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采用聚集度指标的方法,对草地和莴笋地蜘蛛优势种的内分布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测定结果表明其内分布型与栖境的异质性大小有关。为蜘蛛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害虫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蝗虫种群各有其垂直分布的上下限幅,广域分布的种类仅有宽须蚁蝗1种。各典型地带的蝗虫种类差异较大,其中分布于高山沼泽草甸的蝗虫有4种,约占所采到的蝗虫种类数的44.44%,以白边雏蝗、宽须蚁蝗占优势;亚高山草原的蝗虫也有4种,约占所采蝗虫种类数的44%,以宽须蚁蝗占绝对优势;亚高山草甸、高山草甸的蝗虫也有3种,约占所采到的蝗虫种类数的33.33%,以西伯利亚蝗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3.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自然条件多种多样,草原面积辽阔.但是自古以来广阔的草场都受到蝗虫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意大利蝗是危害严重,耐药性较强的优势种蝗虫之一,严重影响新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过去在生产防治过程中长时期使用单一的化学农药,以致在某些种类的蝗虫体内产生一定的抗药性,给防治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增加了防治费用和用药量,且防效不甚理想.为提高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探索适于新疆草地蝗虫防治使用的替代农药品种,我们进行了农药地面小区试验.  相似文献   

4.
张文  张建利  莫本田  王普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66-17969
[目的]研究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优势种植物的种类、数量以及群落特征,为喀斯特山地草地植被恢复提供支持。[方法]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不同海拔、坡向的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展开研究。[结果]不同海拔高度中禾本科植物重要值和优势度最高,但其重要值和优势度随样点海拔的升高呈现出下降趋势;优势种数目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出增加趋势。[结论]海拔是影响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性信息素活性反应,形态鉴定和生殖隔离试验等方面研究,澄清了河北省玉米螟优势种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而不是过去多年认为的欧洲玉米螟O.nubilalis(Hubner)。但欧洲玉米螟亦有少量分布,在张家口和芦台以大麻、苍耳、葎草等为主要寄主。此外尚见2个近缘种,其中紫玉米螟O.scapulalis(Warker)在芦台是取食葎草的主要虫种;克什米尔玉米螟,O.kasmirica(Moore)系中国新记录,仅寄生于大蓟。  相似文献   

6.
研究旱稻田蜘蛛优势和目标害虫的空间分布结构,结果表明:稻田蜘蛛优势种(即拟水狼蛛,食虫沟瘤蛛、八斑鞘腹蛛、锥腹肖蛸)在早、晚稻发育各期大多与飞虱、叶蝉的空间分布型一致;稻田蜘蛛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与飞虱、叶蝉的密度大小密切相关,说明蜘蛛对飞虱、叶蝉具有明显的伴随现象,蜘蛛是飞虱、叶蝉的主要控制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优势种植物的种类、数量以及群落特征,为喀斯特山地草地植被恢复提供支持。[方法]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不同海拔、坡向的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展开研究。[结果]不同海拔高度中禾本科植物重要值和优势度最高,但其重要值和优势度随样点海拔的升高呈现出下降趋势;优势种数目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出增加趋势。[结论]海拔是影响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伊犁地区天然草场优势种蝗虫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发生动态。栖息于荒漠、半荒漠草原的优势种蝗虫由意大利蝗、黑腿星翅蝗、黑条小车蝗和戟纹蝗类等组成 ,栖息于山地草原的和草甸的蝗虫主要由白边雏蝗、西伯利亚蝗、红腹牧草蝗等蝗虫组成。蝗害发生面积约 5年达到一次小高峰 ,约 15年大发生一次。荒漠草原主要蝗虫的总体数量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平均密度达到 15 .8头 /m2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捕食螨及其优势种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名录了甘肃已知的植绥螨3属20种,其中省内新纪录7种,编制了已知种分属、种检索表,并对优势种芬兰钝绥螨的苏氏盲走螨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秋季浙江中部近岸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数量分布及其多样性,同时为该海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基础资料,于2016年11月(秋季)对浙江中部近岸海域(N 28.0~29.8°,E121.6~123.3°)进行了浮游生物生态综合调查,并对该海域浮游动物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06种(包含浮游幼虫),其中种类数最多的为桡足类,共有65种,优势种共有4种,为精致真刺水蚤、海洋真刺水蚤、帽形次真哲水蚤以及亚强次真哲水蚤。调查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与该海域整体水层温度、盐度平均值呈现趋势相同,都为自外海海域至近岸海域逐渐降低。在浙江中部近海海域,由于受到黑潮作用,温度和盐度呈现为较高,群落结构较为复杂,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1.
儋州蝗虫生态分布与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蝗虫的生物学特性,为农业生产中蝗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同时丰富海南生物多样性资料库,笔者调查了儋州各地不同植被类型和作物种植地带蝗虫种类的分布与危害情况。共采集鉴定儋州蝗虫种类41种,分别属于27属,5科。其中,未曾报道的种类有8种,曾有报道但本次未调查到的有8种;统计已有报道的,儋州地区共有蝗虫种类49种,分别属于6个科,32个属。疣蝗Trilophidia annulata(Thunb.)、威廉剑角蝗Acrida willemsei Dirsh、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 I.Bolivar、隆叉小车蝗Oedaleusabruptus(Thunberg)和花胫绿纹蝗Aiolopus tamulus(Fabricius)分布范围比较广,几乎可以分布在各种生境和植被类型,终年可见。成灾蝗虫主要有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异歧蔗蝗Hieroglyphus tonkinensis I.Bolivar和棉蝗Chondracris rosea rosea(De Geer),危害作物有甘蔗、竹子、芒果及沿海防护林等。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总结了新疆利用微生物防治草地蝗虫的技术,并对新疆草地蝗虫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作了探讨,同时就生物防治草地蝗虫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蝗虫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锥栗林主要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1200m2标准样地调查,研究福建龙栖山自然保护区锥栗群落各种群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乔木层的10个优势种群中,除马尾松符合随机分布外,其它种群均符合聚集分布;灌木层的10个优势种群均符合聚集分布;草本层和藤本植物的大部分种群均符合聚集分布,少有随机分布 这主要与物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和种群间的竞争排斥有关,而且与物种的生境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甜菜是巴州重要的经济作物,每年种植面积在20万亩以上,甜菜含糖量率是制糖工业的重要经济指标之一,关系到制糖工业的生产和发展,巴州甜菜含糖量高,但不稳定。通过对气候、平均环流特征与甜菜含糖量的对比统计分析,找出了影响甜菜含糖量下降的气候因素,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巴州甜菜含糖量提供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3~2004年通过对黔东南州稻飞虱天敌的系统观察与调查,初步查明有11种,其中以黑肩绿盲蝽和蜘蛛为优势种群,对稻飞虱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做好保护天敌的前提下,当田间稻飞虱发生重时,仍需借助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6.
甜菜是巴州重要的经济作物 ,每年种植面积在20万亩以上,甜菜含糖量率是制糖工业的重要经济指标之一,关系到制糖工业的生产和发展,巴州甜菜含糖量高,但不稳定. 通过对气候、平均环流特征与甜菜含糖量的对比统计分析,找出了影响甜菜含糖量下降的气候因素,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巴州甜菜含糖量提供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疆天然草地毒草灾害、地理分布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天然草地是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维持新疆自然生态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由于草地干旱、严重超载放牧、盲目开垦、人口增长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草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和管理滞后,草地逆向演替,使得优良牧草逐年减少,毒草趁机大量繁衍滋生,造成草地大面积沙化和毒草化,致使大量家畜每年因误食毒草而中毒,甚至死亡。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草地毒草的迅速蔓延,造成草地植被群落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单一化,可食牧草急剧减少、草产量下降,草地退化和毒草化程度加剧。严重制约了草地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部分牧区天然草地毒草化已导致毒害草灾害多发、频发,甚至爆发,已经从基本的生态学问题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新疆是中国主要牧区之一,天然草地总面积5 725.88万hm2,可利用草地面积4 800.68万hm2,位居全国第三。目前85.0%可利用天然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37.50%草地严重退化,毒草发生面积接近700万hm2,约占全国天然草地毒草危害面积的20.42%,年平均牲畜毒草中毒死亡数超过3 000余头(只)。新疆天然草地常见有毒植物有81种分属24科54属,对草地畜牧业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要有白喉乌头、准噶尔乌头、醉马芨芨草、小花棘豆、变异黄芪、无叶假木贼、马先蒿、橐吾和毒芹,约占毒草危害总面积的80%以上。因此,全面了解新疆天然草地毒草灾害状况、毒草种类与地理分布,对有效防控和化解毒草危害,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牧草品质,促进牧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繁荣边疆少数民族经济,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已报道文献资料分析、归纳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组对新疆天然草地毒草实际调查情况,分别就近年来新疆天然草地毒草对区域草地生态及畜牧业生产造成的灾害状况、毒草种类与地理分布、毒草防控对策及合理利用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结合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中国西部毒草防控研究现状,分析了新疆天然草地目前存在毒草种类繁多、灾害严重、防治困难等问题及原因,提出应从生态角度出发,转变传统防除观念,科学认识毒草,立足“变害为利,变废为宝”,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思路,学习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有毒植物预防控制技术方面的成功经验,以生态控制为主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预防毒草灾害发生,以期为人们充分认识毒草在天然草地中的生态作用以及有效防控毒草灾害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群落构成与蝗虫群落构成的生态关系。【方法】运用典型相关、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及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由植物特征参数变化导致的蝗虫特征参数变化的生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类型中,羊草生物量损失率与草原蝗虫群落丰富度指数负相关,与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相对多度正相关。在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类型和克氏针茅富含杂类草的草原中,克氏针茅生物量损失率与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相对多度呈正相关。【结论】植物群落结构所构成的栖境条件影响蝗虫的群落组成,优势种植物的存在决定优势种蝗虫的存在,优势种蝗虫导致优势种植物高受害率。  相似文献   

19.
依据Berger-Parker(1974)优势度指数(d),分析了棉田与相邻荒漠过渡带不同时期蜘蛛的优势种类,并对其季节变动趋势与棉蚜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田蜘蛛的优势种为,新疆逍遥蛛、花蟹蛛、镰豹蛛;相邻荒漠过渡带蜘蛛的优势种为,新疆逍遥蛛、花蟹蛛、盾形猫蛛.相邻荒漠过渡带对棉田蜘蛛的发生有明显的种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