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犬埃里希氏体病是由埃里希氏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其特点为感染犬只明显消瘦和贫血、多数脏器浆细胞浸润、血细胞及血小板减少[1].由于埃里希氏体可侵入犬的免疫系统,造成白细胞及免疫器官的损伤[2] ,因此,也被称为犬的艾滋病.犬埃里希氏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血红扇头蜱[3] ,此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尤其以热带...  相似文献   

2.
犬埃里希氏体病( Canine Ehrlichiosis)是一种蜱传播性的、犬埃里希氏体引起的、临床症状多样的、致死率较高的犬传染性疾病.该病最早发现非洲的阿尔及利亚,由于多以蜱为传染媒介,因此目前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2].临床症状可以表现为厌食、鼻液增多、衄血、贫血、血小板较少、白细胞减少、低蛋白血症及丙球蛋白升高等症状[3-4].目前国内有关于犬埃里希氏体病的病理剖检变化及病理组织学变化详尽报道的少见.本文通过采用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技术,对一例疑似犬埃里希氏体感染病例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患犬具有典型的浆细胞增生肝炎及浆细胞增生性肾炎等特征性变化.同时采用病原诊断试剂盒对其进行血清学诊断,最终确诊为犬埃里希氏体感染.该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将为犬埃里希氏体病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其感染机制的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
犬的埃里希体病是由犬埃里希氏体引起的一种犬败血性传染病。特征为出血、消瘦、多数脏器浆细胞浸润、血液血细胞和血小板减少。1935年Donatien等于阿尔及利亚首次发现本病,当时称犬立克次氏体(R.canis)。1945年德国Moshkovski又重新命名为犬埃里希氏体病。1999年我国军犬中出现该病并分离到病原。  相似文献   

4.
<正>犬埃里希氏体病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由蜱传播的犬传染病。病原为立克次体科埃里希氏体属的犬埃里希氏体,革兰氏染色阴性,以单个或多个形式寄生于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胞质内膜空泡及血小板内。传播媒介主要是血红扇头蜱,易感动物包括家犬、野犬、山犬、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宠物犬携带人兽共患病原体情况,我们收集上海市闵行区宠物医院采集的血液样本400份;利用SNAP快速检测技术筛查体外莱姆病抗体、犬型埃里希氏体症抗体、心丝虫抗原和嗜吞细胞无形体抗体,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伯氏疏螺旋体、犬埃立克体和噬吞噬细胞无浆体三种病原体。结果显示,SNAP筛查发现2.16%的犬血液样本为犬型埃里希氏体症抗体阳性,后以PCR方法鉴定对应的血液样本均为犬埃立克体病原学阳性。本次调查结果表明闵行区宠物犬有人兽共患病原体犬埃立克体的感染,应加强宠物犬人兽共患病原体的日常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心丝虫、莱姆病、犬埃里希氏体病在东莞市犬中的流行状况,对东莞市210份犬血清进行了心丝虫抗原、莱姆病抗体、犬埃里希抗体检测试验,试验结果:在检测的210份犬血清中,心丝虫抗原阳性0份、莱姆病抗体阳性0份,犬埃里希抗体阳性12份,犬埃里希抗体阳性率为5.71%。  相似文献   

7.
<正>犬埃立克体病是一种由蜱传播的疾病,犬埃里希氏体引起的犬传染性疾病,因为侵害免疫系统,造成白细胞和脾脏损伤,被称为犬的艾滋病。该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呈全球分布。本文对一例犬埃里希氏体病例的诊疗过程总结如下,以期对该病的诊治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1发病情况2014年9月患犬就诊。患犬为2岁金毛犬,雌性,体重20 kg。主诉该犬每年定期免疫犬八联苗,就诊前2周出现嗜睡,食欲不振,运动减少,体重明显减轻,尿液浓茶色,间断性鼻出血等异  相似文献   

8.
犬埃利希氏体病是一种蜱传播性、致死率较高的犬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多样,可表现为厌食、鼻液增多、衄血、贫血或血小板较少,血液检查常显示白细胞减少、低蛋白血症及丙球蛋白升高,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该病。由于埃里希体在藏獒的感染鲜有报道,所以,本试验从昆明某犬场采集疑似患该病的12只藏獒血液,制成血涂片,染色镜检,并应用爱德士SNAP 4Dx检测试剂盒进行诊断。结果发现,其中的8只藏獒呈抗原阳性,经隔离治疗,7只藏獒恢复健康,治愈率87.5%。本试验为犬埃利希氏体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对4 015条宠物犬进行了蜱虫携带及埃里希体感染情况调查,其中浦东新区4个宠物医院收治的门诊病例3 031条,送至浦东新区各级防检站注射狂犬疫苗的犬984条。在所调查犬中,体表蜱虫检出率为1.17%(47/4 015)。流行病学分析显示,4岁以内的宠物犬带蜱率较高,3—9月是犬蜱虫寄生高发时间。犬埃里希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所有带蜱犬均呈埃里希体抗体阴性。本调查为浦东新区宠物犬蜱虫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犬埃里希体病,国内也有译作犬埃立克体病,包括犬单核细胞埃里希体病(Canine monocytic ehrlichiosis,CME)和犬粒细胞埃里希体病(Canine granulocytic ehrlichiosis,CGE),  相似文献   

11.
<正>埃里希氏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均是由蜱作为传播媒介引起的血液病原菌,其所致疾病为经蜱传播的人兽共患病,近年来该类血液原虫病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埃里希氏体病是由埃里希氏体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出血、消瘦、多数脏器浆细胞浸润、血液血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动物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动物患该病表现出的临床特征为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乏力等类似流感样症状,表情淡  相似文献   

12.
冯振仕  黎立光  张伟 《警犬》2011,(1):19-20
2009年7月,华南多个城市共9个养犬单位的犬群爆发以高热、眼睛出现脓性分泌物、眼角膜发生一过性混浊、流鼻血、拉黑色粪便、咳嗽、跛行、四肢远端浮肿等多种临床病征的疾病。9个养犬单位共369头犬中,有79头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9头临床症状不明显突然死亡。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认为是埃里希氏体(E.canis)感染。现将诊断结果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犬埃里希体病是因为犬被血红扇头蜱叮咬而传染了犬埃里希体(E.canis),从而引起的一种犬的败血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1只3岁雌性贵宾犬因皮肤瘀斑、粪便颜色偏黑就诊。体格检查发现全身皮肤有明显瘀斑、双眼结膜及耳廓多处有瘀血点,初步怀疑有出血性疾病。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再生性贫血早期、血小板总数为1×109/L,且油镜下每个视野未见或仅见1个血小板,提示患犬血小板减少。患犬血清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犬心丝虫抗原、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片状边虫抗体、犬埃里希体/伊文氏埃里希体抗体、莱姆病抗体检查结果均为阴性,B型超声波扫查腹部未见明显异常。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各项检查结果,怀疑为原发性免疫介导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mediated thrombocytopenia, ITP)。经对症治疗及免疫抑制治疗第13天,患犬皮肤瘀斑完全消退,血小板总数恢复至参考值范围内,逐步降低免疫抑制药物用量,第112天停药,犬血小板总数均处于参考值范围内。停药81 d后电话回访,该犬精神、饮食欲良好,未见ITP复发。说明正确掌握ITP的诊断方法和及时开展免疫抑制治疗将提高患犬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我国蜱虫源埃里希体(Ehrlichia)的宿主分布及分子流行病学情况,于2016—2017年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浙江和海南等省份采集寄生于牛、羊、犬等蜱虫样品1 000余只,根据采样年份、宿主、地点等因素随机取300份蜱虫按每5只为1组进行Ehrlichia分离鉴定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PCR结果和测序数据显示,蜱虫样品中Ehrlichia的总阳性率为10%(6株/60组),阳性率与时间、宿主、地点等因素密切相连;对所分离的6株牛蜱虫源Ehrlichia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其中5株为犬埃里希体(E.canis),另外1株为反刍埃里希体(E.ruminantium)。结果表明,E.canis是当前的优势流行菌株,且广泛存在并寄生于各类动物的蜱虫中,通过蜱虫叮咬进而感染多种动物;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进行E.canis的流调、疫苗的研发、杀虫等来阻断埃里希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1流行病学 犬埃利希氏体病是由蜱传播的犬埃利希氏体引起的败血症为特征的传染病。家犬、野犬和啮齿动物是犬埃利希氏体的宿主。各种不同性别、年龄、品种的犬都能感染此病,通常认为血红扇头蜱是主要传播媒介。在幼蜱和若蜱叮咬病犬时,可获得病原体。这些蜱蜕皮发育为成蜱后,通过吸吮作用再将所携带的病原体传染给健康犬。有人曾用电镜、光镜和荧光显微镜检查蜱的卵巢,未见到犬埃利希氏体。  相似文献   

17.
付淼  谭志文 《警犬》2011,(2):22-23
犬埃利希氏体病是一种由立克次氏体——犬埃利希氏体所引起的犬血液病。犬埃利希氏体病又称犬热带性泛血球减少症,是一种以各类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血象异常、出血、消瘦、多数脏器浆细胞浸润和骨髓造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犬传染性败血性血液疾病。本病藉由蜱虫传播感染。多发于7~9月份,据专业文献资料报道,在品种方面,德国牧羊犬对这种病易感且有较高的死亡率。由于感染该病时的临床症状不具特异性,往往不易诊断。  相似文献   

18.
通过检测犬血液中心丝虫共生体-沃尔巴克氏体DNA,了解海南海口犬心丝虫的自然感染及沃尔巴克氏体的基因分型情况。随机以海南流浪狗中心和海口市宠物医院的60只家犬作为指示动物,使用真空采血管抽取家犬全血,应用PCR扩增犬血中犬心丝虫沃尔巴克氏体丝状热敏感蛋白基因(fts Z基因)片段以检测心丝虫感染犬外周血液中的沃尔巴克氏体DNA,然后对阳性片段进行测序,并将所测序列与Gen Bank中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60只家犬血液,其中发现3只犬为心丝虫沃尔巴克氏体阳性,阳性率5.0%。系统发育树对比结果显示,海口犬源犬恶丝虫沃尔巴克氏体与来自中国成都犬恶丝虫沃尔巴克氏体的fts Z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同时,显示不同宿主和不同地区的犬恶丝虫沃尔巴克氏体形成一个支系。  相似文献   

19.
<正>十七、据说国外有一种犬埃利希氏体病,请介绍一下.答:犬埃利希氏体病主要发生于非洲、印度、斯里兰卡、美国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在我国尚无报道.常与巴尔道氏体病、锥虫病、巴贝西虫病合并发生.特征(1)犬埃利希氏体属立克次体.寄生于感染动物的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内,形成球状体小集落.小体呈球状、椭圆形多种形态,姬姆萨染色呈青色.血红扇头蜱是传播宿主,通过蜱卵及各发育期感染蜱传播,并可在蜱体内存活155天.(2)犬科动物有感染性,易感性更高.病犬临床恢复后至少带菌29个月以上,成为重要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并可在诱发因素作用下复发.(3)主要症状是周期性发热,呕吐,排出粘膜性鼻液和眼分泌  相似文献   

20.
犬血巴尔通氏体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血巴尔通氏体病是由血巴尔通氏体引起的以免疫介导性红细胞损伤,导致犬贫血和死亡为特征的疾病。目前该病在嘉兴地区犬类中发病率很高,病程长,很难完全治愈,容易复发,且存在普遍隐性感染的现象。根据对嘉兴市精灵宠物门诊统计,从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门诊犬461条,犬血巴尔通氏体病的感染率在95%以上,星发病状态的141条,占30%以上;而隐性感染的有227条,占50%;死亡11条,占发病的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