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万立国  张丽君  王怀章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037-6038,6040
污水灌溉在缓解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负面效应。通过分析污水灌溉对地下水、农田土壤环境及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说明污水合理灌溉的必要性,同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今后应加强的研究方向,为污水资源化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
白银市污水灌溉对农田环境及小麦产量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甘肃省污水灌溉历史较长的白银市污水灌区为调查对象,重点分析了污水灌溉对土壤环境、农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污水灌溉小麦平均产量略高于引黄灌区,但土壤、小麦籽粒中重金属镉、铅、铜、锌、汞、砷的含量也明显高于引黄灌区。从长远得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考虑,污水灌溉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兰州市马滩地区污水灌溉的土壤、水环境进行了监测分析与评价 ,主要引导人们重视农业生产环境质量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朱文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623-3625
通过剖析我国农田污水灌溉的现状,指出了农田污水灌溉的生态效益及其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并对这些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氮肥减量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氮肥对冬小麦生长影响较为明显。目前,农民有大量施用氮肥的习惯,过量施用氮肥会造成温室效应、土壤板结、地下水富营养化及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以2个不同产量冬小麦品种郑麦379、郑麦101为试验材料,调查了2个不同产量冬小麦品种在减量施氮肥条件下的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指标,旨在为制定化肥施用减量指标及为氮肥在黄淮海区域的科学应用提供技术支撑。试验于2016—2017年在新乡市新乡县大西庄村农户试验地进行,于小麦主要生育期调查记载其株高、次生根数、穗长、群体等农艺性状指标,于成熟期考察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各指标,并于整个播种到收割过程调查记录其生产成本费用。结果表明,在常规施用磷钾肥的基础上,普通尿素习惯施用量减少10%~20%及等量控释尿素减量20%不仅不会造成2个小麦品种大幅度减产,反而还会增加产投比,提高小麦经济效益,尤其以控释尿素减量20%效益增加最大;而普通尿素习惯施用量减少30%则会造成2个小麦品种的产量、收入和效益较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小麦灌溉用水量,提高土壤水的利用效率,2005-2007年,开展了节水灌溉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冬春季降雨的具体情况,春季可适当节约1~2水,对小麦效益影响不大,同时每667m2节约水资源40~80m3,并且常规灌溉田间耗水量最大,达327m3,其中土壤水只占7%,节水灌溉田间耗水量为304m3,其中土壤水占16.4%,土壤水的利用率提高了1倍以上。  相似文献   

8.
污水灌溉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小麦-夏保两熟种植条件下,以盆栽定位方法了城市污水灌溉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灌溉增产效果明显,小麦污灌比对照增产6.99%-19.40%,夏谷污灌比对照增产3.85%-30.53%;污水灌溉能增加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的含量,增加阳离子代换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农业中污水灌溉带来的经济效益、经济损失,根据最优化理论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建立了经济效益最优化的农业污灌模型。该模型以污灌经济效益最大(经济收益与经济损失之差)为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包括土壤污染物环境容量、农产品质量标准等几个方面,模型的最优解即为污灌的污染物控制最大总量。最后,结合华北某市1999年的农业污灌进行了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最优的污水灌溉总量为2.05亿m3,而该市1999年灌溉的污水总量为3.24亿m3,可见该市当年污水灌溉量已经偏高,应及时对污灌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华北地区冬小麦灌溉制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节水增产目的,以冬小麦品种石麦19和石麦22为试材,灌溉条件设冬小麦生育期灌溉次数1、2、3次3个水平(依次用I_1、I_2、I_3表示),其中,2次灌溉处理又根据灌溉时间的不同设定了4种组合[起身期+灌浆期灌溉(I_(2-1)),越冬期+起身期灌溉(I_(2-2)),越冬期+拔节期灌溉(I_(2-3)),越冬期+拔节后期灌溉(I_(2-4))],研究了不同灌溉条件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麦22产量潜力较高,不同灌溉条件处理的平均产量较石麦19提高8.75%。2个品种的产量均随灌溉次数的增加而明显提高;但从同一灌溉次数处理的平均产量看,石麦22更适于节水灌溉,其中,灌溉1水条件下产量较石麦19略高,灌溉2水条件下较石麦19平均增产14.16%。在灌溉2水的处理中,石麦19产量以越冬期+拔节后期灌溉组合(I_(2-4))最高,且与其他灌溉时间组合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石麦22产量以越冬期+起身期灌溉组合(I_(2-2))最高,与起身期+灌浆期灌溉组合(I_(2-1))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与其他灌溉时间组合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2个品种的产量均与成熟时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生产上可根据不同的灌溉条件选择灌溉次数和小麦品种,节水灌溉条件下,推荐选种石麦22;在条件允许灌溉2水的区域,应在越冬水的基础上进行1次春季灌溉,推荐石麦1_9在拔节后期灌溉,石麦22在起身期灌溉。  相似文献   

11.
郭春梅 《农技服务》2014,31(7):141-141
<正>黄河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南至秦岭,北抵阴山,流域面积75.2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自治区,于流全长约5400km,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哺育了中华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儿女的生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沿黄地区工业化程度的提高,黄河流域污染已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的形势,严重危害了黄河的健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业科学》2016,(4):513-516
以非污灌区土壤为空白对照,分别就距污水口不同距离、同一样点不同深度的土样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及重金属浓度变化监测。结果发现,取山西农业大学校园生活污水直接灌溉校园试验田后,污灌区土壤p H值变化不大,肥力增强,作物长势良好,但土壤易板结,含盐量增大,出现部分重金属富集现象,且重金属迁移会受土壤深度及距离污水源远近的影响,其中,土壤中重金属浓度会随土壤深度的递增而逐级递减。  相似文献   

13.
试验用不同浓度的临汾市污水浇灌旱地晋麦79号和水地临优2069号2个小麦品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在不同浓度污水处理下,小麦幼苗早期生长发育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污水浇灌的小麦幼苗株高、根长、根数上比对照增加,鲜重和干重高于对照,而高浓度污水则相反。随着污水浓度的增大,小麦叶片内MDA含量不断升高,SOD活性逐渐降低。旱地晋麦79号的POD活性表现为随污水浓度的增大而降低,水地临优2069号的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品种小麦表现出不同的抗性。低浓度污水浇灌的小麦,其叶片内游离的脯氨酸含量升高,但随污水浓度的增大又迅速降低。处理1、处理2的2个小麦品种在各项指标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因此,适合临汾市的清污混灌比例应为1:1和1:2。  相似文献   

14.
污水资源化利用及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阐述了污水做为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作用,以及长期污水灌溉对土壤、水体、农产品和人类健康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灌溉制度和氮肥对冬小麦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传统栽培技术和优化栽培技术对小麦粒重的影响,于1999-2000年在中国农业大学中德合作项目北京试验基地进行了包括灌溉,氮肥和秸秆3因素共18个处理组合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秸秆处理对粒重无明显影响,优化灌溉有利于提高粒重,优化灌溉配合优化施氮肥提高小麦粒重;(2)小麦不同粒位粒重的高低顺序为:第2位粒>第1位粒>第3位粒,而且栽培技术无法改变这种差异;(3)施氮对对籽粒胚乳细胞数目的影响取决于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水分不足时为负效应,否则为正效应,本文从粒重角度建议北京地区种植多穗型和灌浆速度快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6.
邢刚 《北京农业》2013,(33):31-32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气候环境多种多样。但是,各种气候环境参差不齐,加之我国西北部绝大部分地域气候环境恶劣,导致我国可用耕地面积少之又少。而且现在城市在急速发展,对耕地的使用和破坏愈来愈多,使得我国的耕地面积和质量捉襟见肘。总的来说,我国的耕地基本国情总量多,人均少。高质量耕地太少,耕地后备资源奇缺。众所周知,我国人口数量位列全球第一,即使幅员辽阔,人均耕地面积也少得可怜。因此,急需从其他途径解决日益增长的粮食消耗问题。冬季粮食处于低产期,所以,从提升冬小麦的产量入手显得特别重要。加上我国气候环境监测工作做得比较好,因此,从分析气候环境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和对策着手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产是人类一项主要生产活动,随着博州耕地面积的扩大,灌溉用水量也日益增多,改变了原有地表水时空分布,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浓度的污水处理小麦种子,研究污水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经过污水处理的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低于对照,多数经过污水处理的幼苗叶片中的叶绿体色素含量、光合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低于对照,说明污水处理降低了小麦种子萌发能力以及光合能力,为进一步研究污水灌溉对小麦生理指标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滴灌、微喷灌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分布以及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可为该技术在河北省冬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在利用埋深0.2 m的真空表负压计控制土壤基质势下限为-25 kPa条件下进行滴灌和微喷带灌溉(微喷灌),以小畦田地面灌(畦灌)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灌水方式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分布以及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畦灌处理相比,滴灌和微喷灌处理的灌水量均减少了150 m~3/hm~2;总施肥量均降低了24.0 kg/hm~2,其中,节约氮肥(N)16.5 kg/hm~2,节约钾肥(K_2O)7.5 kg/hm~2;土壤基质势始终保持在-25~-3 kPa,变化幅度较小;根层土壤硝态氮和氧化钾含量均较高,保肥能力强;产量分别提高了6.33%和8.45%,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采用冬小麦滴灌和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提高灌溉自动化程度的前提下,可省水、省肥,且可提高产量,符合当前规模化农业生产的要求,建议在冬小麦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水肥耦合的最佳配置,在通许潮土区进行测墒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的水(W1:不灌水;W2: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5%~60%;W3: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W4:足墒灌溉)肥(N1:一次施肥;N2:多次施肥)耦合试验,探讨了不同水肥耦合条件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肥对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均受土壤水分调控,在W1水分条件下氮肥对其有抑制作用,在其他水分条件下氮肥对其有促进作用。各处理间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产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W3水分条件下最高;氮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规律同旗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产量以W3N2处理最高,达9 293.19kg/hm2。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成产要素与产量间均呈正相关,影响程度表现为小穗数穗粒数穗长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