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该研究以韶关小坑林场的5种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5种树种的净光合速率(Pn)呈现藜蒴火力楠樟树山杜英红锥,气孔导度(Gs)为山杜英藜蒴樟树火力楠红锥,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含量为山杜英红锥樟树藜蒴火力楠,蒸腾速率(Tr)为山杜英藜蒴火力楠樟树红锥。对林分的光合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植物分为三类:用聚类分析将树种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红锥;第二类包括藜蒴、樟树和火力楠;第三类为山杜英。总体来看,藜蒴和火力楠固定CO_2和释放O_2方面的能力强,山杜英的蒸腾作用强,可以作为改善生态效益的首选林分。  相似文献   

2.
何日广 《绿色科技》2022,(7):116-119
对高峰林场41.2 hm2红锥+灰木莲+火力楠同龄混交林与23 hm2红锥纯林实施森林经营,并监测了2种林分在4~6年林龄时在林木生长、林下植被多样性、林分健康和稳定性等3个方面的动态及差异.结果表明:在森林经营措施相同的情况下,从第4年到第6年,红锥+灰木莲+火力楠同龄混交林每公顷蓄积量增加了409.0%,红锥纯林每...  相似文献   

3.
东源县东江水源林树种选择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文章在分析东源县东江水源林地区的林地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该县东江水源林树种选择以及树种搭配的10种混交类型比较试验,并对各混交类型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选择出马占相思、米老排、红锥和火力楠为营造水源林的主要树种,伴生树种以大叶相思、黧蒴、杨梅、红荷木和鸭脚木生长较好,初步确定比较适宜的混交模式为红苞木+枫香、桐木+红锥、木荷+桐木、樟树+马占相思4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火力楠、红苞木、大叶相思幼苗的养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3种树种各器官的千重排序火力楠为根>干>叶>枝,红苞木为叶>根>干>枝,大叶相思为干>叶>根>枝。3种树种的养分浓度为N>K>Ca>P>Mg,养分总浓度大叶相思>火力楠>红苞木。3种树种各器官的养分总贮量排序火力楠为根>叶>干>枝,红苞木为叶>根>干>枝,大叶相思为叶>干>根>枝。3种树种各器官中的养分贮量多为N>K>Ca>P>Mg,其养分总贮量也为N>K>Ca>P>Mg。  相似文献   

5.
11种乡土阔叶树在广州南沙的早期生长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8—2011年连续监测了广州南沙黄山鲁森林公园11种乡土阔叶树种的高生长、胸径生长及冠幅生长,及与邻近白楸次生林的根区土肥力比较研究,探讨这些树种的生长特点及改良土壤的潜力。结果表明,千果榄仁和白锥生长不适,死亡率较高,其他树种大都生长良好。其中,楝叶吴茱萸、西南桦、米老排和山杜英等表现出较快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生长。与邻近的白楸次生林相比,3年生试验林林木根区土的有机质较低;不同树种的根区土肥力比较结果表明,火力楠和米老排的根区土肥力较高,生长快速的西南桦和楝叶吴茱萸次之,生长缓慢的白锥的根区土肥力较低,反映了不同树种改良土壤的潜力有较大差异。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火力楠和米老排等树种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改良,西南桦和楝叶吴茱萸等速生树种有利于快速提高植被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6.
以广东北部(粤北)生态公益林区杉木纯林与“杉木×木荷”、“杉木×红锥”、“杉木×乐昌含笑”、“杉木×火力楠”、“杉木×香樟”、“杉木×枫香”等6种典型杉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标准样方,获取每木检尺、土壤理化性质、枯落物特征和生物多样性等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选择准则层指标为林分质量、生态功能、地力维持,并根据权重筛选出对应措施层指标,形成粤北杉木生态公益林综合质量评价体系。评价结果表明:林分质量评分值较高的林分为“杉木×红锥”林、“杉木×乐昌含笑”林和“杉木×火力楠”林,生态功能评分值较高的林分为“杉木×火力楠”林、“杉木×枫香”林和“杉木×乐昌含笑”林,地力维持评分值较高的林分为“杉木×红锥”林、“杉木×木荷”林和“杉木×火力楠”林。由此可见,以“杉木×火力楠”、“杉木×红锥”和“杉木×乐昌含笑”等3类林分综合评分较高,具有较高的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7.
对广东省连平县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常用的乡土树种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带内人工造林树种和带间天然留存树种的造林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人工铲带保留带间天然阔叶树种的造林方式下,带内人工造林的4种常用的乡土树种生长对比,酸枣生长最快,红锥次之,再次为火力楠,荷木生长较慢。此外,林分中存有大量天然起源的山鸟柏、樟树、米锥、枫香等树种,其中山乌桕、樟树和米锥的数量较多,且生长表现较好。总体造林效果良好,形成了以乡土树种为主的乔木层达到了郁闷状态,林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好,灌木层生长稳定,初步形成了较稳定的复层结构。  相似文献   

8.
在粤北杉木采伐迹地种植红锥、火力楠、南酸枣、枫香、山杜英、荷木等6个乡土阔叶树种,通过杉木萌芽更新形成杉阔混交林,5年后对其林分生长和水源涵养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造林5年后林分郁闭度达到0.9,杉木与阔叶树均生长良好,以南酸枣和枫香的生长表现最佳;6种杉阔混交林的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蓄水特性以及土壤渗透特性远优于杉木萌芽纯林,其中阔叶树种以南酸枣效果最佳,其次是枫香、红锥.  相似文献   

9.
桂南地区10种珍贵树种人工林早期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珍贵树种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效果,对10个珍贵树种进行树高、胸(地)径、冠幅生长指标测定,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树种间树高、胸(地)径、冠幅生长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除西南桦、降香黄檀的树高与冠幅不相关外,其余树种生长指标间都极显著相关;早期生长表现西南桦、任豆最速生,火力楠、柚木、降香黄檀生长较快,红锥、木荷生长中等,格木、蚬木、土沉香生长较慢。研究结果将为珍贵树种遗传多样性研究和良种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林分间伐套种质量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分在第12年、第20年进行人工间伐,并进行补植套种7个阔叶树种: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楝叶吴茱萸(Evodia meliaefolia)、木荷(Schima superb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12 a生马尾松间伐前林分平均树高9.22 m,平均胸径14.3 cm,平均材积99.9 m3/hm~2,第1次间伐后经过8年生长,林分平均树高比间伐后保留木增加5.53 m;平均胸径增加7.64 cm;平均材积增加149.55 m3/hm~2。阔叶树补植套种2.5 a后平均高3.2 m,平均地径4.47 cm。通过间伐套种,马尾松林分保留木生长质量得到提升,套种7个阔叶树前期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广东省东江林场7 a生人工林20个树种的生长表现调查及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树种间的树高、胸径、冠幅均差异极显著(P<0.01),而且3个指标间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可将20个树种分为4类,红花荷和南酸枣生长表现最优,属于速生树种;西南桦、深山含笑、山杜英、翻白叶、山桂花、青冈、红锥、大叶紫薇生长表现次之;阴香、荷木、枫香、火力楠、海南红豆、黎蒴、樟树属中等速生树种;格木、楝叶吴茱萸、麻楝生长较慢.  相似文献   

12.
2014年8月,对高州市红椎等7种阔叶树种早期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个林龄(4年、3年和2年生)红椎树高生长较快,其次为台湾相思,而香樟早期树高生长较慢;3个林龄红椎、枫香及红花荷地径生长较快,同样香樟地径生长较慢。方差分析表明,同一树种树高在4年和3年生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3年~4年生红椎等7种阔叶树种树高生长不明显,却显著高于2年生(P<0.05);除枫香、红花荷、台湾相思外,其余各树种3个林龄间地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个林龄树高下坡/上坡均值分别为1.43(4年生)、1.48(3年生)和1.24(2年生),而地径下坡/上坡均值分别为1.21(4年生)、1.32(3年生)和1.32(2年生),阔叶树种在下坡生长状况明显高于上坡。本研究为阔叶树种树种选择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珠海市典型区域生态景观林树种资源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珠海市2005-2009年间营建的生态景观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与理论、调查与评价的研究方法,对该地区的植物区系、植物资源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的24个典型样地以及沿途路线中,共有39种乔木,分属于19科31属;(2)有24种观赏性比较突出的植物:南洋楹、樟树、黎蒴、红锥、青冈、铁冬青、海南红豆、杨梅、红花荷、醉香含笑、大头茶、木荷、灰木莲、蓝花楹、海南蒲桃、银桦、山杜英、尖叶杜英、南酸枣、乌桕、山乌桕、木蜡树、枫香、楝叶吴茱萸;(3)将选取的24个样地利用SPSS软件进行组间平均距离连接法聚类,划分为6个群系:米老排群系、樟树群系、金合欢属群系、木荷群系、山杜英+马占相思群系、大头茶群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铺设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等12个阔叶树种的对比试验和调查其生长指标,评价6 a生多树种混交林分中各树种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除了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保存率仅为32.3%外,试验林其它11个树种6 a生时的保存率均在90%以上,表明了绝大多数树种对当地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不同树种的胸径和树高生长差异显著,其中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和米老排生长表现最好,胸径年均生长量为2.49和2.36 cm,树高年均生长量为1.79和1.47 m;而油楠(Sindora glabra)、土沉香和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等珍贵树种,其胸径和树高的年均生长量均最低;通过聚类分析可知,西南桦和米老排属于速生型,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山桂花(Paramichelia baillonii)、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以及灰木莲(Magnoliaceae glanca)属于较速生型,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红苞木(Rhodoleia championii)以及乐昌含笑(M. chapensis)属于中生型,油楠、土沉香和格木属于慢生型。基于上述分析,推荐米老排、西南桦、红椎、山桂花和灰木莲等5个较速生、适应性强且病虫害少的树种用于营建粤西地区的生态公益林。  相似文献   

15.
10种乡土阔叶树种造林效果初报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在增城市营造了10种乡土阔叶树种的生态示范林,样地的早期生长结果显示,山乌桕、红锥、红苞木、枫香等树种生长较快,观光木、深山含笑、石栎和胡氏青冈等生长较慢,野外观察发现,夏季高温天气会灼伤观光木和合掌木幼嫩部分及叶片,这些植物的早期生长需要半荫蔽环境;个别秋枫植株受蚜虫侵害,生长受抑,因此造林初期需要重视虫害防治,针对乡土树种的特性,还对生态林造林和抚育技术的改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东江中上游,对6年生木荷、红锥、火力楠、藜蒴、灰木莲和枫香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生理生态指标开展观测研究,结果表明:8月,6种树种均表现较强的生活力,保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10月,6树种均通过降低光合、蒸腾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适应逆境。8月平均Pn和Tr要比10月均值分别高71.86%和129.22%,10月WUE却要比8月均值高25.78%。6树种Pn、WUE的平均值高低排序,均表现为木荷〉红锥、藜蒴和火力楠〉枫香和灰木莲,说明木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抗旱能力,其次为红锥、火力楠和藜蒴,而灰木莲和枫香较低。  相似文献   

17.
南亚热带4个珍优阔叶树种化感作用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萝卜、西南桦为受体植物,以西南桦、红椎、米老排和火力楠为供体植物,从供体植物的纯林内收集鲜叶、未分解和半分解枯落叶以及林下表土制备系列水浸液,通过种子萌发试验揭示其化感作用。结果表明:①西南桦鲜叶以及米老排、红椎和火力楠未分解枯落叶的1∶10水浸液对萝卜种子萌发存在显著的化感作用,其半分解枯落叶和林下表土的系列水浸液大多表现出对萝卜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②米老排对西南桦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最为明显,西南桦亦表现出显著的自毒作用,火力楠和红椎对西南桦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相对较弱;③在选择西南桦的混交树种时,红椎是最为理想的伴生树种,其次是火力楠,而米老排则不适合与西南桦混交。  相似文献   

18.
广西红锥天然林原生境自然因子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调查统计广西15个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天然林县市的气候和土壤因子,结果表明广西红锥天然林分布的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红锥天然林为主的森林是我国南亚热带季雨林化常绿阔叶林的代表类型;红锥天然林分布以赤红壤、红壤林地出现较多,土壤酸碱度为微酸性(pH 4.36~6.23)。根据对广西红锥天然林原生境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的分析结果,初步确定广西红锥的现实生态位宽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