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猪的屠宰检验中,经常发现有一种猪的肉尸肌肉苍白、柔软、多水、象水浸样、并有液体流出,称之为白肌肉,也叫PSE肉。PSE肉是由于猪在宰前强烈运动,饲养环境温度升高或受电麻等原因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的肌肉变性。1调查和剖检变化1999年通过对5000头猪和2000年1月-5月份5000头猪屠宰检验后调查中发现共有135头猪为白肌肉,检出率为1.35%。宰后剖检部位可见:大多在背最长肌、半腹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腰肌和前肢肌肉群中肌肉苍白、质软,从断面流出浸液,透明度高,湿润折光性强,部分可见透明变性、…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观测了运输性应激对商品猪宰后PSE肉的发生情况及其pH值、肉色、系水力和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1)运输性应激一年四季均可引起商品猪宰后发生PSE肉,以夏季发生率最高(11.54%),春季最低(2.56%),并多发于背最长肌、半膜肌和半腱肌等肌束;(2)PSE猪肉的pH值比正常猪肉低0.68~0.83,肉色比正常猪肉低5.2~6.1消光单位、系水力比正常猪肉低7.9%~8.9%;(3)PSE猪肉组织学变化特征为肌纤维发生不同程度的实质变性和肌间组织水肿,无炎症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动物宰前体内环境pH值一般为7.1~7.2,宰后随着时间和环境温度变化,其肌肉经历了未成熟。成熟、自溶、腐败四个时期,pH值发生以下变化:7.1~7.2(宰前)→7.0~6.2(未成熟期)→62~5.6(成熟期)→6.2~6.7(自溶期)→6.7以上即腐败期。如果宰后肉尸处理不当,出现非正常变化如酸败,pH值持续下降至3.5~5.0。品质不同,肉品pH值变化也有所不同。1 新鲜肉 包括未成熟期(热肉期、僵硬期)和成熟期的肉品。1.1 热肉期 宰后 1h之内,pH值7.0~6.5,肉尸温度较高,血液供氧…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观测了运输性应激对商品猪宰后PSE肉的发生情况及其PH值、肉色、系水力和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1)运输性应激一年四季均可引起商品猪宰一发生PSE肉,以夏季发生率最高,春季最低,并多发于背景长肌、半膜肌和半腱肌等肌束;(2)PSE狸肉的H值比正常猪肉低0.68-0.83,肉色比正常猪肉低5.2-6.1消光单位。  相似文献   

5.
1 检疫1.1 活畜产地检疫:对在市场进行交易的活猪应了解其产地,切实搞好产地检疫。这样有利于把握活猪流通区域和流通环节。1.2 宰前检疫:对屠宰户已购的毛猪,进行宰前检疫。用开口钳将猪嘴撬开,观察其舌上是否有囊虫,当然只有大量感染时,舌上才有可能有此病虫。1.3 肉品检验:是目前比较普遍使用的检验方法。先肉眼观察猪胴体的肌肉有无猪囊虫;再对有关部位如咬肌、心肌、肋肌及臀部肌肉切一条口,看两侧切面有无囊虫生长。1.4 尸体剖检:对疑似猪囊虫病引起死亡的猪,可采取尸体剖检来诊断检疫。2 防治:须兽医、人医和食品卫…  相似文献   

6.
2002年6月中旬,库车县特种养殖场从云南省引进24只孔雀,8月13日突然死亡1只,经剖检确诊为创伤性肌胃炎。1.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死亡孔雀为雌性,7月龄,体重3.8千克,营养状况良好。8月13日早上发现精神沉郁,驱赶不愿活动,呼吸急促,不吃食,不饮水,于8月14日下午死亡。冠、髯色泽暗红,口腔流出稀薄粘液。2.剖检变化外观检查未见异常,胸腹部皮肤与肌肉不易分离;喉部有点状出血,气管内有少量粘性分泌物;食管粘膜层有点状溃疡7处,溃疡面由针尖到钢笔尖大小,呈线状排列;左侧腹气囊与腺胃、肌胃粘连并已…  相似文献   

7.
进口羚羊长颈鹿在检疫期内发生链球菌性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7月下旬,广东某地从南非进口一批野生动物,7月下旬至8月初,一些草食动物先后发病、死亡。从死亡的羚羊和长颈鹿血液中培养分离出细菌。经诊断为肺炎链球菌(S.pneumoniae)。1 临床及剖检病变患病动物体温高,精神沉郁,咳嗽,很快死亡。剖检发现肺充血淤血,其它脏器未见病变。2 实验室检验2.1 细菌培养 分别把从死亡的羚羊和长颈鹿心脏无菌采集的血液样品直接加到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置37℃培养,2h后长出半透明小菌落,直径约1mm,个别较大可达3mm,乳黄色。显微镜镜检,均可见成对或短链…  相似文献   

8.
FSE肉是由于屠宰猪宰前发生应激反应,宰后15min~30min发生的肌肉外观苍白,质地柔软、易碎、无光泽,同时渗出液增多,重者似鱼肉样的病理胜肌肉,又称“白肌肉”、“水猪肉”、“褪色肌肉”等。该肌肉在色泽、质地上与正常肌肉有所区别,易引起消费者的误解,同时产生这种肉给广大屠宰户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本文就其形成的原因、机制、特征及预防措施、卫生评定等进行简析,供广大基层检疫人员及消费者参考。1PSE肉的成因屠宰猪发生PSE肉主要由应激因素引起,常见以下几种:1.1品种与个体猪的品种与个体与P…  相似文献   

9.
1999年1月,四川省彭山县某个体养猪专业户的太湖猪群发生一种以咳嗽喘气为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1 临床症状发病猪体温高达41℃以上,呛喘,不食,精神沉郁,最急性者4~5天死亡,该病传染迅速,但死亡率不高,经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等治疗,其效果不明显。2 剖检病变肺脏明显出血、充血:脾脏肿大出血;肝脏肿大;其他器官病变不明显。3 实验室检验3-1 细菌培养 采集病猪心血及有病变的肺、肝接种于肉汤、普通琼脂平皿、兔鲜血琼脂平皿,37℃培养…  相似文献   

1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在临床和剖检上出现肺炎和胸膜炎的特征性症状和病变。作者对诺木洪农场6个猪场采集典型病料送检。诊断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报告如下:l 发病情况与症状 本病始发于1996年7月,系我场第1猪场的断奶后仔猪、架子猪。到1998年,全场所有猪场的断奶仔猪、架子猪发病。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常站立或呈犬坐式姿势,张口伸舌,腹部、背部、四肢、耳等处皮肤呈现不同程度充血、淤血;病猪常有腹泻,本病病程长,发病率高,死亡率低。2 剖检变化 支气管内可见大…  相似文献   

11.
宰后检疫是肉品卫生检疫工作中重要环节。宰前检疫时,有些潜伏期的病畜不易发现,但在宰后严格检疫,才能正确判定肉尸和内脏的卫生质量。现就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中.宰后检疫要点谈谈个人看法。猪的宰后检疫分以下几个程序:1猪头部检查第一步为放血后退毛前或剥皮前,通过放血孔切开下颌区的皮肤和肌肉,剖检两侧颌下淋巴结,检验猪的炭疽病:淋巴结肿大,充血,切面呈樱桃红色或深砖红色,散发的紫黑色凹陷的小坏死灶,淋巴结周围呈明显的胶样浸润,复查咽炭疽时检颌下副淋巴结。第二步先查两侧外咬肌的囊尾迹,再查咽喉粘膜,会厌软…  相似文献   

12.
将表达有蓝舌病毒VP7蛋白的Sf21细胞超声波处理制备VP7抗原,建立了VP7-ELISA检测蓝舌病抗体的方法,确定阴性阳性判定界值及最佳反应条件:待检牛血清阳性下限为3.0,羊血清阳性下限为2.4,VP7抗原包被浓度为1:800,用含5%健康鸡血清的磷酸盐缓冲液作封闭液,待检血清1:100稀释,豚鼠抗牛羊IgG-HRP结合物1:500稀释,37℃避免显色4min~6min。试验结果表明:VP7可与23个不同血清型BTV抗体反应,具有较高的群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1病状及剖检1.1病状3~25日龄的雏鹅均可发病,25日龄以上的很少发病,半月龄以下的病鹅病症表现为拉白痢,精神不振,常伏卧,少食或不食,或采食后又将食物甩出,嗉囊空软有多量液体(死后常流出)。鼻孔周围常有分泌物,眼眶凹陷,脚蹼脱水、瘦干,缩颈弯头,不能起立,最后休克死亡。急性病例的病程1~2d。半月龄以上的中雏发病较轻,常见腹泻和精神不佳,食量减少,放牧时常掉队,伏卧,羽毛松乱,拉腥臭粪便。1.2剖检可见病鹅肝脏发生土黄色病变,肝稍肿胀,胆囊肿大,充满稀黄胆液;肠道黏膜充血发红,表现为急性卡他…  相似文献   

14.
24头太湖猪新生仔猪(二花×大白)分为四组,在出生后隔离并分别人工哺喂葡萄糖盐水(GS组,n=4),牛初乳(BC组,n=5),牛乳(BM组,n=6)48h和自然哺乳(PC组,n=9)。前3组在48h后回圈哺乳。初乳对新生仔猪血液蛋白电泳形态的影响,新生仔猪血清蛋白质浓度初生时平均为31.8±1.86mg/ml,PC组在出生后迅速增加,24h达81.78±8.6mg/ml此后略有下降。48h为56.67±11.36mg/ml,第7天为87.67±3.89mg/ml。BC和BM组与PC组有相似的变化;而GS组在48h内一直下降,48h为6.25±2.28mg/ml,自然哺乳后,第7天上升为47.75±2.68mg/ml。但BM、GS组在24h、48h和第7天血清总蛋白浓度显著低于PC组(P<0.01)。血清SDS—PAGE电泳显示,清蛋白(SA)PC、BC、BM三组48h内持续增加,GS组24h后显著下降,并且GS组在高分子量区(150kd)出现非抗体蛋白和多肽的聚合,其他三组则未见到。实验中未观察到牛乳酪蛋白向仔猪血液中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猪旋毛虫病疫苗的研制及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肠旋毛虫和新生幼虫研制的混合性旋毛虫病油佐剂疫苗,对118头不同体重猪进行了免疫试验。其中肌肉注射免疫猪108头,间隔20~25d,免疫2次;腹腔注射免疫猪10头,间隔9d,免疫3次。免疫后经过一定时间,给每头免疫猪人工攻击活旋毛虫500条,攻虫后经过1.5~8个月分批次剖检免疫猪,采取咬肌、肋间肌、膈肌、腰肌、后腿肌5个部位的肉样镜检。结果,有7头试验猪共检出已经死亡的旋毛虫9条,其余111头免疫猪均未检出旋毛虫,免疫保护率达94%;疫苗免疫期半年左右;剖检证实,疫苗吸收良好,在注射部位仅见米粒大黄白色疫苗残留物;免疫猪未发现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将从15个猪群的422头健康猪鼻腔和扁桃体分离的胸膜肺炎放线菌(AP)接种于不同配方的培养基。用ELISA和补体结合试验(CF)测定血清中AP抗体。结果,有24头猪鼻腔菌检阳性,90头猪扁桃体菌检阳性,11头猪2种检样均为阳性。两种检样在含有林可霉素、杆菌肽和结晶紫的PPLO培养基较胰酶大豆琼脂的细菌回收率高。通过二氧化碳培养也不影响检出率。分离出的AP为血清1、2、3、5a、5b、7、8、10和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贵州省各地在育肥猪中发生着一种自发应激综合征的疾病,其以在饲喂中呈现以肌肉运动障碍为主的临床症状,宰后主要在背最长肌、半腱肌、半膜肌处发现白肌肉。外观肌肉呈苍白或浅红色,质地松软,切面因间质水肿而明显分离,放置不久便有汁液渗出。病变以肌肉组织变性、水肿、坏死和炎症反应为主,我们将其命名为猪自发应激综合征作者认为自发应激综合征是猪应激综合征(PSS)的一种表现形式之一,本型白肌肉可看成是自发应激综合征在肉质上的异常表现。我们对此问题于1983年~1987年间在贵州省镇宁、湄潭、印江县调查了1807头猪,检出病猪274头,其发病率为15.16%。为鉴别诊断,我们又进一步剖检了51头患猪,并对其中的40例病猪白肌肉进行了眼观和显微变化观察以及肌肉PH值和毛硒水平的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选用40头三元杂交猪均等分成4组,入试体重组间无差异(P>0.05)。对照组和Ⅰ、Ⅱ、Ⅲ组日粮中苯乙胺(Phenylethiamine)添加量为0、5、10和20ppm。结果试验Ⅰ、Ⅱ、Ⅲ组猪70~105公斤体重阶段生长速度提高2.23%~7.84%,眼肌面积增加7.59%~39.15%,肌肉脂肪含量降低3.55%~22.98%;Ⅱ、Ⅲ组猪12肋背膘厚降低16.6%和26.18/,肌肉蛋白质含量略有增加(分别0.24%和1.78%)。苯乙胺在活体内刺激肌纤维增生,Ⅱ、Ⅲ组肌纤维直径增粗,而且单位面积细胞数也明显增加。Ⅲ组因肌肉脂肪明显减少,大理石纹评分降低,肉色有所加深。停药48小时后体内可能已开始补偿性代谢改变,血液尿素氮回升而血糖降低。  相似文献   

19.
β兴奋剂—苯乙胺对猪生长和体成分分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40头三元杂交猪均等分成4组,入试体重组间无差异(P<0.05)。对照组和Ⅰ,Ⅱ,Ⅲ组日粮中苯乙胺添加量为0、5、10和20ppm。结果试验Ⅰ、Ⅱ、Ⅲ组猪701-105公斤体重阶段生长速度提高2.23%-7.84%,眼肌面积增加7.59%-39.15%,肌肉脂肪含量降低3.55%-22.98%;Ⅱ、Ⅲ组猪12肋痛膘厚降低16.6%和26.18%,肌肉蛋白质含量略有增加(分别0.24%和1.78  相似文献   

20.
1.发病情况2000年6月初,我市姚某从外地购进4月龄肉鸽300只,购回1周后肉鸽断断续续开始发病,零星死亡。曾用过鸡宁等药物不见好转,至7月初,共发病98只,死亡43只,发病率为32.7%,致死率43.9%。2.临床症状病鸽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垂翅,羽毛松乱,缩颈呆立,呼吸困难,排黄绿色或灰黄色稀粪,肛门周围玷污粪便;有的出现神经症状,共济失调,头颈扭转,1~3天死亡。3.剖检变化剖检3只病死鸽,肝脾肿大,有出血点;心肌变性,心冠脂肪有少量出血点,心内膜轻微出血;有1例胸膜、气囊混溃疡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