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我四岁的时候,妈妈进入宁波茶文化促进会工作。从那时起,妈妈总喜欢在家里泡茶、玩壶。受妈妈的影响,我也常常喜欢坐到妈妈的泡茶台前玩那两把小壶,泡泡茶。  相似文献   

2.
葛新 《上海茶叶》2006,(3):32-33
长期以来,我们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时,往往把长城,兵马俑到丝绸、瓷器、京剧,甚至剪纸、皮影等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这些载体虽然五彩缤纷、目不暇接,但眼花缭乱、缺乏中心,我认为五千年博大精深琳琅纷呈的中华文化必须提炼它的精华,寻找出它的核心,打造出它的品牌。中华文化的代表到底是什么,这就是大紫砂文化,即紫砂壶文化同茶文化凝聚而成的大紫砂文化,它是中国文化的龙头,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文化的灵魂,中国文化的根脉。  相似文献   

3.
因酷爱紫砂文化,尤其对闻名中外的紫砂壶艺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4.
傅军 《上海茶叶》2009,(3):47-48
在明朝晚期的江南.由于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商品流通的空前活跃,从而致使商业文化日益多姿,异彩纷呈。随之,民间手工业也日趋繁荣。在当时,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再加上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曾一举夺得了“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之美誉。其实,这也是紫砂陶与其他紫陶区别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16日是我们上海市茶叶学会创建人之一,第二届理事长钱梁先生仙逝15周年纪念忌日。 钱梁先生一生事茶,一生许茶,他曾为振兴中华茶业、上海茶业的发展和上海市茶叶学会的创建作出了功不可没的卓越贡献,受到全国茶界,上海茶人同心称赞。为纪念、学习、弘扬、传承钱老的警默默地无私奉献,为人类造福”的“爱国、奉献、团结、创新”的茶人精神。在学会成立25周年之际,特选登了台湾茶人范增平教授撰写的回忆录《钱梁——毕生致力振兴中华茶业的典型》的纪念文章,共同缅怀老茶人钱梁先生,不负先人期望,把上海市茶叶学会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初,姚先生在上海的江西南路开了一家“义丰壶庄”,那地方离城隍庙不远。记得当时壶庄经营的品种主要是咖啡茶具。当时,上海的住房特别紧张,然而,几乎每家新婚夫妇狭窄的婚房内都安放了一只小巧的装饰柜.而柜内少不了陈列着一套瓷器的咖啡茶具,以此作为新房的一个靓点。因此,当时的咖啡茶具的生意特别红火。  相似文献   

7.
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在全要素生产框架下,结合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构建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应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天津市2002-2013年生态文明建设效率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传统DEA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以人为本基本原则构建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评价方法的综合应用在评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方面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所得评价结果亦能够反映出被评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真实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市茶叶学会成立25周年之际,喜逢谈老百岁华诞,为庆贺德高望重、世界闻名、中国遗传学奠基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我们上海市茶叶学会的名誉理事长谈家桢院士百岁华诞,学会特邀请著名记者、画家、设计师戴逸如、杨关麟两位专家冒着酷暑赶编出版了一本《谈老和上海茶人在一起》的小画册,作为上海茶人的一点心意,敬献给谈老与广大会员共庆“双喜”。  相似文献   

9.
杭州的文明史,如果从跨湖桥文化算起,已经有8千年时间,杭州建城也有2226年历史,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城市竞争力居全国大中城市第5。杭州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与茶有着不解之缘,至今仍然是全国重要的茶产地、消费地和集散地,理应在倡导“茶为国饮”中发挥重要作用。杭州的优势和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呼和浩特市清·绥远古城城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应对其进行科学地 保护和利用。遗址公园规划考虑历史环境与城市空间的结合,将城墙遗址整合到城市的空间 发展中,构筑了公园“两带、四廊、八景点”的景观结构,创造现代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特色相互 交融与契合的城市文化景观结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更严峻的挑战。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城市转型,对城市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进行重大调整。本文在分析资源型城市克拉玛依面临的“四个单一”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克拉玛依经济转型的主要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关于贫困地区贫困文化问题的探讨——以西海固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西海固地区为例 ,分析探讨了在当地环境和文化相互作用的因果机制下贫困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及其对贫困维持的重要作用 ,指出这一文化的核心——当地农户安贫知命、自我均衡的心态与思想观念 ,是使中国贫困农村长期无法摆脱贫困的根源所在 ,并初步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大众旅游的加速推动下,南锣鼓巷等历史文化街区同质化、商业化等旅游发展相关问题逐渐显露,游客满意度持续走低。研究从旅游凝视理论角度切入,以游客为观察主体,分析旅游者凝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影响过程。综合运用现场调查和网络评价等截面数据与历时数据,结果证实凝视关系中的游客一方拥有更大的权利,推动了南锣鼓巷"符号情境"的转变;标志符号的强化与筛选作用明显,产生形象撕裂和主客间消极互动;另外游客的消极评价在旅游凝视中主要体现为对"符号收集"的不满。  相似文献   

14.
基于SPSS相关分析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全国范围内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所在的33个地级行政单元短途短时旅游客源发展的社会经济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对比评价其市域尺度范围内的客源潜力情况,结果发现,由中小文化旅游城市空间分布所形成的地理区位条件并不是决定中小规模城市客源潜力大小的唯一原因,中小规模旅游城市内部的交通可达性、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全市非农业人口等经济社会指标也是中小文化旅游城市客源潜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各区位的中小文化旅游城市应结合自身的旅游发展现状,厘清影响本地客源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从城市内部的交通通达性、城市外部的旅游可进入性、区域之间的旅游合作等多个角度寻求客源挖掘和旅游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16.
湿地类型与格局对城市发展取向的制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地理综合体和水陆复合生态系统,为城市提供了发展空间,并成为城市生态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湿地蕴涵强大的综合功能,不仅为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而且城市湿地类型和格局对城市发展的取向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湿地类型制约城市性质的形成,湿地格局制约城市景观生态结构及城市发展的取向;在对城市资源与环境的支持上,不同湿地类型的城市表现出不同特征,河流-海洋湿地融汇格局有利于城市向顶极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对"鄂尔多斯模式"进行了综合评判与深刻反思。在对"鄂尔多斯模式"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失衡、生态环境代价沉重、人民收入水平低下等问题进行了梳理的基础上,对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挖掘。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市煤炭开采规模无序扩张导致资源环境代价沉重,产业层次低下导致全市高产出与低收入之间矛盾突出,而科技...  相似文献   

18.
当前对于城市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内涵、景观价值等挖掘尚不深入,价值评价标准并不完善、合理,在实际问题出现时,并不能提供很好的指导。在此背景下,以北京市北海团城古树"遮荫侯"为例,从历史文化价值、景观价值、生态价值三个方面构建古树名木综合价值货币化评估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三方面价值重要性的比例关系,采用回归分析法、9分位比率法、调整系数的确定方法计算历史文化价值,并根据三方面价值重要性的比例关系,来间接对景观价值、生态价值进行量化,三方面价值相加,即为最终要得到的古树名木综合价值。结果显示:历史文化价值、景观价值、生态价值三者重要性的比例关系为11.84:3.28:1,历史文化价值的评估值为3037680元,景观价值的评估值为841519元,生态价值的评估值为256561元,综合价值的评估值为4135760元。评估结果可为北京市古树名木管理保护的投入、损失案件的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精明增长”的城市空间扩展——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明增长"是美国应付城市蔓延提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然而,我国城市在空间扩展中也出了不同程度的蔓延。本文在分析兰州城市人口增长、产业和空间扩展现状基础上,指出了兰州城市在空间拓展中出现的问题,借鉴"精明增长"理念为兰州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视角的陕西省资源环境压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区域资源环境压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了基于足迹家族的资源环境压力评价体系,并用于陕西省的资源环境压力评估.结果表明,1990-2013年陕西省生态压力由中下(Ⅱa)降为较低等级(Ⅰb),GHG排放由较低(Ⅰb)升为中上等级(Ⅱb),水资源压力由中上(Ⅱb)降为中下等级(Ⅱa),资源环境压力由1990的中下(Ⅱa)波动降至2003年的很低(Ⅰa),再波动升至2013年的中下等级(Ⅱa).空间上,西安和渭南的生态压力很高(Ⅲb),咸阳和延安较高(Ⅲa),铜川中上(Ⅱb),榆林、宝鸡和安康中下(Ⅱa),汉中和商洛较低(Ⅰb);陕北(榆林和延安)和铜川的GHG排放很高(Ⅲb),西安较高(Ⅲa),成阳中上(Ⅱb),渭南中下(Ⅱa),宝鸡和汉中较低(Ⅰb),商洛很低(Ⅰa),安康属碳汇(Ⅰs);陕北和除宝鸡以外的关中地区(西安、咸阳、宝鸡、铜川和渭南)的水资源压力很高(Ⅲb,),宝鸡中下(Ⅱa),商洛较低(Ⅰb),汉中和安康很低(Ⅰa);陕北和西安的资源环境压力很高(Ⅲb),铜川、渭南和成阳较高(Ⅲa),宝鸡较低(Ⅰb),陕南(商洛、安康和汉中)很低(Ⅰa).降低陕西省资源环境压力的制约因素是GHG排放的快速增高.严守耕地资源红线和依靠农业高新技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强森林保育及坚持绿色发展,是提高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