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比大棚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4个辣椒测试品种,分别调查分析其33个质量性状及假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的表达.结果表明:质量性状和假质量性状的表达无显著差异,不同类型辣椒品种在数量性状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叶片长和叶片宽的表达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冬春季在海南开展测试工作时,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对不同类型辣椒的测试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资料搜集、野外调查和定点观测,研究了槐属国内外近30种、近20变种变型、10余栽培变种及授权植物新品种,从分类学的角度对槐属植物主要形态性状和生长性状进行了准确描述和科学分级,筛选确定了40个基本性状,并对每个基本性状的表达状态进行描述分级,共划分了153个表达状态或等级.利用这些性状表达和分级可以对现有槐属植物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DUS测试部分数量性状表达的影响,以1个甜质型单交种、2个普通型自交系和2个普通型杂交种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裸地和覆膜滴灌2种栽培模式,分析2种栽培模式下玉米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部分数量性状表达的结果。结果表明,在覆膜滴灌和裸地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雄穗一级侧枝数目与果穗穗行数的性状表达较为稳定;覆膜滴灌的雄穗侧枝长度、叶片长度和宽度、植株高度有增加的趋势;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雄穗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等6个性状,不同品种的性状表达程度受环境影响各不相同。此外并未发现甜质型单交种、普通型自交系与普通型杂交种玉米性状表达影响程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规范地开展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工作, 更好地履行《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并与国际接轨,研制了刺槐属DUS测试指南。指南遵循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有关测试指南总则和我国有关测试指南的国家标准,通过多年多点观测调查,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刺槐属主要种、变种、变型、无性系和品种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为性状特征表筛选确定了31个测试性状;对每个测试性状的表达状态进行准确描述和科学分级,共描述划分了110个表达状态或等级;为94个表达状态确定了标准品种;给每个表达状态确定了代码,并给每个性状规定了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5.
玉米新品种DUS测试及数量性状一致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玉米新品种DUS测试的基本概况及玉米在新品种保护中的地位,分析了不同数量性状一致性的基本规律,为测试人员和育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稻DUS测试新品种品质性状的差异性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DUS测试的基础上,对23个水稻申请品种及其近似品种的8个主要稻米品质性状连续2年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8个稻米品质性状在品种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垩白度、垩白粒率、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整精米率、精米率、糙米率;常规稻的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杂交稻;DUS测试性状差异较小的4对材料均有3个以上的品质指标存在显著差异;8个稻米品质性状均符合UPOV对性状的要求,可作为水稻DUS测试指南中的补充测试性状用于DUS测试判定.  相似文献   

7.
DUS测试与植物新品种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US测试是由植物新品种保护审批机关委托指定的测试机构运用相应的技术和标准对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进行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简称DUS)的试验和分析测试的过程.论述了DUS测试的应用范围、内容、形式和研究概况;阐述了植物新品种保护(简称PVP)及其与品种审定的关系、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及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状况,以期为育种家提供系统而丰富的植物新品种保护相关信息.并讨论了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急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栽培措施对玉米DUS测试数量性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栽培处理对玉米数量性状表达的影响,为玉米DUS测试种植管理规范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本研究选用了4个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在3种不同的种植密度和3种N肥施用条件下,研究了株高、叶长、穗长等18个数量性状的变化.结果显示:①云瑞8号(A3)和云甜玉2号(A4)两个品种在不同栽培处理下的性状整齐度较差,稳定性也较差,不能满足标准品种的要求;而云瑞3号(A1)和甜糯888(A2)品种在不同栽培处理下相对稳定,可以作为DUS测试标准品种备用.②玉米不同品种类型之间同一数量性状的表达有明显差异;果穗德行数(XZ13)、行粒数(XZ14)、出籽率(XZ18)3个性状在不同的种植条件下表达稳定,符合DUS测试性状选择的要求.③N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各数量性状的表达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浅谈植物新品种保护及DUS测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阐述了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概况及品种权申请程序,并根据品种权申请及DUS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品种权申请成功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稻新品种DUS测试数量性状特异性统计分析判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个申请品种与其近似品种的10个主要数量性状连续2年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申请品种与其近似品种在指南中处于不同分级范围的数量性状,如果该性状均值相差相对较小,可能实际没有差异;申请品种与其近似品种在指南中处于同一个分级范围的数量性状,如果该性状均值相差相对较大,有可能存在显著差异;数量性状特异性统计分析判别是除指南判别以外的重要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现状和从事新品种保护的工作机构,阐述了DUS测试的意义,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完善一品红新品种的保护体系,促进一品红育种工作的发展。综述了我国一品红植物新品种保护测试机构、保护年限、申请流程及已授权品种详细信息等保护现状,总结了一品红新品种的DUS测试技术,主要包括性状的组成和性状的描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品种更新日益加快,对谷子新品种权的保护迫切需要完善。以5个春谷品种、5个夏谷品种和5个杂交谷品种为试验材料,分3个播期种植,研究山西省忻州地区播期差异对谷子DUS(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谷子质量性状、假质量性状以及目测型数量性状均无显著影响;播期对谷子测量型数量性状的影响程度不同,各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依次为:成穗茎数>出谷率>单码籽粒数>单穗重>穗颈长度>穗粗度>茎秆粗度>穗长度>倒2叶宽度>抽穗期>伸长节节间数>倒2叶长度>茎秆长度。在单个性状中,各品种受不同播期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穗颈长度受播期影响的品种最多,15个品种在3个播期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倒2叶长度、成穗茎数、出谷率受播期影响的品种最少,每个性状均有12个品种存在显著差异(P<0.05)。播期对谷子DUS测试性状的影响存在差异,质量性状、假质量性状和目测型数量性状的稳定性高于测量型数量性状。上述结果为不同测试区科学合理筛选DUS测试标准品种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玉米DUS测试标准品种在华南亚热带生态区的表现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对玉米DUS测试指南中的37份标准品种在华南亚热带生态区广州测试站的表现与玉米DUS测试指南中的代码和描述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测试指南中的35个测试性状中有29个性状的符合系数大于0.95、占82.86%,其中散粉期、雄穗小穗密度、雄穗一级侧枝数目和籽粒排列形式这4个性状的符合系数为1.00;符合系数小于0.95的6个性状均为数量性状,并进一步对这6个性状的14个表达状态的标准品种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依据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及我国关于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的相关规定,制定了适合我国桦木属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结果表明,通过深入研究桦木属主要种、变种及品种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共筛选出30个测试性状(质量性状9个、数量性状9个、假性质量性状13个)和9个标准品种用于新品种DUS测试;对每个测试性状的表达状态进行准确描述和科学分级,共划分了106个表达状态或等级;提出了桦木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的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16.
基于DUS测试性状的普通小麦测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份用于DUS测试的普通小麦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形态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为丰富,在DUS测试三性判定时要更多依据质量性状的差异进行判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长和旗叶长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7,不育小穗数与穗粒数达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0;建议用穗长代替旗叶长、用穗粒数代替不育小穗数,取消旗叶宽作为测试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品种大部分分一类、近似品种大部分分一类,这就要求测试体系人员对测试指南进行进一步的修正,以便于用更好的方法去区分不同的品种为DUS测试服务。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实践教学在农业类专业学生培养中的作用,针对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DUS测试技术应用到农学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中并进行了相关探索,以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