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会平  肖波 《食用菌》2004,26(2):19-19
当前,蛹虫草栽培中普遍存在出草(子实体)难或出草不整齐的问题,我们用液体菌种栽培蛹虫草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以优质蛹虫草D1为试验菌种,分别对蛹虫草生长各主要阶段设置不同光照强度,对蛹虫草液体菌种制作、发菌及菌丝体生长、转色、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等主要生长阶段进行单因子对照试验,通过比较各试验组菌丝及子实体形态、色泽、生长趋势、产量、质量等主要性能特征,以实际栽培产量及商品性能为主要指标,探索蛹虫草不同生长阶段适宜光照强度及规律。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分别为0~50、0~10、300~500、200~300lx时,蛹虫草各生长阶段生长及发育性能良好,出草产量较高。说明对蛹虫草不同生长阶段实行不同光照强度管理是保证和提高蛹虫草产量与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对8株蛹虫草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落平均直径、液体发酵菌丝体干重、培养周期以及子实体形态、重量、粗多糖含量的对比研究,筛选出优良的蛹虫草菌株。试验结果表明,蛹虫草菌株CC-8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他菌株,子实体出草整齐均匀,出草率高,形态好,产量高,颜色为橘黄,子实体粗多糖含量高于其他菌株,表明菌株CC-8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作为栽培菌种进行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不同菌种、培养基配方、接种方法对蛹虫草人工栽培的影响不同。对蚕蛹虫草菌种、培养基配方、接种方法三因素进行优化,以接种后蚕蛹感菌率、出草整齐程度、转色情况等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通过菌株活性检测,筛选出性状稳定的蚕蛹虫草菌种;通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筛选出发菌快的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分别采用喷洒、浸泡、注射的方式接种蚕蛹虫草液体菌种,筛选出最优接种方法为注射。  相似文献   

5.
刘晓红  陈帅  牟雪  刘春雨  韩雪  李兴  李娇 《食用菌》2011,33(1):39-40
柞蚕蛹草栽培试验研究表明:将蛹虫草菌液直接注射柞蚕蛹体内有利于菌丝发育,污染少,蛹体僵化快;在进行菌丝培养时以“营养土”覆盖蛹体可加速菌丝生长,蛹体发菌均匀一致,蛹体僵化快;蛹体僵化后,用刀在蛹体的一端进行刻伤,蛹虫草出草快,出草一致,缩短生长周期,出草率离,草的质量好。  相似文献   

6.
以引进西藏的6株蛹虫草为试材,对比研究了其菌丝生长速率、出草产出及长势,筛选优良的蛹虫草菌株,并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对蛹虫草大米培养基营养成分的最优水平组合。结果表明:蛹虫草"TAAAS1"的菌丝生长速率虽不是最快的,但出草整齐均匀,出草产出高于其它菌株,表明"TAAAS1"菌株是适宜在高寒地区栽培生产的好品种;蛹虫草大米培养基的最优水平组合为蛹粉4g/L,葡萄糖20g/L,硫酸镁2g/L,磷酸二氢钾1.5g/L。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人工栽培蛹虫草最适宜的环境条件,我们开展了不同环境对蛹虫草菌丝体生长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制作液体菌种时以刚长满试管的母种最佳,液体培养基最适p H值为7.0,蛹虫草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15~25℃,子实体原基分化和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17~23℃,子实体生长最适宜湿度为70%~75%,蛹虫草转色和子实体生长最适宜光照强度为700~1100Lx,每d所需补光12h,蛹虫草栽培最适宜通风量为早晚各1次,每次30min。  相似文献   

8.
王莉  冉翠香 《食用菌》2002,24(2):34-34
蛹虫草富含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 ,有多种医疗和滋补功能 ,是冬虫夏草的代用品。近年来还用于保健食品开发 ,有多种产品问世 ,现在我国河南、辽宁、湖南、山西等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商品生产。但蛹虫草在栽培过程中 ,若技术要领掌握不好 ,常导致产量低 ,畸形草多 ,甚至不出草等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栽培经验 ,将其人工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优质菌种 菌种要从正规科研部门购买 ,我系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引进菌种 ,为子囊类的麦角菌目 ,麦角菌科的蛹虫草 ,该菌种具有抗性强 ,生长旺盛 ,容易出草 ,出草均匀 ,转化率高 ,出…  相似文献   

9.
蛹虫草米饭栽培工艺要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蛹虫草又称北虫草和蛹草,是虫草属的模式种。据检测,蛹虫草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和临床效果与野生冬虫夏草基本一致,而其最主要的活性物质虫草素、虫草多糖等均超过冬虫夏草,因此蛹虫草的开发应用受到了医药界和美食界的重视,蛹虫草的栽培热也在国内迅速掀起。但在栽培实践中往往出现只长菌丝不出草,或即使出草而质量低劣,子实体短、细,构不成产量,致使栽培失败或达不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忽视了菌种的选育,或经继代培养后引起种性衰  相似文献   

10.
以温室大棚为栽培场地,研究固体菌种和液体菌种及不同栽培主料栽培蛹虫草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菌种栽培蛹虫草比固体菌种栽培蛹虫草的产量高10%,且产量较稳定;以大米为栽培主料时蛹虫草子实体产量和质量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
工厂化栽培北虫草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北虫草栽培中最常用的两种培养基主料、蛹粉含量和营养液添加量进行了对比试验。根据出草时间、北虫草产量、质量以及生长周期各项指标对不同培养基配方进行了比较。得出以下结论:最适宜工厂化栽培北虫草的培养基为:每盘300g麦粒培养基,蛹粉15%和料液比为1:1.7。营养液配方:葡萄糖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用自来水配制。  相似文献   

12.
以蛹虫草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运用单因素对比试验和正交实验,对蛹虫草液体培养基的碳、氮营养源以及最佳配方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蛹虫草液体培养基最佳碳源为蔗糖,其次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其次为蛋白胨。筛选出蛹虫草液体培养基适宜配方为:蔗糖3%、酵母膏3%、KH2PO40.1%、MgSO40.15%;液体培养适宜条件的温度为24℃,pH 5.5,接种量为15%,摇瓶转速为140 r/min,发酵罐通气量为1∶1.2~1∶1.6V/(V.min)。  相似文献   

13.
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为供试碳源,各碳源浓度均设为10g/L、15g/L、20g/L、25g/L、30g/L;以硫酸铵、蛋白胨、酵母粉、尿素为供试氮源,各氮源浓度均设为6g/L、8g/L、10g/L、12g/L、14g/L。分别制作液体菌种培养基培养蛹虫草液体菌种,并将获得的液体菌种用于栽培蛹虫草试验。测定蛹虫草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子实体鲜重及子实体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在液体菌种培养阶段,最佳碳源为25~30g/L的蔗糖,最佳氮源为6g/L酵母粉;以20g/L蔗糖作为碳源,10g/L硫酸铵为氮源培养液体菌种栽培蛹虫草产量最高;以10g/L葡萄糖为碳源,12g/L蛋白胨为氮源培养基上培养的液体菌种栽培蛹虫草子实体多糖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以蛹虫草菌株母种的表层菌皮、母种基内菌丝和成熟的待分离的新鲜子实体顶端接种到液体培养基进行液体培养,分析比较栽培所获得不同蛹虫草子实体的有效成分得出:以母种表层菌皮接种液体培养所获得的子实体虫草素和硒元素含量最高;以母种培养基的基内菌丝接种培养栽培所获得子实体的虫草酸、腺苷、虫草多糖、SOD酶、蛋氨酸、酪氨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对蛹虫草二级菌种液体发酵培养的菌丝体干重为重要指标,从温度、装液量、pH、培养基成分及用量比例方面对蛹虫草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筛选出其最适培养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液体发酵培养基各组分最佳用量为:蔗糖30 g·L-1、蛋白胨2.5 g·L-1、K2HPO41 g·L-1、MgSO40.1 g·L-1.该结果为后续...  相似文献   

16.
以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培养条件,在24℃±1℃,180 r/min条件下,对蛹虫草菌进行液体培养,测定菌丝体干重,得到了最佳菌株是川草SC0341,而最佳液体培养基是麦芽粉培养基、最适pH 6.8、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的最佳用量为0.45%.并且确定麸皮粒型种可作为试验使用的良好试管菌种.用试验测得的最优条件下所得液体发酵培养基,在培养液中加入6 μ.g/mL的Na2SeO3,蛹虫草菌丝体硒吸收率达39.22%,菌丝体干重(1.00±0.05) g/100 mL.试验收获的蛹虫草菌丝体营养价值高、成本低,为中小食品企业研发功能型保健品添加剂提供了一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一些真菌和食用菌学者曾对某些真菌和食用菌的同工酶和蛋白质谱带进行了研究,认为可以将它作为鉴别菌株的指标之一,同时认为根据蛋白质电泳图谱的分析技术对冬虫夏草等菌的无性阶段亲缘关系进行探讨,即根据蛋白质区带图谱的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其亲缘之间的内在关系。同工酶的研究可以从分子水平反映其遗传特性。我们企图通过研究人工栽培蛹虫草的菌丝体、天然蛹虫草子座上分离的菌丝体和天然蛹虫草子囊抱子分离的菌丝体同工酶和蛋白质电泳图谱的研究,了解其间的亲缘关系。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栽培蛹虫草的菌丝体,菌龄10天,…  相似文献   

18.
研究对现有利用柞蚕蛹培育蛹虫草的技术进行了探讨及改进,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了不同的前处理及接种方法。结果表明,通过高温高压法对柞蚕蛹灭菌,并以浸泡的方式进行接种,可以将蛹体完全僵化所需时间缩短至8 d,僵化率及发草率可提高至100%。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在栽培种的液体培养基中,按50%的比例添加柞蚕蛹浸提液,在115℃的温度下对柞蚕蛹进行高温高压灭菌,以将蛹体浸泡于栽培用菌液中10 s的方式来接种,为较优方案,所得柞蚕蛹虫草复合体中虫草素含量可达0.296%。主次因素排序为灭菌温度浸提液含量浸泡时间。研究成果的应用可以为优质蛹虫草的快速生产,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探索了尖头及圆头蛹虫草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选育方法,分离的不同部位、酒精消毒等对蛹虫草菌株的性状影响;通过直接观察法、镜检法、出草试验等对分离筛选优良菌株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20.
蛹虫草的代料栽培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栩  刘守华 《食用菌》2003,25(1):23-23
通过对以小米,玉米渣代替大米进行蛹虫草栽培试验,同时进行大米加猪血培养基配方的改良试验,结果证明,小米,玉米渣完全可以代替大米栽培蛹虫草;大米加猪血培养基的改良更适宜蛹虫草菌丝的生长,使其产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