出品种特性,而且抗逆性较强,综合表现评定为优,引种栽培成功,可以作为临沂市绿化适生树种。  相似文献   

3.
以西藏主要造林树种—新疆杨、银白杨和藏川杨等3种杨树的休眠枝和新梢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杨树种类的离体培养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初代培养的成活率表现为藏川杨>银白杨>新疆杨;增殖培养的增殖系数表现为新疆杨>银白杨>藏川杨;生根培养的生根率表现为新疆杨>银白杨>藏川杨;移栽成活率表现为新疆杨>银白杨>藏川杨。杨树初代培养基配方中则以MS+2.0mg/LBA+0.5mg/LNAA效果最好;MS+BA0.5mg/L+NAA0.1mg/L为新疆杨最佳增殖培养基配方,银白杨和藏川杨均以MS+BA1.0mg/L+NAA0.1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中,新疆杨、银白杨以1/2MS+0.2mg/LIBA最好,藏川杨以1/2MS+0.5mg/LIBA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苗木生长,以拉萨河谷地区5种主要乡土造林树种(藏川杨、银白杨、细叶红柳、左旋柳和江孜沙棘)为研究对象,选取2—3年生的苗木进行晾根处理(晾晒时间为0h、2h、4h、6h及8h),晾晒后移栽,测定分析移栽成活苗木叶片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个树种苗木叶片的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随晾晒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变化幅度和进程不同。其中,藏川杨晾晒4h的增幅达最大,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分别增加85.18%和43.10%;银白杨、细叶红柳和左旋柳晾晒6h后增幅均达最大,分别增加53.74%和67.57%,68.5%和297.04%,205.18%和43.62%;江孜沙棘晾晒8h后增幅达最大,分别增加70.93%和39.38%。5种树种裸根晾晒的极限时间分别为藏川杨4h,银白杨、细叶红柳和左旋柳6h,江孜沙棘8h,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树种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5.
藏川杨是西藏地栽培比较悠久的一种本地的品种,该品种兼具了普通杨树的一切优点,生长速度相对较快,生物命较长,树干笔直,木材质量较好,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在各个体区广泛分布,目前在拉萨、林芝、日喀则、山南等地区均有生长。藏川杨有着多样的用途,在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建材家具制造、雕刻工艺、牲畜饲料、染料等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探究藏川杨幼苗对Na Cl胁迫的响应特征,为西藏盐渍化地区植被优化及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二年生藏川杨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0.2%、0.4%、0.6%、0.8%和1.0%)Na Cl溶液进行浇灌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次1 L,分别于2021年9月24日、9月29日、10月4日、10月9日施加Na Cl溶液,分析藏川杨幼苗生长指标、光合指标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0.2%、0.4%NaCl处理藏川杨株高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但随着Na Cl浓度的提高,时间延长,藏川杨幼苗株高、基径均呈现下降的趋势;随着盐含量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在较高盐浓度处理下,藏川杨叶片光能利用率受到显著抑制。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逐步增加,且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大。通过植物生长指标发现,藏川杨幼苗对0.2%~0.4%浓度的Na Cl胁迫表现出一定的耐盐性;通...  相似文献   

7.
在拉萨半干旱河谷以三年生藏川杨、银白杨、左旋柳和榆树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制试验,采用盆栽苗木称量法和Li-6400光合测定法,研究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50%~55%和30%~35%)条件下4个树种的蒸腾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正常供水时,藏川杨、银白杨、左旋柳和榆树白天耗水量分别为1 096.5、1 363.8、915.1、702.9g/m2,藏川杨和左旋柳白天耗水量显著低于银白杨;轻度干旱时左旋柳和榆树的全天总耗水量和白天总耗水量均有明显增加,其中左旋柳的增幅分别达到38.1%和40.8%,榆树的增幅分别为30.1%和28.7%,其余2个树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度干旱时4种苗木耗水量均有下降;重度干旱时耗水量最小。2)正常供水时,银白杨和左旋柳的耗水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2:00—14:00和16:00—18:00,藏川杨和榆树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14:00;轻度干旱时,银白杨为双峰曲线,第1峰值出现在12:00—14:00,其余3个树种为单峰曲线;中度和重度干旱时各树种耗水速率均表现为单峰曲线。3)随干旱加剧,藏川杨和银白杨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逐步下降;左旋柳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在轻度干旱时最大,在其余3个水分条件下随干旱加剧,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逐渐下降;榆树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相对较低,最大值均出现在轻度干旱下,重度干旱时其值显著小于其余处理。4)藏川杨在中度和重度干旱时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正常供水和轻度干旱;银白杨在各干旱胁迫下水分利用效率均相对较低;随干旱加剧,左旋柳的水分利用效率逐渐增加;榆树在重度干旱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余3个处理。综上所述,4个树种均能耐受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属耐旱较强的树种,综合各因素,其耐旱性排序为榆树藏川杨左旋柳银白杨。  相似文献   

8.
通过西丰杨的引种试验,引进西丰杨高生长均明显大于对照青杨,尤其是西丰杨6号比对照青杨高生长量高出30.3%,是当地新育地膜新疆杨99.2cm的2.65倍,是当地地膜青杨150cm的1.75倍,树种的优越性表现突出.西丰杨6号、西丰杨17号、西丰杨25号适宜在大通地区及相关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回顾了藏川杨的研究现状,通过介绍其生理特点,综述其在栽培过程中的育苗技术、苗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为进一步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使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藏川杨和中林46的日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藏川杨和中林46的日光合速率变化均呈双峰曲线,藏川杨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峰值在09:00出现,为17.45umol/(m^2·s),中林46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0:00,为18.27umol/(m^2·s);两种杨树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1:00,其中藏川杨峰值为4.67mmoL/(m^2·s),中林46峰值是9.77mmol/(m^2·s).由两种树种的光合速率及其内、外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可知:中林46的Pn与PAR,Tr,Gs 3个因子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803,0.818和0.790),与Ca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为-0.715).藏川杨Pn与Tr,G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为0.579和0.639),与其他因子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西藏林芝市八一镇湿地公园的高山松混交林为对象,从林分空间结构因子聚集指数、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等4个方面对湿地公园的林分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八一镇湿地公园森林群落类型主要为高山松针阔混交林,高山松针阔混交林中北京杨、藏川杨、旱柳、高山松等树种的组成很丰富,在研究标准地中不同树种的组成为3高3藏3北1旱。结果表明,八一镇湿地公园的结构较为合理,林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林分平均角尺度约为0.45,群落呈均匀分布格局;群落的混交度平均约0.4125,所以呈中度混交状态。大小比数约0.36,有将近30%在该林分空间结构中处于优势地位;聚集指数约0.9389,所以林木有随机分布趋势。通过适当增加树种多样性,制定相应的补植改造、抚育间伐等措施,可进一步改善湿地公园的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冀西北地区引进优质高产、抗寒耐旱、抗风沙牧草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将7个西藏抗风沙草种引进冀西北高寒地区进行适应性试验,播种前测定种子特性,播种后调查出苗、生长情况。[结果]7个草种的发芽率均超过80.0%,符合播种要求;矮生蒿草的发芽势最弱(38.0%)。沙生地蔷薇、波伐早熟禾出苗较整齐,其他品种相对较差。7个西藏抗风沙草种在冀西北地区夏秋季节可以正常生长,长势较好,具有较好的抗旱性和耐低温性,但当年开花的只有西藏垂穗披碱草、波伐早熟禾、高原荠牧草。[结论]西藏垂穗披碱草、高原荠根系较发达,且以侧根系为主,防风固沙能力较强;沙生地蔷薇、波伐早熟禾可作城市绿化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川含笑(Michelia szechuanica Dandy)的生态习性及其繁育技术。[方法]通过对川含笑播种苗、嫁接苗及2年生以上苗木的生长情况观测,研究了川含笑的苗木生长习性及其园林应用。[结果]川含笑大田育苗播种量以15~20 g/m2为宜,1年生苗高平均50.2 cm,平均地径0.81 cm。用玉兰(Magnolia denuate)作砧木,切腹法嫁接,1年生嫁接苗成活率达91.2%,平均高(120.32±17.42)cm,地径(1.32±0.08)cm,比实生苗生长快。6年生川含笑平均树高(467.81±26.15)cm,胸径(8.42±0.41)cm,冠径(279.92±26.60)cm。川含笑是一种生长速度快的树种,每年的5~8月是高、径生长最快时期。[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制定较为科学合理的川含笑育苗方法、栽培技术和园林配置应用等提供参考,便于川含笑这一优良观赏树种的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4.
采取室内切枝水培杂交法开展了以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69号和57号为母本,青杨Pcathayana,川杨P50echuanicn和卜氏杨P口urdomii为父本的杨树派间人工杂交及杂种苗生长和抗病性状测定研究。结果表明:5个杂交组合坐果率、种子发芽率最高可达55%和20%,最低仅为20%和5%,可配性差异较大;5个杂交组合杂种苗生长存在极显著性水平差异:69号×川杨、69号×卜氏杨2个杂交组合杂种苗在苗高、地径生长方面表现最好,其平均苗高分别为2.87和2.38m.平均地径分别为2.57和2.13cm.且均与以57号为母本的2个杂交组合的杂种苗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故可以此初选出优良新品种单株;5个杂交组合杂种苗普遍发病,发病率均达100%,以69号为母本的3个杂交组合杂种苗表现出较低的感病指数.抗黑虎病能力优于以57号为母本的2个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5.
冀北次生林3个树种林分生长过程表的编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该文利用河北承德地区天然次生林 3个树种 (白桦 ,柞树 ,山杨 )的 710块标准地 ,进行了分类、筛选、研究 ,从中选出符合条件要求的 6 5 3块标准地 ,对各树种的立地分布进行了分析 ,然后对各树种的林分调查因子的生长方程进行模拟 ,并对生长方程进行了检验 ,分别编制了占比重最大的Ⅱ地位级的经验生长过程表 ,为该地区 3个树种的生长收获预估等森林经营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对我国西藏自治区主要耕作区的植物线虫种类进行调查期间,从林芝地区、拉萨市达孜县采集多种作物的根系组织和根际土壤样品,并采用改良贝曼漏斗法从这些样品中分离出了多种植物线虫,根据形态学特征,从中鉴定出卢斯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loosi)、落选短体线虫(P.neglectus)和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scribneri)。其中,卢斯短体线虫西藏种群与文献描述的种群相比尾较短,其他形态特征基本一致;落选短体线虫西藏种群和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西藏种群分别与文献描述种群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其中,落选短体线虫在林芝地区和拉萨市达孜县均有分布,另外2个种均分布于林芝地区。  相似文献   

17.
冀北山地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河北省围场县北沟林场的油松蒙古栎混交林中选取面积为1.0 hm2的样地,通过对样地内每株林木树高、胸径的测量及坐标定位,应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以及点格局方法分析了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林分中主要有6个种群,油松(Pinus tabuli formis)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在数...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蚜虫在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藏青杨(Populus szechuanica var.tibetica)叶片上的危害特征及其产生虫瘿的分布特点,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应用扩散系数(C)、Morisita指数(I)、Cassie指标(Ca)、平均拥挤度(M*)、Lloyd聚块性指标、负二项参数(K)、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指数法对该区藏青杨叶片上虫瘿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藏青杨叶片左上虫瘿出现率为25.36%、左下为24.30%、右上为24.98%、右下为25.36%,叶片左边为49.66%、右边为50.34%;藏青杨不同方向叶片上虫瘿出现的比率均在25%左右。藏青杨叶片上虫瘿主要以3~7个聚集的形式存在。虫瘿出现频次(y)与虫瘿数量级别(x)的拟合曲线为y=-2.150 3x~2+23.159x-7.309 1(R~2=0.818 4)。6级虫瘿数量最多,占总虫瘿数的22.15%。由虫瘿空间分布参数可知,藏青杨叶片上虫瘿空间分布呈聚集型,但虫瘿聚集强度不大。总体上虫瘿个体群大小随虫瘿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个体群指数L值平均大小为7.20。经拟合,虫瘿空间分布格局Iwao M*-M回归模型为M*=1.059 9m+0.523 4(R~2=0.993 9),Taylor模型为log S2=1.043 4logm+0.043 7(R~2=0.996 4),两模型均判定为聚集分布。综上,虫瘿在藏青杨不同方位的出现率相近,但在叶片上均呈聚集分布,虫瘿的聚集除与环境因素有关外,也与其生物学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4种当地常见森林树种为对照,研究了黄波椤在山西中南部地区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黄波椤的树高生长量处于参试树种的中间位置,而树高连年生长量在栽培后期(26 a)达到0.45 m,高于油松、落叶松、辽东栎和白桦4个树种;黄波椤胸径生长量处于参试树种的中间位置,而胸径连年生长量在栽培后期(22 a)达到0.76 cm,高于其他4个参试树种;材积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处于5个参试树种的中间位置,黄波椤立木蓄积为24.654 9 m3/hm2,高于油松和辽东栎。因此认为,黄波椤树种可以很好地适应山西中南部的环境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