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莞水乡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满足生态体验需求,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新型交叉型产业。东 莞水乡地处珠三角中心腹地,交通便捷,农业资源丰富,民资丰厚,旅游消费需求旺盛,休闲观光农业开发潜力大。从 东莞水乡地区观光农业资源的特点与开发潜力分析出发,探讨了东莞水乡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路与模式,以期为 水乡地区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合理利用村庄资源,实现村庄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地调查黎屯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其资源利用情况和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基本原则和发展模式,提出该屯产业发展项目规划。【结果】黎屯自然条件优越,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和旅游产业资源丰富,但资源利用效率低。【建议】黎屯产业发展应遵循"保护优先、开发结合,突出特色、重点发展,项目带动、分层推进,突出主体、尊重民意"等原则,采取"以循环农业模式生产生态精品美食,引领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产业发展项目主要有"稻鸭种养结合、蔬菜、花木、经济林、山地养殖、清水养殖、农产品加工和乡村休闲游"等。  相似文献   

3.
天祝县生态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祝县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资源特征、资源利用与管理以及旅游业发展现状等开展了较深入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资源利用较好,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旅游业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对资源利用不尽充分合理,对生态...  相似文献   

4.
韩远彬 《湖北农业科学》2012,(2):419-421,425
针对浙江欠发达地区丽水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现状,提出生态观光农业与当地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找到了一条提升丽水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的途径,发展"低碳高值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农业资源,在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内产业间生态补偿是流域生态补偿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流域内生态受益产业对上游生态保护产业的直接补偿.本文以旅游业为例,阐述了旅游业与流域水资源的关系;从补偿、受偿、产业间生态补偿的内容,对旅游业对上游产业补偿的主体进行了界定;从理论和实际出发,确定旅游业对上游生态保护产业的补偿标准.提出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的补偿可以采用资金、实物和福利补偿等形式;并就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生态补偿的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詹原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26-7228
凭借丰富的生态资源以及庞大的市场需求,我国农村生态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开发规划不合理以及大众生态意识淡薄等多方面因素,我国农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仍然走着较为传统的粗放型路线。选取了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且生态旅游业发展较早的福建省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提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指出福建农村生态旅游业现存发展模式的不足,最后结合福建省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平衡产业发展与资源维育间的矛盾关系,建立环境与产业的正向反馈关系,本文以崇湖湿地公园为例对乡村水域景观资源开发模式进行研究。根据水域景观资源的特征划分出三大水域景观资源类型,明确了产业开发与资源保育的关系;依据不同的乡村水域景观资源类型,提炼出人工资源主导型产业开发、旅游资源主导型产业开发、生态资源主导型产业开发和无明确资源导向型产业开发等四种产业开发类型;从资源保育的视角探索了乡村产业低影响开发模式,以图式化的语言在崇湖湿地案例中通过具体的空间布局加以体现。以期为实现土地功用与水文过程及资源特征相匹配的产业开发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态农业旅游规划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旅游是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它是在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的基础上,以生态旅游为主体,把农业生产、新兴农业技术应用与游客参与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并充分欣赏大自然浓厚情趣的一种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9.
福州市森林旅游资源现状及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福州市森林旅游资源现状和特点进行阐述,分析当前福州地区森林旅游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福州地区森林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业是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新农村的重要措施。水利水电工程征地建设会产生大规模的农村移民。利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形成的自然景观资源和移民安置区特有的民俗文化资源开发观光旅游型移民安置点,是此类地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农村移民安置点旅游开发面临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采取完善移民安置政策、放宽安置点旅游开发限制,拓宽融资渠道、填补资金缺口等措施,以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农村移民安置点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应用生态足迹方法,以海南省2000—2004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海南生态省以来(1999—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人均生态赤字由1999年的0.366hm^2增加到2003年的1.2206hm^2,呈逐年增加的趋势,5年增加了0.8546hm^2,增长了233.5%.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生态系统承受较大压力:人口的增加和生产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是最重要的原因,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是直接因索;减少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生态足迹需求,提高其生态承载力.是实现海南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耕地、海洋和林地是海南的优势资源。海南生态比较优势明显,但经济仍不太发达,自然资源利用效率还比较低;建设生态省,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海南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云南正处在从起飞迈向加速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绿色文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为了拯救正在不断退化的生态系统,必须使游客认清他们在旅游过程中所享有的生态权利和必须履行的生态义务。首先从游客的生态权利和生态义务的概念出发,具体阐述了游客应享有的生态权利和必须履行的生态义务,概括了保证游客享有生态权利和履行生态义务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游客的生态权力和生态义务是相辅相成,彼此制约的统一体。没有随意支配的权利,也没有脱离权利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8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陕西省1978~200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并预测了未来陕西省的可持续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年的0.5508 ha逐年增加至2002年的1.1059 ha,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9517 ha逐年减少到0.8102 ha。可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趋势。陕西省1978年的生态盈余为0.4009 ha,1992年出现生态赤字,2002年人均生态赤字增至0.2958 ha。预测陕西省2010年和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1.2013 ha 和1.2528 ha,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是0.7638 ha和0.7198 ha,其人均生态赤字分别达到0.4378 ha和0.533 ha。说明陕西省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5.
论"三生态"     
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合称“三生态”.“三生态”是一个全新的理念,表征以人为本,人类回归自然,它完整的表述了当今社会进步发展的方式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胡文瑾  屠梅曾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429-2430,2434
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的生态住宅小区在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成为今后建筑发展的趋势。生态住宅小区作为刚刚进入市场的新兴事物,缺乏相关的政策指导和规范,如果不能在它进入市场的初期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今后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影响。从风险产生的原因出发,分析风险的种类,并提出控制风险的具体方法——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以工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资源短缺、生态恶化为引子,阐述信息经济的涵义和特征,从信息资源作为基础性资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资源投入结构的改变、信息经济对传统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信息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素质提高和生态文明观建立的促进等方面,分析发展信息经济所达成的生态效应,提出利用信息经济促进西部生态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惠保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764-6765,6769
首先分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涵,然后探讨了我国生态价值观重构的现实意义,最后提出了构建生态价值观的途径。正确分析和认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文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5):167-168,211
依据国家对生态土地整治的要求,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村庄整治工程五大工程的设计。同时,分析了生态土地整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四大问题:生态整治项目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费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后期维护费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生态景观工程设计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相关费用调整无依据。最后,提出了土地整治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农村土地整治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20.
生态伦理视角下的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新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86-2387
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除了要把握生态农业的基本含义、主要特点、建设模式外,还必须注重从生态伦理学的视角来挖掘生态农业的丰富内涵,分析生态农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