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生长环境下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籼粳交密阳23/吉冷1号200个F2:3家系作为作图群体,在北京(正常生长环境)、昆明(自然低温胁迫)、公主岭(冷水胁迫)、韩国春川(正常生长环境和冷水胁迫)等5种不同生长环境下进行了水稻秆长、穗长、穗粒数和穗抽出度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异地鉴定,并利用SSR标记进行了上述农艺性状的QTL分析。检测结果表明,5种不同环境下检测到与上述农艺性状相关的QTL共44个,分布于除第9染色体外的11条染色体上。qCL1a、qCL1b、qCL5a、qCL6b、qPL1a、qPL3a、qPL6b、qPL6c、qPL7b、qSP8b、qSP1c、qSP11a、qSP12和qPE1至少在2种不同生长环境下均检测到,受环境的影响较小,为较稳定的QTL。其中,qCL1a、qCL1b、qPL1a、qSP1c和qPE1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24.2%~55.2%、22.7%~39.9%、12.5%~27.7%、14.4%~33.5%和26.6%~28.7%,为主效基因,主要表现为超显性。这些主效QTL在低温环境下对水稻秆长、穗长、穗粒数和穗抽出度有增效作用,与水稻耐冷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鉴定陆地棉种质材料机采相关农艺性状,筛选出适宜机采的棉花优良材料。【方法】对120份种质材料的15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15个农艺性状变异分析表明,除生育期与叶绿素SPAD值的变异系数较低,分别为4.9%与4.6%,其余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5%,其中叶片总数变异系数最大,为47.7%。生育期与叶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果枝数、衣分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果枝始节高度、果枝数、有效果枝数、单株铃数和叶绿素SPAD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衣分呈极显著负相关;果枝始节与果枝始节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果枝始节高度与叶绿素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铃数与果枝数、有效果枝数、叶枝数、叶片总数、单铃重、叶绿素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衣分呈显著负相关。在欧氏距离为5时,120份材料可分为7个类群,各类群材料各有优势,第Ⅰ类群材料除株高外,第Ⅱ、Ⅲ、Ⅳ类群除生育期外,其余性状均较符合机采要求。共提取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7.07%,解释了120份棉花材料12个数量性农艺性状绝大部分信息,前3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单株铃数、生...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分析不同机采棉品种单叶、群体光合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研究高产采棉品种单叶、群体光合特性,筛选个体及群体高光效品种,为机采棉产量遗传改良提供种质资源及理论支持。【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先驰st-303二氧化碳分析仪,分别测试5个不同类型机采棉品种花铃期的群体光合、单叶光合性状指标以及产量性状相关指标,进行显著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群体光合、单叶光合性状均与产量性状指标呈正相关,但群体光合性状与产量性状相关性强于单叶光合性状;群体光合有两个峰值,分别在12:00~14:00及16:00~18:00两个时间段,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上、中、下部单叶光合性状指指标存在差异,中、下部位叶片与产量相关性强于上部叶片与产量相关性,其中中部叶片单叶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与产量性状存在显著相关;17N11号群体光合速率、单叶净光合速率均是最高,分别为3.64gCO2/(m2·h)和36.8 μmol/(m2·s),17N6号次之,为34.5 μmol/(m2·s)。【结论】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光合性状具有较强相关性,中部叶片单叶光合性状指标与产量性状相关性强于上部及下部,17N11号与17N6号单叶及群体光合性状各指标合理,产量也相对较高,可作为高光效高产机采棉品种资源,为高光效、高产机采棉育种提供核心亲本。 相似文献
6.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一直是培育的重点.目前,我国大豆生产发展的速度不显著,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大豆是保证大豆生产的关键.通过对大豆的农艺性状的阐释,对其进行QTL分析,以中黄24号和华夏三号杂交得到的重组F7:8作为样本来估计出亲本等位基因对重组自交系农艺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玉米种质资源品质性状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内蒙古地区部分玉米种质资源籽粒的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与农艺性状的结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生育期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③玉米籽粒中的总淀粉含量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粗蛋白含量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④通过一定的育种途径可以将高蛋白高产、高蛋白矮杆,高蛋白高油、高油高产、高淀粉高产与矮杆早熟等性状结合。 相似文献
9.
以凤豆14号、苏03021、启豆2号等12个秋播蚕豆品种为参试材料,考察了生育期、株高、荚长、单株夹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等7个主要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通径分析建立了单株产量(Y)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其中单株荚数与单株产量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而生育期与单株产量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单株荚数〉荚长〉株高〉生育期〉百粒重〉单株粒数;单株产量(Y)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8.423+1.281X4+1.757X3;单株荚数(X4)、荚长(X3)被保留在最优方程中。 相似文献
10.
秋播蚕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凤豆14号、苏03021、启豆2号等12个秋播蚕豆品种为参试材料,考察了生育期、株高、荚长、单株夹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等7个主要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通径分析建立了单株产量(Y)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其中单株荚数与单株产量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而生育期与单株产量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单株荚数荚长株高生育期百粒重单株粒数;单株产量(Y)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8.423+1.281X4+1.757X3;单株荚数(X4)、荚长(X3)被保留在最优方程中。 相似文献
11.
陆地棉叶绿素质量分数QTL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棉花叶绿素质量分数的遗传规律,利用重组近交系群体T586×渝棉1号的270个F2:7家系为材料,构建了包括604个标记和覆盖棉花基因组3 140.9 cM的重组近交系遗传连锁图谱;2007-2008年在西南大学歇马科研基地,用日本产叶绿素计(SPAD-502)测定亲本和家系的叶绿素质量分数;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MQM),对棉花叶绿素质量分数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检测到4个与叶绿素质量分数相关的QTL,分别位于第6,15,19和25染色体,其中有2个QTL在1个环境下检测到,解释表型变异的5.4%和4.6%;在2个环境下检测到2个QTL,解释表型变异的8.2%,4.8%,23.9%和14%.本研究的QTL定位将有助于叶绿素质量分数的精细定位和棉花高光效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2.
陆地棉纤维品质相关QTL定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以湘杂棉2号和中棉所28两个具有共同亲本的陆地棉强优势杂交种的F2为作图群体,构建覆盖率较高的遗传图谱,发掘稳定的纤维品质相关QTL,为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SR标记和JoinMap3.0软件构建陆地棉连锁图,利用Win QTLCart 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分别对2群体6个纤维品质相关性状在F2和F2:3中进行QTL定位。【结果】利用包含245个多态位点、全长1 847.81 cM的遗传图谱检测纤维品质QTL。中棉所28群体在多环境平均值的联合分析中检测到22个QTL,三环境分离分析中检测到39个QTL;湘杂棉2号群体分别检测到18个和51个QTL。在A3、D2、D9等染色体上有QTL成簇分布现象,并在2个群体中发现一些不受环境影响,稳定遗传的QTL。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麦克隆值和伸长率4个性状在2个群体中发现有8对共同QTL。【结论】这些稳定遗传的QTL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纤维品质改良的育种选择。 相似文献
13.
棉花早熟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和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短季棉生产力,协调早熟与高产优质的矛盾.[方法]利用陆地棉晋13和海岛棉海7124杂交的F_2群体,分析现蕾天数、开花天数、吐絮天数等生育期性状和株高、果枝始节等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对相关性状QTL分析.[结果]现蕾、开花、现铃与吐絮呈极显著正相关,各生育期与株高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果枝始节相关不显著.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18个QTL.控制吐絮的QTL检测到4个,在染色体C2、C22、C25和D3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9.6;~89.9;;在染色体C2、C25和D3上的相同位置还检测到现蕾-吐絮,开花-吐絮的QTL 4个;在染色体C9和C17上检测到控制现蕾的QTL各1个;在染色体C15和C26上检测到控制开花QTL各1个,在相同位置还检测到控制现铃的QTL;在染色体A3上发现了控制株高和果枝始节的QTL各1个.[结论]这些QTL的发现为棉花早熟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海7124和军棉1号构建的陆海杂交棉产量及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研究,筛选与产量及重要农艺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提高棉花育种效率.[方法]选用陆地棉品种军棉1号和海岛棉品种海7124配制的一个包含148株F_2单株的群体,利用97对SSR标记构建了一个包含17个连锁群,长673.3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7.3 cM的遗传图谱,覆盖整个棉花基因组12.2;.在此基础上对果枝始节、果枝台数、结铃数、单铃重、衣分和叶面积6个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定位研究.[结果]检测到3个稳定的QTL:1个与衣分相关的QTL,位于第4连锁群上;1个与果枝台数相关的QTL,位于第1连锁群上;1个与叶面积相关的QTL,位于第6连锁群上.[结论]这些QTL的效应值较大,对今后的棉花育种的分子辅助选择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新疆棉花主推品种的机采农艺性状研究,筛选出适宜机械化采收的品种类型。【方法】对100个新疆棉花生产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12个农艺性状中变异大于10%有7个性状,分别为叶枝(64.0%)、吐絮铃数(25.8%)、上部果枝第1果节长度(20.2%)、吐絮率(17.1%)、中部果枝第1果节长度(16.8%)、单株结铃数(16.0%)和果枝始节高度(11.5%)。生育期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结铃数、吐絮铃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果枝数、果枝始节高度和单株结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果枝(中部夹角,下同)夹角与中部果枝第1果节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吐絮铃数呈显著负相关。果枝始节与果枝始节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吐絮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叶枝与上部果枝第1果节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1.15%,主要和生育期、株高、果枝夹角、果枝始节高度、果枝始节有关。将100个棉花品种在遗传距离为44.0时划分为7类,初步筛选出第二类群中的11个品种更符合机采品种性状要求。【结论】筛选出11个更适宜机采的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苜蓿总皂甙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找出一个能快速标记总皂甙含量高低的性状,探索总皂甙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方法】以耐湿热苜蓿新品种渝苜一号为材料,测定100个苜蓿单株,从中选出5个高皂甙植株和5个低皂甙植株。【结果】通过各单株后代系的试验确定了这10个植株的总皂甙遗传力在0.118到0.745之间变化,后代系的变异系数在15.54%到28.81%之间变化,高低皂甙群体的遗传力分别为0.636和0.208,高皂甙群体的遗传力明显高于低皂甙群体。苜蓿总皂甙含量与株高、叶色、虫害程度、干重和干物质率的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叶色与总皂甙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05**),且叶色与总皂甙含量的的相关关系主要是直接效应(P=-0.422**);干重与总皂甙含量的相关主要是通过株高、叶色和干物质率的间接作用。【结论】通过常规育种方法要育成低皂甙苜蓿品种较为困难,而一些高皂甙含量的后代系可作为高皂甙苜蓿品种的育种材料;苜蓿的叶色可以作为快速识别苜蓿总皂甙含量高低的标记。 相似文献
17.
利用F2及其衍生群体定位陆地棉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QTL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 L.)丰产品种中棉所35和优质品种渝棉1号杂交产生的F2群体为材料,利用SSR标记构建了包含46个连锁群和303个位点的连锁图谱.该图覆盖2 543.6 c M,约占四倍体棉花基因组的57.2%,标记间平均距离为8.4 c M.应用MQM作图法分析F2及其衍生群体家系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共得到25个产量和23个纤维品质性状QTLs,其中1个QTL(qFS07-1)在3个环境下检测到,2个QTLs(qFS20-1和qFS21-1)在2个环境下检测到.在检测到的QTLs中,22个分布在A亚组,26个分布在D亚组. 相似文献
18.
春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11个新疆春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生育期之间,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的叶绿素含量与单株粒重之间,以及品质与单株粒重之间的相关性;苗期及盛花期显著正相关,结荚期与盛花期显著负相关,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茎粗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的叶绿素含量与单株粒重呈负相关,这可能与环境影响有关;粗蛋白、粗脂肪均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Major Gene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Mapping for Yield- Related Traits in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下载免费PDF全文
XIA Zhe ZHANG Xin LIU Yang-yang JIA Zi-fang ZHAO Hai-hong LI Cheng-qi WANG Qing-lian 《农业科学学报》2014,13(2):299-309
Segregation analysis of the mixed genetic model of major gene plus polygene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major genes for cotton yield-related traits using six generations P1, P2, F1, B1, B2, and F2 generated from the cross of Baimian 1 x TM-1. In addition to boll size and seed index, the major genes for the other five traits were detected: one each for seed yield, lint percentage, boll number, lint index; and two for lint yield.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loci (QTL) mapping was performed in the F2 and F2:3 populations of above cross through molecular marker technology, and a total of 50 QTL (26 suggestive and 24 significant) for yield-related traits were detected. Four common QTL were discovered: qLP-3b(F2)/qLP-3(F2:3) and qLP-19b (F2)/qLP-19(F2:3) for lint percentage, qBN-17(F2)/qBN-17(F2:3) for boll number, and qBS-26b(F2)/qBS-26(F2:3) for boll size. Especially, qLP- 3b(Fz)/qLP-3(F2:3), not only had LOD scores 〉3 but also exceeded the permutation threshold (5.13 and 5.29,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ly explaining 23.47 and 29.55% of phenotypic variation. This QTL should be considered preferentially in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MAS). Segregation analysis and QTL mapping could mutually complement and verify,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of cotton yield-related traits by using major genes (QTL). 相似文献
20.
陆地棉产量组分对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阐明陆地棉产量组分对纤维品质性状的贡献,指导纤维品质性状的间接选择。【方法】采用加性-显性-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5个陆地棉亲本及其F1代20个组合产量组分和3个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2年资料,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进行了贡献分析。【结果】3个产量组分对3个品质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加性贡献(贡献率在12%~76%);铃重对马克隆值有较高的显性贡献(CRD=58%);铃数和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母性遗传方差贡献率最高(CRM=100%),而铃重对纤维长度的母性效应却有抑制作用(CRM=-60%)。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显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铃重和衣分对马克隆值的母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较大(贡献率分别为CRDE=47%、CRME=56%和CRME=33%),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母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方差却有较大的抑制作用(贡献率为CRME= -83%);铃数对纤维强度、铃重对马克隆值分别有较大的显性与环境互作抑制作用(贡献率分别为CRDE= -40%和CRDE= -87%)。对纤维品质性状加性、母性效应贡献最大的产量组分性状因不同亲本而异;亲本3的铃重、亲本5的铃数对其纤维长度的加性效应有最大的加性贡献,亲本3的铃数、亲本5的铃重对其纤维强度加性效应有最大的加性贡献,亲本3、5的铃数对其马克隆值有负向最大的加性贡献;多数杂交组合马克隆值的显性效应主要受铃重影响。【结论】陆地棉3个产量组分分别对3个品质性状各遗传组分的贡献率大小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不同组合及其亲本3个产量组分对3个品质性状不同遗传组分贡献的效应值因亲本和组合而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