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书名:儿童健康手册出版: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定价:68.00元特别推荐江西省儿童医院以广大群众的需求和解决问题为导向,集众人之智、聚各家之长、应群众关切,撰写了《儿童健康手册》一书,传医疗之声、达民生之意、解家长之惑,是应时、应势之举。专家团队对家长在日常养育、疾病预防、家庭护理时所遇到的种种疑虑及难题进行了认真解答,  相似文献   

2.
王先谦的《荀子集解》一书,是晚清诸子学的一部重要著述,是研究和整理《荀子》一书的集大成之作。王氏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吸纳了清代学者中研究和整理杨倞注《荀子》一书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并对各家之说作了一个梳理和辨析;二是他个人对《荀子》以及杨注的校勘、注释、考辨等方面超出了前人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王祯农书》在我国古代农书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对后世的影响不亚于《齐民要术》。书中的"农器图跳龙具特色,是对元暨元以前农业生产工具的一次』总结,代表了那个时代农具的最高水平,以后各家农具图谱大多源自于此。其书向来作为研究中国农史和中国传统农具的必读之作,为世人所重,但由于其版本形成两个传系,又各有短长,不搞清楚优劣拿来使用,很可能发生歧义,因此很有必要分清良莠,择善而用之。王祯,字伯善,元人。曾任宣州旌德县尹,信州永丰县尹。元史无传,任内提倡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改良农具。《族德县志》记载其"莅任…  相似文献   

4.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群书目录,在目录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继承了刘向《别录》和刘歆《七略》的目录学思想,开创了我国史志目录学的先河。此外,其文献学价值也是多方面的,如可探究汉代学术概况,考证图书流传与存佚,辨别各家学说主旨异同,厘清图书版本源流、篇章等,充分体现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功效。本文就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一些浅探。  相似文献   

5.
作者简介:石生,男,38周岁,毕业于吉林省作家进修学院,系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会员,《发现》杂志社特约副理事长,《经济周杂志》特约记者,《名家报刊》专栏作家,已在各家报刊、电台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500余篇,代表作是《友情似那常流水》、《我的小妖女》、《出人预料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破五节     
<正>(农历)正月初五,俗称为"破五"节。这一天不准妇女串门,串门不吉利。《清裨类钞》载":正月初五日为破五,妇女不得出门。"这天各家都吃水饺,意为用水饺包起来,以求吉利。如今虽说人们对妇女串门不讲究了,但这天吃饺子却成了各家习惯。  相似文献   

7.
经过近百年的历程,甲骨学已蔚然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利用甲骨文进行商史研究也成绩斐然。商代社会以农业为基础的观点已为学术界所认同,有关商代农业史的文章也颇有刊发,时有创获,如胡厚宣先生的《卜辞中所见之殷代农业)便是三、四十年代利用甲骨文研究商代农业的妙作,但限于当时资料和总体研究水平及随着后来几十年资料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时至今日,其许多观点和论述已难以成立。更加全面和详细地研究商代农史,编著一部新的关于商农业史的专著已成为十分必要的事情。值此之际,彭邦炯先生《甲骨文农业资料考辨与研究》一书出版…  相似文献   

8.
陈芳生《捕蝗考》是现存最早的捕蝗专书,被收入《四库全书》之中,四库馆臣对其评价"虽卷帙寥寥,然颇有裨于实用也"。其上承前人捕蝗之法,下启各家捕蝗之书,在中国古代治蝗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读《羊城晚报》1985年3月20日《晚会》,见有此文。大意是说广东电视台播音员曾把伟大的民主革命家邓演达错读成“郑”演达,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曾把岭南派画家高剑父误读成高剑“文”。说近年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文字错谬不时出现,从中央到地方各家大报屡见不鲜,误人不浅云云。  相似文献   

10.
西汉的亩产量,史书上记载纷纭,为研究西汉社会的经济状况提供了众多的线索。建国以来,史学界曾对此问题做过较多的探讨,但认识尚未统一,各家看法差异甚大,因此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一、就史书记载西汉亩产量的分析史书记载的西汉亩产量数字很多,摘录分析如下:1.《汉书·食货志》引晁错上书云:“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对于这一记载,后人多以“百亩之收,不过百石”为依据,作为衡量西汉亩产量的尺度。范文澜先生就认为:西汉时期,“普通旱田,每亩约收一石,水田约收四石”。翦伯赞先生  相似文献   

11.
农史通信     
《农业考古》编辑部同志们: 承惠赠你们主编的《农业考古》,非常感谢! 这一刊物,内容充实,讨论活跃,几年之间,居然出了八厚本,洋洋巨观,殊为钦佩! 我解放前,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发表过《卜辞中所见之殷代农业》(日本贝冢茂树等《古代的帝国》一书曾大量征引),《气候变迁及殷代气候之检讨》(竺可桢《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之初步研究》一文殷代部份,即引用敝说)及《卜辞中关于雨雪之记载》等文。解放后,曾发表过《殷代农作施肥说》、《殷代农作施肥说补证》,《再论殷代农作施肥问题》及《殷代的冰雹》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璀璨的明珠,《蒹葭》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不朽的名篇,也是《诗经》中被称为"最的风人深至"的佳作,以《蒹葭》为例从意境之美、距离之美、朦胧之美、悲情之美、哲理之美五个方面解析中国古典诗歌之美,对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特质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更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解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越南与韩国自由贸易协定》和《东盟与韩国贸易协定》被期待给越南农产品进军韩国市场带来良好机会。但是,产品质量不一样、包装样式未能满足消费者的嗜好、缺乏市场信息等因素,是越南企业在进军该市场的障碍。越南工贸部9月29日举行越南农产品贸易促进会议。会上,各家进口商代表表示,虽然近年来越南已成为韩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实际上,越南  相似文献   

14.
彭长林 《农业考古》2005,(1):144-148
岭南是稻作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有着悠久的稻作文化传统。特别是壮族的稻作文化,内涵丰富,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到各种独特的节日和隆重庄严的宗教祭祀活动等都与之有关,“那文化”和“那文化圈”的提出就是体现壮族稻作文化的一种极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传统。因此,有关壮族稻作的问题自然成为各家研究的热点之一,覃乃昌先生所著的《壮族稻作农业史》和李富强先生所著的《“蛮荒”稻香——壮族农耕文化》是研究壮族稻作发展的两部较有影响的专著。而岭南稻作起源的探索则是壮族稻作文化最基本的立足点,对此课题的研究似乎早已尘埃落定,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岭南是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然而,笔者对这一结论有不同看法,现试论之。  相似文献   

15.
一在余悦先生《儒释道与中国茶道精神》一文中(刊《北京友谊论坛2006茶文化论文集》),拜读到他为他主编的《茶艺师》培训教材对表述中国茶道精神提出的四句话十六个字,即:中和之道、自然之性、清雅之美、明伦之礼。并对内涵作了详细阐释。那些阐释大体上与茶文化学界的主流见解  相似文献   

16.
柏凡 《农业考古》2002,(2):174-177
20 0 2年 3月 2 8日晚 8时 ,由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和南昌女子职业学校白鹭原茶艺馆联合举办的“名人齐聚白鹭原 ,世界共饮中国茶”主题茶会在白鹭原茶艺馆隆重举行 ,同时也是白鹭原茶艺馆正式对外开张的第一天。此次茶会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江西电视台、《江西日报》、《信息日报》、《都市消费报》、《南昌晚报》等各家媒体纷纷前来报道茶会盛况。省政协副主席王林森、刘运来、喻长林和原省政协副主席叶学龄等前来祝贺。有来自挪威、英国、美国的外国友人、国内各地茶界人士、江西省社会各界人士数百人参加了茶会。白鹭原…  相似文献   

17.
经考察,湖北郭店战国楚墓竹简《语丛四》第八、九简:“窃钩者诛,窃邦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之所存”为先秦流行语,相关言论于先秦传世文献中十一见,涉及墨、道、杂三家。进言之,此流行语源于墨子,十一篇文献《墨子》占其七,且意蕴丰富,例证多样,涵括道、杂二家及《语丛四》之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中国饮茶历史悠久,周代即有《华阳国志》等文字记载,魏晋始兴,唐朝登堂入室大规模流行。《世说新语》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颇具盛名的笔记小说,对于反映时人生活状况、心理活动都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纰漏篇》第三十四记任瞻问“为茶为茗”事言及茶茗之分;而《太平御览》引《世说新语》王濛“水厄”事则展现了士人对于饮茶避之不及的态度。这两...  相似文献   

19.
《玉台新咏·枚乘杂诗》中的《兰若生春阳》一诗中说兰草、杜若"涉冬犹盛滋",据宗长白之说当为汉武帝太初改历以前作品。或者"冬"当是"秋"字之误。由诗中"美人在云端,天路隔无期"、"愿言追昔爱"看,应同《迢迢牵牛星》为组诗,彼以织女口吻言之,此以牵牛口吻言之。两诗皆西汉时所传古乐府辞。《古诗十九首》中有十四首篇幅较长者皆文人之作,而五首民歌色彩较浓者同《兰若生春阳》皆篇幅较短,应为西汉时乐府诗。  相似文献   

20.
<正>《现代农村科技》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主办、多家单位协办的农业科技期刊,前身为《河北农业科技》,期刊于2009年1月更名为《现代农村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企业家、种植养殖大户、各级农经组织管理人员、农业院校、职业技能教育学校师生以及广大农民朋友。《现代农村科技》始终秉承"传科技之经、送丰收之宝、引经营之路、搭致富之桥"的办刊理念,将贴近农村、农民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政策、新产品及时送到农业生产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