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三氯乙烯(TCE)和四氯乙烯(PCE)对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土壤呼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TCE、PCE对小麦叶绿素的合成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TCE、PCE对小麦叶绿素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31.81和106.08mg·kg-1,说明PCE毒性大于TCE。TCE≥4.00mg·kg-1和PCE≥3.00mg·kg-1对土壤呼吸率都表现出了抑制作用,抑制率大小和浓度有关,浓度越大,抑制率越大。TCE和PCE对土壤呼吸率的抑制是暂时的,随着时间延续,土壤呼吸率会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2.
过碳酰胺对土壤中三氯甲烷和四氯乙烯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土培试验手段,研究了1种酸性土壤中施入过碳酰胺后对三氯甲烷(TCM)和四氯乙烯(PCE)的降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过碳酰胺对土壤中TCM和PCE都有一定的降解,且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过碳酰胺对TCM和PCE的降解效果逐渐增加.8周后TCM和PCE的降解率分别为23.91%和87.83%,说明过碳酰胺对TCM的降解效果差于对PCE的降解.随着过碳酰胺质量浓度的增加,TCM和PCE的降解效率提高,但过碳酰胺质量浓度较大时,过碳酰胺的有效利用率会降低.100 mg·kg-1的Tween80的存在会抑制过碳酰胺对土壤中TCM和PCE的降解.  相似文献   

3.
以菲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采用水培体系,研究了毛茛(RanunculusjaponicusThunb.)对富营养化水中菲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供试植物(毛茛)对水中菲有很好的修复效果,168h后,水中菲去除率达82%;与无植物对照相比,毛茛作用下菲的降解速率常数(K)增大96.7%,半衰期则缩短49.2%。毛茛明显吸收水中菲。实验条件下,0~168h,毛茛的菲含量先快速升高,48h时菲含量达到峰值(117.4mg·kg^-1),而后趋于降低;0~168h,毛茛对水中菲的富集系数(PCF)则先升高而后趋于稳定。与无植物对照相比,毛茛对水中菲去除的促进作用主要来自植物本身的积累和代谢,而微生物的贡献甚微。同时,实验条件下,毛茛对水中氮(N)、磷(P)等也有很好的修复效果,168h后,水中N的去除率达89.6%,P元素则未检出。  相似文献   

4.
紫外线胁迫对棉铃虫成虫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紫外线胁迫与棉铃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及羧酸酯酶(CarE)活性之间的关系,分析比较了两种酶活性在紫外线照射不同时间(0min,30min,60min,90min)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棉铃虫经过紫外线照射不同时间后,体内的AChE活性均有所降低,且在30min时达到显著水平;紫外线照射对棉铃虫体内的CarE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紫外线30min、60min和90min CarE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紫外光对印楝素A及同系物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紫外照射对印楝素A、6-deacetylnimbin、6-deacetylsalannin、nimbin和salannin 5种同系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外光持续照射48 h后印楝素A及同系物已基本完全降解,降解率基本达到99%以上.说明印楝素A及同系物属于很容易降解的物质.  相似文献   

6.
硫化亚铁去除水中TCE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  杨琦  刘争  陈海  李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06-12609
[目的]以地下水中常见氯代烃污染物三氯乙烯(TCE)为目标污染物,采用自制硫化亚铁(FeS)作还原剂,探讨两种物质的反应情况.[方法]在厌氧环境下,通过批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硫化亚铁降解TCE的反应动力学并探讨反应机理.[结果]在50℃下,污染物初始浓度为20 mg/L,硫化亚铁浓度为10 g/L,反应48 h后,TCE的去除率可达到80%.硫化亚铁降解TCE的反应符合伪一级动力学反应,反应速率常数(K)为0.032 8 h-1,半衰期为21.13 h.对比试验结果显示,12 h后硫化亚铁吸附TCE达到吸附/解吸平衡,之后TCE的去除以化学降解为主.[结论]硫化亚铁对TCE有一定的降解和吸附作用,反应的主要产物为乙炔.  相似文献   

7.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固体废物中挥发性卤代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固体废物浸出液中32种挥发性卤代烃的检测方法,并且对各项目的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及回收率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4种农药对水中咪鲜胺光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仪建立了水中咪鲜胺残留量的分析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4种常用农药(三唑磷、氯氰菊酯、碘甲磺隆钠盐和抗蚜威)对水中咪鲜胺光化学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水中的咪鲜胺可用石油醚∶丙酮(9∶1,V/V)混合液提取,提取液经浓缩后用正己烷定容,GC-ECD(Ni63)检测;当添加浓度为0.027、0.054、0.108、0.216mg·L-1时,添加回收率为89.77% ̄102.65%,变异系数为3.82% ̄4.85%,最小检出量为1.08×10-11g,最小检出浓度为0.0027mg·L-1。②三唑磷、氯氰菊酯、碘甲磺隆钠盐能抑制水中咪鲜胺的光化学降解,抑制作用的大小顺序为:碘甲磺隆钠盐垌氯氰菊酯>三唑磷,而且抑制作用的强弱还与这3种农药在水中的浓度成正相关。③抗蚜威能加速水中咪鲜胺的光化学降解,说明抗蚜威具有光敏化作用,而且光敏化作用的大小与水中抗蚜威的浓度成正相关。试验结果说明不同种类的农药对咪鲜胺的光化学降解有不同的效应,因此,在评价咪鲜胺的生态环境行为与效应时,不仅要了解咪鲜胺自身的特点与性质,还应充分考虑实际环境中共存农药等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紫外线分别辐照菇蕾期、成熟前期和成熟期的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中维生素D2的含量.结果发现,未经紫外照射时,菇蕾期、成熟前期和成熟期的鸡腿菇菌盖中均未检测到维生素D2,但在各时期的鸡腿菇菌柄中维生素D2含量较高,其中成熟前期的维生素D2含量达3.473 1 μg/g.经紫外线辐照处理后,鸡腿菇的菌柄和菌盖中的维生素D2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成熟前期的菌盖和菌柄中含量最高,分别为23.309 3 μg/g和22.858 5 μg/h.紫外线辐照可以提高鸡腿菇中维生素D2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UV-B(280nm~320nm)、UV-A(320nm~390nm)和蓝光(390nm-500nm)经不同光受体和信号传递途径控制植物发育的各个方面。已知的蓝光/UV-A受体有隐花色素CRY1和CRY2,向光性受体有趋光素。氧化还原过程在隐花色素和趋光素信号转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专一的UV-B光受体尚未被鉴定出,存在许多可能的UV-B信号传递途径.拟南芥查尔酮合成酶(CHS)的紫外光和蓝光转录调控成为研究热点。光受体突变体实验表明存在不同的UV-A/蓝光和UV-B光感知系统调控CHS的表达。拟南芥细胞悬浮培养物实验表明UV-B和CRY1信号传递途径在动力学上和药理学上不同。影响诱导CHS转录的启动子元件和转录因子现已被鉴定出。UV-B、隐花色素和光敏色素信号传递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调控CHS表达。UV-B途径与UV-A/蓝光途径的协同相互作用使CHS最大量表达。另外,专一的光敏色素经不同的增强和相巨作用正调控CRY1途径,负调控UV-B途径。  相似文献   

11.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沿海城市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飞速的经济发展、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以及有机氯农药的历史使用等原因,使得广东省内环境介质受到持久性卤代烃和重金属污染,这些污染物最终主要通过食物影响到处于生物链终端的人类.本文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经济较发达的12个沿海城市居民的膳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膳食营养状况.同时,结合该地区食物中持久性卤代烃和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对居民通过食物摄入的污染物进行人体暴露水平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沿海城市居民对蛋类、豆制品、乳品及水果的消费量均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而蔬菜、禽肉和谷物的摄入量却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与国家推荐摄入量相比,居民对蔬菜的摄入量仅为推荐量的一半,乳品的摄入也明显偏低.若以每标准人为单位,广东省沿海居民日均摄入能昔低于全国平均值,占参考摄入量的90%,视黄醇、硫胺素、核黄素的日均摄入量也低于我国推荐值,而蛋白质和脂肪的日均摄入量则明显超出推荐值.而且,广东省沿海城市居民每日通过食物对持久性卤代烃的摄入量没有超过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规定的每日允许摄入量.讨论了膳食中铅、砷、镉、铬4种金属的人体暴露情况,金属铅、砷和铬的暴露水平处于安全线内,但是金属镉的日均摄入量与FAO/WHO规定的最大耐受量相同.  相似文献   

12.
植物中紫外光及蓝光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拟南芥为例,简要论述了近年来有关紫外光及蓝光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着重从CHS基因表达的调节、UV-B和UV-A/蓝光光信号转导途径研究及其相互作用等小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一株鞘氨醇单胞菌GY2B以菲和其他芳香化合物为惟一碳源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GY2B对10和60mg·L^-1初始浓度的菲,分别在24和60h几乎降解完全,而对230mg·L^-1初始浓度的菲,48h的降解率达到70%左右。此后菲浓度基本不再减少,到120h仍有大量的菲残留。计算表明,菲的初始浓度和菌株的比生长速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了高初始浓度的菲样品中会积累大量的中间产物1-羟基-2-萘酸。菌株GY2B降解水杨酸、1-羟基-2-萘酸和萘的过程中检测到2-羟基粘康酸半醛的吸收峰,该菌可能通过相同的途径降解这3种化合物。试验还证实菌株GY2B降解菲的过程也有2-羟基粘康酸半醛这种中间产物,更加明确了菌株GY2B先通过水杨酸途径,再经过邻苯二酚间位途径来降解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