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明确了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冬孢子在中性或偏酸性的条件下有利于冬孢子萌发,pH=3.pH=5和pH=7的冬孢子最高萌发率分别为33.2%,48.8%和37.2%;黑暗促进冬孢子萌发,连续黑暗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萌发率分别为28.4%和27.2%;而连续光照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萌发率仅为13.2%和11.8%;冬孢子萌发适温为25℃左右,其萌发率为32.06%;冬孢子在60℃热水中处理10min即丧失萌发力;氧气促进冬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明确了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冬孢子在中性或偏酸性的条件下有利于冬孢子萌发,PH=3,PH=5和PH=7的冬孢子最高萌发率分别为33.2%,48.8%和37.2%;黑暗促进冬孢子萌发,连续黑暗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萌发率分别为28.4%和27.2%;而连续光照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萌发率仅为13.2%和11.8%;冬孢子萌发适温在25℃左右,其萌发率为32.06%;冬孢子在60℃热水中处理1  相似文献   

3.
冬牧70黑麦是一种优质牧草。据测定,黑麦草含粗蛋白7%,粗脂肪2.7%,总含氮量1.2%,粗淀粉0.39%,钙0.16%,铁288mg/kg。2002年我们引进冬牧70黑麦试种,并在冬牧70黑麦成熟收获后栽植水稻获得成功,实现了由单一粮食生产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经过几年探索技术日臻成熟。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阿岗镇冬早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保存 《云南农业》2014,(12):19-20
冬早马铃薯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粮食增产,提高复种指数的重要途径,冬早马铃著在罗平县阿岗镇低热河谷地带种植有多年。在2013年示范种植133.33hm^2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适合阿岗镇冬早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冬早马铃薯经济价值高,有效的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农村科学实验》2007,(11):32-32
一、冬养 1.饲喂特点。家兔经过10-11月的换毛期后.便进入冬季饲养阶段。由于冬季气温低.家兔体内的能量消耗大.就必须增加饲喂,其增加量的多少.要看饲料质量和兔舍.温度而定。一般冬季比夏季的消耗量要增加1/3,另外,冬季昼短夜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冬季空气干净、无虫蝇、疫病少,冬繁冬养家兔可大大提高种兔成活率,提高养兔效益,尤其对于规模养兔场,为了满足春季种兔的供应,更需进行冬繁冬养,笔者根据多年养兔实践,就冬季养兔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一、调节生长强弱 1.从修剪的时期看,加强生长量,修剪要冬重夏轻,提早冬剪。减弱生长量,要冬轻夏重,延迟修剪。  相似文献   

8.
保护地冬春韭黄的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风障、阳畦、小拱棚、畦面加盖塑料薄膜等保护设施,在冬春两季生产韭黄,具有投资少、效益高的特点,产品很受市场欢迎。一般666.7m^2产2500千克,666.7m^2纯收入6000—8000元。培育冬春韭黄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9.
比较研究了冬作改变前后1981-1985年和1994-1998年越冬代二化螟的发生特点,结果表明冬作布局和方式的改变使冬后二化螟各虫源的比例发生较大变化,稻桩部分的发生量增加,稻草部分的发生量减少,发生期提早,蛾峰增多,多蛾期和盛发期延长。  相似文献   

10.
冬末春初正值母羊产冬春羔时节.虽然冬春羔有一定优点.如由于母羊妊娠在秋季.营养充分.有利胎儿发育.因而羔羊初生体重大.生长发育快.成活率高:冬春农闲.有利于集中劳动力饲养管理。但是这时气候严寒、饲草饲料缺少。也有不利方面。要养好冬羔春羔,提高羔羊成活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1.小麦品种选择不当怎么办? 答:中、早茬地块播种春性及弱冬性品种.会导致麦苗冬前旺长。不利于安全越冬。对策:在及早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壅土围根.或盖施“蒙头粪”,保护麦苗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2.
目前.北部和西北冬小麦播种基本结束.黄淮北部冬小麦播种进入扫尾阶段.黄淮南部正处于播种高峰期.长江中下游、西南冬小麦播种正全面展开。适期播种的冬小麦,从出苗到越冬为冬前时期,一般经历50~60天.是小麦营养器官分化建成为主的时期。冬前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苗全、苗匀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冬前管理重点抓好以下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用清水浸2d,再用0.05mol/L盐酸处理6h、12h的能显著的促进冬孢子的萌发,萌发率为64%和58%;对照仅为26.3%,0.4mol/L,0.6mol/L,0.8mol/L,lmol/L的盐酸处理6h、12h、24h、48h显著地抑制冬孢子的萌发、萌发率为0;0.05mol/L盐酸予处理6h、12h、24h、48h对冬孢子的萌发无影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予处理不同时间对冬孢子的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以天门冬氨酸、吲跺乙酸为培养液,以质量分数0.1%的抗坏血酸为培养液的冬孢于萌发率最高,为61.2%.冬孢子在不同的抗感玉米材料及植株的各器官上其萌发率有显著差异,感病材料“京黄417”(32.96%),抗病材料MO17(4.4%)、胚芽鞘(47.2%),根(12.7%).  相似文献   

14.
冬暖棚因建造时费工、费时、投入高,建成后一般使用多年,冬暖棚均在人为的环境下种植高产、高效经济作物.连年大量施肥、喷施农药等因素,造成棚内土壤污染严重,很多冬暖棚内出现了肥料的大量施用,但增产效果不明显,甚至减产的现象。因此,合理的培肥技术是冬暖棚增加收益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油菜冬发壮苗不但要有较大的苗体、较强的苗势,而且要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冬期油菜苗以多大为宜,应根据各地生产条件和栽培水平来确定。通常以下述标准作为油菜冬期壮苗的标准:冬发苗冬期时应有11-12片以上的绿叶,根颈粗大于1.5厘米。冬壮苗冬期应有8-10片绿叶,根颈部大于1厘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从土壤样品分离得到47株放线菌,通过对冬孢子萌发率的测定得到6株(S-1、H-21、S-12、H-4、H-13、H-1)对冬孢子萌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S-1菌株及代谢产物对冬孢子萌发抑制率达到76.56%,其次为H-21和S-12,抑制率分别为70.15%和56.87%。  相似文献   

17.
怒江州南部海拔1100m以下低热河谷地区进行冬玉米种植已有多年,种植面积在133.33-186.67hm^2,平均每公顷产量3600-4725kg。冬玉米的种植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增加了农产品产量,是解决贫困农户缺粮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但冬玉米产量较低,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干旱、低温等因素是造成冬玉米授粉不良、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阿克苏市郊区发展日光温室冬春季栽培西瓜,产量达4000公斤/666.7米^2,西瓜含糖量12.5%,产值达1.2万元/666.7米^2。  相似文献   

19.
刘昌勇 《油气储运》2009,(10):11-11
一、冬前化学除草的优点。 1.节省农药。冬前麦苗较小,除草剂可以最大限度地喷到杂草上,从而减少了药液用量。  相似文献   

20.
小麦冬前旺长原因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勤 《农村科技》2007,(9):13-13
一、旺长原因 播种过早造成冬前积温过高是导致冬前小麦旺长的重要原因。生产中应根据品种的冬性程度、播量大小及当年的气候特点来确定适当的播种期。抢墒早播.加之秋冬气温偏高,冬前积温远高于形成壮苗所需的有效积温而导致旺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