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目的]利用从藏灵菇中筛选的产胞外多糖(EPS)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研究提高多糖产量的环境因素;[方法]针对主要影响胞外多糖合成的四个因素,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高产胞外多糖的优化发酵条件;[结果]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12h;培养基起始pH为6.5;接种量为5%;[结论]在此优化条件下,胞外多糖的产量是优化前的1.39倍.  相似文献   

2.
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酸菜汁和生鲜奶中筛选出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L3,应用苯酚一硫酸法测定其胞外多糖的产量.分别改变基础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发酵温度、时间、pH等条件,探索其对乳酸菌L3胞外多糖生物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和蛋白胨分别是乳酸菌产生多糖的良好碳源和氮源.该菌株胞外多糖的最佳生物合成条件为:初始pH值6.5,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4h,此条件下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量为108.49mg·L-1.  相似文献   

3.
干酪乳杆菌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翠平  王荫榆  吴正钧  郭本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579-2580,2609
[目的]分离纯化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胞外多糖,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使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将干酪乳杆菌LC2W产粗多糖分级纯化,并对所得单一组分进行Sepharose CL-6B和高效液相分析。[结果]分离纯化干酪乳杆菌胞外多糖得到3个组分:G1、G2、G3,分别为粗多糖质量的21.33%、33.53%、29.67%,总回收率为84.53%。G1、G2为中性多糖,Sepha-rose CL-6B和高效液相分析表明,其都是均一组分,平均分子量分别为6.65×105、1.01×104Da。[结论]为今后更深入研究乳酸菌产胞外多糖的结构和生物活性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富源泡菜为原料,利用平板涂布、划线分离及菌落拉丝等方法筛选出富源泡菜中产胞外多糖菌株。将得到的菌株进行培养,采用三氯乙酸除蛋白、减压浓缩、乙醇沉淀及冷冻干燥等方法制备胞外多糖,并对不同菌株产胞外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筛选出产胞外多糖含量最高的菌株。将此菌株进行菌落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经鉴定,该菌株与德氏乳杆菌的同源性相似度最高(99%),并且与AB911513.1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train:JCM 8671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由此可将此菌株鉴定为德氏乳杆菌,并命名为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H-3。分离出的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可为研究、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提供原料以及为后续胞外多糖的工业化制备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新疆维药阿里红液体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新疆稀有药用拟层孔菌阿里红(Fomes officinalis Ames)液体发酵生产胞外多糖最佳实验室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光照、培养基初始pH、装液量、培养温度、转速、培养方式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采用YM发酵培养基,起始pH 6.0,培养温度20℃,装液量75 mL/500 mL三角瓶、摇床转速180 r/min,在避光条件下,采用间隔时间为4 h的静置震荡交替培养.[结论] 采用最佳发酵工艺,经12 d发酵,发酵液中菌丝体干重和胞外粗多糖可分别达1.36和1.60 mg/m L.  相似文献   

6.
兰蓉  杨国伟  吴志明  苑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179-7181
[目的]对鸡腿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筛选及优化。[方法]以鸡腿菇为供试材料,胞外多糖和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鸡腿菇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进行筛选及优化。[结果]鸡腿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2.0%,酵母膏0.75%,CaCl0.2%;鸡腿菇液体发酵产菌丝体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2%,酵母膏0.75%,KH2PO4 0.2%;鸡腿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和菌丝体的最佳发酵条件均为:起始pH值7.0,接种量20.0%,装液量120ml,培养天数6d;[结论]该研究为鸡腿菇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瑞士乳杆菌接种量、发酵时间对pH值即酸度的影响,果胶、大豆多糖添加量对褐色乳酸菌饮料黏度以及感官的影响;并以离心沉淀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大豆多糖添加量、pH值对大豆多糖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量接种量时瑞士乳杆菌发酵速度明显快于干酪乳杆菌,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与果胶相比,以大豆多糖为稳定剂的乳饮料黏度更低,感官评定结果最佳;大豆多糖在褐色乳饮料中的稳定作用受添加量与pH值影响较大,添加量为4.0~4.5 g/L,pH值为3.60~3.75可以获得较好的稳定性及口感。  相似文献   

8.
李慧  兰时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100-8102
[目的]研究黑木耳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条件。[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碳源、氮源、无机盐、培养温度、初始pH、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对黑木耳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4%、豆饼粉0.7%、KH2PO40.4%、MgSO4·7H2O 0.5%、CaCO30.3%、棉籽壳粉1%;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0、温度28℃、接种量10%(V/V)、装液量90 ml(250 ml三角瓶)、发酵时间6 d,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可达4.835 g/L。[结论]该研究为黑木耳胞外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北冬虫夏草固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条件。[方法]采用固体发酵法培养北冬虫夏草,研究碳源和氮源种类、酵母粉含量、KH2PO4含量、初始pH值、接种量、种龄及发酵时间对北冬虫夏草发酵产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表明,最佳的发酵条件为:大米∶米糠=90∶10,酵母粉1.0%、KH2PO40.25%、初始pH 6.0、种龄4 d、接种量8%(V/W)、温度28℃、固水比1∶1(W/V)、发酵时间6 d。在此发酵条件下,北冬虫夏草胞外多糖产量达38.625 mg/g.干基。[结论]该研究为开发新型动物保健饲料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以自然发酵的传统酸面团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优势乳酸菌进行分离及鉴定,并评价其产酸性能。结果表明:共筛选到7株乳酸菌,经形态学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面包乳杆菌1株、短乳杆菌1株、植物乳杆菌3株、白面粉乳杆菌2株;供试乳酸菌的产酸能力具有菌种及菌株特异性,其中植物乳杆菌L2-2产酸能力最强,37℃发酵24 h发酵液pH值可达3.81。  相似文献   

11.
Lactobacillus casei AST18抗真菌特性及其在酸奶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来源于中国传统发酵制品中乳酸菌的抑真菌特性,研究其在酸奶贮藏中的抑制霉菌效果。【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7株具有抗真菌效果的乳杆菌发酵液中苯乳酸(PLA)含量,研究PLA与乳杆菌发酵液抗真菌活性的相关性。选取抑菌活性最强的菌株Lactobacillus casei AST18进行抑菌特性研究。Lactobacillus casei AST18分别以2%、4%、6%、8%接种量作为辅助发酵剂添加至酸奶发酵工艺中,成品酸奶贮藏期间,监测酸奶中霉菌生长状况,检测酸奶理化指标并进行感官评定。【结果】乳杆菌发酵液中苯乳酸含量与其抑真菌直径间相关关系不显著。Lactobacillus casei AST18发酵上清液经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处理后不影响其抑菌活性,而环境pH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显著,热处理可使其丧失抑菌活性。Lactobacillus casei AST18以 2%添加量作为辅助发酵剂应用在酸奶中可抑制霉菌菌丝生长和孢子生成,且对酸奶产品风味、感官品质无显著影响。【结论】Lactobacillus casei AST18具有较好的抑制霉菌生长能力,应用在酸奶中具有显著的防霉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产虾青素菌株CHU-R进行鉴定,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为虾青素的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对产虾青素菌株CHU-R进行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鉴定;以菌株CHU-R菌体生物量和虾青素产量为考察指标,对CHU-R菌株的碳源、氮源、微量元素等培养基成分及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装液量、蔗糖含量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优化条件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培养基组分。【结果】CHU-R为乳杆菌。CHU-R菌株培养基中的适宜氮源为铵盐和尿素;碳源为蔗糖和葡萄糖;培养基中缺少Fe2+不利于菌体生长和虾青素积累。CHU-R的适宜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0 mL/L,装液量50 mL/L,初始pH值7.0~7.5,发酵温度26~30 ℃,发酵时间48~72 h,在此条件下,菌株CHU-R菌体生物量和虾青素产量均较高。【结论】乳杆菌CHUR在优化培养条件下能够得到产量较高的虾青素,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向日葵黑茎病菌Phoma helianthi Taberosi生态适应性中的营养和培养条件进行研究,以期建立常规生物学检测方法,以便采取有效检疫处理措施.[方法]不同营养和培养条件下(包括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酸碱度、光照),对该菌培养7 d,测量其菌落直径大小和观察其生长状况.并用SPSS 12.0软件进行相应的计算处理、统计分析.[结果]向日葵黑茎病菌在PDA、HL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在WA培养基上生长较慢.该病菌能充分利用可溶性淀粉和硝酸钾.在温度4-32℃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适宜生长的PH4.0-8.0,最适PH5.0-7.0;在全光照培养条件下有助于菌丝的生长.[结论]通过不同营养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知该病菌的最适生长条件,有助于对该病菌进行有效的检疫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离能够降解高氯·马拉硫磷的菌株,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以探寻高氯·马拉硫磷无公害降解方法。【方法】利用富集及驯化培养方法,从长期施用并受高氯·马拉硫磷严重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能够高效降解高氯·马拉硫磷的菌株;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鉴定的基础上,对其16S rDNA 序列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其对高氯·马拉硫磷的降解特性和最佳摇床培养条件。【结果】获得了1株能以高氯·马拉硫磷作为惟一碳源和氮源生长的菌株,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DNA 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其属于假单胞菌属;系统发育树显示,该菌株与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的相似性最高,为99.79%,因此确定其为荧光假单胞菌。该菌株最佳摇床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8.0,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24 h,培养温度30 ℃。在此培养条件下,培养2 d 的菌株对500 mg/L高氯·马拉硫磷的降解率达到67%。【结论】分离菌株对高氯·马拉硫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可试用于高氯·马拉硫磷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15.
胡萝卜类腊肠茎点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胡萝卜类腊肠茎点霉(Allantophomoides carotae)是作者在国内首次报道的新种。该病原引起胡萝卜斑枯病(新病害),生产损失巨大。本研究旨在探索该病原生物学特性。【方法】研究温度、酸碱度、光照、碳源、氮源对该病原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影响。【结果】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35℃,最适温度25℃;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是10~30℃,最适温度25℃;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是45℃ 30 min或50℃ 10 min;菌丝的致死温度是65℃ 30 min。该菌在pH 4~12范围内均能生长、产生分生孢子并萌发,菌丝生长的最适pH 8~10,孢子萌发的最适pH 7~9;该菌不能在以尿素和天门冬酰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但以麦芽糖、葡萄糖、乳糖、淀粉、甘氨酸、组氨酸和蛋白胨为碳源和氮源时,菌丝生长快、产孢量大;光照处理对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结论】初步掌握了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防治该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合理利用牧草资源,为新疆南疆地区畜牧业提供优质青贮,研究探讨了花果期盐穗木青贮后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同时为提高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筛选提供乳酸菌资源。【方法】以新疆阿克苏地区花果期盐穗木为原料制作实验室小剂量自然发酵青贮,在发酵第150天时对比青贮前后盐穗木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可溶性糖(WSC)、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变化,测定盐穗木青贮的pH、氨态氮(NH3-N)、乳酸(LA)、乙酸(AA)、丙酸(PA)和丁酸(BA)含量,并采用实验室纯培养方法结合生理生化分析,对青贮中乳酸菌的种类和形态学进行分类,通过葡萄糖发酵产酸产气试验、细菌微量生化反应碳源发酵试验、耐盐试验、耐酸试验和温度生长试验等生理生化试验对所筛选菌株进行研究。运用核酸 Blast技术,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对比,选择并下载与所测序列同源性最高的已知分类地位的菌种,与本试验所测菌株的序列一起,采用 Clustal 进行比对,用MEGA5.0绘制系统发育树,确定各菌株分类地位,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结果】与青贮前相比,由于乳酸菌发酵利用原料中的糖类物质导致青贮后盐穗木中的干物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同时在青贮发酵过程中盐穗木茎秆中难降解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被乳酸菌降解为易被利用的纤维,导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升高,青贮pH为4.250-4.286,乳酸含量为60.923-61.283属于优良品质青贮饲料的范围。从自然发酵盐穗木青贮中分离得到3株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1株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lactis)、2株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1株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1株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9株菌均能在pH4-7环境下能生长,在3.0%和6.5% NaCl条件下及10-45℃范围内生长,且生长状况良好,同时能利用D-葡萄糖、D-甘露糖、纤维二糖、D-甘露醇、D-果糖、蔗糖等多种碳源。其中,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产酸速率和生长速率较快,且具有很强的耐酸耐盐能力,在5-45℃范围内生长良好。【结论】将盐穗木制成青贮后其营养成分含量和发酵品质均处于良好水平,可将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这3株菌选作青贮饲料制作过程中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7.
不同乳酸菌发酵对桂圆肉中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乳酸菌种发酵对桂圆肉(干制的龙眼果肉)中游离态、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和单体酚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开发营养保健的乳酸菌发酵龙眼新产品提供参考。【方法】将桂圆肉打浆(料水比为1﹕1.5)后作为发酵基质,进行高温湿热灭菌,再分别接入7种不同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明串珠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干酪乳杆菌,菌浓度:8.0-9.0 lg CFU/mL),接种量为1%,在30℃下静置发酵48 h(pH 4.0-4.2),然后对发酵前后桂圆肉中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单体酚类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1ity of plasma,FRAP)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ption capacity,ORAC)两种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结果】7种乳酸菌发酵均能不同程度增加桂圆肉中游离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降低结合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桂圆肉游离态总酚含量增加0.4%-11.9%,结合态总酚含量下降14.4%-41.4%;游离态总黄酮含量增加2.8%-19.6%,结合态总黄酮含量下降19.6%-70.6%。但不同菌种对其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植物乳杆菌释放桂圆肉中结合态酚类物质的能力最强,使游离酚含量增加11.9%,结合态酚含量下降41.4%,游离态总黄酮增加19.6%,结合态总黄酮下降70.6%。不同乳酸菌发酵对桂圆肉中单体酚(没食子酸、丁香酸、表儿茶素、高儿茶酚、原儿茶酸、对香豆酸和异槲皮苷)含量影响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发酵后的游离态的没食子酸和高儿茶酚含量分别增加8.6%-69.8%和0.4%-29.5%,结合态的没食子酸和高儿茶酚含量分别下降80.0%-88.3%和45.6%-73.9%。而乳酸菌发酵后,桂圆肉游离态FRAP和ORAC抗氧化能力与发酵前相比也有显著提高(P<0.05),其中植物乳杆菌发酵后,游离态FRAP和ORAC抗氧化能力分别提高11.8%和59.1%。【结论】乳酸菌发酵能提高桂圆肉中游离态酚类物质含量,降低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同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植物乳杆菌在发酵桂圆肉的过程中,其释放结合态酚类物质的能力明显优于其他乳酸菌,其发酵后桂圆肉的抗氧化能力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优化氮源种类及碳氮比对阿魏菇液体种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阿魏菇液体培养过程中氮源种类及碳氮比的优化研究,为阿魏菇生理活性物质代谢、分析与提取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为野生菌种质资源的保护、菌株保存和驯化提供方法.[方法]选择6种有机氮源、2种无机氮源以及8个碳氮比梯度,采用液体培养技术通过菌球直径、菌球密度、菌丝生长量等生物量指标测定,反映阿魏菇液体培养的氮代谢特性.[结果]不同氮源种类及浓度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了阿魏菇液体种的生长.黄豆、黄豆芽是阿魏菇液体种培育的良好氮源,菌球密度分别达到26.67;和24.00;,是对照的145;和131;.其次是蛋白胨、酵母片,甘氨酸与硫酸铵、硝酸钾之间差异不显著,尿素是最差的氮源.2.5;黄豆芽和黄豆均可以获得阿魏菇液体种最高的生物量,是可以取代蛋白胨的有机氮源.适宜阿魏菇液体种生长的碳氮比是20∶1.[结论]阿魏菇液体种培养过程中存在氮源的选择性差异,天然有机氮源优于其他形式的各种氮源,同时氮源浓度的变化极显著影响了液体种的生产能力,阿魏菇液体种培育过程中对氮源浓度的要求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获得藏灵菇发酵奶发酵过程的优势菌,并开发出纯培养发酵剂替代藏灵菇进行这类新型发酵奶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将PCR-DGGE指纹技术和传统培养方法结合,对藏灵菇发酵奶中微生物种群结构进行研究。【结果】DGGE指纹图谱显示混合菌群中细菌有4条条带无对应的纯菌株,而纯菌株中有2株在混合菌群的图谱上没有相应的条带。通过对150株分离菌的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获得了8组乳酸菌和5组酵母菌,进一步的序列分析和相似性比较,确立了藏灵菇发酵奶中的优势菌为肠膜明串珠菌、乳酸乳球菌、开菲尔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克鲁维酵母,单孢酵母、啤酒酵母、假丝酵母发酵后期成为优势菌。【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分子生态的微生物高效筛选技术,为藏灵菇纯培养发酵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及丰富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疆喀什泽普县阿依库勒乡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长特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结合柯赫氏法则、显微形态和16S rDNA等方法,分离鉴定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分析菌株对不同碳源、氮源的利用能力,以及不同pH的生长能力。【结果】新疆泽普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菌为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acidiscabies),产白色光滑呈自由弯曲状的孢子,能产生黑色素和可溶性色素,可利用葡萄糖等8种碳源和甲硫氨酸(Met)和组氨酸(His)2种氮源,接种健康马铃薯块茎上能产生网纹状甚至凹陷裂口状病斑。【结论】该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pH为7,最适碳氮源为葡萄糖和甲硫氨酸,全黑暗利于菌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