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菠萝组织培养 采用皇后类(Queen)和开英类(Cay-enne)栽培种菠萝冠芽的叶腋芽进行组织培养获得成功。外植体在控制昼夜温度条件下,通过在液体培养基里震荡诱导芽的生长。当幼苗大约为20毫米长时,即转移到固体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通过改良培养基,可诱导小苗形应复芽。每个芽都能长成一个小植株。当幼苗长到100毫米高时,即可移栽于温室内最后再移到大田种植。采用这一方法,一个冠芽(大约有40个腋芽)一年可繁殖2000株苗。  相似文献   

2.
千分之一克分子浓度的乙烯利(二氯乙基磷酸)可以完全有效地诱发“NC—13”弗吉尼亚型和“斯塔尔”西班牙花生种子的发芽。处理将种子置于乙烯利水溶液湿润的纸巾内,一直放至见幼根开始长出时,然后转移到水湿纸巾内去长苗。要使刚收下的NC—13种子发出幼根,需要乙烯利处理3—4天,而贮藏过一个月的,一天的处理就够了。发出幼根后7—10天内全部种子长出正常幼苗。 将经过水湿巾吸涨10—14天而未曾发芽的斯塔尔和NC—13吸湿种子用乙烯利处理。1天处理的除了有4粒NC—13种子需另加2—7天处理外,全部开始发出幼根。所有经乙烯利处理的种子都开始发出幼根,并发育成为正常幼苗。 连续暴露于乙烯利内14天的幼苗,发育不正常。可推荐的方法是用乙烯利处理干的或吸涨的种子,直至见到幼根开始萌发时,然后将种子转移到水湿纸巾内去生长发育成苗。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欧山羊草U~b染色体附加对普通小麦抗旱性的遗传改良作用,选取2个普通小麦-欧山羊草异附加系(Ae9041和Ae9061,均附加了一对6U~b染色体)和3个普通小麦品种为材料,以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不同小麦材料干旱胁迫后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鞘长度、种子根数、胚根长度、幼苗高度以及贮藏物质利用率等抗旱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各供试材料的种子萌发,且胁迫程度越大,抑制越明显。在相同浓度PEG6000处理下,两个异附加系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贮藏物质利用率的表现较为一致,且差异不显著。与耐旱品种晋麦47和节水品种石4185相比,Ae9041和Ae9061的幼苗胚芽鞘长、种子发芽率和贮藏物质利用率在干旱胁迫下均较高。在30%PEG6000胁迫下,Ae9041和Ae9061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胚芽鞘长、胚根长、幼苗高度均显著高于亲本中国春。由此可见,普通小麦-欧山羊草异附加系种子在干旱胁迫下能迅速吸水并整齐萌发,以发达的根系和较长的胚芽鞘促进幼苗地上部生长,并将胚乳营养快速转运至幼苗中,从而促进其较快地进行形态建成,也说明欧山羊草U~b染色体的附加能够改良小麦萌发期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4.
1984年我们从棉花育种试验田的抗病系80—72中,发现两株黑色光子棉,这个特异的棉种在陆地棉中是很少见的,其中一株单铃籽棉重6.9克,每个棉铃有种子35粒,子指为11.5克,绒长30.4毫米,衣分达40.9%。而另一株表现则较差。为了检验这种光子棉的遗传稳定性,我们将收回来的种子种在温室和大田。1985年  相似文献   

5.
塞内加尔选择抗旱品种的方法是:一采用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进行田间试验;二在高渗透压下测定种子发芽力、幼苗生长量及幼苗抗热性;三测定幼苗小叶的相对蒸腾量和渗透压。采用这种方法选出了55—437、57—422及59—127(成熟期各为90、105及120天)。品种试验结果是1967—1973年在尼日尔、塞内加尔、马里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冬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与幼苗生物量分配的关系,以小麦抗旱型品种长旱58和干旱敏感型品种漯麦18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测定和分析了干旱胁迫后小麦种子发芽率、幼苗根冠比、叶绿素含量等16个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长旱58种子发芽率无明显变化,漯麦18种子发芽率显著下降。干旱胁迫下长旱58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干物质转移量显著大于漯麦18,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小于漯麦18,长旱58幼苗根、芽的长度和干重及总干重均显著高于漯麦18。干旱胁迫显著增加漯麦18幼苗根冠比,对长旱58萌发第五和第七天的幼苗根冠比无显著影响。干旱胁迫显著降低漯麦18幼苗叶绿素含量,对长旱58无显著影响。由于小麦萌发期幼苗干物质累积取决于种子中营养物质的转移和呼吸消耗,因此推测种子营养物质的快速转移和低呼吸消耗有助于提高小麦萌发期的抗旱能力,促进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浓度镉胁迫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不同水稻品种的镉胁迫抗性差异,采用52个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种(系)种子,研究了0(蒸馏水,CK)、0.5、1.0、2.0 mmol/L等4种不同镉胁迫浓度对不同水稻品种(系)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胚根长、胚芽鲜重与干重等萌发期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镉胁迫对水稻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镉胁迫浓度的增高,其受到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2)不同镉胁迫浓度对幼苗根生长的影响大于对幼苗芽生长的影响;(3)镉胁迫下,各水稻品种(系)种子各萌发性状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密切;(4)镉胁迫对水稻种子的活力指数、幼苗根长的抑制程度较大,而对发芽势、发芽率的抑制程度较小;(5)不同水稻品种(系)对不同镉胁迫浓度的耐受性存在显著差异,根据镉胁迫各浓度处理条件下各供试水稻品种(系)在萌发期内的各项萌发性状指标与对照的相对值用聚类方法进行分析,可将52个参试水稻品种(系)分为镉胁迫敏感型、中间型和耐受型等3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小知识     
《中国棉花》2005,32(1)
净度分析是测定供检样品不同成分的重量百分率和样品混合物特性 ,并据此推测种子批的组成。分析时将试验样品分成三种成分 :净种子、其它植物种子和杂质 ,并测定各成分的重量百分率。样品中的所有植物种子和各种杂质 ,尽可能加以鉴定。发芽试验是测定种子批的最大发芽潜力 ,据此可比较不同种子批的质量 ,也可估测田间播种价值。发芽试验须用经净度分析后的净种子 ,在适宜水分和规定的发芽技术条件进行试验 ,到幼苗适宜评价阶段后 ,按结果报告要求检查每个重复 ,并计数不同类型的幼苗。如需经过预处理的 ,应在报告上注明。生活力测定是应用 2…  相似文献   

9.
给小麦(Dariel)种子表面包以虫胶漆或聚偏二氯乙烯(PVdC)树脂,或包以相同层数的上述两种材料。以5层虫胶漆或PVdC树脂处理小麦种子限制了种子初始时的水分吸收速度,降低了挥发物(CO_2、乙烷、乙醇)的产生,同未包衣种子(对照)相比,该处理可使种子的萌发时间延迟12d。尽管经包衣处理的小麦种子发芽推迟了.但其在萌发后比对照能更快地长出10cm高的幼苗,这表明尽管种子被包裹在阻碍物包衣里面.但它仍能生长发育,在初始时小麦种子较低的吸水速度未必能限制继后幼苗的生长发育。包衣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使得初始降雨量不稳定的沙漠地区的小麦播种成为可能。如果小麦种子不吸收这些初始降水.尔后一旦存在有充足的水分,种子就会很快发芽并茁壮生长。本研究描述了一个利用同一种子同时测定种子的水分吸收量和挥发物产生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花生种子大小和形状对出苗和幼苗建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花生品种的饱满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在幼苗3叶期和6叶期不同幼苗生长阶段研究种子大小(重量)、形状(长、宽、长/宽比)等特性与出苗速率及幼苗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生种子大小、形状影响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①花生种子质量愈大且种形愈长,其出苗后残留于子叶中的物质能量愈多,幼苗地上部鲜重较小;种子质量较小时,其长、宽、厚等性状与幼苗生长无明显相关关系,但种子质量和长/宽比显著影响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适中质量的种子其长、宽、质量和长/宽比均明显促进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发育,且其种子长度和质量与残留物间呈显著相关关系。②中等质量的种子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很小,且适中的长/宽比明显促进种子萌发时物质的运转和幼苗的生长。③较长粒型花生种子其长度与子叶残留物呈极显著正相关,宽度与子叶残留物呈显著负相关,且与地上部生长无显著相关关系;中等长度和较短粒型的种子的质量明显利于幼苗地上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苎麻品种间种子大小(毫克/每粒种子)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拟找出苎麻种子大小与苎麻幼苗生活力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26个大小不同的苎麻品种种子(表1)在控制条件下进行发芽以筛选出具有潜在强生活力的品种。种子放在填有湿润滤纸的皮氏培养皿内,每个品种重复  相似文献   

12.
一、木田菁的生态学特征简述木田菁又名”大花田菁”,学名是“Sesbania grandiflora(L.)Pers是一种豆科乔木,速生快长,一年内可长到4—6米.羽状复叶,长20—40厘米;叶柄长15—30厘米,无毛;小叶10—60片,长椭园形,长2—25毫米,宽8—10毫米,先端钝,有小突尖,基部近国形或宽楔形,两面无毛;小托叶极小,有绒毛.花大,长7—10厘米,花芽镰刀弯曲,2—4朵排成长约4—7厘米的总状花序;花萼绿色、钟状,先端呈浅二唇形,花冠白色,或粉红色,有时玫瑰红色;荚果条形,长20—60厘米,直径7—8毫米,下垂、开裂,种子多粒.树胶含阿拉伯胶及单宁.树皮入药为收敛剂;内皮为良好的纤维;叶、花和嫩荚可食;木材可烧炭,还可以做火药的原料.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来自得克萨斯州1974和1975年两个生长季节四个种植地点的三个花生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及乙烯产生。由于乙烯是花生种子萌发的一种重要调节剂,所以作者试图研究初期幼苗生长上的差异与乙烯产生间的相关性。作者找出了三种生长分布与乙烯产生曲线:1、群体内的多数种子具有高度活力时(发芽70小时,78±8%的幼苗下胚轴胚根>20mm),它们也有一个特有的在发芽21小时时乙烯产生的最大值;2、群体内多数种子活力低时(只有30%幼苗下胚轴胚根>20mm),发芽21小时时乙烯的产生量是低的,而其最大值出现于发芽45小时;3、当群体内的多数种子介于上述(1)(2)两者之间幼苗呈中等生长时,乙烯产生量高的品种“星”和“塔纳特74”,在发芽21小时时,乙烯产生减少了50%,但乙烯产生比较低的品种“佛州蔓生”则无明显改变。对于“星”和“塔纳特74”两个品种而言,幼苗活力的降低,与发芽21小时时乙烯产生量减少显著相关,但“佛州蔓生”品种则不然。幼苗生长量与乙烯产生量以生长季节与种植地区而变化,但不管怎样,当乙烯产生速率超过临界最低水平时,群体内多数种子的幼苗表现出旺盛生长。 业已证明,在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乙烯具有自然调节的功能。其中包括这样一些论证:花生的胚是乙烯产生的主要部位;完整无损的,吸涨的和具有休眠性  相似文献   

14.
七、植棉者种子协会品种 1、种协74 早熟丰产,耐早抗风暴,抗黄萎及角斑病。水肥条件充足时每英亩可产皮棉1—1(1/2)包(72—108斤/亩)。绒长1—1(1/32)英寸(25.4—26.3毫米),纤维强  相似文献   

15.
魔芋的种子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芋大田生产上可采用种子繁殖。我所去年播了250克魔芋种子,收得小球茎4.1公斤,每个球茎平均重5克,大的15克。利用这些小球茎连续种植2~3年,就可获得商品魔芋。这种繁殖方法成本低,技术简便,是加速发展魔芋生产的一条新途径。现将有关技术简介如下: 一、建立种子采集园 刚收回的魔芋,共球茎顶芽具有两类。一类球茎的顶芽粗大而长(一般3—5cm长),明显地伸出脐外,播种后长出来的是花葶(群众叫花秆),能开花结实,不长叶片,地下茎也不膨大,这类顶芽一般称花芽;另一类球茎的顶芽呈微凸状,隐藏在球茎的脐内,播后长出来的是一  相似文献   

16.
生活组织中大部份—也许全部—能底交换中,三磷酸腺苷(ATP)占着中心地位。因此ATP也可称之为“能量货币”或是“能量的传达者”。 种子萌发需要大量的能量(ATP),这不仅是用于幼苗新细胞成分的生物合成,也用于形成蛋白质的合成机器,以形成各种各样的酶,分解和转化贮藏物质。 近年来用萤火虫提取物测定ATP含量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动、植物的研究。在植物中较多的用于光合磷酸化及种子萌发的研究。美国俄勒岗州大学Te May Ching是最先将此法应用于种子萌发研究而著称的,她发现吸胀的种子中ATP含量与脂肪、淀粉、蛋白质类种子的幼苗大小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对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紫苏种子及幼苗进行处理,测定种子萌发率(Gr)、萌发指数(GI)、发芽势(Gp)、活力指数(Vi)以及幼苗的主根长、苗高、鲜重、SOD、POD、CAT和MDA含量等指标,以探讨紫苏的抗旱机理,为其种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紫苏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发芽势、活力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轻度干旱(PEG质量分数为2.5%~10%时)胁迫下,上述指标的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中度干旱胁迫下(PEG-6000溶液浓度为15%~20%),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P0.05);而当PEG-6000溶液浓度达到25%(重度干旱胁迫)时,种子几乎不能萌发。随干旱强度的增加,紫苏幼苗的苗高、鲜重显著降低,主根长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SOD、POD及CAT等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MDA质量分数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紫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同时紫苏种子及幼苗也能够通过其自身的生理生化变化来主动适应外界的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在棉种皮芽试验中,发现有个别种子长出两个芽,后来继续在温箱中培养,果然长成了两株幼苗,一株较大、一株较小。一粒棉子长出两株棉苗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能否遗传?有利用价值吗? 辽宁省錦州市棉花办公室张宝鑫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γ射线辐照对剑麻的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用6个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剑麻H.11648的干种子,测定处理后种子的萌芽率,以及种子萌芽后幼苗叶片的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观测辐照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0 Gy的辐照对剑麻H.11648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较高剂量的辐照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剂量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幼苗叶片SOD酶的活性和MDA含量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辐照对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剂量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20.
为了挖掘野生二粒小麦的优异基因资源,选择以普通小麦品种Bethlehem(BLH)和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为背景的两套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臂置换系(chromosome arm substitution lines,CASLs)为材料,开展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BLH还是在CS背景下,不同CASL之间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种子萌发性状以及主根长、根数、苗高、平均根长等幼苗生长特性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两个遗传背景中,5BS和7BS置换系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高于亲本,而5AS和6AS置换系却显著低于亲本,推测在这些置换系相应染色体臂上至少各带有一个调控小麦发芽特性的QTL。4BL和6BL置换系的苗高、主根长和平均根长均大于亲本;2BS和3AL置换系的主根长和根数都大于亲本;5BS、6AL、2AS和1AS置换系的主根长和平均根长均大于亲本。1BS置换系的苗高、主根长和平均根长均比亲本小;4AL置换系的平均根长和根数小于亲本。由此推测,在1AS、2AS、3AL、6AL、2BS和5BS染色体上可能存在控制小麦幼苗叶片和根系生长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