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采用冻融—透析法提取了牦牛脾脏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并对其澄明度、p H值等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同时对牦牛脾脏TF进行了无菌检验、热原检验、安全性试验、过敏试验、体外抑菌试验等部分生物学特性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提纯的牦牛脾脏TF含有DNA、核苷酸等,无菌,无热原,无毒性,无致敏性,无抗原性,符合生物制剂的质量标准。该研究对牦牛脾脏转移因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山东莘县金鑫畜禽有限公司研发提取的鸡脾脏TF进行理化性质鉴定、增强鸡体免疫功能和生产性能、体内外抗病毒及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表明,该鸡脾脏TF主要成分为多肽,理化性质鉴定、无菌试验和安全试验结果均符合脾脏TF质量标准,在鸡胚和BHK细胞上有一定的抗病毒效果,直接抗菌作用不明显。临床药效试验表明该TF可以显著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3.
正自2006年以来,我国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区的樱桃谷鸭群陆续发生了以软脚和脾脏坏死为特征的疾病。随后,经过对该病病原的分离和鉴定,确定为呼肠孤病毒感染。本试验从山东潍坊地区1例患有脾脏坏死的樱桃谷种鸭体内分离病毒,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动物回归试验进行病原鉴定,判定引起此次樱桃谷种鸭脾脏坏死的病原为鸭呼肠孤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20,(2):87-90
为了解鸭疫里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菌株药物敏感性及鸭感染后组织的病理变化,对山东地区疑似鸭疫里氏杆菌感染的病鸭采取心、肝、脾进行病理学观察,细菌分离与鉴定,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生化特性鉴定、药敏试验、16S rRNA测序等,利用纯化菌液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病理学变化表现为心外膜纤维素附着,肌纤维肿胀、变性、间隙增宽;肝细胞肿胀、水泡或脂肪变性,细胞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褐素沉积;脾脏充血,红白髓界限不清晰,网状细胞增生,浆液纤维素渗出,脾脏组织结构松散。经PCR鉴定和测序确定为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对头孢霉素、苯唑西林完全耐药,对庆大霉素低敏,对其他几种抗生素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敏感;人工感染动物病理变化与自然感染病变一致。本研究为鸭疫里氏杆菌病临床用药及病理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肉鸡脾脏为原科,经加工提取鸡转移因子,经过对粗制及纯化的鸡转移因子的理化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的检验.证明的转移因子与其它动物的转移因子相近;多肽含量及组分不及哺乳类动物。  相似文献   

6.
犬脾转移因子(CS-TF)是从犬脾脏中提取的一种特定的淋巴细胞因子,其理化特性与其他转移因子(TF)的相似。通过巨噬细胞吞噬试验及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证明,CS-TF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肉鸡脾脏为原料,经加工提取鸡转因子。经过对粗制及吨化的鸡转移因子的理化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的检验,证明鸡的转移因子与其它动物的转移因子相近;多肽含量及组分不及哺乳类动物。  相似文献   

8.
实验采用磁珠提取肉制品及饲料中的核酸,并利用常规PCR和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鉴定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通过对磁珠核酸提取法与商品化核酸提取试剂盒进行比较,证明磁珠核酸提取法具有方便、快速、灵敏、安全及可实现自动化等优点.将磁珠核酸提取法与实时荧光PCR技术相结合,对猪、牛、羊、鸭、鸡等动物源性成分进行鉴别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完全适用于动物源性饲料及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鉴定工作,为确证肉及肉产品的成分和来源,预防疯牛病的传播及物种的鉴别提供了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患病鸭群7只病死雏鸭进行了剖检,无菌采取鸭心血、肝脏、脾脏等病变组织,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分离到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和4株大肠杆菌。初步确定这起雏鸭死亡的原因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所致。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细菌分离培养、培养特性鉴定和生化试验,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症.制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制备猪瘟特异性转移因子(CSFV-STF)并鉴定其免疫学活性,用猪瘟兔化弱毒和石门系强毒(CSFV-Shimen)配合免疫健康猪,取猪的脾脏,制备猪瘟特异性转移因子,并采用改良白细胞黏附抑制试验检测其免疫活性.结果显示,猪瘟特异性转移因子的LAI%为76.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猪瘟特异性转移因子具有特异性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1.
犬脾转移因子特性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犬脾转移因子(CS-TE)是从犬脾脏中提取的一种特定的淋巴细胞因子,其理化特性与基它转移因子(TF)的相似。通过巨噬细胞吞噬试验及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证明,CS-TF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从通辽地区养鸭场病死鸭的脑、肝、脾脏组织和心脏血中分离到4株细菌,经对分离菌进行染色、形态观察及生化鉴定,其中3株鉴定为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1株为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经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菌对雏鸭有较强的致病力。对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了12种常用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高度敏感,对强力霉素、新霉素、红霉素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等均不同程度地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黄病毒导致蛋鸭产蛋下降及死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求2010年在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地鸭群出现产蛋下降甚至停止的发病原因,对浙江省4个发病鸭场发病鸭进行病理剖检以及病毒的PCR鉴定。解剖病鸭发现其脾脏肿大明显,肝脏有针尖状白色点状坏死。进一步的病理学变化分析发现病鸭的肝脏呈现程度不一的脂肪变性和空泡变性,肝细胞呈现局灶性溶解,脾细胞坏死。采集临床发病鸭的脾脏,提取总RNA,用随机引物进行反转录,然后用多种病毒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鉴定。结果显示,4个鸭场的病料呈鸭黄病毒PCR阳性,其他病毒呈阴性,说明这些鸭场均感染了鸭黄病毒,此病毒在浙江省已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14.
从广东新兴某鸭场大批发病和死亡的10日龄雏鸭肝、脾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无血凝性,攻毒1日龄雏鸭能引起100%发病死亡,利用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标准血清进行中和试验、血清被动免疫保护试验、RT—PCR鉴定及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5.
通过冷冻透析法制备奶牛隐性乳房炎特异性转移因子,并对其免疫活性进行检测。方法为采用匀浆、冻融、透析被免疫猪的脾脏,制备特异性转移因子,运用理化性质检验、安全试验、无菌试验检验所制备转移因子的纯度及安全性,并运用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及E玫瑰花环试验对特异性转移因子免疫活性进行检测。试验结果为:所制备的奶牛隐性乳房炎特异性转移因子多肽含量为1.3 p g/mL,核酸含量为24μg/mL,OD_(260 nm)/OD_(280 nm)值为2.08,且安全、无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及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表明转移因子可明显增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并能增加E玫瑰花环的形成数。因此,本品可作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药物,亦可作为细胞免疫增强剂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对鸭疫里默杆菌(R 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血清型的鉴定、免疫学的快速诊断以及疫苗的研制,专门就免疫器官病理形态学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试验通过对人工感染细菌病鸭的胸腺、脾脏、腔上囊病理组织学进行观察,目的在于明确病变特点,探讨发病机  相似文献   

17.
应用PEF成功从奶牛脾脏中提取非特异性转移因子,并与常规提取法和复合酶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经理化特性分析,奶牛脾脏转移因子是以低分子多肽(〈10kD)为主的混合物,含有少量核酸和氨基酸.实验表明,将物料溶解于6倍质量的磷酸盐(pH7.0)缓;中液中,在脉冲电场强度为25kV/cm,脉冲数为16μs,和流速为2mL/min的条件下,提取液中低分子多肽的含量有最大值9.85mg/mL.PEF提取率是常规方法的2倍,复合酶法的1.47倍.PEF法耗时短,操作简单,成本低,因此,PEF提取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提取非特异性奶牛脾脏转移因子方法.  相似文献   

18.
北京鸭胸腺和法氏囊中淋巴细胞膜蛋白成分的初步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北京鸭屠宰后,取其胸腺、法氏囊,经淋巴细胞分层液分离后,再经尼龙棉柱得到胸腺细胞(T-C)和法氏囊细胞(B-C),其中一部分用以提取细胞膜蛋白,并用SDS-PAGE电泳进行鉴定分析.用完整细胞和提取的膜蛋白分别作为包被抗原,兔抗鸭胸腺淋巴细胞多克隆抗体(RADTS)和兔抗鸭免疫球蛋白(Ig)轻链多克隆抗体(RADLCS)作为第一抗体进行间接ELISA试验,对所提膜蛋白成分加以区分、比较.结果表明:北京鸭T-C、B-C膜上存在多种共同的膜蛋白成分,并且胸腺细胞上有类似于Ig轻链的成分,但其数量低于法氏囊细胞上的数量.  相似文献   

19.
根据已发表IFN-γ序列,设计扩增一对IFN的引物,分离鸭脾脏淋巴细胞,提取m RNA,进行RT-PCR扩增,克隆鸭干扰素基因,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供体质粒,进而获得重组Bacmid质粒,转染昆虫细胞,得到表达鸭IFN-γ的重组杆状病毒,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系生产鸭源干扰素;利用VSV-鸭胚成纤维细胞测定重组鸭IFN-γ抗病毒活性,试验验证重组鸭IFN体外抑制鸭源病毒的复制效果和对鸭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作用,并进一步进行临床应用及推广试验,为批量生产安全高效新型抗鸭病毒干扰素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安徽省鸭场病死鸭的脑、肝脏、和脾脏和心脏进行分离培养,经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菌落研究,初步鉴定为大肠杆菌。在致病性试验中,以3.0×10^8CFU/mL剂量感染健康昆明小鼠,小白鼠在8~24h内全部死亡。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该鸭分离的菌株对链霉素、氯霉素、磺胺异恶唑、青霉素、红霉素、呋喃妥因、四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强力霉素已经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