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高原应激对山羊血液中丙酮酸激酶、乳酸琥珀酸脱氢酶及胰岛素的影响,探讨这些指标变化的意义,试验选用临床健康的南江山羊12头,引入1 600 m高原,分别在引入高原前、引入高原后(第5,10,15,20,25天)采集静脉血液测定丙酮酸激酶、乳酸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及乳酸、胰岛素含量。结果表明:山羊血浆丙酮酸激酶活性在进入高原第5,10天与平原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15天极显著升高(P0.01),在20~25 d维持在较高水平,均显著高于平原组(P0.05或P0.01)。与平原组相比,高原组乳酸含量在第5天显著升高(P0.05),第10天维持较高水平,均显著高于平原组(P0.05),第15天以后降低至平原时期水平,与平原组差异不显著(P0.05);胰岛素含量在高原第5天与平原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第10,15,20天均显著低于平原组(P0.05),第25天恢复到与平原组差异不显著的水平(P0.05);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在高原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说明山羊引入高原后机体糖代谢呈高分解、高酵解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山羊初进高原(25 d内),高原应激对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分析在高原习服过程中上述指标的变化规律及意义。选用临床健康山羊12只,引入1 600 m高原,分别在引入高原前(第0天)、引入高原后(第5天、10天、15天、20天、25天)采集静脉血液,进行MDA、SOD、GSH-Px及CAT检测。结果各指标与平原时期水平相比较,MDA在第5天显著上升,在第15天时接近平原时期水平;GSH-Px在第5天、第10天时显著增加(P0.05),在第25天时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指标在进入高原后和平原时期水平比较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果提示,山羊引入高原会引起自由基代谢紊乱,应在引入高原前后做好抗应激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在高原低氧生态条件下昆明犬的低氧适应性,试验测定了拉萨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昆明犬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为幼龄组(3~12月龄)、成年组(1~7岁)、老龄组(8~13岁),每组10只(公、母各半);又测定了不同海拔地区昆明犬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为平原警犬组(海拔50 m)、高原警犬1组(昆明地区海拔1 895~2 000 m)、高原警犬2组(拉萨地区海拔3 500~3 900 m),每组8只(公、母各半),对测定结果进行t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幼龄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与成年组、老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成年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与幼龄组、老龄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老龄组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幼龄组、成年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三组差异不显著(P0.05)。拉萨地区昆明犬血液生理指标公、母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高原警犬1组、高原警犬2组血细胞比容(HCT)与平原警犬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红蛋白(HGB)、MCHC与平原警犬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RBC、 MCV、MCH与平原警犬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高原警犬1组各指标与高原警犬2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成年组各生化指标与老龄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高原警犬2组肌酸激酶(CK)、肌酐(CREA)、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极显著高于平原警犬组(P0.01),白蛋白(ALB)、总蛋白(TP)极显著低于平原警犬组(P0.01);高原警犬1组各项生化指标与高原警犬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平原警犬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昆明犬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低氧适应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德系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及其杂交后代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状况及差异,选择5月龄、体重150~200 kg的健康公牛15头,其中荷斯坦公牛、西×荷杂种一代公牛(简称西荷杂种牛)、德系西门塔尔公牛各5头,育肥372 d后屠宰测定其各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德系西门塔尔牛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1),白细胞、中性细胞数、中性细胞比率、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处于居中水平;荷斯坦牛白细胞、红细胞平均体积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5),中性细胞数、中性细胞比率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1),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则极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牛(P<0.01);西荷杂种牛白细胞、游离甲状腺素、皮质醇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牛(P<0.05),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比率、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嗜碱性粒细胞数、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均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1),血小板压积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5)。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荷斯坦牛血清钾离子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牛(P<0.05),德系西门塔尔牛游离甲状腺素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5),荷斯坦牛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牛(P<0.05),其他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说明,西荷杂种牛抗病力和抗逆性较强,德系西门塔尔牛代谢旺盛,环境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以褪黑素为主要成分的生物活性制剂抗牛运输应激的效果,试验选择健康西门塔尔杂交牛36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运输前1小时和途中分别肌肉注射生物活性制剂10 mL,对照组同时肌肉注射生理盐水10 mL,于运输前1天和运输后1天采集试验牛的血样,测定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统计发病率、死亡率,计算发病损失。结果表明:两组牛运输前与运输后体温未见明显差异(P0.05);运输后两组牛体重极显著降低(P0.01),但对照组牛体重损失较试验组牛大,两组间体重差异显著(P0.05)。运输前两组牛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淋巴细胞比率(LYMPH)差异不显著(P0.05);运输后两组牛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比率极显著降低(P0.01),淋巴细胞比率极显著升高(P0.01);运输后试验组牛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显著高于或低于对照组牛(P0.05)。试验组牛血清生化指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皮质醇(COR)、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含量得到显著改善(P0.05),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维持氧化-抗氧化状态的平衡。试验组牛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牛治疗成本为试验组的10.19倍。说明生物活性制剂能改善运输应激牛免疫功能,有利于降低牛运输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为了检测贵州小型猪血液生理指标,对幼龄、青年、老龄3个年龄段53头贵州小型猪进行血液生理指标检测。结果表明:3个年龄段贵州小型猪生理指标差异显著(P0.05)。青年猪和幼龄猪比较,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中性细胞比率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老龄猪与青年猪比较,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升高,差异显著(P0.05)。老龄猪与幼龄猪比较,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同一年龄段贵州小型猪雌雄间少数指标有差异。幼龄血红蛋白雄性低于雌性,差异极显著(P0.01)。青年猪血小板雄性高于雌性,差异极显著(P0.01)。老龄猪淋巴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比率雄性低于雌性,差异极显著(P0.01);中性细胞计数和中性细胞比率雄性高于雌性,差异极显著(P0.01)。同龄贵州小型猪雌雄间差异不大,不同年龄段血液生理指标稳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大蒜素对热应激肉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试验将240只23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常温对照组、常温大蒜组、热应激组和热应激大蒜组,隔日测定股动脉压、红细胞比容及心脏脏器指数。结果表明:常温大蒜组的平均股动脉压在第4天开始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常温对照组(P0.05或P0.01),红细胞比容在第8天开始极显著低于常温对照组(P0.01)。热应激大蒜素组的平均股动脉压在第4天极显著低于热应激组(P0.01),而在第12天显著高于热应激组(P0.05);红细胞比容在第6天极显著低于热应激组(P0.01),第12天极显著高于热应激组(P0.01)。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2种安装多位点血管瘘手术方法对山羊机体免疫应激的影响。选取8只体重相近、年龄约1岁的健康麻城黑山羊公羊,按体重相近的原则分成2组,分别采用腹腔镜法与传统开腹法手术安装山羊肠系膜静脉、门静脉及肝静脉血管瘘管。测定术前、术后第1、3、5天试验羊血清免疫应激指标。结果表明:术后第1天,腹腔镜组白细胞总数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C反应蛋白(CRP)水平极显著低于开腹组(P0.01),Ig G水平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IL-6、CRP水平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和开腹的TNF-α、Ig A和Ig M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腹腔镜手术对山羊机体应激更小,机体免疫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运输密度对沂蒙黑山羊应激程度的影响,试验采用低密度(105 kg/m2)、中密度(147 kg/m2)、高密度(208 kg/m2)3种方式运输沂蒙黑山羊,测定分析其血液常规指标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运输密度的增加,高密度山羊白细胞数(WBC)显著高于低密度组山羊(P0.05),而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C)浓度、红细胞数(RBC)和血红蛋白(HGB)含量则显著低于低密度组山羊(P0.05);血小板数(PLT)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高密度组山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肌酸激酶(CK)活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含量均极显著高于低密度组山羊(P0.01),乳酸含量也显著变化(P0.05),而血糖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沂蒙黑山羊的性别对血液常规指标和生化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说明采用中等运输密度运输沂蒙黑山羊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应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9,(6):1214-1219
旨在研究微贮豆秸对绵羊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择10只体质量20~25 kg、2月龄的公绵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和风干豆秸(微生物发酵豆秸),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和微贮豆秸,预饲期10 d,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对终末体质量(FBW)和平均日增重(ADG)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白细胞数(WBC)、淋巴细胞数(LY)、粒细胞数(GRAN)、血红蛋白(HGB)、淋巴细胞比率(LY%)、粒细胞比率(GRAN%)和中间细胞数(MID)等指标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清、胸腺、肝脏、肾脏和附睾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脾脏、胸腺、肠系膜淋巴、睾丸和附睾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血清、肝脏、胸腺、肠系膜淋巴、睾丸和附睾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血清、脾脏、睾丸和附睾的丙二醛(MDA)含量均极显著(P0.01)降低。说明微贮豆秸可以提高绵羊的平均日采食量,改善血液指标和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免疫指标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80头新生哺乳仔猪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仔猪灌服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组成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对照组不灌服,试验期为21 d。试验结束时,测定仔猪生长性能;每组随机选择20头仔猪前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同时每组选取4头体型中等的仔猪进行屠宰,钝性分离免疫器官,测定免疫器官重,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腹泻率极显著降低(P0.01),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仔猪腹股沟淋巴结、脾脏、肾脏、肝脏、心脏和胸腺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肾脏和心脏指数差异极显著(P0.01),脾脏指数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仔猪血液中白细胞数、粒细胞比率、粒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淋巴细胞数和血小板压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组成的复合益生菌能够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初期肉兔血象指标与耐热时间的关系,为筛选肉兔耐热性候选评价指标提供参考。选取同期出生、体重相近的健康4月龄新西兰兔55只,随机分配在(21±1)℃适温和(38±1)℃高温环境中,记录每只兔的耐热时间,并在热应激起始(HS0)和8 h(HS8)时采集血液,测定血象指标及其变化(△HS)情况。结果表明:热应激极显著影响HS8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P0.01),显著影响白细胞计数(WBC)、LYMPH%、N/L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HS(P0.05),极显著影响血小板(PLT)、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以及单核细胞计数(MONO#)的△HS(P0.01);HS0时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及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的△HS与耐热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MONO#的△HS与耐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推测EO%、EO#以及MONO#可能是重要的耐热性评价候选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慢性应激对体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影响,试验选用10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波杂公山羊,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对照组肌注生理盐水,处理组肌注地塞米松0.2 mg/kg,每天注射1次,连续21 d。分别在第1、7、14和21天采集瘤胃液和血液样品,屠宰后采集相关组织样品。结果显示:处理组肝脏指数有上升趋势(P=0.07),脾脏指数极显著下降(P0.01)。对于维生素,处理组肝脏VE(P=0.077)和VC(P=0.066)含量有升高的趋势,处理组血浆中VA(P0.05)和视黄醇结合蛋白(P0.01)含量显著升高。对于微量元素,处理组肝脏Mn含量有升高趋势(P=0.075),处理组十二指肠中Fe含量有下降的趋势(P=0.09),处理组结肠和盲肠组织Cu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肠内容物中Cu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瘤胃液中Fe含量在第1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第21天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瘤胃液中锰含量仅在第14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慢性应激能够引起山羊体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发生变化,为接下来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成年盘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和掌握盘羊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利用动物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对6只盘羊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同等条件下饲养的家养绵羊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盘羊的淋巴细胞比率、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谷丙转氨酶、钙、钾、钠的含量显著高于家养绵羊,差异极显著(P0.01);淋巴细胞、红细胞分布宽度SD、血小板分布宽度、血糖高于家养绵羊,差异显著(P0.05);粒细胞、粒细胞比率、中间细胞、中间细胞比率、直接胆红素、氯的含量显著低于家养绵羊,差异极显著(P0.01);总胆红素的含量低于家养绵羊,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的测定结果反映了盘羊的生理机能特性,初步建立了盘羊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参考值,为今后加强盘羊的饲养管理、疾病诊断及杂交繁育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观察热应激状态下大鼠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和小肠结构的变化情况以及中药复方对热应激大鼠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及小肠结构的影响,为中药抗热应激临床提供一定理论依据,试验选取8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1~4组(香薷散组、王老吉组、热应激组、常温组),每组20只,进行7 d的热应激试验。在试验进行3小时、1天、3天、7天时,每组随机取5只大鼠,采集腹主动脉血液,检测皮质醇、血糖和HSP70含量;在试验进行1天、7天采集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制作切片并观察其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在试验进行1天、7天时,第1,3组大鼠皮质醇水平极显著高于第4组(P0.01)。在试验进行3小时时,第3组大鼠HSP70水平显著高于第4组(P0.05);在试验进行7天时,第1组大鼠HSP70水平显著高于第4组(P0.05)。在试验进行3小时时第3组与第4组相比大鼠血糖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1天时第1,2,3组均极显著高于第4组(P0.01),3天时第1,3组与第4组比较极显著升高(P0.01),7天时第1,2,3组均极显著高于第4组(P0.01)。在试验进行1天时,第3组大鼠部分肠绒毛变性、裂解、脱落,局部区域炎性细胞增加;在试验进行7天时,仅第2组个别大鼠小肠样品部分肠绒毛上皮细胞轻微变性,而第3组大鼠部分肠绒毛严重变性、断裂或脱落,基底层部分细胞变性,肠绒毛上皮细胞变性。说明香薷散和王老吉均能不同程度调节热应激大鼠HSP70、血糖、皮质醇水平,有效保护大鼠小肠结构的完整性,并缓解和修复热应激过程中造成的部分损伤。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一种抗热应激添加剂对奶牛泌乳期(173±13)d和热应激期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能量代谢等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26头热应激条件下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其分为2组,每组13头,其中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饲喂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与300 g抗热应激添加剂,试验期为42 d。在试验开始前检测26头奶牛的产奶量,在正式试验的第7,14,21,28,35,42天记录产奶量,利用乳成分分析仪测定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尿素氮含量。在试验期第0,5,10,15,20,25,30天尾静脉采血,10 mL/头,自然凝固后取上清液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抗氧化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β-羟丁酸(BHBA)、游离脂肪酸(NEFA)、球蛋白、白球比、总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等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抗热应激添加剂可以缓解热应激,且饲喂组HSP70水平在第10,20天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第5,30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使用的抗热应激添加剂可以提升热应激期间奶牛奶产量,达到2.28 kg/d。抗热应激添加剂可以提高乳品品质,饲喂组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热应激添加剂可以提高泌乳奶牛的抗氧化能力,饲喂组SOD活性在第10,15,20,25,30天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在第15, 20,30天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在第10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抗热应激添加剂可以减少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发生,提高奶牛的健康水平,饲喂组BHBA水平在第5,10,20天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NEFA水平在第20天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在第10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抗热应激添加剂对乳蛋白率、脂蛋比、尿素氮、GSH-Px、球蛋白、白球比、总蛋白、IgG、 IgM的影响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该抗热应激添加剂具有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缓解奶牛热应激症状、改善机体代谢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选取8只体重30kg左右小尾寒羊×杜泊羊F1代公羔,研究日粮中添加120g/d·只中草药添加剂对肉羊增重、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肉羊增重方面,试验组羊育肥期采食量、平均期末体重、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肉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在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方面,试验组羊白细胞数、嗜碱性粒细胞数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性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比率、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对可以显著提高肉羊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氧化应激模式下仔猪血细胞参数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氧化应激源对仔猪血细胞参数变化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共分3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处理Ⅰ为基础日粮组(含有5%新鲜鱼油),处理Ⅱ的日粮中添加5%的过氧化物值(POV)为786.50 meq/kg的氧化鱼油,处理Ⅲ的仔猪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同时,于腹腔注射12 mg/kg的敌快死(diquat).结果表明,试验第14天,处理Ⅱ的红细胞记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和处理Ⅲ的血红蛋白含量(hemoglobin,HGB)显著低于处Ⅰ(P<0.05),处理Ⅱ的HGB和处理Ⅲ的RBC极显著低于处理Ⅰ(P<0.01);试验第26天.处理Ⅱ和处理Ⅲ的RBC、HGB均较处理Ⅰ极显著下降(P<0.01).处理Ⅱ在第26天和处理Ⅲ在第14天时血小板数量分别较处理Ⅰ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的下降.第14天时,处理Ⅲ的白细胞数量比处理Ⅰ显著上升(P<0.05);第26天时,处理Ⅲ的白细胞数量和中性粒细胞相对百分比显著高于处理Ⅰ(P<0.05).综合分析认为,氧化鱼油和敌快死可使断奶仔猪红细胞参数、血小板参数和淋巴细胞数量下降,而中性粒细胞数量上升.与氧化鱼油引起的氧化应激程度相比,由diquat引起的应激程度更强一些.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比较高原蕨麻小型猪与平原巴马小型猪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差异,为高原蕨麻小型猪的实验动物化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分别在高原地区和西安市采集高原蕨麻小型猪与巴马小型猪血样,检测10项血液生理指标和14项血液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液生理指标中高原蕨麻小型猪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MH)均极显著高于巴马小型猪(P< 0.01),血小板(PLT)、红细胞分布列宽变异系数(RDW-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与巴马小型猪相比差异显著(P< 0.05);血液生化指标中高原蕨麻小型猪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葡萄糖(GLU)、肌酐(CRE)均极显著高于巴马小型猪(P< 0.01),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0.05).结果表明,高原蕨麻小型猪具有低氧适应的生理特征,与巴马小型猪相比有独特的高原适应性,具有开发成为高原疾病动物模型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为从生理生化特性方面研究盐津乌骨鸡的种质特征,以随机选取的100只成年盐津乌骨鸡(公母各半)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血液生理指标:公鸡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数目及血小板分布宽度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且公鸡白细胞数目、红细胞数目及血小板压积显著高于母鸡(P0.05);而公鸡平均血小板体积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2血液生化指标:公鸡的血糖和尿酸含量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尿素含量显著高于母鸡(P0.05);甘油三酯、胆固醇、白蛋白、总蛋白和碱性磷酸酶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母鸡(P0.01),球蛋白的含量显著低于母鸡(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