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平面重建对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急性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3例行螺旋CT平扫.12例同时行平面重建CT检查。结果:本组病例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受伤部位分别为近端胫骨6例.肘部2例.肩2例.髌骨1例.腕舟骨1例.耻骨支1例.腰椎椎体1例.颈椎1例。结论:螺旋CT扫描及平面重建CT检查能早期确诊隐性骨折,若急性外伤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严重.X线平片又未发现有明确骨折征象者,于X线检查后行螺旋CT扫描及平面重建CT检查应为最佳的检查手段。结合轴位及多平面像.可提供诊断信息.有助于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5-2007年间眼眶外伤并骨折的病例45例进行螺旋CT检查及多平面重建成像分析。结果单纯内侧壁骨折25例,内侧壁和下壁骨折12例,内侧壁、下壁骨折合并同侧蝶骨大翼、上颌窦及颅底骨折8例;上颌窦积液6例,筛窦积液27例,蝶窦积液12例;内直肌增粗23例,视神经增粗并球后出血22例。结论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眼眶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大大提高眼眶壁骨折诊断率,为临床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6层螺旋CT薄扫多平面重建在输尿管小结石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薄扫多平面重建对诊断输尿管小结石的价值。方法:对30例疑诊为输尿管结石的患者行泌尿系CT平扫及输尿管多平面重建(MPR)。结果:30例MPR成像均清楚显示输尿管,其中结石29例,未见结石1例,同时显示结石大小、形态、位置和输尿管扩张的程度及范围。结论:16层螺旋CT薄扫多平面重建能直观地显示输尿管小结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外伤骨折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6例外伤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 128层螺旋CT对各个部位的骨折均能良好显示.结论 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不仅精确地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还能详细了解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是目前诊断外伤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复杂关节骨折中的指导作用。方法:收集累及复杂关节的骨折病调27例,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CT平扫和三维重建检查.比较三者结果.结合术中所见。评价螺旋CT及三维技术在复杂关节骨折中的价值。结果:依靠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术前更改诊断11例,三维重建逼真地显示了关节的立体表面形态,而对显示骨折块之间、关节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三维重建明显优于X线片和CT平扫。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可提高复杂关节骨折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3例腕关节(月骨、舟状骨)无菌性坏死CT多维重建的应用,分析CT多维重建对病变骨诊断的价值.方法:23例病例中,单侧单骨21例,单侧双骨1例,双侧单骨1例,共计病骨25例.所有病历均行常规平片、CT薄层平扫及多维重建,重建方法有MPVR(多平面容积重建)、SSD(表面遮盖法)、MIP(最大密度投影)、二维重建.结果:23例腕关节无菌性坏死病例,实行CT扫描多维重建后,立体形态均显示良好,骨折线清晰,骨病部位形态、骨骼变形及病灶大小状况了然.结论:CT多维重建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小儿气管异物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例疑似气管异物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扫描喉部至膈面,分别于冠状、矢状及任意斜面进行观察。结果 12例患儿经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扫描后均确诊存有气管异物,其中1例位于主气管,6例位于右侧主支气管,3例位于左下叶支气管,2例位于左主支气管;5例伴有肺部炎症,2例伴左肺阻塞性肺气肿,1例伴肺不张,另4例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结论多排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提高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伤肋骨骨折初期多层螺旋CT检查阳性率及其临床考价值。方法收集不同年龄、性别的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检查患者82例,对比骨折初期与3月后复查的骨折数量及情况,分析肋骨骨折初期影像学检查阳性率及其临床考价值。结果 82例肋骨骨折患者中单发及多发骨折初期总计查出244处,3月后复查为279处,骨折初期阳性率为87.46%。结论肋骨骨折初期多层螺旋CT检查存在一定数量的假阴性,需结合初查和复查以及临床表现确定肋骨骨折数量及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及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颅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几种不同扫描方式和扫描参数的三维重建图像质量对比,30例颅骨骨折病人螺旋CT三维重建与X光照片对比。结果三维重建图像质量依次为重叠扫描,衔接扫描,分段扫描扫描范围依次为分段式,衔接式,重叠式;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颅骨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明显高于X光照片。结论大范围扫描应以衔接式为主。螺旋CT3D诊断颅骨损伤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不规范治疗腕部骨折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随之发生腕骨塌陷或创伤性关节炎[1]。有报道显示即使经治疗后,舟骨骨折后不愈合率仍可达10%[2]。切开植骨、带蒂骨瓣移植等治疗腕部骨折过程较为繁琐,创伤较大,并发症多,且费用较高。自体红骨髓中有大量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能促进骨折愈合,鉴于此,本研究采用自体骨髓经皮注射治疗腕骨骨折不愈合30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Lisfranc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集6例Lisfranc骨折脱位患者足踝部CT断层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和3D打印制作,在模型进行模拟手术,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诊治、手术规划及手术参照.结果 所有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4.5个月,平均12.5个月,均在3D打印实体模型指导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皮肤坏死、感染、克氏针松动及足弓塌陷.6例患者术中所见与3D打印实体模型骨折脱位结果变化一致.结论 采用数字化技术重建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模型,3D打印技术1:1打印骨折脱位模型,能直观反应Lisfranc损伤立体形态及分型,对临床医生的诊治、手术计划等有较大帮助,减少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达到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钩骨骨折并第4、5腕掌关节脱位多由直接暴力所致,较常见的是钩骨骨折向背侧移位,易并发第4和第5腕掌关节脱位。此类骨折在骨科临床中少见,在早期诊断方面由于腕关节周围解剖复杂通常认识不足,漏诊率较高,处理不当,延误治疗而引起畸形、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我们分析了11例钩骨骨折并第4、5腕掌关节脱位患者受伤原因、诊断方法,并探讨了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在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先行KUB及泌尿系超声检查,后行泌尿系CT平扫和三维重建。结果:KUB及超声怀疑输尿管结石患者经CT平扫加三维重建后确诊为输尿管结石28例;KUB无异常而超声发现输尿管扩张患者经CT平扫加三维重建后诊断为泌尿系肿瘤压迫7例和输尿管结石12例。结论:64排螺旋CT在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诊断中具有快速、准确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和评估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和后路椎体间植骨在重建胸腰椎脊柱稳定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19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及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应用Steffee(44例)、RF(38例)、AF(82例)、RF-Ⅱ型(32例)进行复位固定并行后路椎体间植骨.结果:术后X线片复查,RF、AF和RF-Ⅱ型共152例均达到解剖复位;Steffee轴向复位差,水平复位满意.术后196例经6~24个月随访,按Wiltse分度法,各系统术后椎管容积有非常满意的恢复.按张光铂分类法,椎管侵占恢复至0~1度.按Franrel分级,胸腰椎骨折脱位病人,术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有效率93.1%;腰椎滑脱症患者症状改善和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4.5%.196例获随访病例术后骨折和植骨均获牢固愈合,无复位丢失,无术后感染,无内固定物断裂脱落等.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应用于脊柱骨折脱位具有三维空间内多重矫正力的灵活性和维持解剖复位的坚固性,恢复脊柱的生理解剖序列,为后路椎体间植骨提供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单纯性眼球外伤性白内障检查和诊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对本院经多层螺旋CT检查过的13例因单纯性机械性外伤后眼球CT表现作系统回顾分析。结果13例眼球均见变形或缩小。眼晶体随时间推移可发生密度和形态、大小、位置改变;外伤2周后未经治疗而来检查眼球的患者3例,眼球及晶体均见不同程度增大或缩小,视力模糊不清,CT表现可见晶体密度降低,境界模糊不清,甚至密度降至玻璃体密度或更低。10例眼球内均见较小的透过性或非透过性异物残留。结论多层螺旋CT对眼球进行薄层高分辨扫描并多平面重建,能准确检查出眼球内透过性或非透过性微小异物,同时检测外伤后眼晶体的完整性和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密度变化,为尽早治疗和挽救患者视力提供更为可靠的临床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C机辅助三维表面覆盖法诊断颞骨茎突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5例颌面及颅底外伤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后,经PC机辅助三维表面覆盖法成像。结果:45例患者中发现颞骨茎突骨折9例,其中双侧骨折2例,单侧骨折7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颌面部及颅底骨折。结论:PC机辅助三维表面覆盖法可直观地了解颞骨茎突骨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具有实用、方便、经济诸多优点,值得在颞骨茎突、颌面、骨与关节疾病诊断应用领域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评估主动脉弓缩窄或离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和超声检查怀疑有主动脉缩窄的17例患儿进行64层螺旋CT心脏血管成像检查,并用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血管分析进行图像重建。所有病例均做超声心动图,并经DSA或手术证实。结果13例为主动脉缩窄:其中2例单纯性主动脉弓狭窄、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12缩窄部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动脉导管开口附近、1例位于正对左锁骨下动脉、其中位于动脉导管以前1例、动脉导管附着处2例、动脉导管以后8例。4例为主动脉离断、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合并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1例离断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3例离断位于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1例室间隔缺损漏诊。结论VR、MPR、MIP等三维技术各有优缺点,需联合应用各种后处理方式,能够对主动脉弓缩窄或离断进行全面、准确地评估,对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相关非技术因素,降低其对影像质量的影响,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对38例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扫描心率控制在60次/min以下30例,心率波动小于5次/min34例,影像质量基本能够满足影像学评价;3例因扫描期心率未能控制,不能满足影像学诊断要求;1例造影剂外渗,无1例屏气失败。结论:细致有效处理好检查相关的非技术因素,是顺利完成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平面重建(MPR)、仿真内窥镜(CTVE)技术在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中的意义.方法 接受慢性鼻窦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常规CT组与CT重建组,每组100例.常规CT组术前行CT检查,CT重建组还增加MPR、CTVE图像重建,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CT重建组多平面重建图像质量好,可以立体观察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对脑静脉畸形(CVM)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28层螺旋CT扫描仪对15例脑静脉畸形患者进行CT血管成像,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 15例患者均为单发脑静脉畸形,左顶叶、右顶叶、左小脑半球、右小脑半球、桥脑受累分别为6、3、3、2、1例;其中1例合并前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畸形,1例合并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CT表现为多条髓静脉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典型者呈"水母头"状或"树根"状改变。结论 CT血管成像可显示脑静脉畸形特征和伴发病变,对脑静脉畸形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