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农村沼气建设正在快速发展,沼气利用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发挥了显著效益。但是,对沼气池的日常管理还存在认识不够,宣传不到位,管理和服务体系相对薄弱等问题。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尝试过推广沼气技术,但一直未成气候。究其原因,除了资  相似文献   

2.
叶华 《吉林农业》2014,(20):13+12
大力普及农村沼气,促进高效生态农业技术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转变农业企业生产模式的重要契机。要做好农业结构调整,为农民增收节支打好基础,巩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成果。具备发展农村沼气条件的地方,要尽快普及农户用沼气、生产用沼气,建立以养殖场为核心的大中型沼气池,加快沼气池的推广。  相似文献   

3.
沼气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降低农民生活成本的清洁能源。但农村沼气推广也面临这不少问题与障碍,解决这些障碍这是发挥农村沼气池优势的基础与前提。文章从化工管理的视角来分析当前农村沼气推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论显示:由于沼气池原材料少、劳动力外出务工、冬季的气候限制,造成沼气使用成本提升、留守老幼操作不便、沼气池使用存局限;鉴于此,从化学管理的角度来说,农村应该加快沼气池技术研发,推动农村秸秆原料使用;设置沼气池服务网点,指导农户使用沼气池;提升沼气池建筑水平,因地制宜的推广沼气池;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农民收入增加、农业发展环保。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加强农村秸秆和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沼气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经过农业部门的大力推广,将沼气池建设与改圈、改厕、改厨相结合,在我县农村已经十分普及。沼气池的利用减少了农民的支出,改善和净化了农村的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然而随着冬季的到来,好多沼气用户经常会遇到产气不足,产气慢,压力不稳等问题,造成沼气不能正常使用。那么,如何才能在冬季管好沼气池、提高冬季沼气池产气量呢?  相似文献   

5.
王鸿林 《福建农业》2008,(10):38-3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沼气作为绿色能源给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机遇。永定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农村沼气建设,2005年设编成立了县农村环保能源办。2006年为我县农村沼气建设高峰期,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总规模为3423口,涉及20个乡镇55个村。截止2007年底。全县已建户用沼气池8220口,  相似文献   

6.
农村沼气建设后续服务管理是确保沼气池正常使用和长期发挥效益的基础,农村沼气不但能够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村用能结构,而且还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生态良性循环,推进新农村建设,因此搞好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农村沼气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所接受,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充分显示了它的能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农村沼气的发展,对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很多农民朋友对沼气还很陌生,不知道如何建设沼气池及如何使用沼气为此,我刊特开辟农村沼气知识讲座专栏,为广大农民朋友详细介绍沼气的基本常识、沼气池的建设以及沼气的使用知识等,以推动这项事业在农村的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沼气产业是连接农业和畜牧业的纽带,是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开发沼气产业也是我国利用生物质能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和"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大力推动下,农村沼气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截止2011年底,新疆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58万户,县、乡、村沼气服务站2995个,覆盖新疆83个县市。随着新疆沼气池和沼气用户数量的急速增  相似文献   

9.
为改变互助县农村能源短缺、贫困落后的面貌,使广大农民过上文明富裕的生活,互助县把沼气建设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工作作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有效开发利用、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从2001年到目前,共建成沼气池2.55万座,年生产沼气约766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以来,四川省始终坚持把沼气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作为新村建设的重要基础,作为现代种养业有机结合的重要纽带,作为农村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农村沼气普及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四川省户用沼气池保有量、玻璃钢沼气池推广量、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量、农村沼气碳交易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受益农民超过2000万。目前,全省农村户用沼气池保有量达578万户,占适宜农户的63.9%,已有3个市、21个县实现沼气化;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