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伊犁典型草原栗钙土有机碳总量、腐殖酸种类和腐殖质矿物复合体的不同海拔高度和土壤剖面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改良的B.B.Пономарёва和Т.А.Плотникова法,即重铬酸钾-外加热法进行分组测定.[结果]典型草原栗钙土中有机碳总量海拔高度从869到1 657 m的变化范围为9.89~47.84g/kg,其中胡敏酸(HA)含量变化范围为12.9~44.27 g/kg,富啡酸(FA)变化范围为15.84~32.14 g/kg,而胡敏素为23.59 ~ 71.21 g/kg.腐殖质矿物复合体以粘土矿物复合体为主,即胡敏酸紧结合态为5.36~16.33;;而富啡酸紧结合态复合体含量较低,只占复合体总量1.06;~3.84;.腐殖质矿物复合体随土壤剖面的分布规律不论是胡敏酸还是富啡酸,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逐渐减少,即32.07、20.35、18.44、23.57、20.04和29.75 g/kg.[结论]新疆典型草原栗钙土有机碳总量和腐殖质不同组分在海拔高度和土壤剖面中的含量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且腐殖酸类型在高海拔处和剖面上层以富啡酸-胡敏酸型为主,HA/HF>1,而低海拔处和剖面下层以胡敏酸-富啡酸型为主,HA/HF<l.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疆典型草原灰漠土有机碳总量、腐殖酸种类和腐殖质矿物复合体的不同海拔高度和土壤剖面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改良的В.В.ПоноMаpёва和.A.Плотникова法即重铬酸钾-外加热法进行分组测定.[结果]典型草原灰漠土中土壤有机碳总量变化范围为7.85~ 10.45 g/kg,其中胡敏酸(HA)含量占有机碳总量4.56;~15.96;,富啡酸(FA)变化范围为7.54;~ 43.17;,而胡敏素为41.98;~87.90;.腐殖质矿物复合体中以粘土矿物复合体占的比例最大,即胡敏酸紧结合态为1.81;~ 8.70;,而富啡酸紧结合态复合体含量较低,只占复合体总量0.33;~1.84;.腐殖质矿物复合体随土壤剖面的分布规律:胡敏酸、富啡酸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逐渐减少,为7.86;、7.91;、3.96;、19.16;、42.15;和14.90;.[结论]新疆典型草原灰漠土有机碳总量和腐殖质不同组分在海拔高度和土壤剖面中的含量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且腐殖酸类型是在海拔高度高处和剖面上层以胡敏酸-富啡酸型为主,HA/FA<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南宁市郊不同类型土壤腐殖质垂直分布特征,以揭示土壤有机碳、腐殖质碳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含水量、p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南宁市郊菜园土、水稻土两类土壤剖面0~80 cm有机碳含量及腐殖质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土壤腐殖质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菜园土有机碳含量由表层16.16g/kg递减为5.32 g/kg,水稻土由表层最大值12.37 g/kg递减到4.19 g/kg;但菜园土有机碳含量总体上大于水稻土.两类土壤的胡敏酸、富里酸总碳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菜园土中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总体上大于水稻土;两种类型土壤腐殖质全碳量均与富里酸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胡敏酸、胡敏素均呈正相关,与pH、含水量、HA/FA的值则呈负相关.[结论]南宁市郊两种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递减,腐殖质全碳量与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呈正相关,与pH、土壤含水量、HA/FA呈负相关;菜园土腐殖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南宁市郊不同类型土壤腐殖质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南宁市郊不同类型土壤腐殖质垂直分布特征,以揭示土壤有机碳、腐殖质碳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含水量、p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南宁市郊菜园土、水稻土两类土壤剖面0~80 cm有机碳含量及腐殖质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土壤腐殖质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菜园土有机碳含量由表层16.16g/kg递减为5.32 g/kg,水稻土由表层最大值12.37 g/kg递减到4.19 g/kg;但菜园土有机碳含量总体上大于水稻土.两类土壤的胡敏酸、富里酸总碳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菜园土中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总体上大于水稻土;两种类型土壤腐殖质全碳量均与富里酸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胡敏酸、胡敏素均呈正相关,与pH、含水量、HA/FA的值则呈负相关.[结论]南宁市郊两种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递减,腐殖质全碳量与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呈正相关,与pH、土壤含水量、HA/FA呈负相关;菜园土腐殖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山东高产粮田腐殖质组成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山东省典型高产粮区———桓台、滕州、寿光土壤为试材 ,研究了高产粮田土壤腐殖质组成特征与中低产田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高产粮田有机碳含量为 7.2 2~ 1 4 .2 2g/kg ,平均 9.87g/kg ;腐殖酸碳 2 .0 8~ 3.0 5g/kg ,平均 2 .48g/kg ,其中胡敏酸碳 0 .92~ 1 .5 7g/kg ,富里酸碳 0 .99~ 1 .70g/kg ,胡敏酸碳与富里酸碳比值 (HA/FA)为 0 .6 3~ 1 .31 ;有机碳约是腐殖酸碳的 4倍 ;中低产田各组份平均含量低于高产田而变异系数大于高产田 ;土壤速效氮磷钾对腐殖质各组份都有影响 ,但对HA/FA比值影响最大的是碳酸钙和pH。  相似文献   

6.
种稻是苏打盐碱土改良利用的有效措施之一,研究种稻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作用及其机理,有助于丰富盐碱土改良利用理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稻年限对苏打盐碱土腐殖质含量及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稻年限的增加,土壤剖面各层次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种稻40年的土壤与未种稻的废弃草原土壤相比,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了19. 89、15. 72、10. 71 g/kg,可提取态腐殖质总量在耕作层中随种稻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游离态腐殖质含量在种稻40年最高,相比较于废弃草原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分别增加了7. 1、6. 9、3. 62 g/kg;结合态腐殖质含量也在种稻40年时最高,相比较于废弃草原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分别增加了8. 37、9. 36、7. 70 g/kg。种稻40年各层次游离态胡敏酸(HA)、富里酸(FA)含量均达到最大值;结合态HA含量在种稻40年各层次最大,FA含量随种稻年限增加呈增长趋势。随种稻年限的增加,耕作层PQ值均有所增长。随着种稻年限的增加,各剖面层次游离态HA均向着RP型转变;结合态胡敏酸在耕层中由A-P-B-A,犁底层中由A-B-A,这说明种稻使游离态胡敏酸芳香化度降低,结构趋于简单化,而结合态胡敏酸仍保持较复杂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长期施肥土壤腐殖质变化及其与土壤酸度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以吉林省黑土中具有代表性的草甸黑土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期施肥黑土腐殖质组成、胡敏酸类型及其与土壤酸度的关系。[方法]依据Kumada法提取土壤腐殖质,提取液经酸沉淀后,分离出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HA经稀碱溶解后,于波长400和600 nm处测定消光系数(K400和K600),并按高锰酸钾氧化滴定法分别测定HA和FA含量。[结果]长期单施化肥使游离态腐殖质的含量下降,添加有机物料后,游离态腐殖质含量随有机物料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而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在单施化肥以及配施有机物料的3组中均较CK下降。同一施肥处理下,长期配施有机物料,土壤游离态及结合态HA、FA含量均增加,土壤腐殖质总量升高。长期单施化肥使游离态HA类型由Rp型向P型转化;配施有机物料后,游离态HA的类型由P型向Rp型转化,组分发生变化。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土壤腐殖质与p H值、交换性H+、交换性Al3+、交换性酸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p H值与结合态H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交换性H+、交换性酸与结合态H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长期单施化肥土壤腐殖质含量下降,游离态HA类型向较高类型转化,腐殖化程度升高,腐殖质质量下降;配施有机物料后土壤腐殖质含量升高,游离态HA的类型向较低类型转化,腐殖化程度降低,腐殖质质量提高;土壤结合态HA含量的变化影响土壤腐殖质总量,缓解了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p H值变化,表明结合态胡敏酸对土壤酸度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主要耕作土壤中结合态腐殖质组成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吉林省主要作土壤白浆土、黑土、黑钙土的结合态腐殖质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3种土壤中有机质有72%-95%以结合态开式存在,土壤结合态腐殖相对含量和组成因土类的不同而异,其中黑土相对含量最高,黑钙土最低,结合态腐殖质组成(胡敏酸/富里酸:HA/FA)呈现地带性分布特征,即由中部向西部和东部呈递减的趋势;土壤中腐殖均以松结合态为主,白浆土、黑土、黑钙土下层(20-40cm)土壤结合态腐殖质的相对含量和HA/FA均高于上层(0-20cm)。随土壤粒径的增大,3种土壤的结合态腐殖质都呈规律性的变化,其中白浆土结合态伎俩南相对含量增加,而黑土和黑钙土相对含量减少。随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白浆土,黑土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增加,其中黑土3种结合态腐殖质的相对含量变化均呈规律性,松结合态,紧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随肥力水平提高而增加,而稳结合态的腐殖质相对含量则相反;黑钙土只有紧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随肥力水平的提高而降低,3种土壤结合态腐殖质的HA/FA均随土壤肥力水平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影响,以东北黑钙土区天然草地、人工林地和耕地为研究对象,采集0~100 cm土体中不同土层样品(腐殖质层、过渡层、石灰淀积层、过渡层和母质层),分析了不同利用方式土壤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M)质量分数和性质特征,从而为应对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固碳和提高黑钙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3种利用方式黑钙土腐殖质组分质量分数和性质明显不同。由腐殖质层至母质层,草地、林地和耕地土壤腐殖质各组分质量分数均随土层加深降低,HA、FA占土壤总有机碳比例随土层加深增加,而HM占土壤总有机碳比例随土层加深减少。草地转换为林地和开垦为耕地后,均造成HA、FA和HM质量分数减少,HA分别减少了14%、9%,FA分别减少了16%、17%,HM分别减少了4%、15%。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剖面中HA质量分数的差异在各土层都有发生,FA质量分数的差异主要发生在腐殖质层和淀积层以下的土层,说明土地利用方式对HA、FA的影响机制不同,易分解的FA在表层容易受到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从腐殖质层至母质层,草地、林地和耕地土壤w(HA)∶w(FA)比值整体呈增加趋势,土...  相似文献   

10.
不同利用方式对苏打盐渍土腐殖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吉林西部苏打盐渍土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中全土腐殖质和结合态腐殖质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 6种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全土腐殖质的含量及其胡敏酸/富里酸比值的变化规律呈现出围栏自然恢复期草原土壤较高,其次是老水田土壤,而过度放牧草原土壤和水田弃耕土壤较低;结合态腐殖质的含量明显高于游离态腐殖质的含量,松结合态和稳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及其胡敏酸/富里酸(HA/FA)比值以老水田土壤和围栏自然恢复期草原土壤较高,而过度放牧草原土壤较低;PQ值及ΔlogK表明水田比旱作方式更能使腐殖质结构中的芳香性增强,脂族性降低,分子结构复杂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黄腐酸在葡萄上应用效果及最佳施用量,为黄腐酸肥在郑艳无核葡萄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4年生的郑艳无核葡萄为试材,黄腐酸施用量分别为0、2.5、5、11、33和100 g/株,分别于葡萄开花期、幼果期、着色期和果实膨大期根际施入.[结果]与未施黄腐酸的处理相比,施黄腐酸可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质、硝态氮...  相似文献   

12.
黑土水溶性有机碳对有机物料还田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措施下黑土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组成的变化特征,为黑土区土壤肥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克山县定位7年的有机物料还田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测定及荧光分析方法,以单施化肥处理为对照,对配施有机肥、生物炭、秸秆3种有机物料处理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结构进行分析。【结果】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有机物料使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提升9.65%—20.30%,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提升6.63%—14.86%。各有机物料还田处理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中类酪氨酸蛋白质物质、类色氨酸蛋白质物质减少。有机肥施入使水溶性有机碳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增加,使富里酸类物质、腐殖酸类物质增加并使二者结构简化;秸秆、生物炭使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中富里酸类物质结构简化;生物炭的添加使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中腐殖酸类物质复杂化。【结论】有机肥、生物炭、秸秆3种有机物料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中各组分含量、增强土壤微生物分解代谢、使水溶性有机碳中结构相对简单的富里酸组分含量增加、结构简化,其中以有机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土娄土和黄绵土长期施肥的腐殖质组分及其与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4个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对Lou土和黄绵土在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条件下腐殖质组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Lou土和黄绵土腐殖质均以胡敏素含量为主,胡敏酸次之,富里酸最少,长期施用有机肥式配施化肥,可促进土壤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积累,提高HA/FA比值,长期施用化肥可增加土壤胡敏素和胡敏酸的含量,HA/FA比值亦得到提高,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碱解氮和pH值与胡敏酸和富里酸关系最为密切,而全氮和速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有机酸和滴灌技术结合对土壤镉污染的修复效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将有机酸溶液分时期滴入土壤中,测定玉米和小白菜土壤的不同形态镉含量。【结果】不同分子量有机酸对小白菜土壤镉修复效果为柠檬酸>酒石酸>草酸>黄腐酸,玉米为柠檬酸>草酸>黄腐酸>酒石酸。混合酸与单施有机酸中,对小白菜土壤镉修复效果为酒石酸>草酸+黄腐酸>酒石酸+黄腐酸>草酸>黄腐酸,玉米为草酸>黄腐酸>草酸+黄腐酸>酒石酸>酒石酸+黄腐酸。硝酸浸提有机肥对玉米和小白菜修复效果均较好。【结论】在小白菜土壤中,单施柠檬酸与单施酒石酸修复效果较好,玉米为单施柠檬酸和单施草酸修复效果较好;有机肥硝酸浸提液对两种作物修复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新疆北疆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1980年新疆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14年土系调查数据汇总,运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结合土壤全氮、全磷、pH、气候和农用化肥施肥量等影响因子,对比分析2个时期不同土壤类型有机碳含量变化的总体趋势和垂直变化特征,研究影响这种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驱动因素。【结果】 (1)2014年新疆北疆不同耕地土壤类型有机碳平均含量总体上比1980年上升1.61 g/kg,变化率4.73%,其中上升最为显著的是灰漠土和棕钙土,变化率分别为20.27%和15.75%。沼泽土的有机碳含量损失显著(27.74 g/kg),变化率81.58%。(2)大部分土壤类型有机碳含量呈现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降低的趋势;不同土壤类型同一土层相比较,2014年黑钙土、栗钙土、草甸土和沼泽土耕地表层(0 ~ 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比1980年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降低,降幅达24.57%、6.76%、18.15%和121.174%。而2014年棕钙土和灰漠土有机碳含量平均值则比1980年平均值增加,增幅为15.95%和16.12%。(3)1980年和2014年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2=0.722 1,R2=0.116 1,与全磷呈正相关,但与pH呈微弱相关。(4)近40年来新疆北疆土壤有机碳含量呈上升趋势,影响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土壤类型、气候因子、土壤理化性质、化肥施用量及人类活动。【结论】 近40年来新疆北疆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上升高,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较大,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呈显著相关,受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草草甸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土壤养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乌鲁木齐市南山高草草甸草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变化进行研究,旨在为合理利用该类草地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土壤理化测定方法,分析了刈割-放牧杂类草型、刈割-放牧禾草型、刈割型、放牧型4种不同利用方式的高草草甸0~5、5~10、10~20和20~30 cm土壤的养分.[结果]0~3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利用强度的增加而减少,依次为171.559 5、144.818 5、142.419 6和111.163 3 g/kg;全氮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全磷和全钾基本没变化,速效氮、速效磷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逐渐增加.[结论]草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选择利用方式的直接指标,而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可以作为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天山云杉林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碳氮的影响,了解碳、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法】 采用典型样方法,研究新疆天山云杉林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 不同更新方式下林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均随着土层加深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更新方式间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主要在0~25 cm土层。与老龄云杉林相比,更新后,天然更新林、人促更新林和人工更新林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21.08、27.83 和53.2 g/kg, 10~25 cm土层分别比老龄云杉林下降9.09、13.88和13.83 g/kg,且与老龄云杉林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 < 0.05);而不同更新方式间全氮含量的差异主要在0~10 cm土层,分别比老龄云杉林下降0.44、0.71和0.98 g/kg,且与老龄云杉林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 < 0.05)。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储量的影响不同,75 cm深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储量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天然更新林>人促更新林>人工更新林。【结论】 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碳氮影响程度不同,人工更新林土壤碳氮含量比天然更新林土壤下降的更为明显,其中表层土壤反映最为敏感,下降最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状况及其分布差异,为区域作物合理施硫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吉林省不同生态区8种主要土壤类型的232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有效硫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比较不同类型土壤有效硫含量差异,并建立土壤有效硫和有机质、全氮的相关关系。【结果】 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为5.8—40.7 mg·kg-1,均值为18.1 mg·kg-1,所有样本中缺硫和潜在缺硫的比例分别为27.2%和20.7%。空间分布上,土壤有效硫含量总体呈自东向西逐渐下降趋势,相应的缺硫发生率自东向西逐渐上升。东、中、西三大生态区的土壤有效硫含量均值(缺硫或潜在缺硫发生率)分别为22.3 mg·kg-1(24.2%)、18.1 mg·kg-1(40.0%)和14.3 mg·kg-1(75.6%)。主要分布于东部湿润山区的白浆土、暗棕壤有效硫含量均值分别为22.1和22.0 mg·kg-1,缺硫或潜在缺硫样本分别占15.2%和28.3%;中部半湿润平原区的黑土、冲积土和草甸土有效硫含量均值分别为18.8、17.1和16.2 mg·kg-1,缺硫或潜在缺硫样本占比分别为37.9%、63.5%和55.5%;西部半干旱平原区的黑钙土、风沙土和盐碱土有效硫含量均值分别为11.9、14.0和13.9 mg·kg-1,缺硫或潜在缺硫风险较高,分别占比73.6%、73.3%和75.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和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均呈显著的对数相关关系,随着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增加,土壤有效硫含量也随之提升。【结论】 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在不同区域和土壤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硫素缺乏现象也较为普遍,47.9%的土壤样本存在缺硫或潜在缺硫问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风沙土、盐碱土和黑钙土缺硫风险较高,在土壤培肥和作物管理中应注重硫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利用高光谱数据估算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为绿洲区大范围,快速,低成本,监测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新疆博斯腾湖湖滨绿洲为研究区,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优选高光谱数据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特征波段,构建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光谱估算模型。【结果】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不大,变化系数为55%,最小值为2.37 g/kg,最大值为51.47 g/kg,平均值为21.20 g/kg。土壤有机质特征波段主要集中在645~1 958 nm,其中1/R二阶的相关系数值最大为0.73,且在P=0.05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波段数为83。构建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中,二维土壤指数1/R RSI建模效果最优,建模集R2=0.91,RMSE=2.56,验证集R2=0.95,RMSE=1.10。【结论】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估算土壤有机质估算,建模效果可以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