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冻害是造成油菜减产的重要因素,防御冻害是双低油菜秋发栽培夺取高产的关键。要确保双低油菜安全越冬,除选用抗寒性强、高产、稳产的中晚熟品种外,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双低油菜自身的抗寒能力,防御冻害,显得尤为重要。河南社旗县农技中心指导农民防治油菜冻害的作法是:  相似文献   

2.
豫南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带过渡性气候类型,适宜双低油菜的种植,但该地区主要以稻茬田油菜种植为主,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双低油菜平均产量不高。本文首先分析了豫南地区稻茬田油菜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然后根据当地实情从选种、晒田、播种、管理、收割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双低油菜的栽培技术,重点介绍了稻茬田油菜的种植、移栽和田间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双低油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南地区于2001年被农业部列为“长江双低油菜开发带”后,双低油菜发展迅速,每年种植面积在26.7万公顷以上,双低油菜生产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研究双低油菜常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有效防治,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豫南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带过渡性气候类型,气候湿润,温暖多雨,四季分明,比较适宜油菜的生长发育。此地区双低杂交油菜自推广以来,面积逐年增加,目前达15万hm2以上,出现了不少单产250kg/667m2以上甚至300kg的高产典型,然而豫南地区双低杂交油菜生产的总体产量水平却不高,一般平均单产在130kg左右。  相似文献   

5.
油菜是河南省的主要油料作物。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选育的优质双低油菜杂交种 10 87不仅品质达到国家对优质油菜出口的要求 ,而且丰产稳产性好 ,抗病耐湿性强 ,不育系性状稳定 ,不育度高 ,父本恢复系花粉量大 ,制种产量高。 10 87适宜在豫南油菜主产区和淮河流域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豫南稻茬区作为全国油菜的主产区之一,近几年由于受种植习惯、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影响,油菜种植面积难以扩大。笔者结合多年的研究与生产实践经验,针对限制当地油菜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和群众种植习惯,提出了豫南"稻-油"轮作区双低杂交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谨供参考。一、豫南"稻-油"轮作区油菜生产情况(一)区位优势豫南"稻-油"轮作区主要包括信阳市、驻马店市的正阳县、确山县、泌阳县、新蔡县及南阳市的桐柏县、新野县、唐河县、邓州县,常常年种植面积为20万~25万hm^2。  相似文献   

7.
1、双低油菜高产保优栽培的途径与健壮标准 豫南"双低"油菜主要为水稻的后茬作物,栽培上主要有育苗移栽和大田直播两种模式。高产栽培途径:选用良种,适期早播,培育壮苗,促进秋发,确保春壮,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壮苗标准:达到"三个六",即苗高6寸(20cm),绿叶6片,根颈粗6mm。同B寸无病虫,无高脚,无曲根,不抽薹和生长整齐一致,苗龄35-40天。秋发的标准:越冬前(12月底)单株有9-10片绿叶,其"开盘"直径达30cm以上。达到秋发春苗壮,冬前大蔸子,春后大棵子,夏收大角子。  相似文献   

8.
豫南地区双低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总结了豫南地区双低油菜苗期和蕾薹至扬花灌浆期易发生的病虫害如病毒病、猝倒病、菌核病、霜霉病、蚜虫等的发生症状,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该地区油菜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豫油5号是河南省农科院棉油所选育的雄性不育三系双低油菜杂交种,1998年4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获国家“攻关后补助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由于其适应性强、产量高、抗逆性好而成为豫南发展双低油菜的主推品种。为了加快豫油5号的推广应用,现将其产量性状  相似文献   

10.
豫南地区是我国双低杂交油菜主产区之一,也是我省油料“倍增计划”项目重点实施区域。为了更好地挖掘优质油菜增产潜力、提高种植优质油菜的效益和油菜籽的品质,在目前油菜生产技术水平条件下。实行种植区域化、品种优良化、密度合理化、施肥配方化、管理科学化等关键技术措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2225AB以双低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98-116AB中优良不育株为母本,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株系2225作杂交父本,通过杂交、回交和兄妹交选育成功的高油分黄籽双低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黄籽不育系2225A的叶色浓绿、叶片较厚、抗寒性强,冻害指数8.5.该不育系群体的黄籽株率和黄籽频率均达100%,芥酸平均含量低于0.5%,硫甙含量低于20umol/(g·饼),含油量在45%左右,最高可达49.94%,恢复源广.  相似文献   

12.
豫南地区是我国双低杂交油菜主产区之一,也是我省油料"倍增计划"项目重点实施区域.为了更好地挖掘优质油菜增产潜力、提高种植优质油菜的效益和油菜籽的品质,在目前油菜生产技术水平条件下,实行种植区域化、品种优良化、密度合理化、施肥配方化、管理科学化等关键技术措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实现双低油菜保质高产栽培及其产业化开发,首先必须强化种子市场管理,全面实现油菜品种双低化;同时要强化以秋发冬壮为中心的栽培技术,具体来讲,必须做到六个坚持:  相似文献   

14.
“双低”优质油菜是指低芥酸、低硫苷的油菜品种,发展“双低”优质油菜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双低”优质油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许多农户与油料加工企业签订了“双低”优质油菜的订单种植。为保证油料品质,在生产中达到“优质”高产目标,应注意以下  相似文献   

15.
为稳定水稻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种植效益,经过两年试验,探索双低油菜配中稻,蓄再生稻的"油稻再"两种三熟高产高效模式。介绍了该模式下双低油菜、杂交中稻、再生稻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江淮流域的稻田适合于一年两熟稻———麦、稻———油、稻———肥耕作制度。本区域雨水充沛,稻田位于低洼地带,排水不畅,冬播难度较大,部分稻田一年只种一季水稻,造成光、温、水、土资源的浪费。如本区信阳市稻田面积30万公顷,稻茬油菜不足15万公顷,小麦绿肥种植面积很小,差不多有一半稻田冬季空闲,有些虽已复播油莱,但因掌握不好节令,耕作管理粗放,造成广种薄收,影响着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开发带的形成。稻茬油菜的主要障碍是:水稻腾茬迟,整田耗工费时,油菜适播期短,地下水位高,土壤渍水,冬季冻害等。针对障碍因素,因地制宜改革耕作制度,即…  相似文献   

17.
正1和政"双低"油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和政"双低"油菜产业在傅廷栋院士的指导下,有了跨越式的发展。至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平均亩产达到到210公斤,全县油料总产量达到3150万公斤,年增加农民收入1.4亿元。双低油菜种植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油菜产业已成为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和政县"双低"油菜产业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  相似文献   

18.
豫南地区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是豫南地区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农田杂草区系和杂草植被分区中处于第四Ⅳ区第Ⅳ1亚区。该文以固始县为例,阐述了杂草分类及危害,提出了豫南水稻、小麦和油菜田间杂草的分布发生及化学防除技术。  相似文献   

19.
2008年贵州持续凝冻对油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选育抗冻性强的优质油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调查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等3种类型油菜的冻害情况,并通过醋酸洋红染色法,分别对3种油菜冻害后的花粉活力作了研究。[结果]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都是三级冻害的植株最多,冻害率分别达到41.6%和35.0%,但白菜型油菜四级冻害植株率大于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以二级冻害植株为主,冻害率达到41.3%。甘蓝型花粉中具有活力的花粉数最高,81%的花粉具有活力;芥菜型次之,有活力花粉数为78%;白菜型最低,有活力花粉数为61%。[结论]3种类型油菜的抗冻性表现为甘蓝型>芥菜型>白菜型。  相似文献   

20.
从新县油菜生产发展情况来看,双低油菜播种过早,容易造成旺长,越冬期间抽薹,极易受冻而导致减产;播种过迟,秋冬季寒潮来临前,苗小、苗弱,抗寒性差,遇寒潮突袭,也易受冻伤苗死苗,为了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本文特对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品种选择优良品种是油菜单产的关键。新县宜种适应性强、高产优质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华油2790"。二、播期与栽培方式前茬为芝麻、花生、大豆的田块,腾茬早、易耕整,可于9月下旬进行直播。前茬为水稻的,收获晚,耕整困难,可采用免耕直播法,也可育苗移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