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品种的猪相互交配叫杂交(如长白猪与东北民猪交配),所生后代称为杂种猪。两个品种互交称为两元杂交,若三个品种杂交,即两个品种杂交所产生后代再与另一品种杂交叫三元杂交。  相似文献   

2.
(1)加强地方优良黄牛品种选育和杂交改良体系的建设.要建立地方母本牛繁育养殖体系,建设母本牛生产、培育基地,加强品种选育与提高,保护与开发地方良种;加强肉牛杂交体系建设,在用外来品种进行杂交时,科学地确定杂交方案,实施导入杂交或晋进杂交,做好品种杂交后裔测定工作,实现地方良种保护与杂交改良商品化生产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3.
1利用多胎基因 引进外来和国内多胎品种,利用多胎品种与本地品种杂交,提高繁殖率最快,又是有效和简便的方法。如用波尔公羊与本地母羊杂交,或用莎能公羊与本地母羊杂交,或小尾寒羊公羊与本地母羊杂交都能培育出早熟、多胎、肉用性能好的肉羊新品种,并能提高产羔率25%左右。  相似文献   

4.
用四倍体七个雌性品种与二倍体六个雄性品种和二倍体五个雌性品种与四倍体五个雄性品种分别进行杂交,调查其种子结实性,从中选出结实性能较优的雌性或雄性品种和三倍体杂交组合。并通过对67个杂交组合的果实调查统计,得出桑椹重与每椹种子粒数为正相关,每椹种子结实粒数与种子千粒重为负相关。选育优良的三倍体桑树杂交组合,不仅要求具有优质、高产或抗逆等性能,产籽量多也是重要的一方面。特别多倍体品种,孕  相似文献   

5.
早熟禾的人工杂交及杂种优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草地早熟禾品种间及其与变种扁秆早熟禾之间进行了人工去雄杂交,对各杂交组合的后代进行了杂种优势预测,结果表明品种间杂交中莫诺波利草地早熟禾和瓦巴斯草地早熟禾的杂种在产草量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品种与变种杂交中扁秆早熟禾与思托佩草地早熟禾的杂种优势较强.  相似文献   

6.
<正>不同品种的猪相互交配叫杂交(如长白猪与东北民猪交配),所生后代称为杂种猪。两个品种互交称为两元杂交,若三个品种杂交,即两个品种杂交所产生后代再与另一品种杂交叫三元杂交。1意义经济杂交是缩短肥育期、节省饲料、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一般可增加体重10%~20%。据报道,品种间杂交,生长速度的优势率可达5%~10%,饲料报酬的优势率为10%~15%,产仔数提高8%~10%,哺育率的优势为25%。选择适宜的亲本和杂交方式,建立完  相似文献   

7.
五、提高肉牛肥育效益的途径 1.饲养杂交改良牛。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用肉用或乳肉兼用性能好的品种与本地黄牛杂交,杂交一代的肥育效果好,不经杂交的本地黄牛肥育效果差,平均日增重低。黑白花、西门塔尔等大型品种与本地黄牛杂交  相似文献   

8.
杂交改良通常指为弥补家畜的某些缺陷并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以及经济性状而进行的杂交。改良杂交可以大致分为简单杂交、三品种杂交以及引入杂交,其中简单杂交和引入杂交亦分别称为两品种杂交和导入杂交。杂交改良能够提高地方品种的生产力,促进畜牧业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早熟禾的人工杂交有杂种优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桂琴 《草业学报》2002,11(1):51-55
对草地早熟和品种间及基与变种秆早熟禾之间进行从工去雄杂交,对各杂交组合的后代进行了杂种优势预测,结果表明品种间杂交中莫诺波利草地早熟禾和瓦巴斯草地早熟禾的杂种在产草量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品种与变种杂交中扁秆早熟禾与思托佩草地早熟禾的杂种优势较强。  相似文献   

10.
<正> 台湾省繁殖三品种杂交肉猪,通过各种试验,发现长白母猪与杜洛克种公猪杂交后的第一代杂种母猪,再与约克夏或汉普夏公猪交配时,产生的三品种杂交肉猪的品质,较原三品种肉猪为佳,而且符合外销规格。后又经继续试验,发现以长白母猪与大约克夏种公猪配种后,产生的杂种母猪再与杜洛克或汉普夏公猪杂交,生产的三品种肉猪的品质更为优良,而且具有与欧美养猪先进国家争夺日本  相似文献   

11.
关于桑蚕多品种混精杂交的研究,早在1951年朱冼教授就已开始研究,继而一些蚕业科学工作者也先后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多品种混精杂交受精有选择性(朱冼等1954,孙本忠、吕鸿声1954,殷秋松、骆琦1955),多品种混精杂交的蚕形与蚕茧有变异性(朱冼等1954),多品种混精杂交有极少数的个体表现双父本的性状(殷秋松、骆琦1955),多品种混精杂交的体质及产量此单杂交优良(朱冼等1954)。在这些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狼尾草属11个品种(品系)12份材料间的遗传关系,结果发现7个引物共扩增出8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60条,多态位点达73.2%,表明在这11个品种(品系)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从SPSS聚类分析结果发现,杂交狼尾草新品系1号、杂交狼尾草新品系2号与原品种杂交狼尾草有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杂交狼尾草新品系1号与杂交狼尾草的遗传距离为0.033,杂交狼尾草新品系2号与杂交狼尾草的遗传距离也仅为0.067,从而为杂交狼尾草新品系1号、杂交狼尾草新品系2号与杂交狼尾草之间亲缘关系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也发现象草新品系与摩特矮象草具有最小的遗传距离(0.033)。  相似文献   

13.
杂交优势即两种遗传基础不同的植物或动物进行杂交,其杂交后代所表现出的各种性状均优于杂交双亲,比如抗逆性强、早熟高产、品质优良等。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报道,阐述了杂交优势的发现与发展以及人工选育三倍体杂交桑在经济和农艺上的优良特性,介绍了桑树杂交品种的选育方法以及F1代杂交组合在育种中的应用,为获得性状优良、品质上乘的杂交桑品种与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动物养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动物品种杂交改良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通过采用科学的杂交改良方式,能够提高动物品种质量,从而促进养殖行业发展。在牛养殖过程中,为了提高牛生长速度、肉类质量以及产奶量,相继开展了多项品种杂交改良试验,已经初步积累了相关工作经验,且对人工授精技术进行全面优化,使得牛品种质量不断提升。因此,本文将对牛品种杂交改良与人工授精技术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一些技术措施,希望能够提高杂交改良以及人工授精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1选择优良肉羊品种 任何品种的山羊、绵羊都可育肥,但不同品种羊产肉性能和育肥性能有很大差异,进而影响经济效益的高低。本地的山羊、绵羊品种生长慢、体型欠丰满、产肉量低,不适应市场需要。而优良肉羊品种生长快、产肉量多、饲料报酬高。肉羊育肥一般选用优良品种的公羊与本地母羊杂交改良,生产的羔羊当年即可出栏,日增重可达200克左右。波尔山羊与本地母羊杂交,夏洛莱羊、无角陶赛特羊与小尾寒羊杂交改良,其后代均表现出很强的杂交优势,生长快、产肉多。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意大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与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杂交亲和力的更详细资料,以有效地发展这一属间杂交育种计划,进行了三项试验。试验1以3个意大利黑麦草品种为母本、12个苇状羊茅品种和品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各杂交组合间的杂交亲和力变异范围较广。1980年与1983年各杂交组合每穗杂种种子数(杂交亲和力)分别为16.4~103.7个和17.3~145.0个。有一个特殊的苇状羊茅品种在两年中均表现出与意大利黑麦草高杂交亲和力。试验2用4个意大利黑麦草无性系与6个苇状羊茅无性系杂交,研究意大利黑麦草基因型对杂交亲和力的作用。母本意大利黑麦草无性系间杂交亲和力有显著差异、父本苇状羊茅无性系间杂交亲和力虽有差异,但未达到5%显著水平。试验3用意大利黑麦草品种Waseaoba的一个无性系W—2的自交后代研究其高杂交亲和力的遗传性。大多数W—2无性系自交后代与苇状羊茅无性系的杂交亲和力(种子结实率)较高,种子结实率为61.5~95.7%,平均为84.5%。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方黄羽肉鸡与隐性白羽肉鸡二元杂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设计了2个地方黄羽肉鸡品种与隐性白羽肉鸡的杂交组合,测定比较了不同周龄的体重和屠体性状。实验结果表明,地方品种与隐性白羽肉鸡的杂交后代生长速度极显著高于地方品种纯繁后代;石歧杂和北京油鸡与隐性白羽肉鸡杂交后代间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且北京油鸡比石歧杂表现更强的杂种优势;杂交及纯繁后代在屠体性状上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1 杂交 杂交是提高猪胴体瘦肉率的最重要的措施。近几年,在生产实践中,积极采用引入瘦肉型品种公猪与当地母猪或培育品种母猪进行杂交,一般可提高瘦肉率2个百分点以上,使瘦肉率大多达到50%-55%。如果采用三元杂交,应用两个瘦肉型品种,则瘦肉率就会更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家蚕若干经济性状配合力测定 筛选优良的杂交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个中系品种与10个日系品种,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成20个不同的杂交组合,进行配合力的方差分析.筛选出优良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20.
2肉用牛的品种选择与运输2.1肉用牛的品种2.1.1国外肉牛品种国外的主导品种有西门塔尔、夏洛来、安格斯、利木赞等。2.1.2国内肉牛品种延边牛、蒙古牛等。2.1.3杂交肉牛利用纯种肉牛或兼用牛做父本的肉用杂交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